论文题目: 社会主义精神富裕论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科学社会主义
作者: 汪青松
导师: 赵曜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物质富裕共同富裕,层次定位,价值判断,现状分析,对策思考
文献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社会发展的核心、最终目标和体现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要满足人的两大基本需求,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前者是人、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保障;而后者,既是人之为人、人之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又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一个能促进入的发展的社会,应是物质和精神都富裕的社会。 共同富裕作为人类追求富裕生活的最新阶段,它所指的乃是全体社会成员生活上的全面富裕。这种生活上的全面富裕,一方面表现在社会成员对生活资料占有量上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地体现为社会成员生活质量上的极大提高。而决定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其精神生活的充实和丰裕程度,离开了充裕的精神生活,人们就很难谈得上生活质量的提高。由此可知,共同富裕必然地包含着精神生活上的富裕,共同富裕乃是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富裕,其不仅是对贫穷的否定,同时也是对愚昧和无序的否定。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应是:物质财富的丰裕,社会成员精神生活的全面充实,健康水平的全面改善,文化道德素质的普遍提高,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的优美和谐,政治生活的平等自由和社会秩序的有条不紊。也就是说,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共同进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崭新阶段,应该而且可能使物质和精神协调发展,真正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因为,只有实现这样的共同富裕,才能昭显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要求。 目前,人们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解多侧重于物质层面,而对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关注与研究还亟待加强。所以,本论文以对精神富裕内涵的探讨为起点,接着论证了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精神富裕对于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作用,随后论文转入对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现状分析,最后论文就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培育和生成对策作了深入和全面的阐述。论文除导论和结束语外,主体部分的五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概述了对精神富裕的初步认知。本章首先对精神富裕的内涵作了界定,并对其类型和特征作了阐述,指出精神富裕具有受动性和相对独立性、隐蔽性和非量化性、历史性和多样化、动态性和稳定化、社会性和个性化、世界性和民族性和理论性和实践性等七大特征。其次,本章探讨了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中国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并对这三种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做了说明。最后,本章对精神富裕和物质富裕的关系作了简要分析,认为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性,同时二者的协调发展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第二章主要是论证了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本章以理论和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从社会主义主义思想中空想社会主义者、马
论文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三、课题的研究现状
四、论文的逻辑思路和基本内容
(一) 论文的逻辑思路
(二) 论文的基本内容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主要研究方法
(一) 论文的创新之处
(二)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理论解读:对精神富裕的初步认知
一、精神富裕内涵的简要界定
(一) 精神的内涵
(二) “富裕”的内涵
(三) 精神富裕的内涵
二、精神富裕的特征
(一) 受动性和相对独立性
(二) 隐蔽性和非量化性
(三) 历史性和多样化
(四) 动态性和稳定化
(五) 社会性和个体性
(六) 世界性和民族性
(七) 理论性和实践性
三、精神富裕的类型
(一) 以主流社会价值尺度做参照系
(二) 从精神富裕的不同主体来看
(三) 从精神富裕的时空发展角度来看
四、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构成要素及其含义
(一) 本文中社会主义的内涵
(二) 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构成要素
(三) 社会主义精神富裕构成要素间的关系
(四) 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含义
五、精神富裕与物质富裕的关系
(一) 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二) 精神富裕与物质富裕的关系
第二章 层次定位: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一、社会主义主义思想中关于物质与精神和谐发展的论述
(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有关社会物质与精神和谐发展的思想
(二) 马列经典作家对精神富裕的相关论述
二、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一) 关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二) 关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三) 关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物质富裕离不开精神富裕的有力支撑
(一) 对物质贫困的精神文化解读
(二) 对我国物质扶贫举措的应有反思
(三) 富裕的“贫困”
四、精神富裕是对古今中外经验教训的规律总结
(一) 精神富裕与否关系到国家兴亡
(二) 对西方发达国家精神文化危机的理性思考
(三) 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得与失的启示
五、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即是精神富裕的集中体现
(一) 社会主义是历史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二) 社会主义的价值内涵
(三) 科学社会主义始终是人们向往的社会理想
第三章 价值判断: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效用阐释
一、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认识与把握功能
(一) 精神富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与把握
(二) 精神富裕对社会自组织系统的认识与把握
(三) 精神富裕对社会发展进程的认识与把握
二、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能动实践效用
(一) 精神富裕对个人精神品格和境界的内化和提升
(二) 精神富裕对社会变革的能动实践效用
(三) 精神富裕对社会经济繁荣的能动实践效用
三、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凝聚整合效能
(一) 社会稳定器的功能
(二) 社会力量的整合功能
(三) 社会主文化的巩固与维护功能
(四) 社会的自我完善功能
(五) 御外与强内功能
四、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独特作用
(一) 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比较优势获取的重要标志
(二) 精神富裕产生的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精神富裕对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精神形象的作用
(四) 精神富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五、社会主义精神富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效用阐释
(一) 当代人全面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二) 精神富裕能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
(三) 精神富裕能对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进行合理引导
(四) 精神富裕有益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五) 精神富裕能满足人们的意义追求
第四章 现状分析: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当下态势透视
一、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积极变化
(一) 思想解放的促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培育
(二) 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深化和社会主义信念的坚定
(三)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意识的增强
(四) 精神文化消费内容的丰富和精神文化消费品位的不断提升
二、社会主义精神富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 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式微与宗教热升温
(二) 理想信念的功利化和世俗化
(三) 思想道德和伦理准则的失范
(四) 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沉渣泛起
(五) 精神文化消费出现畸形化倾向
(六) 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危机
(七)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消蚀
三、对共产党人主观精神世界的考察
(一)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觉与中华民族的命运
(二) 当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新风格
(三) 当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存在的问题
四、社会主义精神富裕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 历史层面的因素
(二) 现实层面的因素
(三) 思想认识方面的因素
第五章 对策思考: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培育和生成
一、精神富裕培育的原则
(一) 普适性原则
(二) 先进性原则
(三) 开放性原则
(四) 发展性原则
(五) 精神与利益相统一原则
(六) 向与度相结合原则
二、精神富裕的生成机制
(一) 正确的价值引导机制
(二) 完善的教育濡化机制
(三) 合理的领导管理机制
(四) 有效的宣传鼓动机制
三、精神富裕培育和生成的具体措施
(一) 精神富裕在“向”的层面的推进举措
(二) 精神富裕在“度”的层面的推进举措
(三) 针对不同主体的精神富裕培育
(四) 生产力的发展是精神富裕生成的最终决定力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4
相关论文
- [1].现阶段我国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研究[D]. 刘锋.中共中央党校2010
-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素质教育研究[D]. 周晔.中共中央党校2000
-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研究[D]. 张健.中共中央党校2004
- [4].网络发展与精神文明[D]. 彭跃辉.中共中央党校2005
-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研究[D]. 邵士庆.中共中央党校2005
- [6].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D]. 张瑞芳.中共中央党校2005
- [7].论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D]. 张民耕.中共中央党校1991
- [8].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D]. 朱西周.中共中央党校2007
- [9].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D]. 胡孝红.武汉大学2004
-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 郑海呐.天津师范大学2008
标签:社会主义论文; 精神富裕论文; 物质富裕共同富裕论文; 层次定位论文; 价值判断论文; 现状分析论文; 对策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