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宗教建筑历史及保护的研究

南岳宗教建筑历史及保护的研究

论文摘要

宗教建筑是建筑的一种主要类型。它是为了方便宗教仪规的举行、宗教机构的驻守、宗教人员的生活,而从普通建筑中分离并单独发展的。但同时它又不断地受到民用建筑发展的影响。南岳宗教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宗教建筑的一部分,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而独具特色。南岳宗教建筑在使用功能上合理、适用,且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同时它在哲学、美学、环境学、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文以南岳宗教建筑的历史渊源与保护为研究范畴,对南岳宗教建筑的历史渊源、建筑特点、文化内涵、保护与开发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作者以建筑符号学为切入点,对南岳宗教建筑的物化形态特点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选址、总平面形制、空间形态构成、结构特征、构造特征、细部装饰、空间等多方面;以宗教文化学的观点分析了南岳宗教建筑的文化形态特点,其中包括民俗活动、“寿”文化思想、佛道儒三教合流、宗教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进香习俗等5方面内容。文章还探讨了南岳宗教古建筑的保护以及新修宗教建筑的缺陷,提出了以打造4大建筑文化圈为主,积极发展南岳宗教旅游。 南岳宗教建筑以其独有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宗教建筑与宗教文化间的互相结合、互相统一。研究南岳宗教建筑,为深入理解文化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一个方向。 本文对宗教建筑的研究,试图以对南岳宗教建筑在建筑形制与其文化内涵的研究,找出其中的关系与契合点,能够把传统引向创新,从而在思想上发掘出宗教建筑对现代设计的影响,破除传统建筑模式的束缚,创作出属于现代中国的宗教建筑。此外文章也希望为南岳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提供宗教建筑方面的佐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来源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宗教与建筑
  • 2.1 宗教的产生与特点
  • 2.2 宗教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 2.3 宗教建筑文化的内涵
  • 2.4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建筑的产生、发展
  • 2.4.1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 2.4.2 佛教建筑的产生和在中国的发展
  • 2.4.2.1 寺庙
  • 2.4.2.2 佛塔
  • 2.4.2.3 石窟
  • 2.5 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建筑的产生发展
  • 2.5.1 道教在中国的传播
  • 2.5.2 道教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 第3章 南岳宗教及其建筑现状分析
  • 3.1 南岳宗教的传播及其历史
  • 3.1.1 道教在南岳的传播
  • 3.1.2 佛教在南岳的传播
  • 3.2 南岳宗教建筑的来源及历史沿革
  • 3.2.1 南岳大庙
  • 3.2.2 祝圣寺
  • 3.2.3 福严寺
  • 3.2.4 南台寺
  • 3.2.5 藏经殿
  • 3.2.6 方广寺
  • 3.2.7 上封寺
  • 3.2.8 黄庭观
  • 3.2.9 玄都观
  • 3.2.10 众多新建道观、庙宇
  • 3.3 小结
  • 第4章 南岳宗教建筑特点
  • 4.1 南岳宗教建筑的物化形态特点
  • 4.1.1 选址及总体布局
  • 4.1.2 总平面形制
  • 4.1.2.1 南岳大庙
  • 4.1.2.2 祝圣寺
  • 4.1.2.3 黄庭观
  • 4.1.2.4 朱陵宫
  • 4.1.3 南岳宗教建筑的空间形态构成
  • 4.1.3.1 山门
  • 4.1.3.2 钟楼、鼓楼
  • 4.1.3.3 主殿
  • 4.1.3.4 庭院、天井
  • 4.1.3.5 廊
  • 4.1.4 南岳宗教建筑的结构特征
  • 4.1.4.1 结构类型
  • 4.1.4.2 建筑中的材料选择与施工方法
  • 4.1.5 南岳宗教建筑的构造特征
  • 4.1.5.1 台基
  • 4.1.5.2 柱础
  • 4.1.5.3 柱
  • 4.1.5.4 栏杆(勾阑)
  • 4.1.5.5 铺地
  • 4.1.5.6 枋
  • 4.1.5.7 墙体
  • 4.1.5.8 屋架
  • 4.1.6 南岳宗教建筑的细部装饰
  • 4.1.6.1 门
  • 4.1.6.2 窗
  • 4.1.6.3 彩画
  • 4.1.6.4 天花、藻井
  • 4.1.6.5 雕刻、泥塑
  • 4.1.7 南岳宗教建筑物化特点的深层符号——空间
  • 4.2 南岳宗教建筑文化形态特点
  • 4.2.1 附庸于南岳宗教建筑的民俗活动
  • 4.2.2 “寿”文化思想
  • 4.2.3 佛道儒同源,互促互生
  • 4.2.4 南岳宗教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 4.2.5 独特的进香习俗
  • 第5章 南岳宗教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 5.1 南岳宗教古建筑的保护
  • 5.1.1 必须深入研究保护对象
  • 5.1.2 注重保护建筑周边环境
  • 5.1.3 维修应减少对建筑本身的影响
  • 5.1.4 要注意无形遗产的保护
  • 5.1.5 采用防灾减灾技术措施进行保护
  • 5.2 新修宗教建筑的问题
  • 5.2.1 必须研究了解模仿对象
  • 5.2.2 应注重精神空间的塑造
  • 5.3 结合宗教建筑的整合,发展宗教旅游
  • 5.3.1 南岳宗教旅游的优势
  • 5.3.2 南岳宗教旅游的现状
  • 5.3.3 南岳宗教建筑的整合
  • 5.3.3.1 民俗祭祀文化圈
  • 5.3.3.2 佛教建筑与文化圈
  • 5.3.3.3 道教建筑与文化圈
  • 5.3.3.4 “寿”文化圈
  • 5.3.4 南岳宗教旅游的对策
  • 5.3.4.1 加强宗教自身建设
  • 5.3.4.2 加强规划管理,搞好山林寺观建设
  • 5.3.4.3 发展系列宗教旅游项目
  • 5.3.5 旅游发展与宗教建筑保护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周恩来与南岳的故事——上马杀贼 下马学佛[J]. 衡阳通讯 2020(01)
    • [2].南岳佛教与抗战动员[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3].田汉在南岳唱响抗战歌[J]. 衡阳通讯 2020(02)
    • [4].南岳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探索[J]. 中国地名 2020(06)
    • [5].湘西南地区“南岳歌”分类及其教育功能[J]. 艺术评鉴 2020(15)
    • [6].紧跟改革开放浪潮 织就天下南岳梦想[J]. 衡阳通讯 2018(11)
    • [7].感悟南岳[J]. 衡阳通讯 2019(03)
    • [8].慈悲心·家国情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华诞暨纪念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80周年系列活动在湖南南岳举行[J]. 中国宗教 2019(05)
    • [9].在新时代弘扬南岳佛教爱国爱教的历史传统 纪念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80周年学术研讨会侧记[J]. 中国宗教 2019(05)
    • [10].弘扬佛教爱国爱教优良传统——纪念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80周年[J]. 法音 2019(05)
    • [11].慈悲心 家国情——传承南岳佛道救难协会爱国精神[J]. 法音 2019(05)
    • [12].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暨纪念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80周年系列活动在南岳举行[J]. 法音 2019(05)
    • [13].“南岳唱酬”另面观[J]. 船山学刊 2019(04)
    • [14].南岳禅茶文化融入旅游策划初探[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17)
    • [15].“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岳衡山举行[J]. 佛学研究 2019(01)
    • [16].南岳大庙[J]. 荣宝斋 2019(10)
    • [17].南岳忠烈文化及其传播方式创新探究[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8)
    • [18].南岳全真道教课诵科仪音乐研究[J]. 北方音乐 2017(08)
    • [19].南岳寿文化的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体育文化导刊 2016(12)
    • [20].和而不同:南岳佛教的文化品格[J]. 大众文艺 2017(11)
    • [21].脉动衡阳——南岳篇[J]. 衡阳通讯 2016(04)
    • [22].南岳雄峻图[J]. 国画家 2016(04)
    • [23].南岳早秋图[J]. 国画家 2016(04)
    • [24].南岳烟霞图[J]. 国画家 2016(04)
    • [25].济世有良谋——回忆刘正在南岳[J]. 文史博览 2016(09)
    • [26].关于南岳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25)
    • [27].《唯有南岳独如飞》[J]. 公关世界 2012(10)
    • [28].南岳,有雾的早晨[J]. 诗刊 2020(02)
    • [29].寿山南岳(国画)[J]. 教师 2019(17)
    • [30].题南岳二贤祠[J]. 老年人 2019(08)

    标签:;  ;  ;  ;  ;  ;  

    南岳宗教建筑历史及保护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