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源鲁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价值评价

山东沂源鲁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价值评价

1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山东地质勘查院山东济南250014

2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济南250014

3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山东地质勘查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鲁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包括稀有的古人类化石、精美的岩溶地貌景观,并发育有典型的地层剖面、地质构造、花岗岩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及自然景观,具有国家级地质遗迹点4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4处,地方级地质遗迹点15处。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古人类化石;微型岩溶景观;地质遗迹;沂源

山东沂源鲁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淄博市沂源县南鲁山镇北部,总面积30.37km2。是以古人类遗址和岩溶地貌为主体,花岗岩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生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主要观赏内容,集科学研究与地质考察、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型地质公园。

1区域地质背景

1.1地层

园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淄博-新泰地层小区。区内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良好,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有新太古代泰山岩群;早古生代长清群、九龙群、马家沟组;晚古生代月门沟群;中生代淄博群、莱阳群、青山群;新生代官庄群及第四纪松散堆积[1,2]。

1.2构造

公园区地处郯庐大断裂以西约50km,华北地台东部的鲁西地块北部,属三级构造单元的泰沂隆起区,由鲁山凸起和沂源凹陷两个四级构造单元组成。

2地质遗迹景观类型

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主要包括稀有的古人类化石、精美的岩溶地貌景观,发育典型的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及水体景观;其中沂源溶洞群内所含的古人类化石及微型岩溶地貌景观是公园主体、亦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遗迹。共划分为6个大类、11个类型、14个亚类。

3主要地质遗迹特征

山东沂源鲁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共33处。经评定[3]地方级地质遗迹点15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点4处。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点分别为沂源猿人化石、千人洞遗址、九天洞、鲁山二长花岗岩剖面。

3.1古人类

3.1.1古人类化石

沂源县是“沂源猿人”的发现地,是国内最早的古人类发源地之一。1981年和1989年两次文物普查,已发现猿人头盖骨化石1块(图1),眉骨2块,牙齿8颗、肱骨、股骨、肋骨1段及伴生动物骨骼化石10余种。经鉴定,确系旧石器时代(更新世中期,五十万年前)的猿人遗骸,被命名为“沂源猿人”、“沂源人”,从而使沂源成为黄河中下游和中国东部最早的古猿人发源地,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山东人[4-6]。

图1沂源猿人头盖骨及牙齿化石

3.1.2古人类活动遗迹

古人类活动遗迹位于公园内南鲁山镇黄崖村西北千人洞内。洞高10m,宽10m-20m,深90m,为石灰岩洞穴遗址。1965年发掘出打制石器38件,属于石器时代晚期文化[7-9]。

3.2岩石地貌景观

3.2.1可溶岩地貌景观

3.2.1.1九天洞

九天洞位于溶洞群景区,海拔标高490m。洞穴总长800m,已开发600m,游程1200m。该洞为一廊道式洞穴,洞底基本平整,起伏甚小,共有九个较宽大的洞厅,多小分枝,平面形态明显受北西和北东两组裂隙控制呈“Z”形,暗河总体流向150°,接受外部水源溶蚀是洞穴主要成因之一。

3.2.1.2岩溶洼地

公园溶洞群景区内唐家寨山顶部有一处洼地,洼地内湿地植被芦苇发育,花香宜人。唐家寨高山洼地是山东著名的四大岩溶洼地之一[10],大气降水进入洼地后全部通过落水洞渗入地下,它的出现标志着发达的地下排水网的形成[11]。

3.2.2花岗岩地貌景观

园内鲁山为山东省第四高峰,主峰海拔1108.3m,近东西向绵延20km,山体巍峨高耸,雄峙鲁中,其主体岩性为新太古代吕梁期傲徕山超单元的二长花岗岩组成。

3.3岩浆岩剖面(典型酸性岩体)

3.3.1钾长花岗岩

吕梁运动是一次全球性空前岩浆侵入事件,在华北地区形成大面积二长花岗岩系列和正长花岗岩系列,而在鲁西地区则形成几百公里宽的岩浆带[12]。在这次岩浆活动接近尾声时,侵入了A型钾长花岗岩。在鲁山景区璞邱村一带,发育有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体,侵入松山单元。陆松年教授在考察该处岩体后认为,公园内发育的钾长花岗岩是我国发育最典型的一处,可与世界上多个国家进行对比研究。

3.3.2侵入接触遗迹

二长花岗岩与早期形成的岩体间的包体侵入接触遗迹在公园区内十分发育,包体多为早期形成的泰山岩群的斜长角闪岩等。该遗迹对研究华北地区新太古代早期岩浆侵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4构造形迹

公园内主要发育有松仙岭—大坡断裂。松仙岭-大坡断裂是控制沂源溶洞群的北部界线。正是该断裂南北两盘的升降运动,使北盘有丰富的强溶蚀性地表外源水的傲徕山超单元二长花岗岩与南盘最容易发育溶洞的马家沟祖北庵庄段、五阳山段厚层、质纯微晶灰岩直接接触,使来自北部的外源水和向北汇集的内源水几乎全部参与岩溶活动。因此该断裂对岩溶洞穴形成具有重要研究价值[13]。4地质遗迹景观评价

4.1对比评价

4.1.1古人类活动遗址对比分析

对比显示,就出土古人类化石年代而言,沂源猿人可与北京周口、云南元谋、山西蓝田的古人类生存的年代相当。在出土的古人类化石、石器数量上,以北京周口保存最多,山东沂源次之,陕西蓝田、云南元谋略后。

4.1.2沂源溶洞群对比分析

沂源溶洞群与国内溶洞相比不仅规模大、分布密度高,国内稀少,而且化学沉积物类型齐全。被专家鉴定为国宝的冰凌石花针状结晶体在全国130余处洞穴中唯九天洞独有。

4.2科学价值

典型性。沂源鲁山国家地质公园溶洞群景区以九天洞为代表,是中国北方古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沂源县被2006年全国第十二届洞穴学术会议确认为:“北方溶洞之乡”。

稀有性。九天洞石花分布面积广大,次生化学沉积物类型最为齐全,洞内大面积的石花、石莲、方解石晶花、月奶石被称为“九天四绝”。

科学性。沂源鲁山国家地质公园内蕴含着大量的古人类、地球地质历史演化的信息,是国内古人类考古工作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填补了国内猿人地理分布的空白,对研究山东地区古人类进化与古地理古气候的变化关系有着极大的科学价值。

5结语

沂源鲁山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其中古人类化石及遗迹、可溶岩地貌景观、鲁山二长花岗岩、松仙岭—大坡断裂、花岗岩地貌景观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对比意义,是研究古人类活动和可溶岩微地貌景观的重要基地,具有极高的地学科研价值和审美价值,也是开展科普教育和地学旅游的理想场所。

参考文献

[1]姜鲁光.鲁中南山地地貌面与地貌演进研究——以泰鲁山地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03.

[2]王世进.鲁西地区早寒武纪地质研究新进展[J].山东国土资源,2007,24(1):51~58.

[3]赵博.济宁市重要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7,33(6):50~54.

[4]孟振亚.山东省沂源县发现猿人化石[J].化石1982,3:32.

[5]徐淑彬.山东沂源县骑子鞍山发现人类化石[J].人类学学报,1986,5(4):254~266.

[6]吕遵谔,黄蕴平,李平生,等.山东沂源猿人化石[J].人类学学报,1980,8(4):301~312.

作者简介:彭莹(1986-),女,山东济南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

作者简介:林琳(1981-),女,山东济南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环境调查、地质公园规划设计工作

通讯作者:孟凡奇(1984-),男,山东济宁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公园规划和保护工作

标签:;  ;  ;  

山东沂源鲁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价值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