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波速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岷县漳县6.6级地震,波速比,变化特征
波速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春,邱玉荣,王莹,呼楠[1](2019)在《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以下简称岷县漳县6.6级地震)。选取2008年10月~2015年12月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中附近M_L≥1.5级地震的震相报告,分别计算了震中附近的平均波速比和岷县地震台(距离震中约21 km)的单台平均波速比。结果显示,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波速比出现典型的异常形态,主要表现为2011年以来,波速比先大幅度下降,然后在2013年前后保持在低值附近波动,波速比回升后,发生岷县漳县6.6级地震。地震之后,波速比变化平稳。(本文来源于《高原地震》期刊2019年S1期)
刘春,邱玉荣,王莹,呼楠[2](2019)在《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波速及波速比研究一直是地震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部分中强震前存在波速比异常,通常表现为地震前波速比先大幅度下降,然后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在低值附近波动,波速比回升后发生主震。因此,研究某一范围内波速比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可以发现研究区域下方地壳介质物性的变化,对判断未来可能的中强地震震源区会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9年08期)
李冬圣,王莉婵,王宁,蔡玲玲,贾炯[3](2019)在《2012年河北唐山4.8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河北数字地震遥测台网2008年1月至2018年4月产出的唐山震区范围内地震观测报告数据,利用单台和多台和达法对2012年5月河北唐山4.8级地震前后波速比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单台和达法波速比计算得出陡河台等7个台站在唐山4.8级地震前存在低值异常;多台和达法计算波速比在ML≥1.0、ML≥1.5,ML≥2.0不同震级的波速比变化曲线与唐山4.8级地震对应较好,震前存在近一年的波速比低值变化。(本文来源于《华北地震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何应文,杨晓琳,王建芳,杨建文,杞应平[4](2019)在《滇西至滇西南地区近期中强地震前单台波速比变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台网波形资料,采用单台多震和达法计算2011年以来滇西至滇西南地区M_S≥5.5地震前后的波速比,对震中距160 km范围内各台站波速比时间进程曲线变化特征进行动态跟踪分析。结果显示,5次地震前存在占比分别为56%、33%、16%、15%的低值异常、高值异常、低值-高值-低值、高值-正常的中期异常特征,还存在占比分别为41%、31%、28%的低值-高值回返、高值持续、低值持续3种短临异常特征。震区不同方位的波速比异常对比分析表明,2次盈江地震前,异常明显区域位于震源东南部,洱源地震前异常突出区域位于震源东北部,景谷地震前异常显着区域位于澜沧江断裂西北部的临沧地区。(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廉玉广,马志超,李江华,牟义,王国库[5](2019)在《岩石单轴加载破坏全过程波速变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力学性质是声波监测技术的基础,可通过观测声波在岩石内部传播变化过程判别岩石的稳定性和发育状况。为了解赵庄二号井岩石载荷受力下声波于介质传播过程中变化状况,单轴加载试验采用岩石力学试验机和声波测试系统,对晋城赵庄二号井典型层位的砂岩、泥岩、灰岩加工成标准试样,在单轴加载条件下,采用不同加载方法进行比对,获取方法适用性。然后,利用观测声波对岩石裂隙发育程度、不同岩性的纵、横波波速及应力-应变全过程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选用位移控制法可以更好获取全应力-应变曲线;在加载过程中,试样压密、弹性阶段波速呈线性上升的趋势;到达应力峰值后,试样破损,承受力降低并出现软化特征,应力与波速呈非线性变化;波速变化趋势与应力-应变曲线基本一致,不同的应力-应变阶段均发生不同的波速响应特征。通过对岩石加载声波变化特性的测试观察,可对岩体的稳定性或内部裂隙发育程度做出预测预判。(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温扬茂,高松,许才军[6](2019)在《利用双台站背景噪声分析2017年墨西哥M_W7.1地震震源区的地震波速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噪声中包含有丰富的地球内部结构信息,可以用来监测地震波速度变化.基于墨西哥中部G.UNM和MX.TLIG两个地震台站2016年4月1日至2018年4月1日的连续波形资料,本文首先对其进行不同频带下的背景噪声互相关处理,然后采用小波变换对获取到的互相关函数进行滤波来解决台站间距过长所引起的互相关函数不稳定问题,最后分别通过Stretching方法和M_WCS方法测量得到的走时偏移来提取地震波速度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变换能有效提高互相关信噪比和结果精度;采用Stretching方法发现震源区浅部5~10km的地震波速在地震中上升约0.07%,而在2~5km的地震波速则有约0.05%的下降趋势;M_WCS方法计算结果稳定性稍差,但变化趋势与Stretching结果相同.造成该地震波速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2017年地震所引起的脆性岩层结构破裂.(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亚茹,宋昭,刘晓丹,郭蕾,王妍[7](2019)在《唐山地区波速比变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唐山地区2008~2018年震相数据,利用单台多震和达法和多台多震和达法分别计算波速比,结合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对波速比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多台多震和达法得到的波速比结果较为稳定,而单台多震和达法得到的结果变化幅度大,显示更多细节;唐山地区M_L≥4.5地震发生前单台波速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异常台站的方位与地震具有一定的对应性。(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张盛,张旭龙,王晓峰,李杰,喻炳鑫[8](2019)在《围压作用下花岗岩加载过程中波速变化规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深部岩石在遭受一定围压并持续受载状态下波速的变化规律,采用GCTS RTX–3000岩石力学试验机对花岗岩进行围压水平分别为40和80 MPa条件下的叁轴压缩试验,得到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纵、横波速,结果表明:在围压增加过程中,花岗岩的纵、横波速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大,呈二次函数关系;纵、横波速在叁轴加载过程中均先急剧增加,然后趋于稳定,在开始萌生裂纹到发生破坏的阶段,波速先缓慢降低,之后急剧下降,其中,横波对围压及加载过程的应力状态更敏感;对花岗岩的整个加载过程进行损伤分析,动弹性模量在不同阶段呈现增加、稳定、下降的趋势,动泊松比能够反映岩石的膨胀扩容过程。该研究有助于理解高围压条件下岩石的损伤特征,对深部围岩控制及地震的预测等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郑火炬,周玉宝[9](2019)在《土体冻融循环过程剪切波速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冻土具有保持地层稳定,隔绝地下水等优点,冻法施工目前已经成为工程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利用弯曲元系统,开展了冻融土的剪切波试验,详细分析了干密度、含水率、温度对冻融土的剪切波速的影响状况,试验表明:冻结与融化过程中重塑砂土的剪切波速随温度的变化主要分为叁个阶段,在同一温度测点,冻结时的剪切波速明显大于融化时的剪切波速。该项研究为实际工程应用,动力基础设计、地震场地响应分析和土体变形预测等岩土工程分析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水利》期刊2019年05期)
郑建常,李冬梅[10](2019)在《基于误差分布的震源区波速比反演及其应用:乳山震群源区介质性质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误差分布和概率统计分析改进了波速比计算方法.对于震源位置相对集中的震群活动,对台站震相到时进行两次差分,通过对差分后的震相数据对进行二维高斯分布拟合,可以稳健地估计震群活动震源区波速比.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不同台站Pg、Sg到时差的所有信息,其优势是不需要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并且不依赖震源区以外的速度变化,有效消除了震源区到台站的传播路径效应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平均波速比,本文方法得到的震源区波速比,更能真实地反映震源区介质的性质.我们将该方法应用到2013—2016年的乳山震群,结果显示:震源区波速比的变化与震群活动过程密切相关,波速比的变化反映了序列活动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波速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震波速及波速比研究一直是地震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部分中强震前存在波速比异常,通常表现为地震前波速比先大幅度下降,然后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在低值附近波动,波速比回升后发生主震。因此,研究某一范围内波速比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可以发现研究区域下方地壳介质物性的变化,对判断未来可能的中强地震震源区会有所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速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春,邱玉荣,王莹,呼楠.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分析[J].高原地震.2019
[2].刘春,邱玉荣,王莹,呼楠.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19
[3].李冬圣,王莉婵,王宁,蔡玲玲,贾炯.2012年河北唐山4.8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J].华北地震科学.2019
[4].何应文,杨晓琳,王建芳,杨建文,杞应平.滇西至滇西南地区近期中强地震前单台波速比变化特征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
[5].廉玉广,马志超,李江华,牟义,王国库.岩石单轴加载破坏全过程波速变化特征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6].温扬茂,高松,许才军.利用双台站背景噪声分析2017年墨西哥M_W7.1地震震源区的地震波速变化[J].地球物理学报.2019
[7].王亚茹,宋昭,刘晓丹,郭蕾,王妍.唐山地区波速比变化特征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
[8].张盛,张旭龙,王晓峰,李杰,喻炳鑫.围压作用下花岗岩加载过程中波速变化规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9].郑火炬,周玉宝.土体冻融循环过程剪切波速变化规律研究[J].吉林水利.2019
[10].郑建常,李冬梅.基于误差分布的震源区波速比反演及其应用:乳山震群源区介质性质变化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9
标签:岷县漳县6.6级地震; 波速比; 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