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炎症反应与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和脑水肿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神经病学
作者: 张祥建
导师: 李春岩
关键词: 脑出血,动物模型,免疫组化方法,行为学改变,脑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核转录因子,补体受体
文献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约占脑血管病的10%~15%,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存活患者中88%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属、社会及国家带来巨大的精神、物质和经济上的损失。随着社会的逐渐富裕和人口的老龄化,ICH 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在ICH 的当时病情并不一定是患者最严重的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出血后几天内病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这种病情逐渐加重的趋势被认为是ICH 后继发性神经损伤。造成继发性神经损伤的机制复杂,可能涉及的机制有脑内血肿扩大造成的占位效应、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血肿周围代谢异常、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等。目前研究证实,ICH后脑组织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炎症因子参与的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脑水肿形成的重要原因,而脑水肿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减轻脑水肿是ICH 的治疗关键之一。深入了解各种炎症介质在ICH 后的作用机制,将为治疗ICH 提供广阔的途径。炎症是活体组织对刺激的正常反应,在脑组织炎症反应过程中最基本的标志是以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白细胞浸润。ICH 后可有多形核白细胞在小血管内聚集,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阻塞小血管造成局部脑梗死,并释放潜在毒性物质如:氧自由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等。ICH 后也可出现小胶质细胞增生,尤其是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多,并形成巨噬细胞,通过直接接触神经细胞发挥脑内吞噬作用,释放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谷氨酸盐、氧自由基等。此外,单核细胞也在趋化因子和补体介导下进入脑组织,CD8a 阳性的NK 细胞和/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直接和释放IFN-γ损伤神经组织。为探讨炎症反应与大鼠ICH 后脑损伤的相关性,本文分别以ICH 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研究论文 炎症反应与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和脑水肿的相关性研究
引言
第一部分 大鼠自体动脉血脑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形态学动态观察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IL-6 表达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及脑水肿中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实验性脑出血后脑组织NF-κB 的表达及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 TNF-α的表达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一 脑出血与炎症反应
综述二 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病理机制
综述三 IL-6 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综述四 补体在脑出血中的作用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6-21
参考文献
- [1].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域分子3对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 徐长军.山东大学2018
- [2].SIRT1通路在大鼠脑出血继发性线粒体功能障碍及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周杨.重庆医科大学2017
- [3].脑出血后凝血酶导致二次脑损害的机制及水蛭素干预研究[D]. 李成华.重庆医科大学2004
- [4].铁超载对大鼠脑出血迟发性脑损害机制的实验研究[D]. 王改青.中南大学2006
- [5].水孔蛋白-4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D]. 周敬华.华中科技大学2006
- [6].选择性免疫调节干预脑出血的前临床探索[D]. 孙娜.天津医科大学2017
- [7].脑出血后的红细胞溶解清除与谷氨酸毒性中RNF146作用的研究[D]. 杨悦凡.第四军医大学2017
- [8].脑出血模型中铁离子潴留对迟发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D]. 吴继敏.浙江大学2010
- [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δ在脑出血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徐良.浙江大学2016
- [10].PD-1/PD-L1信号通路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PD-1/PD-L1介导小胶质细胞的分型[D]. 吴杰.苏州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实验性脑出血炎症损伤机制及其干预研究[D]. 吴碧华.重庆医科大学2004
- [2].实验性脑出血的神经组织损伤和保护[D]. 张尉华.吉林大学2004
- [3].脑出血的临床和神经病理学研究[D]. 王文昭.第二军医大学2004
- [4].脑出血灶半影区的炎性反应及COX-2多抗的制备[D]. 李改丽.第四军医大学2005
- [5].p38MAPK信号通路在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巴曲酶的保护作用研究[D]. 周官恩.吉林大学2005
- [6].实验性脑出血中NF-κB的作用机制及巴曲酶保护作用的研究[D]. 刘宗超.吉林大学2005
- [7].实验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的探讨[D]. 孟令秋.吉林大学2005
- [8].脑出血脑水肿机制的实验研究:凝血酶、血红素加氧酶、老年因素的影响[D]. 宫晔.复旦大学2005
- [9].凝血酶致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脑内MMP-9、MMP-2表达的实验研究[D]. 江汉秋.吉林大学2006
- [10].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回顾性分析及其脑水肿发生机制研究[D]. 陈现红.第一军医大学2006
标签:脑出血论文; 动物模型论文; 免疫组化方法论文; 行为学改变论文; 脑水肿论文; 炎症细胞浸润论文; 白细胞介素论文; 肿瘤坏死因子论文; 核转录因子论文; 补体受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