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07年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上演了上海昆剧团的全本《长生殿》,这是昆剧经典《长生殿》300年来首次以“全本演出”的方式重现舞台。上海昆剧团和制作人唐斯复将原著整理为四本《钗盒情定》、《霓裳羽衣》、《马嵬惊变》、《月宫重圆》,分四个晚上演出。这出戏在音乐实践上一反上海昆剧团之前“创新型”剧目常用的对于唱腔和音乐的改革手法,而以“重现唱腔原貌”为原则,以大齐奏为主的方式伴奏。笔者以四本《长生殿》中音乐实践上“回归传统”的现象入手,根据笔者的田野考察与对于四本《长生殿》的文本分析,发现四本《长生殿》中“回归传统”现象具有复杂性,这表现在:其一,“传统”名义下的“非传统”因素的存在。其二,“传统”含义多元化的呈现。其三,在宣传营销中,对于“全本”演出历史意义的突出。因此笔者认为四本《长生殿》的“回归传统”实际上是以回归的名义塑造了一个新的“传统昆剧”。从结果来看,这个“传统昆剧”不仅被认可,而且还获得了剧团一直渴望的振兴。四本《长生殿》首演即收获5轮20场的好成绩,从2006年1月试演一、二本开始,到2010年11月上演精华版,四年间前后共演出了78场,票房收入共270万之多。同时在演出这部戏之后剧团的生存状况也发生了改变,从之前的困境:政府有限的支持和萧条的市场,步入了振兴:政府大力支持和市场的好转。笔者针对四本《长生殿》“回归传统”获得成功的现象,借用洛秦的“音乐人事与文化研究模式”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促成四本《长生殿》产生和成功的原因在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上海逐渐成为一个全球化都市,在此历史场域下政府到社会滋生了一种对于“传统”的需求。同时在上海特殊的城市环境之下,一个希望获得振兴的剧团,一个希望重塑城市文化形象的政府国家,一批希望重塑文化身份、回归传统生活的新兴受众群体构成了支撑四本《长生殿》产生的音乐社会。在此需求前提下,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办成功为昆剧带来的机遇,“不新不旧”的创作观念,多元混杂的艺术实践和关键人物唐斯复是四本《长生殿》获得成功的特定机制。“不新不旧”的创作观念,多元混杂的艺术实践所塑造的“传统昆剧”形象是如何确立《长生殿》对于受众与国家的意义的,笔者通过田野考察,受到赖斯“挪用传统”和霍布斯鲍姆“发明的传统”的启发,得出结论:四本《长生殿》的成功实际上是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下,现代人对于昆剧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原真性”想象与需要。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长生殿》的三个日译本[J]. 戏剧艺术 2020(03)
- [2].《长生殿》的形成与接受[J]. 嘉应学院学报 2019(02)
- [3].《长生殿》在日本的接受与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 [4].女性价值视域下人物建构研探——以《长生殿》杨贵妃为例[J]. 文化学刊 2019(11)
- [5].“《长生殿》子弟书”的母题接受与旗人社会[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8(04)
- [6].上昆全本《长生殿》再度亮相[J]. 上海戏剧 2017(06)
- [7].《长生殿》[J]. 上海艺术评论 2017(03)
- [8].此曲绵绵无绝期 记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J]. 上海戏剧 2017(10)
- [9].王天遥作品《长生殿》[J]. 戏曲艺术 2016(02)
- [10].《长生殿》:百年离别在须臾,一代红颜为君尽[J]. 东方文化周刊 2017(01)
- [11].《长生殿》的歌骂与歌哭[J].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 2016(00)
- [12].探析《长生殿》故事及背后逻辑[J]. 青年文学家 2017(21)
- [13].《长生殿》两英译本翻译特色的对比研究[J]. 芒种 2017(06)
- [14].长生殿的悲剧意蕴——盛世大唐,帝妃之悲[J]. 明日风尚 2017(05)
- [15].闪烁着现实主义光辉的爱情正剧——浅析《长生殿》的艺术特点与创作方法[J]. 赤子(下旬) 2017(03)
- [16].《长生殿》对李隆基形象的重述[J]. 中华少年 2017(33)
- [17].戏曲篇:《长生殿》里念长生[J]. 高中生之友 2017(18)
- [18].爱美人还是爱江山——浅谈《长生殿》中李隆基形象[J]. 青年作家 2014(22)
- [19].《长生殿·密誓》的叙事特色探析[J]. 青春岁月 2014(01)
- [20].高云连环画《长生殿》选页[J]. 连环画报 2013(08)
- [21].浅论《长生殿》的悲剧意义[J]. 新课程(教研) 2010(08)
- [22].昆曲《长生殿》串演全本戏之探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8(01)
- [23].曲断人散——昆曲《长生殿》悲剧性分析[J]. 人文天下 2018(16)
- [24].《长生殿》:杨振雄的“第二生命”[J]. 曲艺 2013(04)
- [25].《汉宫秋》与《长生殿》中爱情悲剧及其审美体验的比较研究[J]. 戏剧之家 2016(14)
- [26].论《长生殿》结构的整体性[J]. 理论界 2016(09)
- [27].论《长生殿》中次要人物的叙事功用[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2)
- [28].查慎行与《长生殿》案[J]. 兰州学刊 2015(05)
- [29].《长生殿》与《杨贵妃》中唐明皇形象的比较研究[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5(10)
- [30].论《长生殿》中诗化语言的审美意趣[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