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真菌发酵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中药研究,其可以改变主要成分含量、改变单一化合物结构、扩大药源和对有毒中药进行持效减毒。本研究论文为药用真菌发酵番荔枝子持效减毒的基础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第一章文献综述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番荔枝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从药用真菌固、液体发酵技术及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药用真菌发酵工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概述。第二章真菌发酵对番荔枝子的适应性考察及总内酯含量的影响参考前人研究的经验,并结合菌种自身的生长特点,初步选用5种药用真菌进行活化,根据活化时间及菌体生长情况确定选用灵芝等4种真菌对番荔枝子进行发酵研究。结果显示,4种药用真菌基本都能较好地适应在番荔枝子基质上生长,各菌质番荔枝总内酯含量得到提高,且能不同程度地影响不同类型番荔枝内酯之间的含量。第三章番荔枝子不同部位提取物总内酯含量及急性毒性测定了番荔枝子醇提物的总内酯含量,并依次测定了其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及正丁醇萃取物的总内酯含量,发现番荔枝子中存在大量低极性番荔枝内酯,且存在于石油醚萃取物中。同时,考察了番荔枝子醇提物及石油醚萃取物的急性毒性,发现醇提物的毒性较大。初步推测大量低极性番荔枝内酯的存在可能与石油醚萃取物的毒性降低有关。第四章药用真菌发酵番荔枝子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模型及还原Fe3+模型来考察番荔枝子经发酵前后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AA、DA、FA菌质的抗氧化活性较好,VA菌质次之。提示,番荔枝子经发酵之后,抗氧化活性的提高可能与番荔枝内酯含量升高有关,也有可能生成新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第五章药用真菌发酵番荔枝子体外抗肿瘤活性及毒性选用肝正常细胞LO2、肾正常细胞HK-2考察番荔枝子发酵前后的体外毒性,结果发现,番荔枝子经发酵后,对肝、肾正常细胞的毒性降低。选用5种肿瘤细胞株HepG2、SMMC-7721、HeLa、MCF-7及A549细胞考察番荔枝子发酵前后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发现,番荔枝子各菌质仍保持原有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且各组药对乳腺癌细胞MCF-7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第六章药用真菌发酵番荔枝子前后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急性毒性考察了番荔枝子经4种药用真菌(A、V、D、F)发酵前后的急性毒性,发现VA、AA菌质的毒性降低较为明显,而DA、FA菌质的毒性降低次之,不明显。同时,采用移植性肉瘤S180荷瘤小鼠模型考察了 4种菌质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发现,VA、AA菌质的抑瘤作用较生品组保持或有所提高,且保持或提高了小鼠的免疫能力;DA、FA菌质的抑瘤作用较发酵前下降,且对小鼠的免疫器官有一定的损害。提示,VA、AA菌质的抗肿瘤活性提高可能与其提高小鼠免疫能力有关。因此,V、A菌可能是番荔枝子持效减毒研究中较为优良的菌种。第七章V菌液体发酵对番荔枝内酯annosquatin-Ⅰ的结构转化选用一种间双型番荔枝内酯annosquatin-Ⅰ作为底物,采用液体发酵技术,用V菌对其进行发酵。结果发现,V菌可以使得间双型番荔枝内酯annosquatin-Ⅰ转化生成新的物质,新的物质结构中引入含N基团,且初步推测在两个四氢呋喃环之间发生断裂。提示,新的成分可能与VA菌质的低毒持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