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肿瘤转移多肽(β肽)的基因工程制备及其生物学效应

新型抗肿瘤转移多肽(β肽)的基因工程制备及其生物学效应

论文题目: 新型抗肿瘤转移多肽(β肽)的基因工程制备及其生物学效应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作者: 王松梅

导师: 查锡良,刘银坤

关键词: 基因工程,粘附分子,肝癌,粘附,转移,侵袭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肿瘤细胞的高转移特性与肿瘤细胞的高粘附特性有关。阻断肿瘤细胞的粘附可能是预防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最佳途径。本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个β肽(DLYYLMDLSYSMK)的重复序列(DLYYLMDLSYSMKGGDLYYLMD LSYSMKGGDLYYLMDLSYSMK,β3),尝试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pET-His-β3表达载体,然后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表达,并进一步研究基因工程表达出的β3(简称基工β3)的抗肿瘤细胞粘附和迁移侵袭的活性及其对肿瘤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以期为抗肿瘤转移药物的生产探索新的途径。 根据大肠杆菌的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了β3的基因序列。并同时采用6种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表达β3,以尽快筛选出高效表达载体。结果可见,各种表达载体的表达情况不同。在pGEX4T-1中,β3可以得到明显表达,表达产物GST-β3为包涵体,表达量约为细菌总不溶性蛋白量的40%。利用其载体上编码的GST蛋白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作为亲和介质可纯化出一定量的GST-β3融合蛋白。而用pMBP-P表达载体、pTrc-CKS表达载体和pET-DsbA表达载体,β3均未得到满意表达。在pET22b(+)中,β3获得了一定的表达。表达量可达细菌总蛋白的5.5%。从表达产物的分子量大小来判断,载体的pel B分泌信号并未被切除。 用pET-His表达载体,β3可以得到一定的表达,表达产物His-β3也是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的。表达量约占细胞总蛋白的4%,占细胞总不溶性蛋白的10%。在变性条件下用金属螯合琼脂糖凝胶6B FF柱亲和层析,可以从每升细菌培养液中得到纯度为92.2%的His-β3融合蛋白20毫克。提示pET-His表达系统是高效表达β3的合适的表达系统。基工β3(序列为MGSSHHHHHHSSGLVPRGSDL YYLMDLSYSMKGGDLYYLMDLSYSMKGGDLYYLMDLSYSMKAS),分子量约为5.5KD。 用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作为细胞外基质成分(extracellular matrix,ECM),研究多肽对肿瘤细胞与FN粘附的影响。结果发现:基工β3、化学合成的β3肽(简称化合β3)、化学合成的β2肽(简称化合β2)、化学合成的β1肽(简称化合β1)和GRGDS对HCCLM6细胞与FN粘附具有特异的抑制作用,呈现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β3的基因工程制备

1.用pGEX4T-1表达载体表达β3

2.用pMBP-p表达载体表达β3

3.用pET-CKS表达载体表达β3

4.用pET-DsbA表达载体表达β3

5.用pET22b(+)表达载体表达β3

6.用pET-His表达载体表达β3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基因工程表达肽β3的抗肿瘤细胞粘附和侵袭作用的研究

1.β肽对SMMC-7721肝癌细胞株及HCCLM6肝癌细胞株与细胞外基质蛋白粘附能力的影响

2.基工β3对SMMC-7721肝癌细胞株及HCCLM6肝癌细胞株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3.基工β3对SMMC-7721细胞和HCCLM6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讨论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人类激酶基因CK1γ1L2和PDIK1L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 郭凌晨.复旦大学2004
  • [2].人类SCDR10B、LHFPL1和CYPJ基因的克隆及其编码蛋白的特征与功能研究[D]. 黄超群.复旦大学2004
  • [3].人体LYC4基因克隆暨LYC4、LYC3、Cdv-1R与生殖关系的初步研究[D]. 张克雄.复旦大学2005
  • [4].中国人群PRNP基因多态性分析及朊病毒新突变分子致病机制的初步研究[D]. 俞水亮.武汉大学2005
  • [5].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基因的克隆、修饰及与共激活分子B7-1协同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研究[D]. 许雪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
  • [6].白细胞介素-6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中试生产工艺的初探[D]. 刘红岩.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
  • [7].IL-2Rα基因负调控元件(NRE)相关结合蛋白的筛选克隆及其功能的初探[D]. 陆瑜.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8].IFN α A-HBV Pre-S融合基因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D]. 杨晓峰.第四军医大学1996
  • [9].不同倍性鱼HPG轴生殖基因的表达及性别决定的机制研究[D]. 王道.湖南师范大学2013
  • [10].三种养殖扇贝热休克蛋白HSP70在逆境因子下的表达和相关基因的克隆[D]. 曲凌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

相关论文

  • [1].人肝癌细胞系转移相关分子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 崔杰峰.复旦大学2004
  • [2].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肝癌血清标记物[D]. 冯钜涛.复旦大学2005
  • [3].PTEN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Ⅲ引起的细胞侵袭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蔡秀梅.复旦大学2005
  • [4].ARHT2、RHEBL1、STK40和LDHAL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D]. 单玉喜.复旦大学2005
  • [5].SLC及SLC基因和肿瘤RNA共修饰BMDC的抗肿瘤效应和免疫学机制研究[D]. 梁春敏.复旦大学2005
  • [6].肝癌相关分子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及HSP27的功能验证[D]. 宋海燕.复旦大学2005
  • [7].利用大肠杆菌发酵制备siRNA及其在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应用[D]. 钱志康.复旦大学2005
  • [8].人体LYC4基因克隆暨LYC4、LYC3、Cdv-1R与生殖关系的初步研究[D]. 张克雄.复旦大学2005
  • [9].8号染色体上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功能性定位及相关研究[D]. 宋丽杰.复旦大学2005
  • [10].重组嵌合抗菌多肽的构建及其在抗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D]. 李明.四川大学2005

标签:;  ;  ;  ;  ;  ;  

新型抗肿瘤转移多肽(β肽)的基因工程制备及其生物学效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