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线性接触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板式热交换器,橡胶垫片,板片,密封性能
非线性接触率论文文献综述
王彦龙[1](2019)在《板式热交换器橡胶垫片非线性接触密封性能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nsys软件对板式热交换器橡胶垫片的力学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板片槽截面形状、橡胶垫片截面形状和厚度以及摩擦系数与介质压力载荷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分析,得出橡胶垫片的Mises等效应力和接触应力随着介质工作压力升高而增大,适当增大摩擦系数能提高橡胶垫片接触应力和Mises等效应力,为橡胶垫片的结构设计提供相关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马千茹,侯玉泽,刘原伯,侯玉一[2](2019)在《加入热-结构耦合类型的全瓷冠非线性接触型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维模拟重建有限元分析中在加入热-结构耦合类型条件后对义齿受力情况产生的研究。模拟温度梯度和不同受力情况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状况,考虑微影响因素,精化建模方式,从口腔医学、物理学、计算机学、应用数学叁方面使研究全瓷冠应力分布的研究更具有科学严谨意义。方法:1)选择一个解剖外形符合中国成人离体下颌中切牙的平均数值,使用口腔科锥形束CT扫描,根据常规全瓷冠预备基准数据;2)采用ABAQUS软件利用逆向工程和布尔运算进行非线性全瓷冠叁维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之后加入热-结构耦合类型;3)用有限元分析加载特定数值力后查看修复体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1)热胀冷缩原理引起全瓷冠的微小热膨胀,且表现为压应力;2)温度的降低会使全瓷冠在低温时收缩,呈现拉伸应力,全瓷冠的应力值远远大于拉伸应力的数值;3)只有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不会引起修复体的断裂失效。4)同样温度下,小的接触面积更容易导致应力集中,破坏修复体,导致修复失败。结论:1)温度增加了全瓷冠的热膨胀,达到了热膨胀系数,显示出压应力;2)温度的降低会使全瓷冠在冷负荷下收缩,达到了冷收缩系数,表现出拉应力。温度形变应力值远远小于全瓷冠受力的应力值。3)只有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不会引起修复体的修复失败,且温度变化和精化模型下的应力分布及形变走向并没有发生其他改变。4)同样温度下,小的接触面积更容易导致应力集中,破坏修复体,导致修复失败。(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霞,李保林,葛情[3](2019)在《一类具有非线性接触率的戒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类带有非线性接触率和戒烟不完全成功的戒烟模型.定义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得到了系统平衡点的存在性以及局部稳定性,并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证明了当基本再生数R0<1时,无烟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R0>1时,吸烟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陆垚锋[4](2019)在《板梁桥铰缝的界面非线性接触分析及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据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公路桥梁数量总计达到80.5万多座,其中江苏省公路桥梁数量位列各省市第一位,共计7.1万多座。在全国桥梁跨径占比中,中小跨径桥梁数量达到90%以上,在交通运输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跨径桥梁中以装配式混凝土板梁桥为主,铰缝病害是该类梁桥的主要病害之一。一旦铰缝性能下降,桥梁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将急剧下降,严重时将导致梁板出现“单板受力”的现象,它将直接影响到结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因此,对板梁桥铰缝性能状态及铰缝病害做系统的研究有其必要性。本研究对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沂淮江”段板梁桥近几年的铰缝病害进行了统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铰缝病害进行了分析;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对梁板和铰缝进行了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了单梁与梁铰体系的破坏模式及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铰缝新旧混凝土非线性接触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了在拉剪复合状态、拉压剪复合状态下铰缝的变形特点,并对铰缝损伤状态进行了初步的划分;最后,在不中断交通的前提条件下,对特定高速公路桥梁的铰缝进行了现场测试,为铰缝性能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本研究表明:从病害孔数和处数占比角度而言,20m跨径的桥梁出现白化(析白)铰缝病害的概率更大,析白和白化是铰缝出现最频繁的病害,京沪高速江苏“沂淮江”段板梁桥铰缝尚未发展至渗水和脱浆的程度,铰缝病害往往从两端支座位置向跨中发展,而边角缝更易出现病害。在静力荷载逐渐增大的过程中,铰缝的破坏从跨中底部开始,相邻铰缝开裂后,裂缝在跨中位置成对出现。随着荷载的进一步增加,裂缝呈现对称状态向梁的两端发展,并在发展至距两端1/3处时,铺装层上表面以及铰缝与铺装层连接处开始开裂,随着裂缝的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单板受力”现象。界面参数分析表明,在拉剪复合状态与拉压剪复合状态下界面法向粘结强度、切向粘结强度、峰值应力对应的滑移量以及粘结滑移刚度对铰缝破坏过程的影响不明显。通过对铰缝病害较严重的典型桥梁进行现场测试,发现该桥梁的铰缝尚处于完好或轻微损伤状态。(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20)
张建伟,温嘉琦,黄锦林,张天恒,张帅[5](2019)在《渡槽仿真参数确定及其非线性接触风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渡槽仿真参数确定及其非线性接触的风振响应规律:首先,建立了考虑跨间非线性接触的叁跨渡槽有限元模型,并以实测频率为目标值,采用响应面法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参数确定;其次,通过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模拟了脉动风场,并对渡槽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脉动风压下的非线性接触求解,对渡槽结构风振响应进行了分析,并将单跨、跨间无连接等模型的风振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跨间接触面较大的拉、压应力集中在槽外壁一侧、槽内壁和槽身顶架处,有较大的剪应力出现在跨间部位,并且向槽身延伸,反映出混凝土的塑性变形趋势。考虑跨间接触后,风振位移及速度响应整体变小,单跨模型位移响应值偏小,所以,对渡槽动力进行研究应该考虑多跨效应。(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俊红,王静超,徐天舒,李伟东,林杰威[6](2019)在《考虑进气效应和非线性接触的活塞瞬态应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经验公式计算活塞顶面传热边界不准确和热应力计算中引入位移约束产生人为应力集中的问题,采用燃烧模拟和有限元方法构建非线性接触对,研究活塞瞬态应力。首先,燃烧模拟仿真得到活塞顶面传热边界条件,并实现向有限元模型的瞬态映射;然后,用非线性接触模拟热和力在构件间的传递,对比有、无进气冷却效应下的活塞瞬态温度场,结合测温试验进行温度场验证,对比有、无非线性接触的活塞热应力场;最后,结合机械负荷,进行在交变热-机械负荷作用下的活塞瞬态应力场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燃烧模拟和有限元方法进行活塞瞬态温度场研究,能更准确地反映活塞顶面温度在时间上的波动和空间上的不均匀;非线性接触改善了施加位移约束产生的人为热应力集中问题,对比排气侧,活塞进气侧的热应力高出11.9%;热机耦合应力不是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简单迭加,且热、机械应力有一定程度的相互抵消。(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东升,于海洋,蒋家宁,胡登高[7](2018)在《刮板输送机哑铃销和中部槽非线性接触实验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刮板输送机为研究对象,对相邻中部槽组和哑铃销进行了受力分析,通过哑铃销载荷测试系统得到实际工作中的哑铃销载荷数据,根据所测载荷运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刮板输送机推溜工况下,中部槽组与哑铃销的非线性接触动力学进行仿真分析。得出液压支架侧哑铃销受力随着槽间角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夹角为1°时接触应力最大;哑铃销最大接触应力位置发生在哑铃销截面突变处,极限槽间夹角下发生在哑铃销轴中段部;两中部槽间接触应力集中位置发生在铲煤板和两中部槽哑铃销轴连接处,试验仿真结果与实际工况相符。此研究提供了一种哑铃销载荷测试方案,并通过试验仿真验证了其正确性及可行性,同时提出了中部槽和哑铃销结构尺寸优化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8年05期)
钦军伟,刘小华,陈曌[8](2018)在《基于螺栓与螺孔非线性接触模型的预紧应力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某核电站稳压器人孔法兰螺孔损伤返修的案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使用非线性接触单元,计算了人孔法兰螺栓螺孔及增加钢丝螺套预紧后的应力变化,对比了螺栓预紧时的受力状态,分析了其应力分布,为螺栓与螺孔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18年09期)
侯世伟,郭少坡,李宏男,郭超[9](2018)在《考虑非线性接触地铁基坑施工过程变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土体与地下结构之间的接触行为,本文首先对砂土和粉质黏土与围护结构的接触面进行了试验,获得了两类土体与围护结构的接触面力学特性。其次采用基于Clough与Duncan应力-位移双曲线模型的无厚度Goodman接触单元,验证了接触面非线性的切向行为合理性。考虑实际工程中土体与围护结构的接触非线性问题,基于无厚度Goodman接触单元对地铁基坑施工变形过程进行预测,并结合模拟接触切向行为的罚函数法线性模型,对比罚函数法线性接触模型与Goodman非线性接触模型对基坑开挖变形的影响,研究包括围护桩墙后土体垂直沉降、围护桩墙侧向水平位移以及围护桩墙顶端水平位移。最后将研究因素与实际监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在考虑非线性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基坑开挖过程中,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保持在10%以内,计算结果更合理,为类似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岩土工程接触分析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王嗣强,季顺迎[10](2018)在《考虑等效曲率的超二次曲面单元非线性接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连续函数包络的超二次曲面单元可有效地描述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的非球体颗粒形态,并通过非线性迭代方法精确计算单元间的接触力.对于具有复杂几何形态的超二次曲面单元,线性接触模型不能准确地计算不同接触模式下的作用力.考虑超二次曲面单元相互作用时不同颗粒形状及表面曲率的影响,本文发展了相应的非线性黏弹性接触模型.该模型将不同接触模式下的法向刚度和黏滞力统一表述为单元间局部接触点处等效曲率半径的函数;切向接触作用则借鉴基于Mohr-Coulomb摩擦定律的球体单元非线性接触模型的计算方法.为检验超二次曲面单元接触模型的可靠性,对球形颗粒间的法向碰撞、椭球体颗粒间的斜冲击过程、圆柱体的静态堆积和椭球体的动态卸料过程进行离散元模拟,并与有限元数值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计算表明,考虑接触点处等效曲率半径的超二次曲面非线性接触模型可准确地计算单元间的接触碰撞作用,并合理地反映非球形颗粒体系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长宽比和表面尖锐度对卸料过程中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为非球形颗粒材料的流动特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离散元方法.(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非线性接触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叁维模拟重建有限元分析中在加入热-结构耦合类型条件后对义齿受力情况产生的研究。模拟温度梯度和不同受力情况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状况,考虑微影响因素,精化建模方式,从口腔医学、物理学、计算机学、应用数学叁方面使研究全瓷冠应力分布的研究更具有科学严谨意义。方法:1)选择一个解剖外形符合中国成人离体下颌中切牙的平均数值,使用口腔科锥形束CT扫描,根据常规全瓷冠预备基准数据;2)采用ABAQUS软件利用逆向工程和布尔运算进行非线性全瓷冠叁维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之后加入热-结构耦合类型;3)用有限元分析加载特定数值力后查看修复体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1)热胀冷缩原理引起全瓷冠的微小热膨胀,且表现为压应力;2)温度的降低会使全瓷冠在低温时收缩,呈现拉伸应力,全瓷冠的应力值远远大于拉伸应力的数值;3)只有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不会引起修复体的断裂失效。4)同样温度下,小的接触面积更容易导致应力集中,破坏修复体,导致修复失败。结论:1)温度增加了全瓷冠的热膨胀,达到了热膨胀系数,显示出压应力;2)温度的降低会使全瓷冠在冷负荷下收缩,达到了冷收缩系数,表现出拉应力。温度形变应力值远远小于全瓷冠受力的应力值。3)只有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不会引起修复体的修复失败,且温度变化和精化模型下的应力分布及形变走向并没有发生其他改变。4)同样温度下,小的接触面积更容易导致应力集中,破坏修复体,导致修复失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线性接触率论文参考文献
[1].王彦龙.板式热交换器橡胶垫片非线性接触密封性能有限元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9
[2].马千茹,侯玉泽,刘原伯,侯玉一.加入热-结构耦合类型的全瓷冠非线性接触型有限元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
[3].王霞,李保林,葛情.一类具有非线性接触率的戒烟模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陆垚锋.板梁桥铰缝的界面非线性接触分析及损伤研究[D].扬州大学.2019
[5].张建伟,温嘉琦,黄锦林,张天恒,张帅.渡槽仿真参数确定及其非线性接触风振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张俊红,王静超,徐天舒,李伟东,林杰威.考虑进气效应和非线性接触的活塞瞬态应力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7].张东升,于海洋,蒋家宁,胡登高.刮板输送机哑铃销和中部槽非线性接触实验与仿真研究[J].机械强度.2018
[8].钦军伟,刘小华,陈曌.基于螺栓与螺孔非线性接触模型的预紧应力分析研究[J].压力容器.2018
[9].侯世伟,郭少坡,李宏男,郭超.考虑非线性接触地铁基坑施工过程变形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
[10].王嗣强,季顺迎.考虑等效曲率的超二次曲面单元非线性接触模型[J].力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