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铜基催化剂论文-邵延海

超细铜基催化剂论文-邵延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细铜基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废铝基催化剂,氧化铝,铝酸钠溶液,综合利用

超细铜基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邵延海[1](2008)在《由废铝基催化剂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的理论及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废铝基催化剂是一种以氧化铝为载体,富含钒、钼、镍、钴等有价金属的失效催化剂。对废铝基催化剂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避免有价金属的大量流失,又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环境意义。本文以一种废铝基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在热力学分析基础上,开展了废催化剂中铝和其他金属的提取与分离、以及高品质特种氧化铝的制备研究,提出了由废铝基催化剂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的综合利用新技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如下:1.废铝基催化剂中铝与镍、钴的分离热力学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铝、钒、钼在温度大于962.2K后均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的钠盐可以离子形态转入碱性介质;镍、钴则不与碳酸钠发生反应,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固体形态存在于碱性介质中。这为废铝基催化剂钠化焙烧—浸出实现铝、钒、钼与镍、钴的分离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碳酸钠与(Al_2O_3+V_2O_5+MoO_3)的摩尔比为1.1,焙烧温度1000℃,焙烧时间30 min,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30 min,液固比4:1,搅拌速度400 rpm的焙烧—浸出条件下,废铝基催化剂中铝、钒、钼的浸出率均在96%以上,镍、钴则完全富集在浸出渣中。2.碱性介质中铝与钒、钼的分离VO_4~(3-)、MoO_4~(2-)、Al(OH)_4~-与钙、钡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铝、钒、钼共存的碱性介质中,钙将优先与VO_4~(3-)发生反应,使钒与铝、钼分离;钡随后与MoO_4~(2-)反应,使钼和铝分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步沉淀法从碱性介质中分离铝与钒、钼的新方案:即在铝酸钠溶液中分步加入CaO和BaAl_2O_4,钒、钼的沉淀率可分别达到97%和99%,铝与钒、钼的分离效果好,并使铝酸钠溶液得到深度净化。3.高纯超细氧化铝的制备碳酸氢钠中和铝酸钠溶液可制备出多晶型的微米级氢氧化铝粉体,铝酸钠溶液碳分法则可制备出单一晶型的纳米级氢氧化铝粉体。铝酸钠溶液碳分过程中,反应温度是影响氢氧化铝粉体粒度的主要因素,降低反应温度可显着减小粉体粒度;反应终点pH对粉体粒度的影响次之;CO_2流量和分散剂PEG-1000用量的影响则不显着。氧化铝或氢氧化铝添加试剂焙烧—水洗后,都可使大部分的Na_2O得以脱除。氢氧化铝粉体添加NH_4F的脱钠效果最好,在适宜条件下,可得到纯度99.99%、平均粒径155nm的α相氧化铝粉体。4.废渣中钒和镍、钴的利用通过碳酸氢钠浸出、浸出液两段净化和铵盐沉钒处理,沉钒渣中92.5%的钒以五氧化二钒形式得到回收,制取的产品纯度达98.25%。镍钴渣硫酸浸出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镍和钴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7.8%和98.6%。对浸出液做进一步处理,可有望得到硫酸镍和草酸钴产品。5.由废铝基催化剂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的综合利用技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为主要目的的废铝基催化剂综合利用工艺流程。该流程可实现废铝基催化剂的综合利用,得到氧化铝、钼酸钡、五氧化二钒和硫酸镍钴混合溶液四种产品,铝、钒、钼、镍、钴的回收率可分别达到83.73%、86.64%、91.8%、95.47%和96.53%。制备的氧化铝为纯度99.99%、平均粒径134nm的高纯超细α-Al_2O_3。(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11-01)

文艺[2](2004)在《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超细铜基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CuO-ZnO/TiO_2-SiO_2负载型催化剂,调变氧化铜与氧化锌的含量,用FT-IR、BET、TPR、XRD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不同的铜、锌含量及不同的反应工艺条件对催化剂的反应活性的影响。用Ti-Si作胶粘剂,通过正交设计法考察催化剂在成型过程中,胶粘剂的浓度、粘度,湿/干粉比,室温放置时间等众多因素对催化剂的强度以及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超细CuO—ZnO/TiO_2-SiO_2系列催化剂有较大的比表面积(240m~2/g~590m~2/g),孔径分布单一。ZnO的协同作用,有利于Cu~(2+)进入TiO_2-SiO_2体系的网络结构中,并在骨架位形成微晶CuO,晶粒的平均尺寸小于20nm,呈椭圆形。微反数据表明,在2MPa、2500h~(-1)、CO_2:H_2为1:3(mol比),240~260℃时,甲醇的单程收率达到最大值13.04%。催化剂成型过程中,影响催化剂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湿/干粉比,胶粘度及胶浓度。当湿/干粉比为100%,胶粘度为15.5s,胶浓度为53.9%时,强度达到92N/cm。(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4-06-24)

朱毅青,宗封琦,赖梨芳,林西平[3](2003)在《超细铜基催化剂上CO_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超细Cu-ZnO/TiO2-SiO2催化剂。考察了在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中,还原温度、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体积空速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确定了该体系催化剂的适宜反应工艺条件,并对催化剂组成与催化活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杨迎春,刘兴泉,陈文凯,吴玉塘,于作龙[4](2002)在《低温低压液相合成甲醇和甲酸甲酯用超细铜铬氧化物催化剂 Ⅱ.Mn含量对催化剂的MF选择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络合物沉淀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CuCr1-xMnxO(x =0 ,0 .5 ,1)催化剂 ,并考察了其对合成甲醇和甲酸甲酯 (MF)反应的催化活性和MF选择性 ,重点考察了Mn掺杂对MF选择性的影响。采用XRD、BET、SEM和T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MF选择性随Mn掺杂量的增加而提高。当Mn完全取代Cr后 ,催化剂的MF选择性甚至可高达 10 0 %,这可能主要归因于催化剂中含Mn新物相的形成和催化剂呈高分散的纳米形态。(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02年04期)

刘兴泉,吴玉塘,陈文凯,于作龙[5](1999)在《低温低压液相催化合成甲醇和甲酸甲酯用超细铜铬氧化物催化剂 Ⅰ.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气制甲醇有叁类催化剂.第一类是含贵金属的催化剂[1],由于其成本高,流失严重,回收困难等,致使工业上使用受到限制.第二类是Ni系催化剂[2~4],由于在使用时极易生成剧毒的Ni(CO)4化合物,既危害操作人员健康又污染环境,故工业上已逐渐弃用.第...(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雷翠月,陈霄榕,张敏卿,程伟,康慧敏[6](1998)在《溶胶凝胶法制氧化铝负载铜基超细粒子催化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铝负载的铜基超细粒子催化剂;用TG-DTA、XRD、BET以及TEM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孔结构、粒子形貌以及催化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可以直接制备出高比表面积、低堆积密度的纤维状纳米级负载型Cu/Al2O3超细粒子;活性组分以远低于纳米级的微晶粒子簇状态,均匀地分散在纳米级氧化铝载体表面上,而且在低于50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晶粒未聚集长大,在十二醇胺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1998年05期)

雷翠月,张敏卿,康慧敏,王大祥[7](1998)在《负载型铜基超细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细粒子作为一种新型催化材料以其高活性和优良的选择性引起催化工作者的重视.超细粒子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溶胶凝胶法是金属氧化物超细粒子制备的重要方法之一[1].目前,关于负载型超细粒子的制备方法主要是溶胶凝胶超临界干燥,一类是由超细载体浸渍以活性组...(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1998年05期)

超细铜基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CuO-ZnO/TiO_2-SiO_2负载型催化剂,调变氧化铜与氧化锌的含量,用FT-IR、BET、TPR、XRD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不同的铜、锌含量及不同的反应工艺条件对催化剂的反应活性的影响。用Ti-Si作胶粘剂,通过正交设计法考察催化剂在成型过程中,胶粘剂的浓度、粘度,湿/干粉比,室温放置时间等众多因素对催化剂的强度以及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超细CuO—ZnO/TiO_2-SiO_2系列催化剂有较大的比表面积(240m~2/g~590m~2/g),孔径分布单一。ZnO的协同作用,有利于Cu~(2+)进入TiO_2-SiO_2体系的网络结构中,并在骨架位形成微晶CuO,晶粒的平均尺寸小于20nm,呈椭圆形。微反数据表明,在2MPa、2500h~(-1)、CO_2:H_2为1:3(mol比),240~260℃时,甲醇的单程收率达到最大值13.04%。催化剂成型过程中,影响催化剂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湿/干粉比,胶粘度及胶浓度。当湿/干粉比为100%,胶粘度为15.5s,胶浓度为53.9%时,强度达到92N/c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细铜基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邵延海.由废铝基催化剂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的理论及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

[2].文艺.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超细铜基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

[3].朱毅青,宗封琦,赖梨芳,林西平.超细铜基催化剂上CO_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性能研究[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3

[4].杨迎春,刘兴泉,陈文凯,吴玉塘,于作龙.低温低压液相合成甲醇和甲酸甲酯用超细铜铬氧化物催化剂Ⅱ.Mn含量对催化剂的MF选择性的影响[J].化工科技.2002

[5].刘兴泉,吴玉塘,陈文凯,于作龙.低温低压液相催化合成甲醇和甲酸甲酯用超细铜铬氧化物催化剂Ⅰ.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催化学报.1999

[6].雷翠月,陈霄榕,张敏卿,程伟,康慧敏.溶胶凝胶法制氧化铝负载铜基超细粒子催化剂的研究[J].分子催化.1998

[7].雷翠月,张敏卿,康慧敏,王大祥.负载型铜基超细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1998

标签:;  ;  ;  ;  

超细铜基催化剂论文-邵延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