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特性的研究

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特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大兴安岭北部、南部不同林型对水文特征的影响为主要研究目的。于2006年7-10月和2007年5-10月分别在岭南加格达奇试验区选择蒙古栎林、柞树-落叶松林、杜鹃-落叶松林、杜鹃-白桦林、草类-落叶松林、红松人工林、红皮云杉人工林、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白桦天然林、杨桦混交林、蒙古柞林,岭北塔河试验区选择白桦-落叶松林、柞树-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杜鹃-白桦林和杜鹃-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以定位研究方法为主,以大气、植物、土壤子系统为三个研究空间,通过对研究区降雨特点、降雨后林冠截留、地表枯落物持水、土壤入渗、水化学特征的研究,来揭示大兴安岭森林与水文作用的关系、大兴安岭森林水文生态机制,正确评价大兴安岭森林的作用,为大兴安岭林区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当地森林经营提供技术支撑。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林冠截留量最大,为16.93mm。白桦天然林林内雨量最高,阔叶树种的林内降雨量普遍高于针叶树种。林内降雨平均占林外降雨的70%左右,并存在明显的直线相关,回归方程为:y=ax-b,相关系数R2值均在0.9以上。可以利用其关系建立模型模拟或预测林内降雨量。树干径流量所占降雨量的比例很小,最大径流量所占降雨量的比例为2.11%,最小径径量所占降雨量的比例仅为0.35%。树干径流与林外降雨之间以线性回归方程拟合较好,其密切程度不如林内降雨与林外降雨的关系。红松人工林树干径流量最大,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树干径流量最小。(2)枯落物储量范围在12.25t/hm2-48.46t/hm2之间,草类-落叶松林最大。半分解层枯落物储量普遍大于未分解层。枯落物吸水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浸水后前4h以内,枯落物吸水量较大,随后吸水量幅度明显减小,20h时达到吸水量的最大值。当然不同林型枯落物吸水进程是不同的,但基本趋势相似。不同林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之间都存在对数函数关系:Y=aLn(x)+b。所得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2都在0.8以上,拟合结果较好。(3)土壤含水量变化区域在6.17%~39.78%之间。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含水量最高。表层土壤含水量高于下层土壤含水量。白桦-落叶松林贮水能力最强,为892.00mm;樟子松人工林有效贮水能力最大,为249.07mm。土层越深,土壤容重越大,非毛管孔隙度越少,有效贮水量相对较弱。不同林型土壤容重随着土层加深逐渐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的趋势。岭南、岭北各林型土壤容重都是草类-落叶松林最大,其次是杜鹃-白桦林;非毛管孔隙度岭南以杜鹃-白桦林最大14.52%,草类-落叶松林最小7.09%,岭北以柞树-落叶松林最大14.15%,草类-落叶松林最小10.00%;不同林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基本一致。入渗速率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小,最后达到稳定。不同林型土壤初渗率、平均入渗率、稳渗率分别在15.9~48.2mm/min、6.27~22.83mm/min、2.7~12.1mm/min之间,高低相差40%-50%左右。其中,红皮云杉初渗率、平均入渗率、稳渗率最大。土壤容重越大,稳渗率就越小。对2种模型的比较表明,使用考斯加可夫(Kostiakov)模型模拟土壤水分入渗效果较好。(4)在生长季中,大量元素K、Na、Ca、Mg、P、N的养分含量占总养分输入量的100%,K的含量占降雨总养分含量的46%。依据输入量大小,大量元素排序为K>N>>Ca>Na>Mg>P,微量元素排序为Fe>Mn>Cu。降雨中的养分含量属中等偏高。但本地区降雨偏低,从年输入总量来看,该地区的林外降雨中所含的养分是低的。蒙古柞林林内雨中Mg元素养分含量是林外雨的8倍。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树干径流雨中的K元素养分含量最高,为42.601mg/L,是林外雨的6倍。林内雨和树干径流雨中一些养分含量都存在负淋溶现象。树干径流雨中各元素养分含量普遍高于林内雨和林外雨的养分含量。蒙古柞林林内雨中Na元素含量月际变化较大,7月份的含量是8月份的24.8倍,月际变幅在0.427mg/L~10.61m/L之间;蒙古柞林树干径流雨中Na元素含量月际变化较大,6月份是5月份的6.8倍,月际变幅在0.63mg/L~4.3mg/L之间。K、Cu、Mn、N、P元素在白桦林林内雨中养分含量最高;Ca、Mg元素在杨桦混交林中养分含量最高;Na、Fe元素在蒙古柞林中养分含量最高,表明阔叶林淋溶程度较高。K、Fe、Mn、P元素在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树干径流雨中养分含量最高,Na、Ca、Cu、N元素在蒙古柞林中养分含量最高,Mg元素在杨桦混交林中养分含量最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森林水文学研究进展综述
  • 1.2.1 森林水文学
  • 1.2.2 森林水文学的发展和研究成果
  • 1.2.3 森林水文学过程的研究
  • 1.2.4 森林与水质的研究
  • 1.2.5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 2 研究区域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地质、地貌
  • 2.3 土壤
  • 2.4 气候
  • 2.5 水文、水系
  • 2.6 植物区系地理特征
  • 2.7 主要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 3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3.1 试验地选择与调查
  • 3.2 试验方法
  • 3.2.1 试验设计
  • 3.2.2 野外试验测定方法
  • 3.2.3 室内实验分析方法
  • 3.3 技术路线
  • 4 大兴安岭林区降水特征及森林对降雨的再分配
  • 4.1 大兴安岭林区降水特征
  • 4.1.1 降水年内分布
  • 4.1.2 降雨特征
  • 4.2 森林对降雨的再分配
  • 4.2.1 林内降雨特征
  • 4.2.2 树干径流特征
  • 4.2.3 林冠截留特征
  • 4.3 小结
  • 5 林地枯落物水文生态功能
  • 5.1 枯落物储量
  • 5.1.1 岭南不同林型枯落物储量
  • 5.1.2 岭北不同林型枯落物储量
  • 5.2 枯落物持水特性
  • 5.2.1 枯落物持水能力
  • 5.2.2 枯落物吸水过程分析
  • 5.2.3 枯落物持水速率分析
  • 5.2.4 枯落物有效拦蓄量
  • 5.3 枯落物持水效应
  • 5.4 小结
  • 6 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水文生态功能
  • 6.1 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特征
  • 6.1.1 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动态
  • 6.1.2 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
  • 6.2 土壤水分物理特性
  • 6.2.1 岭南不同林型土壤水分物理特性
  • 6.2.2 岭北不同林型土壤水分物理特性
  • 6.3 土壤储水能力
  • 6.3.1 岭南不同林型土壤储水能力
  • 6.3.2 岭北不同林型土壤储水能力
  • 6.4 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分析
  • 6.5 土壤渗透过程的模拟分析
  • 6.6 小结
  • 7 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水化学特征
  • 7.1 大气降水输入养分特征
  • 7.2 林内降雨和树干径流的淋溶效应
  • 7.3 生长季中不同林型林内雨和树干径流雨养分含量变化
  • 7.3.1 红松人工林林内雨和树干径流雨养分含量变化
  • 7.3.2 红皮云杉人工林林内雨和树干径流雨养分含量变化
  • 7.3.3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林内雨和树干径流雨养分含量变化
  • 7.3.4 樟子松人工林林内雨和树干径流雨养分含量变化
  • 7.3.5 白桦天然林林内雨和树干径流雨养分含量变化
  • 7.3.6 杨桦混交林林内雨和树干径流雨养分含量变化
  • 7.3.7 蒙古柞林林内雨和树干径流雨养分含量变化
  • 7.4 不同林型林内雨和树干径流雨养分含量的变化
  • 7.5 河流水质特征及饮用水质状况
  • 7.5.1 河流水质养分含量特征
  • 7.5.2 森林流域溪流饮用水质状况
  • 7.6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树干径流测量集水装置的研究与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04)
    • [2].沿坝地区天然次生林对降雨再分配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6)
    • [3].内蒙古大青山白茬子沟小流域典型森林植被的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7(04)
    • [4].木兰围场华北落叶松林对降雨再分配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5)
    • [5].广州帽峰山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环境效应[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03)
    • [6].大兴安岭天然林不同林分溶解有机碳变化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6)
    • [7].郑州市代表性行道树对降水再分配作用研究[J]. 河南科学 2016(12)
    • [8].几个引种的低纬度树种在沈阳地区春季死亡的生理机制探析[J]. 中国城市林业 2016(03)
    • [9].华北土石山区油松林对降雨再分配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2(04)
    • [10].元江稀树灌丛降雨再分配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1)
    • [11].兴安落叶松林降雨再分配特征[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4)
    • [12].黄土高塬沟壑区苹果林冠截留特征[J].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2)
    • [13].杨树与小麦间作系统林冠层降雨再分配对地表径流和淋溶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20(02)
    • [14].4种园林树种林冠降水截留比较研究[J]. 园艺与种苗 2017(11)
    • [15].密云库区常见水源林树种对降雨中氮磷含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7)
    • [16].桂林岩溶试验场植被水文过程总有机碳通量垂直变化特征[J]. 广西植物 2019(01)
    • [17].天童常绿阔叶林树干径流中硝态氮特征[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18].典型表层岩溶泉域植被对降雨的再分配研究[J]. 中国岩溶 2018(05)
    • [19].浙江舟山岛不同林分类型的水质效应[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20].黑松阔叶林内不同树种树干径流对表层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 2015(06)
    • [21].钱塘江源头不同林分类型的水质效应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13(05)
    • [22].苏南丘陵区毛竹林林冠水文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3)
    • [23].太行山区不同人工林林冠截留降水的比较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12(04)
    • [24].太行山石质山区不同植被林冠截留降水的研究[J]. 河北林业科技 2010(04)
    • [25].依据物联网的树干径流自动监测系统[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02)
    • [26].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典型林分水化学性质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 2018(02)
    • [27].太行山石质山区不同植被林冠截留降水的研究[J]. 统计与管理 2015(03)
    • [28].黄前水库上游生态修复区典型植被林冠层水文效应[J]. 中国水土保持 2009(06)
    • [29].2022年冬奥会崇礼赛区山杨林水化学性质研究[J].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8(01)
    • [30].森林水文效应的综合分析[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02)

    标签:;  ;  ;  

    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