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论文基于“一个提问”,在“两个方面”综述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实际开展了“一个实证研究”,并针对上海城市三个圈层的各自特点,着力研究和解决了“三个问题”,主要形成了“三个创新”,这是本文最根本的研究主线。具体来讲,“一个提问”就是:在都市圈中,中心城市和围绕中心城市的城市体系往往体现出一定的结构特征。比如东京大都市圈呈现“一都三县”的城市体系特征,纽约大都市圈呈现“核心、内环、中环、外环”的城市体系特征。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在宏观层面都市圈呈现圈层结构的城市体系,那么微观层面的中心城市是否也呈现圈层结构的形态特征。“两个方面”基础:一是国内外关于都市圈和中心城市的理论综述基础;二是国际主要都市圈中心城市圈层结构的研究。由于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往往是国际大都市,是具有多层面经济活动的复杂有机体,要想准确把握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中心城市内部圈层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工等关键性问题,从而形成大都市圈和大都市圈中心城市互为促进的发展格局和态势,单单从一个城市发展的角度已经很难完成,必须要从国际化大都市和大上海都市圈发展的视角,借鉴大都市圈已经具有的研究基础,站在更高的高度进行大都市圈中心城市相关主要问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利于问题的展开和深入。“一个实证研究”:在上述基础上,本文结合上海实际,围绕城市圈层结构的划分问题,试图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描绘方法,从而显示上海城市圈层结构的地理形态以及特征特点。本文以大上海都市圈中心城市上海为实证研究的对象,通过构建经济强度指标和聚集强度指标等体系,得出上海城市圈层结构呈现三个圈层的形态特点:分别是60平方公里核心层、600平方公里的中间层和6000平方公里的外层。并在此基础上,对上海三个圈层结构的现状、问题和产业、人口布局等问题进行了展望和论述。“三个问题”:在得出上海城市圈层结构呈现“三层分明”的结构特征的情况下,本文立足于“三个问题”的研究,一是核心圈层一元聚集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针对上海核心圈层的楼宇经济发展问题开展了研究;二是外部圈层区县“撤县建区”与苏南城市“撤县建市”体制比较研究;三是结合上海城市“三层分明”的结构特点,针对上海人口布局问题开展了研究。论文的“三个创新”之处主要是:(1)在都市圈理论上。对都市圈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和完善,在原来基础上针对中心城市的圈层结构问题,提出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圈层结构形成的动力和原因,并从级差地租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都市圈集聚扩散理论进一步分析了中心城市圈层结构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国际和大上海都市圈中心城市核心圈层的集聚研究,提出核心圈层进一步高度集聚的主要理论基础。(2)在大上海都市圈中心城市圈层结构实证研究上。本文以实证的方法,通过对上海大都市圈中心城市19个区县主要在地经济指标的考察,在建立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对上海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圈层构造创新性地进行了界定和描述,得出上海城市圈层结构呈现三个圈层的形态特点,相比以往文献中缺乏定量研究的状况是一个很大的改进。同时,通过对国际主要都市圈中心城市圈层结构的分析,得出了共同的特征和存在的差异,为大上海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3)在上海外部圈层和苏南城市经济比较研究上。通过对上海外部圈层主要区县和苏南城市经济发展和体制上的比较研究,得出“撤县建市”和“撤县建区”在法律属性和实际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区别,进一步勾画出上海外部圈层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体制障碍,并从体制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选题意义1.2 研究思路、方法及章节分布1.3 创新点和主要结论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1 都市圈和中心城市理论的提出2.2 都市圈和中心城市发展模式研究2.2.1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2.2.2 增长极理论2.2.3 核心-边缘理论2.2.4 生产力要素流动理论2.2.5 中心地理论2.3 国内关于都市圈和中心城市理论的研究2.4 目前已经建立的都市圈和中心城市理论主要框架2.4.1 都市圈概念的实质和要素2.4.2 都市圈的范围和中心城市的作用2.4.3 都市圈的整体效应2.4.4 都市圈的形成要素和成长动力第3章 国际主要都市圈中心城市圈层结构研究3.1 东京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圈层结构研究3.1.1 东京都的人口空间分布3.1.2 东京都产业结构的演化3.1.3 东京都的产业空间分布3.1.4 东京都的土地用途3.1.5 东京都圈层结构分析3.2 纽约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圈层结构研究3.2.1 曼哈顿产业分析3.2.2 布鲁克林和昆士产业分析3.2.3 布朗克斯和里士满的产业分析3.2.4 纽约市圈层结构分析3.3 巴黎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圈层结构研究3.3.1 巴黎大都市圈概况3.3.2 巴黎市圈层结构研究3.4 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圈层结构比较3.4.1 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圈层结构的共性3.4.2 三大都市圈的差异性3.5 中心城市核心圈层高度集聚的理论基础3.5.1 城市和都市圈形成理论3.5.2 都市圈效应理论3.5.3 都市圈市场机制理论第4章 大上海都市圈中心城市圈层结构实证研究4.1 中心城市圈层结构成因4.1.1 城市的形成发展是中心城市呈现圈层结构的起始原因4.1.2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心城市呈现圈层结构的主要动力4.1.3 大都市圈成熟融合是中心城市呈现圈层结构的重要原因4.2 中心城市圈层结构的理论基础4.2.1 级差地租理论4.2.2 比较优势理论4.2.3 都市圈集聚扩散理论4.3 上海城市圈层结构划分实证研究4.3.1 中心城市圈层结构划分指标选取4.3.2 上海城市圈层结构划分方法和结果4.4 大上海都市圈与国际主要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圈层结构比较研究4.4.1 四大都市圈中心城市比较4.4.2 四大都市圈中心城市核心圈层比较4.4.3 观点和启示4.5 上海圈层结构的发展分析4.5.1 上海核心圈层4.5.2 上海中间圈层4.5.3 上海外部圈层第5章 上海核心圈层楼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5.1 楼宇经济的概念、主要特征及产生的原因5.1.1 概念5.1.2 主要特征5.1.3 产生的原因5.2 国内外楼宇经济发展情况5.2.1 境外楼宇经济情况5.2.2 上海楼宇经济总体情况5.3 上海楼宇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5.3.1 机遇5.3.2 挑战5.4 楼宇内的经济现状和发展空间5.4.1 楼宇内的经济现状5.4.2 楼宇内经济发展空间5.5 上海办公楼、商业用房发展状况和需求预测5.5.1 上海办公、商业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5.5.2 上海市办公楼、商业用房需求量预测5.5.3 上海市办公、商业用地需求量预测5.6 对上海楼宇经济发展的建议5.6.1 加强对楼宇经济发展的研究5.6.2 合理构筑楼宇经济发展的载体5.6.3 进一步完善楼宇招商引资思路5.6.4 不断优化投资服务环境第6章 上海外部圈层“撤县建区”与苏南城市“撤县建市”体制比较研究.6.1 上海外部圈层经济社会发展概述6.2 上海外部圈层区县与周边苏南城市经济比较6.2.1 苏南城市发展基本情况6.2.2 上海外部圈层典型区县发展情况6.2.3 上海外部圈层典型区县与苏南地区城市比较6.3 “撤县建区”与“撤县建市”的体制优劣势比较6.3.1 上海郊区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矛盾6.3.2 “撤县建区”与“撤县建市”若干问题的差异分析6.3.3 上海外部圈层“撤区建市”的理论基础6.4 加快推进上海外部圈层发展的措施建议6.4.1 上海市下辖区、市和县6.4.2 在产业发展上赋予二级市更大自主权6.4.3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赋予二级市更大管理权6.4.4 进一步完善市与二级市财税分成管理体制6.4.5 进一步充分挖掘二级市土地资源第7章 上海人口布局问题研究7.1 上海人口发展现状及基本特征7.2 国际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化研究7.3 上海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和特征7.3.1 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演进和现状7.3.2 上海人口布局的动态特征7.4 上海人口布局的突出问题和布局重点7.4.1 上海人口布局的突出问题7.4.2 上海人口重点布局中间圈层分析7.5 上海人口布局的对策研究7.5.1 构建多层快速通勤圈,促进市民居住非中心化7.5.2 通过有效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严格控制中心城区的土地供应,土地供应向郊区倾斜7.5.3 通过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进一步引导人口合理布局7.5.4 加快“1966”城镇体系建设,提高城镇规划和建设水平第8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8.1 全文回顾8.2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录用和完成的论文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情况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大都市圈论文; 中心城市论文; 圈层结构论文; 核心圈层论文; 外部圈层论文; 人口布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