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东亚是目前世界上贸易发展最快的地区,其区域内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仅次于欧盟。而学者们通过研究指出东亚区域内的产业内贸易迅速增长是东亚贸易增长的最主要原因。近些年来,中国与东亚主要伙伴间的贸易额不断增长,尤其是制成品贸易,占到了总贸易额的85%以上。本文采用SITC五分位的数据利用G-L指数分析了中国与东亚主要贸易伙伴间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情况:中国与日本、东盟的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均不足20%。中国与韩国的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中,虽然总体是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但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也较高,在2005年和2006年甚至超过了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本文还分别计算了1992-2010年间中国与日本、韩国和东盟SITC5-8各大类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情况,其中SITC7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普遍较高,SITC7代表的机械与运输设备产业较容易形成国际分工,进行模块化的生产和组装因此更有利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这与前文的分析相符。另外,中国与韩国和东盟SITC5大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最为迅速,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增长了2.81倍和2.18倍。而SITC5+7代表的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说明了我国与韩国和东盟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得到了较大的发展。SITC6+8大类产品的贸易中,中国与东盟和日本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较大。尤其是与东盟在1992年到2010年间制造业各大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增长均较为明显。为了分析的进一步深化,本文采用了LALL(2001)对于产品的分类方法,从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类产品即低技术产品-纺织服装类产品,中技术产品-工程机械类产品,高技术产品-电子电力设备,用SITC五分位的数据和GHM法,分别研究了中国与日本、韩国和东盟这三类产品中高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以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比重。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低技术含量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已经是以水平型和高质量垂直型为主。中国与韩国低技术含量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中,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也经历了一个显著的下降过程。中国与日本低技术含量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仍然是以低质量垂直型为主。而中国与日本、韩国和东盟高技术产品和中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均是以低质量垂直型为主,高质量垂直型和水平型的比重虽然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总量仍较小。总体来说,中国在这三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中均不具有资本和技术优势,中国在加大技术投入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本文第四部分分别建立了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选取了人均GDP差异、GDP差异、规模经济、产品多样性、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占中国吸引外资的比重为解释变量,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为被解释变量,利用STATA软件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人均GDP差距和GDP差距对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则具有促进作用;规模经济对我国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为负;韩国、日本和东盟的对华直接投资占中国吸引外资的比重对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影响为负而对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则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要素禀赋的差异对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不显著而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略微的负向的影响;产品多样性对于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均不显著。最后,为了扭转我国目前在与东亚主要贸易伙伴间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不利局面,进一步扩大我国的产业内贸易,本文结合前文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着力扶持重点产业,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着重质的提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提升中国的人均GDP;在大力提升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同时积极发展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优化贸易结构;促成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积极加强中国与日本、韩国、东盟的区域合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指数论文; 产业内贸易论文;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论文;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