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育训练负荷安排的趋势

现代体育训练负荷安排的趋势

一、试论现代运动训练负荷安排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杨洋[1](2021)在《2017年全运会女子撑杆跳高前八名冬训负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崔伟嘉[2](2021)在《我国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亚高原力量训练负荷及训练成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拳击项目规则的变化,攻防节奏越来越快,对运动员体能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的国际比赛中,我国女子拳击运动员表现出了很强的技战术水平,但体能方面的劣势也有所显现。力量素质不足会减少有效拳的威慑力,无氧运动能力和有氧耐力的不足将直接阻碍比赛后程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最终会影响比赛成绩。亚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提高拳击运动员的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内蒙古女子拳击队本次五周亚高原集训,力求在磨练技战术水平,提高专项能力的同时,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和有氧耐力,通过结合专项的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力量、速度以及肌肉耐力,寻求运动员在体能上的突破。本文运用测试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内蒙古女子拳击队亚高原集训期间力量训练的训练内容、训练监控和测试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总结内蒙古女子拳击运动员的亚高原力量训练负荷特征与训练成效,为女子拳击项目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研究结果:(1)身体指标监控方面为:运动员体重在整个亚高原集训期间都呈下降趋势;(2)身体运动能力监控方面:运动员在垂直纵跳、1min双摇跳绳、30s击打沙包和3min击打沙包方面有明显进步,卧推、深蹲最大力量水平进步较小;(3)生理生化指标监控为:部分血细胞指标、白细胞、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测试内容显示了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数据监控情况均在正常范围内,运动员未出现身体生理上的不良反应。研究结论:(1)本次亚高原集训力量训练内容具有以下特点:适应阶段的训练以基础力量和力量耐力为主;强化阶段1以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水平为主,辅以爆发力训练;调整阶段注重对最大力量的保持,可在适当增加负荷强度的同时相应减少负荷量;强化阶段2和强化阶段3的训练负荷持续递增,此阶段的训练模式多以快速爆发为主。(2)单次训练课安排上,每节训练课都有一个主要发展力量素质,以此为主,其他素质训练为辅。训练内容应与专项结合,将在训练中获得的力量素质水平转移到专项中,为提高专项能力服务。(3)本次亚高原力量训练计划安排合理,力量训练负荷控制基本达到预期成效。

肖金兰[3](2021)在《广西羽毛球女队后场杀球技术训练理念研究》文中指出训练理念是教练员在训练前对为什么练、练什么非常明确,对怎么练“胸有成竹”,对训练的准备、训练的过程及训练的结果的正向逻辑关系预测,是理论到具体实践的中介。它对整个运动训练实践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教练员在进行运动训练实践前,首先要对运动项目的特征和训练方法学特征(训练方法形成过程)规律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刻把握,产生科学的训练理念;有了科学的训练理念,才能正确、有效地实施于运动训练实践。因此,科学的训练理念对运动训练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也因此,对训练理念研究就成为运动训练实践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以广西羽毛球女队后场杀球技术训练理念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研究了广西羽毛球女队后场杀球技术的项目特征和训练方法学特征(训练方法形成过程),最后,然后再根据实践运用的方法通过逻辑推理高度概括出广西羽毛球女队后场杀球技术的训练理念。为科学指导广西羽毛球女队专项技术训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希望促进广西羽毛球竞技水平提升,同时,为提高我国羽毛球运动技术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研究表明:(1)训练内容的理念是“循序渐进”、“高速度和强力量”。“循序渐进”是技术训练内容的选择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形成。“高速度和强力量”是指体能训练内容主要是以力量和速度为核心。(2)训练方法(手段)的理念是“合理有效”。其中“合理”表现为体能训练方法(手段)符合专项技术的要求。“有效”指技术训练方法(手段)围绕实战方式进行。(3)训练负荷的理念是“适宜”。“适宜”指训练负荷安排有利于保持运动员最佳的竞技状态。(4)训练安排的理念”是“系统、科学、合理和适宜”。其中“系统”是指年度周期训练安排时期特征明显。“科学”是指训练内容安排阶段和时期特征明显。“合理”是指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适宜”是指训练负荷性质安排有利于竞技状态的形成。

汪来美[4](2021)在《越野滑雪运动员自由式技术训练特征研究 ——以美国怀俄明大学越野滑雪队为例》文中指出越野滑雪运动是我国开展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竞技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冬奥会竞技运动的重要比赛内容,然而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越野滑雪在我国发展缓慢,一直以来都是弱势项目,迄今为止在冬奥会上仍然没有突破零奖牌,与欧美等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22年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冬奥会,国家更是加大了对冰雪运动的重视程度,这是我国冰雪运动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本文研究越野滑雪项目正是以此为契机,在越野滑雪运动发展的大势下,要求我们必须要优化训练结构,革新训练理念、训练手段与方法,打破抑制越野滑雪运动发展瓶颈的突破口,提升越野滑雪运动的竞技实力,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争取早日实现冬奥会零奖牌的突破。美国越野滑雪运动历史悠久,发展成熟,竞技实力位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本文主要以美国怀俄明大学越野滑雪运动队的自由式技术训练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等,观察并记录了怀俄明大学越野滑雪运动训练与比赛的情况,收集了大量关于越野滑雪自由式技术训练的资料。主要从年度周期、训练理念、训练任务、训练安排等对国外越野滑雪自由式技术的训练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越野滑雪自由式技术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教练员创新训练方法提供新思路、新观念。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美国怀俄明大学越野滑雪自由式技术训练理念、训练任务、训练内容等训练安排的探究,总结其自由式技术训练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技术+体能”的技术训练模式,发展具有协同训练效果的专项练习;赛练结合,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应用和竞赛能力;注重反馈,重视技术动作质量。2、怀俄明大学自由式技术的训练内容呈现出雪陆结合,注重具有协同发展效果的专项练习的特征。主要以越野滑轮、陆地辅助训练、Yo-Ski专项瑜伽、雪上技术训练、结合地形和比赛的训练为主。创造性的引入Yo-Ski专项瑜伽贯穿技术训练的全年。3、怀俄明大学自由式技术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将G3技术要领归纳为“CHAT”四词口诀,根据不同的训练阶段制定不同的训练手段。准备期自由式技术训练主要以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和完整训练法为主,竞赛期以比赛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恢复期多采用变换训练的方法缓解疲劳,保持运动能力。意念训练法贯穿技术训练的全过程。4、怀俄明大学自由式技术的训练负荷特征主要表现为重视基础阶段大负荷量的累积,以低强度训练为主、中高强度训练为辅,赛练结合、注重运动恢复。自由式技术训练总时占全年训练总时的30%,其中Zone1和Zone2的负荷量占所有训练的80%,Zone3占训练的8%,Zone4和Zone5占训练的12%,在发展技术动作规范性、熟练度及长时间保持能力的同时提高运动员在高速下技术的爆发性和稳定性。竞赛期将比赛作为训练的手段,重视运动训练恢复。

杨金凤[5](2021)在《解放军某部士官军事体能训练实验研究》文中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部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期强军目标,即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军事体能训练对促进军事训练实战化、打赢现代化战争具有基础性作用。加强军事体能训练是实现强军目标的使命担当和打下部队战斗力坚实基础的现实要求。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选取解放军60名士官为实验对象,士官按连建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12周体能训练干预实验,旨在提高士官军事体能训练效果。根据《军事体育训练大纲》要求,选取体型、单杠引体向上、仰卧起坐、30米×2蛇形跑、3000米、1000米、单杠卷身上、木马1等课目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研究。将实验前后士官军事体能考核成绩运用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内容:结果:1.身体形态: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高、体重和BMI的测试值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2.体能考核成绩:实验后实验组体能考核成绩的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和增长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体能考核成绩不合格率为零。3.身体素质:实验组实验前后速度与灵敏素质(30米×2蛇形跑)和力量素质(单杠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木马1)及耐力素质(3000米、1000米)的测试值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单杠卷身上的测试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身体素质提高更显着。结论:1.经过12周体能训练实验,士官的身体形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经过12周体能训练实验,实验组体能训练计划更能有效提高士官的体能考核成绩。3.经过12周体能训练实验,实验组体能训练计划对提高士官的速度素质、灵敏素质、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有显着的效果。本研究设计的12周体能训练计划,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使?官的身体素质有了?幅提?,基本有效弥补了该基层连队士官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建议该基层连队可以通过加强士官对体能训练重视度;制定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加强组训人员队伍建设,引进体能训练专业人才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士官体能训练效果。

王晶[6](2021)在《武警某反恐部队战士战斗体能训练的监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武警反恐部队作为一支打击和消灭恐怖分子,有效处置各种大规模群体事件以及暴乱事件的武装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维持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的提高反恐战士的战斗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明确战士在执行战斗任务时所需要的体能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并通过不断调控训练过程,促进武警反恐部队体能训练体系的提高与完善,提升反恐战士在遂行战斗任务时所需的各项战斗体能素质,以提高我军的整体战斗力。方法:本文以武警某反恐部队战斗体能训练为研究对象,以武警某反恐部队120名战士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2周的战斗体能训练。根据实验前战士的体能考核成绩结果,结合机体适应的周期性变化将训练过程分为战斗体能适应储备阶段(3周)、提高巩固阶段(5周)、专项转化阶段(4周)三个阶段,制定阶段性战斗体能训练计划,并对训练过程中采用的训练方法、手段、负荷以及疲劳与恢复进行全程监控。待实验结束后利用Excel对反恐战士实验前后测试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并通过Spss23.0对实验前后各项目测试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在经过12周的训练之后,反恐战士的基础体能指标测试成绩都呈现出非常显着性的提升(P<0.01)。引体向上增加了3.36个,仰卧起坐增加了13.45个,3000m跑成绩较之前提高了19.32s,30m×2蛇形跑成绩较之前提高了0.85s,相对于体型而言实验后体重指数为21.01±0.90kg/m2,较实验前降低了0.35kg/m2。(2)在经过12周的训练之后,反恐战士的实用技能指标测试成绩都呈现出非常显着性的提升(P<0.01)。400m障碍、18m抓绳上测试成绩较实验前分别提高了4.45s、3s,手榴弹投远较之前的测试成绩提升了3.6m,格斗术由之前的79.55±6.74分提升至83.40±5.40分。(3)在经过12周的训练之后,反恐战士的岗位能力指标测试成绩呈现出非常显着性的提升(P<0.01)。5km武装越野测试成绩较实验之前提高了93.8s。(4)在经过12周的训练之后,反恐战士的综合应用指标测试成绩呈现出非常显着性的提升(P<0.01)。携枪通过100m障碍测试成绩由实验前的35.29±2.58s提高了1.44s,实验后为33.85±2.34s。(5)在对反恐战士进行12周的训练监控过程中,第三周的运动即刻心率和次日晨脉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运动即刻心率较第二周上升了25次/min,达到了169次/min,次日晨脉数达到了67.11次/min。结论:(1)通过对反恐战士在执行反恐任务中完成各种战斗动作所需要的战斗体能进行需求分析,并结合战士机能状态制定为实战服务的训练计划,可以提升战士的战斗体能。(2)在对战士机体进行准确诊断的基础之上,根据竞技体育领域的周期训练理论将训练过程按照战士的机体生物节奏变化规律、战斗体能状态形成与发展规律分为3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的训练过程中通过记录、测量等方式获取战士体能训练的反馈信息,并对训练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控,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战士的体能水平。(3)通过对武警某反恐部队的调研可知,影响运动训练过程监控的因素从训练的准备过程、实施过程和评价过程3方面展开。

徐加霖[7](2021)在《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2019年度双周期训练对比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迅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马拉松竞技水平持续低迷。在2019年度训练中,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围绕春季和秋季两个阶段的重点赛事进行双周期训练,以重点运动员达标东京奥运会和多哈世锦赛参赛标准、普通运动员在国内各大马拉松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春季赛事按照传统先提高负荷量后降低或维持负荷量同时提高负荷强度的模式进行训练,最终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在春季赛事中表现平平。通过训练中不断改变,最终在秋季赛事中集体爆发,两人达标东京奥运会和多哈世锦赛,多人在国内各大马拉松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创下个人最好成绩。将2019年度训练的两个周期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出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在秋季赛事取得突破的原因,为我国马拉松竞技水平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跟踪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分别从年度训练周期的划分、训练目标、训练方法、负荷特点、平均静息心率等方面对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2019年度双周期训练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在2019年度训练中采用了双周期训练模式,又将每个大周期细分为准备期、赛前训练阶段、竞赛期和恢复期,每个时期所用时间基本一致。2.在春季赛事训练周期中准备前期选择在海拔1600m的云南玉溪进行训练,其他时期除参赛几天外均在海拔1900m的云南呈贡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秋季赛事训练周期中准备前期和赛前训练阶段在海拔2400m的肯尼亚埃尔多雷特训练,其他时期除参赛几天外均在云南呈贡训练基地进行训练。3.在训练目标上,春季赛事准备前期以发展一般耐力水平为主要目标,准备后期逐渐提高训练负荷与下一阶段做好衔接。秋季赛事准备前期的目标为利用高原环境的同时增加训练负荷,发展有氧能力和糖酵解能力,准备后期则以恢复调整为主要目标。赛前训练阶段均以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为主要目标。竞赛期均以调整竞技状态,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恢复期均以缓解疲劳为主要目标。4.在训练方法上,春季赛事和秋季赛事在各时期均采用了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和循环训练法。此外,两个周期在赛前训练阶段和竞赛期均增加了间歇训练法,秋季赛事准备前期和赛前训练阶段还增加了法特莱克训练法。5.在训练负荷上,准备期和赛前训练阶段春季赛事呈现由低到高循序升高的趋势,而秋季赛事在准备前期先提高训练负荷,准备后期再降低,到了赛前训练阶段又提高训练负荷,呈现波浪式变化的特点。两个周期在竞赛期和恢复期的训练负荷则无明显区别。6.结合训练情况对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运动员平均静息心率进行分析,整个训练过程中没有出现平均静息心率持续升高的现象,只是随着训练负荷的变化而波动,表明运动员能够适应当前训练负荷。但秋季赛事准备前期和赛前训练阶段平均静息心率高于春季同期,原因是秋季准备前期和赛前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和海拔高于春季同期,其他时期无明显区别。在2019年度训练中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在秋季赛事中集体爆发,对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在2019年度双周期的训练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世居高原的运动员当成绩遇到瓶颈时选择高原训练来突破应当选择海拔更高的地方,但由于原先基础海拔的存在,为了保证训练负荷,海拔的提高幅度不宜太大。2.在高海拔地区训练,由于缺氧、日照等高原因素的影响,很难长期保持较大的训练负荷。可以采取高海拔和低海拔交叉训练的方式,在高海拔地方进行短期大负荷的训练后转移到低海拔地区进行调整训练,恢复后再上高原进行短期大负荷的训练,如此循环。做好高海拔和低海拔、高海拔和高海拔训练之间的衔接,再根据不同时期的训练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发展不同的能力。3.高水平的马拉松运动员具备了很强的基础能力,而且对原来先提高负荷量后提高负荷强度的训练模式产生了适应。此时为了打破成绩瓶颈,在适当训练周期中尝试大负荷大恢复这样节奏更明显的模式来提高运动成绩。4.为了达到更高的训练水平,可以选择与更高水平的团队一起合练,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合练与分练相结合形式来提高训练质量。

丁宇[8](2021)在《专项协调性组合训练对高校羽毛球专选课学生技术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羽毛球运动项目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决定了需要对其训练方法及手段进行创新和研究。随着羽毛球运动的普及和比赛类型的增多,技术学习和运动水平的发展成为运动员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学校羽毛球课是学生掌握技术和提高运动水平的基本途径,所以亟需从根本上对羽毛球课程教学和训练进行创新研究。良好的协调性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整体运动表现能力,从而促进技术学习效果。本研究通过建立在现有的协调性研究基础上,利用专项协调性组合训练对高校羽毛球专选课学生技术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并与传统协调性训练作比较分析。主要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展开调查研究。选取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9级羽毛球专选课40名学生作为教学实验对象。实验前通过抽签将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人;实验组进行专项协调性组合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协调性训练;实验周期为12周24学时;实验前后,两组均进行相关指标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检验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后实验组在“运动协调能力”的四项指标测试中,“30秒快速对墙击球”检验结果为差异性非常显着(P<0.01);“哈勒循环测试”和“十字象限跳”检验结果具有差异性显着(P<0.05);“30秒快速跳绳”检验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后实验组在“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的五项指标测试中,“4X10m折返跑”、“羽毛球掷远”、“立定跳远”、“2min持续跳绳”、“坐位体前屈”检验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后实验组在“十项基本技术”测试指标中,六项击球技术(正手头顶击直线高远球、正反手放网前球、正手吊球)检验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击球成功率、正手发高远球、正反手挑球)检验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四项步法技术仅全场六点平步步法检验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三项(前、中、后场步法)检验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后实验组在“运动动机”调查中内部动机检验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外部动机无显着性差异(P>0.05)。“体育学习兴趣”调查中,技能学习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积极性、消极性、课余活动以及体育关注度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专项专项协调性组合训练较传统训练能更加有效发展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2)专项协调性组合训练对专项身体素质发展具有促进和提升作用。(3)专项协调性组合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羽毛球基本技术学习效果。(4)专项协调性组合训练能有效改善学生的运动动机,主要表现在内部动机上。(5)专项协调性组合训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在技能学习兴趣上。综合以上五个方面的结论,可以看出专项专项协调性组合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运动协调能力,而且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在两项素质均得到发展以后,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羽毛球技术,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动机,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董成[9](2021)在《不同力量素质训练周期U18足球运动员血清类固醇类激素代谢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连续追踪不同力量素质训练对男子U18足球运动员11种血清类固醇类激素水平、部分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探究不同力量素质训练周期后血清类固醇类激素的代谢差异,试图发现评价运动员机能状态和运动能力相关的有效监控指标,帮助教练员科学、合理、个性化制定训练计划,为提高力量训练效果以及运动员竞技水平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19名男子U18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周的力量素质训练,依次为最大力量训练、单次爆发力训练和爆发耐力训练(每个周期4周)。分别于力量素质训练开始前和每个周期训练结束后隔一天的清晨空腹采集血液(共采集四次),然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运动员在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后的11种血清类固醇类激素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同时亦对其训练前、后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最大力量测试(半蹲和卧推的最大力量和做功功率)进行测试分析。不同力量训练周期之间的最大力量、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以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后最大力量测试的变化特点:运动员在整个训练周期卧推和半蹲的最大力量和做功功率均得到明显提升(P<0.05),其中运动员在单次爆发期和爆发耐力期后的最大力量和做功功率显着高于最大力量期(P<0.05),但这两个周期的最大力量水平相当,无显着性变化。(2)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后血清类固醇类激素水平的变化特点: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周期的血清睾酮、双氢睾酮、17α-羟孕酮以及脱氢异雄酮硫酸盐基本都维持在相同水平,且各训练周期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在整个训练期间,血清皮质醇、皮质酮、11-脱氧皮质醇以及脱氢异雄酮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均先下降再升高最后再下降的过程,而睾酮/皮质醇比值的变化趋势相反,且各周期间的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雄烯二酮在爆发耐力期后最高且显着高于最大力量期。可的松在整个训练阶段逐渐降低并在爆发耐力期后显着低于前两个训练阶段和基础值。褪黑素在单次爆发期后处于最高水平且显着高于最大力量期。(3)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后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血尿素、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基本都维持在相同水平,且各训练周期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肌酸激酶在爆发耐力期浓度最低,与其他周期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在单次爆发期:红细胞比容显着升高,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显着降低;血红蛋白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在爆发耐力期浓度最高,均显着高于最大力量期。研究结论(1)连续12周的力量训练周期能够有效地提高足球运动员的最大力量、肌肉爆发力水平。(2)睾酮前体物质(脱氢异雄酮、雄烯二酮)在力量素质训练期间发生显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比血睾酮更适合作为身体机能监控指标。(3)褪黑素或许可作为评价运动员运动疲劳及耐力表现的一个初步监控指标。(4)综合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和血清类固醇类激素指标可以帮助教练员较合理、准确地评价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为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提高力量训练效果提供更全面、更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王梓晨[10](2021)在《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羽毛球是一项技能主导的对抗类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面临着快节奏、大强度的攻防转换,这无疑对运动员的专项速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良好的专项速度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时空优势的重要条件。少年期正是男孩速度发展的敏感期,随国际上对青少年体能训练的不断深入,研发出数量庞大的速度训练手段。因此,如何运用相关理论、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结合羽毛球运动项目特点,从众多训练手段中选取科学手段,为进行业余训练的少年运动员优化设计出专项速度训练方案,是当前教练员和研究者都在关心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尝试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根据羽毛球项目特点,通过理论分析、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层面,从众多训练手段中筛选出适于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手段和测试指标,同时优化设计羽毛球专项速度训练方案,并以22名旭日星空羽毛球俱乐部的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将其在实验前训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优化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案,共进行12周实验,验证优化设计后训练方案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训练内容主观随意且针对性不强,运动员训练兴趣不高,教练员的训练理念有待改进,业余训练中对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的重视不够,青少年羽毛球训练科学化程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2.12周实验后,实验组运动员在五项专项速度测试指标上均有较大提升,测试结果较训练前出现了极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运动员除了看指挥低重心四角跑10次有显着差异外,其余测试成绩虽有提高,但效果不显着,均无显着差异。3.12周实验后,实验组体质测试中50米跑与立定跳远成绩,有显着提高(p<0.05);对照组体质测试成绩均无显着性差异。4.12周实验后,实验组运动员的训练态度有了显着改善(p<0.05),对照组运动员的训练态度与训练前统计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论:本研究是在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及训练实验计划原则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专家访谈和教练员问卷调查等三个维度,筛选出练习手段、测试指标及优化设计一套针对12-14岁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方案,并将其与常规训练方案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两组运动员的训练效果都有提高,但实验组运动员进步效果比对照组更明显,由此说明优化后的羽毛球专项速度训练方案可以有效提升12-14岁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作为学生,在体质测试中50米跑与立定跳远成绩,这两项在目前国家学生体质测试中占据着很重要的部分。此外,此方案也激发了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二、试论现代运动训练负荷安排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现代运动训练负荷安排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亚高原力量训练负荷及训练成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限制与范围
2 文献综述
    2.1 拳击项目概述
        2.1.1 关于拳击力量训练的研究
        2.1.2 关于拳击专项力量评价指标的研究
        2.1.3 关于女子拳击项目特点的研究
    2.2 亚高原训练概述
        2.2.1 亚高原的定义
        2.2.2 关于亚高原训练对格斗对抗性项群的主要训练学效应的研究
        2.2.3 关于亚高原训练中生理生化监控的研究
        2.2.4 关于亚高原训练生理生化监控相应指标的研究
    2.3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测试法
        3.2.4 观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亚高原训练负荷特征分析
        4.1.1 亚高原训练阶段划分
        4.1.2 亚高原训练方法及手段分析
        4.1.3 亚高原训练负荷监控方法分析
        4.1.4 亚高原训练总体负荷特征分析
        4.1.5 亚高原训练各阶段负荷特征分析
    4.2 我国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成效分析
        4.2.1 运动综合表现分析
        4.2.2 体重监控分析
        4.2.3 身体运动能力测试
        4.2.4 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广西羽毛球女队后场杀球技术训练理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树立科学训练理念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要求
        1.1.2 训练理念是科学理论向具体运动训练实践转化的中介
        1.1.3 训练理念是抽象、语言是平实、通俗易懂的
        1.1.4 微观的训练理念才能指导训练实践
        1.1.5 研究羽毛球后场杀球技术训练理念的可行性
        1.1.6 研究广西羽毛球女队后场杀球技术训练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回顾
        1.3.1 一般训练学视角:训练理念硏究的现状
        1.3.2 专项训练学视角:训练理念研究的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
        1.5.1 理论视角的创新
        1.5.2 研究对象的创新
        1.5.3 调查对象的创新
        1.5.4 研究内容的创新
    1.6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2.3.2 访谈法
        2.3.3 个案研究法
        2.3.4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训练理念的内涵、外延及提炼途径
        3.1.1 训练理念的内涵
        3.1.2 训练理念的外延
        3.1.3 提炼训练理念的途径
    3.2 羽毛球后场杀球技术的项目特征
        3.2.1 运动技术特征
        3.2.2 能量供能特征
        3.2.3 身体素质特征
    3.3 羽毛球后场杀球技术的训练方法学特征
        3.3.1 根据后场杀球技术的供能特点确定训练负荷
        3.3.2 根据后场杀球技术的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特征确定训练内容
        3.3.3 .根据周期训练特点制定训练计划
    3.4 羽毛球后场杀球技术训练理念
        3.4.1 训练内容的理念
        3.4.2 训练方法的理念
        3.4.3 训练负荷的理念
        3.4.4 训练安排的理念
4 结论
5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杀球技术训练理念访谈提纲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越野滑雪运动员自由式技术训练特征研究 ——以美国怀俄明大学越野滑雪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缘起
        1.1.2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技术路线
2.文献综述
    2.1 越野滑雪运动概述与研究进展
        2.1.1 越野滑雪运动项目概述
        2.1.2 越野滑雪运动竞技能力
        2.1.3 越野滑雪运动研究现状
    2.2 越野滑雪自由式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2.2.1 国内越野滑雪自由式技术的研究
        2.2.2 国外越野滑雪自由式技术的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地观察法
        3.2.5 个案研究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越野滑雪自由式技术及应用特征
        4.1.1 越野滑雪常用自由式技术
        4.1.2 越野滑雪自由式技术应用
    4.2 越野滑雪运动训练年度周期安排特征
    4.3 越野滑雪自由式技术训练理念和训练任务特征
        4.3.1 越野滑雪自由式技术训练理念
        4.3.2 越野滑雪自由式技术训练任务
    4.4 越野滑雪自由式技术训练内容与训练手段特征
        4.4.1 越野滑雪自由式技术训练内容
        4.4.2 越野滑雪自由式技术训练手段
    4.5 越野滑雪自由式技术训练方法特征
    4.6 越野滑雪自由式技术训练负荷特征
        4.6.1 准备期自由式技术训练负荷特征
        4.6.2 竞赛期自由式技术训练负荷特征
        4.6.3 恢复期自由式技术训练负荷特征
    4.7 越野滑雪运动员自由式技术改进及运动成绩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解放军某部士官军事体能训练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士官
        2.1.2 体能
        2.1.3 军事体能
    2.2 国内军事体能训练研究现状分析
        2.2.1 军事体育训练发展研究
        2.2.2 军事体能训练现状研究
        2.2.3 军事体能训练计划研究
        2.2.4 军事体能训练原则研究
        2.2.5 军事体能训练伤研究
    2.3 国外军事体能训练研究现状分析
        2.3.1 美国军事体能训练研究
        2.3.2 俄罗斯军事体能训练研究
        2.3.3 其他国家军事体能训练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3 实验设计与实施
        3.3.1 实验目的
        3.3.2 实验对象及分组
        3.3.3 实验时间及地点
        3.3.4 体能考核内容与标准
        3.3.5 体能训练实验方案
        3.3.6 实验场地器材
        3.3.7 实验条件控制
        3.3.8 部分动作说明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解放军士官军事体能训练现状分析
        4.1.1 士官基本情况
        4.1.2 士官体能训练情况
    4.2 解放军士官军事体能考核结果分析
        4.2.1 实验前后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比较
        4.2.2 实验前后各项体能考核成绩结果比较
        4.2.3 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比较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不足
    5.2 研究展望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着作

(6)武警某反恐部队战士战斗体能训练的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创新之处
        1.3.1 监控手段创新
        1.3.2 需求分析创新
        1.3.3 阶段划分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军事体能现状研究
        2.1.1 军体融合现状研究
        2.1.2 战斗体能训练现状研究
        2.1.3 运动训练监控现状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武警反恐部队战士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体能需求的分析
        4.1.1 反恐战场作战要求战士具有很强的耐力素质
        4.1.2 反恐战场作战要求战士具有良好的快速移动能力
        4.1.3 反恐战场作战要求战士具有高超的攀爬越障能力
        4.1.4 反恐战场作战要求战士具有过硬的格斗技术
    4.2 武警反恐部队战士战斗体能监控指标的选取与分析
        4.2.1 基础体能测试指标
        4.2.2 实用技能测试指标
        4.2.3 岗位能力测试指标
        4.2.4 综合应用测试指标
        4.2.5 训练负荷及疲劳与恢复监控指标的选取与分析
    4.3 战斗体能训练过程监控分析
        4.3.1 战斗体能训练过程监控阶段划分
        4.3.2 战斗体能训练过程训练负荷安排及训练要求分析
        4.3.3 战斗体能训练过程疲劳与恢复监控分析
    4.4 影响战斗体能训练过程监控的因素分析
        4.4.1 准备过程
        4.4.2 实施过程
        4.4.3 评价过程
    4.5 实验前后实战应用科目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4.5.1 基础体能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4.5.2 实用技能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4.5.3 岗位能力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4.5.4 综合应用技能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访谈提纲
    附录 2:访谈提纲
    附录 3 武警某反恐部队训练计划
    附录 4 心率监测记录表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2019年度双周期训练对比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我国马拉松竞技水平与世界的差距性
        1.1.2 我国马拉松竞技水平发展的必要性
        1.1.3 相关学科的支撑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年度双周期训练
        2.1.2 赛前训练
        2.1.3 马拉松训练负荷强度的界定
    2.2 国内有关马拉松的研究
        2.2.1 马拉松研究趋势
        2.2.2 马拉松项目特征
        2.2.3 马拉松训练周期安排特征
        2.2.4 马拉松训练方法及手段
        2.2.5 马拉松训练负荷特征
    2.3 国外有关马拉松的研究
        2.3.1 马拉松研究趋势
        2.3.2 马拉松研究热点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跟踪观察法
        3.2.4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基本情况分析
        4.1.1 .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运动员年龄及训练年限特征
        4.1.2 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运动员生长地海拔及血红蛋白含量特征
        4.1.3 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运动员克托莱指数特征
    4.2 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2019 年度双周期训练阶段划分对比分析
    4.3 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2019 年度准备期训练对比分析
        4.3.1 准备前期训练对比分析
        4.3.2 准备后期训练对比分析
        4.3.3 准备期训练小结
    4.4 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2019 年度赛前训练阶段训练对比分析
        4.4.1 赛前训练阶段训练目标对比分析
        4.4.2 赛前训练阶段训练方法对比分析
        4.4.3 赛前训练阶段负荷特点对比分析
        4.4.4 赛前训练阶段训练平均静息心率对比分析
        4.4.5 赛前训练阶段训练小结
    4.5 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2019 年度竞赛期训练对比分析
        4.5.1 竞赛期训练目标对比分析
        4.5.2 竞赛期训练方法对比分析
        4.5.3 竞赛期训练负荷对比分析
        4.5.4 竞赛期平均静息心率对比分析
        4.5.5 竞赛期训练小结
    4.6 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2019 年度恢复期训练对比分析
        4.6.1 恢复期训练目标对比分析
        4.6.2 恢复期训练方法对比分析
        4.6.3 恢复期训练负荷对比分析
        4.6.4 恢复期平均静息心率对比分析
        4.6.5 恢复期训练小结
    4.7 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2019 年度参赛成绩分析
    4.8 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2019 年度秋季赛事训练模式总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马拉松项目专家访谈题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专项协调性组合训练对高校羽毛球专选课学生技术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羽毛球项目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需要
        1.1.2 现代教学训练方法及技术水平发展的需求
        1.1.3 协调性训练有利于促进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
        1.1.4 协调性组合训练的发展前景优越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1.3.1 研究的重点
        1.3.2 研究的难点
        1.3.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协调性的相关概念
        2.1.2 协调性组合训练的概念
    2.2 协调性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2.2.1 运动协调性的归属
        2.2.2 运动协调能力构成要素
        2.2.3 运动协调能力评价方法及手段
    2.3 研究综述
        2.3.1 关于“协调性”的理论研究现状
        2.3.2 关于协调性训练的应用研究现状
        2.3.3 协调性训练在羽毛球项目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2.3.4 “组合训练”的相关研究现状
        2.3.5 组合训练在羽毛球项目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2.3.6 羽毛球教学与训练的应用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3 实验方案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4.1.1 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的正态性检验分析
        4.1.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4.1.3 实验前后实验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1.4 实验前后对照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1.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4.2.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测试项目正态性检验
        4.2.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4.2.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专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4.2.4 实验前后对照组专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4.2.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羽毛球基本技术水平测试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击球成功率”测试结果分析
        4.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羽毛球击球技术水平测试结果分析
        4.3.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羽毛球步法技术水平测试结果分析
    4.4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动机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4.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运动动机测试结果分析
        4.4.2 实验前后实验组体育运动动机测试结果分析
        4.4.3 实验前后对照组体育运动动机测试结果分析
        4.4.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运动动机测试结果分析
    4.5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学习兴趣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5.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学习兴趣测试结果分析
        4.5.2 实验前后实验组体育学习兴趣测试结果分析
        4.5.3 实验前后对照组体育学习兴趣测试结果分析
        4.5.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学习兴趣测试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不同力量素质训练周期U18足球运动员血清类固醇类激素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足球运动项目力量训练研究
        2.1.1 足球比赛特征
        2.1.2 足球运动的供能特点
        2.1.3 关于力量训练的研究
    2.2 关于类固醇激素的研究
        2.2.1 类固醇激素概述以及分类
        2.2.2 类固醇激素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2.2.3 类固醇激素的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方法
3.研究内容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力量训练周期方案的划分
        3.2.2 膳食营养及饮食控制
        3.2.3 最大肌肉力量测试
        3.2.4 血液样品采集
        3.2.5 指标测试方法和仪器
        3.2.6 血清类固醇类激素水平的靶向代谢组学检测
    3.3 研究技术路线
    3.4 统计方法
4.研究结果
    4.1 最大肌肉力量测试
    4.2 部分血液学及生化指标
    4.3 血清类固醇类激素水平的变化
        4.3.1 血清雄激素水平的变化
        4.3.2 血清肾上腺雄激素水平的变化
        4.3.3 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
        4.3.4 血清盐皮质激素前体(皮质酮)水平的变化
        4.3.5 血清孕激素(17α-羟孕酮)水平的变化
        4.3.6 血清褪黑素的变化
        4.3.7 血清睾酮/皮质酮比值(T/C)的变化
5.分析与讨论
    5.1 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对运动员最大肌肉力量的影响
    5.2 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对运动员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
    5.3 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对运动员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4 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对运动员血清雄激素水平的影响
        5.4.1 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对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
        5.4.2 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对血清双氢睾酮水平的影响
        5.4.3 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对血清肾上腺雄激素水平的影响
    5.5 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对运动员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的影响
        5.5.1 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对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5.5.2 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对血清可的松水平的影响
    5.6 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对运动员血清皮质酮水平的影响
    5.7 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对运动员血清孕激素水平的影响
    5.8 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对运动员血清褪黑素水平的影响
    5.9 不同力量训练周期对运动员血清睾酮/皮质醇(T/C)的影响
    5.10 局限与展望
        5.10.1 研究局限性
        5.10.2 研究展望
6.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
附件二

(10)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2 羽毛球训练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1.4.3 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研究现状
        1.4.4 羽毛球专项速度的影响因素
        1.4.5 已有研究现状与不足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
        2.1.2 实验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当前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现状
        3.1.1 教练员对专项速度训练的认知
        3.1.2 专项速度训练的安排
        3.1.3 速度训练手段的使用
        3.1.4 专项速度训练存在的问题
    3.2 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优化设计思路
        3.2.1 羽毛球运动项目特征
        3.2.2 羽毛球专项速度训练特点
        3.2.3 少年男子身心发育特征
        3.2.4 羽毛球专项速度训练方案优化的理论基础
        3.2.5 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原则
    3.3 12-14 岁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方案设计与实施
        3.3.1 运动员需求分析
        3.3.2 健康状况评估
        3.3.3 实验测试指标
        3.3.4 实验前体质测试
        3.3.5 实验前专项速度测试
        3.3.6 训练方案优化设计与实施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体质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3.4.2 对照组运动员实验前后专项速度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3.4.3 实验组运动员实验前后专项速度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3.4.4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专项速度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3.4.5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训练态度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附件六
    附件七
    附件八
    附件九
    附件十
    附件十一

四、试论现代运动训练负荷安排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2017年全运会女子撑杆跳高前八名冬训负荷研究[D]. 杨洋.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我国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亚高原力量训练负荷及训练成效研究[D]. 崔伟嘉.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2)
  • [3]广西羽毛球女队后场杀球技术训练理念研究[D]. 肖金兰.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越野滑雪运动员自由式技术训练特征研究 ——以美国怀俄明大学越野滑雪队为例[D]. 汪来美.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5]解放军某部士官军事体能训练实验研究[D]. 杨金凤.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武警某反恐部队战士战斗体能训练的监控研究[D]. 王晶. 山西大学, 2021(12)
  • [7]云南省男子马拉松队2019年度双周期训练对比分析研究[D]. 徐加霖.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专项协调性组合训练对高校羽毛球专选课学生技术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D]. 丁宇.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不同力量素质训练周期U18足球运动员血清类固醇类激素代谢组学研究[D]. 董成.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10]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D]. 王梓晨.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标签:;  ;  ;  ;  ;  

现代体育训练负荷安排的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