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内住宅项目BIM运用障碍问题

浅谈国内住宅项目BIM运用障碍问题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广东广州529000

摘要:建筑信息模型(BIM)是数字技术在建筑业中的直接表达,正在引发建筑行业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在对bim应用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年来BIM典型应用案例,分析BIM运用的优势,了解国内住宅项目特点,探讨BIM在建筑行业中的主要应用障碍,提出促进住宅BIM实施的建议,为推动BIM在建筑行业应用添砖加瓦。

关键词:BIM;应用范围及内容;住宅项目特点,应用障碍

一、BIM的概念和特点

自1975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的ChuckEastman教授提出了建筑物计算机模拟系统概念以来,BIM技术的理念在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相继得到积极推广。美国国家建筑科学研究院将BIM描述为三个层次的含义:

第一,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性特性的数字表达。

第二,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建设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能依据的过程。

第三,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业的协同工作。

根据BIM的定义,结合工程实践,总结出BIM有以下五个特点: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型;可出图性。

二、BIM在国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范围与内容

BIM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技术,不同类型建筑项目都可以在BIM平台找到自己亟待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欧美国家,应用BIM的项目数量已超过传统项目。国内BIM应用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主要是在一些基建项目及大型商业、公共建筑(见下表),尤其适用于复杂项目的设计、施工、项目运维。

目前设计阶段应用BIM的主要内容:

1.方案设计:使用BIM技术进行造型、体量和空间分析,更进一步,进行能耗分析和建造成本分析等,使得初期方案决策更具有科学性。

2.扩初设计: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建立BIM模型,利用模型进行能耗、结构、声学、热工、日照等分析,进行各种干涉检查和规范检查,以及进行工程量统计。

3.施工图:各种平面、里面、剖面图纸和统计表都BIM模型中获得。

4.设计协同:专业协调,设计计划、互提资料、校对审核、版本控制等。

5.设计工作重心前移:帮助设计师把工作量从施工图转移到方案和扩初阶段,使得设计师设计工作集中在创造性劳动上。

施工阶段应用BIM的主要内容:

1.错漏碰缺检查,减少返工。

2.运用BIM模型进行空间标高的优化,对装修完成面和管线排布方案进行调整和美化。

3.模拟施工方案,有效协同参建方。

4.三维模型渲染,VR宣传展示。

5.知识管理,降低学习曲线。对施工过程中难以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工艺和工法进行数字化存储,通过轻量化的动画进行展示,可累计知识,降低施工项目的学习难度,有效提升项目管水平。

运维阶段BIM的主要应用:

1.空间管理:将各系统进行空间位置信息的编码后,将原来编号或者文字内容变成三维图形位置,能够直观地查找设施、设备位置,提高空间管理效率。

2.设施管理:降低由于缺乏操作性而导致的成本损失,提升设施装修、空间规划、维护操作、远程设备操作的正确性。

3.隐蔽工程管理:提供隐蔽信息于物业管理人员,避免不当操作导致安全隐患增加。

4.应急管理:对突发事件进行预防、警报和处理,迅速定位应急设备位置。

5.节能减排管理:BIM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进行日常能源管理监控,通过传感器采集建筑能耗数据,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初步分析、定制定点上传等基本功能,并实时在BIM模型上进行显示,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

三、住宅项目的特点

我国自1980年邓小平提出“出售公房,调整租金、提倡建议个人建房买房的设想,第一次把房子定义为商品,拉开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住房面积如雨后春笋一样,我国房地产进入了高速、高效建设、低使用率、低保留期,供大于求。住宅施工工期也是一缩再缩,导致施工技术以服务工期为主,功利性大,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的技术开发难有进展,住宅项目施工特点千篇一律。

1.项目前期决策时间短。国内一个住宅项目从立项到移交业主长则3年,速度快的1年半即可完成,而国外一个项目前期决策一般都需要2年时间,施工则2-3年,一个周期完成至少需要5-6年。

2.建筑结构、造型简单,设计单位设计周期短。房地产商为了快速盈利,往往要求设计单位简化造型快速出图,而设计单位为减轻工作任务,往往复制粘贴,缺少创造性劳动,更不可能存在方案设计或进一步扩初设计,图纸千篇一律,造型简单。

3.住宅项目针对技术创新投入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各项成本测控完备,房地产商为节约建造成本,往往舍弃掉不必要的技术投入。

4.建筑单一,住宅楼往往独栋成建,立体交互少,内部空间简单直观。

5.住宅建设成熟,难度不大,技术性不强,在建设阶段使用BIM,BIM技术人员不足,施工人员难以接受,大材小用,效果不大。

6.房建项目运用BIM的方向少,盈利能力低下,主要是针对机电管线布置。

四、住宅项目应用障碍

1.BIM即将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但推广应用大环境不成熟,房地产行业环境更如冷如凛冬。与国外相比,我国体制不完善,相关标准不齐全,关于BIM的法律责任界限不明。

2.项目运作缺少统筹管理,BIM应用遭遇“协同”困境。住宅项目很少有EPC项目,各专业单位由业主安排较多,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及参与方信息缺少统筹。

3.BIM理念贯穿项目全寿命周期,但各阶段适用性小,各阶段无法管理集成,目前BIM在国内的应用基本依赖于个别复杂项目或某些业主的特殊需求,无法发挥BIM深层次的应用。

4.大规模运用到建筑业,亟需推行BIM综合应用模式,BIM在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的功能都是浅尝辄止,软件和模型精度层面受限,无法形成产业链式的大规模应用。

5.BIM技术人员不足,国内推行BIM时间不少,但是经过系统培训的较少,大多项目从BIM研究公司外聘人员,企业不能自行使用和开发,企业内部相关内容创造性低。

6.流程限制,设计院、施工单位都采用传统的理念,BIM的存在最主要的目的是检查错误以及图纸微调。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没有完备的流程,施工BIM全周期管理无合理插入期,无协同流程与计划。

五.结语

BIM的理念和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实践应用,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住宅项目作为中国国内主要工程项目,BIM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从整体趋势而言,只要健全行业体制、完善标准、推动工程协同管理、推进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探讨出住宅项目BIM应用难、投资小的解决办法,从行业推行服务工程项目,再从项目应用产生的价值推动行业的发展。深入研究BIM的理念,探讨及发展动态及存在的障碍,对提高工程集成管理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BIM的深入推广并使其价值最大化,为BIM在我国的广泛应用起到重要基础研究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超捷,陈盈,姚翠莉,杨博源,江桥月。《BIM在房地产住宅项目中的应用于研究》,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B,文献编号1004-6344(2016)07-0080-02

(2)桑晨煦,李盈。《装配式建筑与BIM结合在中国市场发展与前景》,住宅与房地产出版,2017.

(3)李犁,邓雪原(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基于IFC标准BIM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

(4)何清华,钱丽丽,段运峰,李永奎。《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工程管理学报.

(5)郑华海,刘匀,李元齐。《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结构工程师,2015.

(6)章杰,《BIM在装配式中的实战运用》,智能城市,2018.

(7)胡瑛,裴利剑。《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价值工程,2018.

(8)董则奉,《BIM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运用——以上海迪士尼1.5期为例》,中国园林,2019.

【作者简介】郭云响,男,助理工程师,三公司华南分公司项目质量总监,广州市南沙区灵山岛尖2018NJY-8地块项目。

标签:;  ;  ;  

浅谈国内住宅项目BIM运用障碍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