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迅速的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每年要兴建约20亿平方米新建筑,同时伴随着大量旧建筑的拆除。建筑存量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以及固体废弃物、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物质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压力。随着建筑数量的增加和标准的提高,中国建筑存量的可持续发展将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以生命周期方法论为导向的建筑存量可持续性评价体系,并通过系统方法分析了建筑存量的组成、层次、功能和动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可持续性建筑存量演进的量化模型,从综合可持续性的视角模拟高速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建筑和基础设施存量的发展和影响。模型整合了系统分析方法、生命周期方法和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途径,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量化分析了中国建筑存量和流量的基本信息,并通过动态模型预测了未来50年(2005年到2055年)中国建筑存量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比较了不同发展策略的效果和达到设定目标的可能途径。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定义了对中国建筑存量发展有关键性影响的参量,并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假设,包括分类方法、动态模拟方法、以及建筑寿命、维修与成本价值的关系等。模型的运算工具采用Microsoft Excel。在结论部分,本文基于模型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中国建筑存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策略;讨论了模型的验证方法和发展的可能性。模型可以作为制定建成环境管理策略的辅助工具、或用于评价具体措施和技术手段对整体建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详尽的数据支持下,模型可以应用于国家、地区、城市等不同层面。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研究的缘起1.1.1 中国建筑存量的现状和发展1.1.2 建筑存量可持续性研究1.2 研究目的和内容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内容1.2.3 研究步骤1.3 研究方法1.3.1 方法论依据1.3.1.1 系统分析和系统建模方法1.3.1.2 生命周期方法1.3.1.3 宏观经济分析方法1.3.2 论文研究方法1.3.2.1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1.3.2.2 定量与定性结合1.3.2.3 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结合1.3.2.4 建筑存量可持续性研究方法与中国国情结合1.4 论文创新点1.5 论文主要内容和框架第一部分第2章 建筑存量及其可持续性2.1 建筑存量概念辨析2.1.1 建筑和建筑存量2.1.1.1 建筑2.1.1.2 存量(Stock)2.1.1.3 建筑存量(Building Stock)2.1.2 建筑存量相关概念的辨析2.1.2.1 建成环境2.1.2.2 建筑业2.2 建筑存量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2.2.1 生态指标2.2.2 经济学指标2.2.3 社会学指标2.2.4 文化指标2.3 建筑存量研究领域综述2.3.1 欧洲国家的建筑存量研究2.3.1.1 早期的建筑存量研究2.3.1.2 新的建筑存量研究领域2.3.2 中国建筑存量研究2.3.2.1 建筑史和建筑调查2.3.2.2 建筑遗产保护2.3.2.3 住宅和土地需求量的预测2.3.2.4 城镇建筑能耗分析预测2.3.2.5 城市层面物质流量和环境影响研究2.4 建筑存量研究方法论2.4.1 生命周期分析2.4.2 历史建筑研究2.4.3 建筑产品分析模型2.4.4 模拟中的时间因素2.4.5 综合考虑建筑、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2.5 建筑存量研究与建筑实践的关系第3章 建筑存量可持续性评价方法3.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3.1.1 生命周期评价概况3.1.2 生命周期方法论3.1.3 生命周期评价步骤3.1.3.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3.1.3.2 清单分析3.1.3.3 影响评价3.1.3.4 解释3.1.4 复合生命周期清单分析3.2 其他评价方法3.2.1 生命周期成本(LCC)3.2.1.1 生命周期成本与生命周期评价3.2.1.2 建筑生命周期成本与环境影响3.2.2 物质流量分析(MFA)3.2.2.1 物质流量分析与生命周期分析3.2.2.2 城市新陈代谢3.3 LCA 工具在建筑存量可持续性评价中的扩展3.3.1 综述3.3.2 通用的建筑表达方式3.3.3 通用的数据库3.3.4 评价方法3.3.5 优化3.4 整合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其应用3.4.1 在单体建筑层面的应用3.4.2 在建筑组群层面的应用3.4.3 在城市片段(urban fragment)层面的应用3.4.3.1 评价和指标3.4.3.2 局限性3.4.3.3 现有的评价工具3.4.4 在国家层面的应用3.4.4.1 全部建筑存量3.4.4.2 特定类型的建筑存量3.5 本章小结第4章 建筑存量系统建模4.1 系统和系统建模4.1.1 系统论和系统方法4.1.1.1 系统要素4.1.1.2 系统的主要性质4.1.2 数学模型4.1.3 系统建模4.2 建筑存量系统的定义和特征4.2.1 建筑存量系统定义4.2.1.1 系统边界4.2.1.2 系统组成4.2.2 建筑存量系统的描述方法4.2.3 建筑存量系统动态4.3 建筑子系统4.3.1 系统边界4.3.1.1 时间上的系统边界4.3.1.2 功能上的系统边界4.3.1.3 建筑子系统的组成4.3.2 系统动态4.3.2.1 老化过程4.3.2.2 建造过程4.3.3 时间上的层次结构4.3.3.1 建筑本体的时间层次4.3.3.2 扩展的时间视角4.4 建筑存量系统的功能4.4.1 物质流量及其环境影响4.4.2 物质储备的环境影响第二部分第5章 发展和挑战:中国建筑存量概况5.1 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建筑存量5.1.1 中国城市化进程5.1.1.1 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5.1.1.2 中国城市化发展层次5.1.2 中国建筑存量发展概况5.2 中国建筑的寿命5.2.1 中国建筑的短寿现象5.2.2 中国建筑存量寿命的影响因素5.2.2.1 物质方面的因素一、建筑材料和施工质量低二、技术上或功能上的淘汰三、缺乏维修和保养5.2.2.2 非物质方面的因素一、规划选址没能正确预测城市发展二、地价上涨、经济利益的驱使三、审美上的淘汰四、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5.2.3 关于建筑寿命的辩证讨论5.3 中国建筑的使用能耗5.3.1 中国建筑能耗量及其发展5.3.2 建筑节能潜力和措施5.4 中国建筑材料消耗及其环境影响5.4.1 主要建材的生产和消耗5.4.1.1 黏土砖5.4.1.2 水泥和混凝土5.4.1.3 钢材5.4.1.4 木材5.4.2 建筑材料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5.5 中国建筑存量的环境影响5.5.1 全球性环境影响5.5.1.1 化石能源消耗5.5.1.2 温室气体排放5.5.1.3 原材料消耗5.5.2 区域性和居域性环境影响5.5.2.1 空气污染与酸沉降5.5.2.2 水污染5.5.2.3 土地占用和污染第6章 中国建筑存量系统分析模型6.1 研究目的和方法6.1.1 研究目的6.1.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6.2 研究范围6.2.1 研究对象系统定义6.2.1.1 空间上的系统边界6.2.1.2 时间上的系统边界6.2.1.3 功能上的系统边界6.2.2 中国建筑存量系统分类6.2.2.1 根据地域分类一、根据城市化层面分类二、根据热工分区分类6.2.2.2 根据使用功能分类6.2.2.3 根据年龄分类6.2.3 可持续性目标和指标6.2.4 数据要求6.3 中国建筑存量系统分析模型6.3.1 自上而下的方法6.3.1.1 建筑和基础设施存量6.3.1.2 物质流、能量流和货币流一、物质流量二、能量流量三、货币流量6.3.2 自下而上的模型6.3.2.1 定义建筑存量类型6.3.2.2 代表建筑的生命周期分析模型6.3.2.3 建筑存量的物质、能量、货币流量一、物质流量二、能量流量三、货币流量6.3.2.4 基础设施的类型和流量6.3.3 环境影响6.4 中国建筑存量分析模型结论附录:中国建筑存量的年代分类第7章 中国建筑存量系统演进模型7.1 模型的目的、方法和结构7.1.1 研究目的和范围的调整7.1.2 研究方法和主要假设7.1.2.1 自下而上的流量模型7.1.2.2 时间上的模拟7.1.2.3 环境影响7.1.3 模型的研究步骤7.2 系统参量和计算方法7.2.1 需求:与存量规模、组成和动态有关的参量7.2.1.1 人口和城市化率7.2.1.2 人均建筑面积7.2.2 生命周期:建筑的拆除率和维修频率7.2.2.1 建于2005年以前的建筑存量7.2.2.2 2005年以后的新建建筑存量7.2.2.3 “农转城”存量比例7.2.3 效率:与功能单位流量有关的参量7.2.3.1 材料输入与输出系数7.2.3.2 使用能耗系数7.2.3.3 含能系数和排放系数7.2.3.4 成本系数7.2.4 模型结果的计算方法7.2.4.1 材料消耗量7.2.4.2 一次能源总消耗量7.2.4.3 排放量7.2.4.4 物质总输出量7.2.4.5 总投资量7.3 发展前景预测7.3.1 四种情景设定情景1.当前趋势情景2.改进趋势情景3.提高质量情景4.可持续性7.3.2 情景预测结果7.3.2.1 建筑存量的规模、组成和动态7.3.2.2 能量消耗7.3.2.3 材料输入和输出7.3.2.4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7.4 成本-价值模型7.5 附录:情景预测分析结果第8章 结论8.1 模型分析结论——中国建筑存量发展策略研究8.1.1 原则一:有限度满足8.1.1.1 城镇建筑标准8.1.1.2 农村的现代化8.1.2 原则二:把握时机、质量优先8.1.2.1 建筑节能一、关注大量性居住建筑二、建立生命周期能耗的观念三、谁为节能买单?四、能源规划8.1.2.2 关于建筑材料8.1.3 延长建筑寿命8.1.3.1 建筑寿命与资源、能源消耗8.1.3.2 既有建筑的维护和更新8.1.3.3 适应未来的建筑8.2 模型的验证和发展8.2.1 模型的验证8.2.2 分类方法8.2.3 模型的改进和发展8.3 研究前瞻8.3.1 地区和城市层面的研究8.3.2 建筑存量信息系统8.4 结语附录:模型界面参考文献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供应链思维的存货削减模型研究及应用[J].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20(01)
- [2].基于多模型融合的工业工件剩余寿命预测[J].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20(01)
- [3].考虑行人相对速度的改进社会力模型的验证与评估[J]. 计算机科学 2020(02)
- [4].基于遥感和站点观测数据的生态系统呼吸模型比较[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20(02)
- [5].稻田施用农药的地表水暴露评估模型研究进展[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05)
- [6].“模型认知”是重要思维方式[J]. 化学教学 2020(05)
- [7].管理创新过程管控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17)
- [8].理解“模型认知”素养的不同视角[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04)
- [9].金融智能化不可忽视的模型风险[J]. 武汉金融 2020(06)
- [10].人口死亡统计的间接模型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20(04)
- [11].弗里嘉的模型虚构论研究[J]. 科学文化评论 2020(03)
- [12].基于离散时间风险模型下的亏损破产概率的研究[J]. 甘肃科学学报 2017(02)
- [13].高维稀疏对角GARCH模型的估计及应用[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7(11)
- [14].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在卫生领域的应用及扩展[J]. 信息系统工程 2016(05)
- [15].例谈化学模型的特征、作用与类型[J]. 中学教学参考 2020(11)
- [16].构建人才甄选道德模型[J]. 经济管理文摘 2019(17)
- [17].“一线三等角”模型在中考中的应用[J].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0(18)
- [18].巧用隐圆模型 突破思维壁垒[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17)
- [19].借“模型”之力促教学相长[J]. 新课程 2020(25)
- [20].两类典型牵引模型规律的对比探究[J]. 湖南中学物理 2020(04)
- [21].建构模型认知 促进深度学习——高三二轮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J]. 化学教与学 2020(05)
- [22].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J].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配合人教社教材) 2020(10)
- [23].什么是“做模型”[J]. 模型世界 2018(11)
- [24].广州文华模型[J]. 模型世界 2019(01)
- [25].《模型世界》火热预订[J]. 模型世界 2019(01)
- [26].基于模型构建 引领思维发展[J].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8(13)
- [27].模型世界征募志愿者啦![J]. 模型世界 2015(08)
- [28].《模型·北京212》[J]. 山西文学 2015(08)
- [29].模型世界[J]. 模型世界 2014(04)
- [30].浅谈自制模型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J]. 山东教育 2014(Z6)
标签:中国论文; 建筑存量论文; 可持续性论文; 演进论文; 模型论文; 生命周期论文; 流量论文; 环境影响论文;
可持续性建筑存量演进模型研究 ——以中国建筑存量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