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柳诗歌明前传播接受史研究

刘柳诗歌明前传播接受史研究

论文题目: 刘柳诗歌明前传播接受史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洪迎华

导师: 尚永亮

关键词: 柳宗元,刘禹锡,唐诗,传播,接受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刘柳诗歌在后世的传播和接受经历了一个渐进发展的历史过程。 中晚唐以至五代时期,刘柳的政治活动和文学成就都颇有影响。他们参与永贞革新的政治行为受到文坛领袖韩愈、官修史书《旧唐书》的疵议和批评,文学才能和文学成就又受到时人极高的称扬,即使是韩愈和《旧唐书》也对他们的文学才华予以肯定。但他们各自诗歌的传播和接受境遇不同:由于创作动机、生存状态和立名思想等方面的原因,柳宗元在当世的高名主要是其文名,他的诗歌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传播,故盛名之下诗名寂寞;而刘禹锡得助于民歌传唱、诗酒唱和、编刻文集和选家收录等传播形式诗名远扬,并对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大家乃至整个晚唐的诗歌创作产生影响。刘柳诗歌不同的传播和接受境遇,有力论证了这样一个具体的文学史实际:古代诗歌的传播过程(包括传播观念、传播目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等多种因素)和传播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诗歌的创作倾向、艺术特点和艺术风格,制约着读者的接受内容、接受广度和深度,从而对整个诗歌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印刷术还没有得到迅速发展的宋代以前,文学传播缺乏先进的技术条件和稳定一致的流通渠道,而在传播数量、质量和速度上受到极大限制,诗歌的传播因为传播者、传播方式和传播环境等构成因素的不同而相应呈现出不同的效应、导致不同的社会反馈,由此直接影响了诗人在诗坛的声名和影响。对造成这种差异性影响的传播因素和因素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梳理和分析,不仅会深化古代诗歌特有的传播机制和规律,还将有利于我们更加真实地认识诗歌发展的历史面貌。 北宋时期,刘柳诗歌的传播和接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刘柳的集子得到了重新整理和编刻传播,而且北宋时人对刘柳作为政治家一面的接受态度也有了新的转变。不仅推崇其政治才干和实绩,而且对他们参与永贞革新的政治行为予以辩护。即使是对刘柳持批评态度者,也暗中肯定其政治才能或思想。欧、梅对柳宗元山水诗文的注意,王安石创作上对刘柳诗歌的吸收,为后来宋人接受刘柳诗歌开启了先河。之后,新的文坛领袖苏轼不仅在创作上从语、意、势诸层面大学刘柳,而且以其绝卓的眼光发明了柳诗的艺术风格和地位,并影响了后世的接受方向,成为柳诗接受史上的“第一读者”。对于刘禹锡,苏轼不仅发展了他“虚静”和“象外”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刘柳诗歌在宋前的传播和接受境遇

第一节 政治行为和文学才能毁誉参半

第二节 柳宗元诗歌当世传播效应分析

一、酬赠诗和独白诗——柳诗创作的两种类型

二、贬谪的生存状态对柳诗传播的直接影响

三、柳宗元的立名思想对其诗歌传播的限制

第三节 刘禹锡诗歌的传播方式

一、民间大众的歌唱传播

二、诗文别集及唱和集的编定传播

三、《又玄集》和《才调集》的编选传播

第四节 晚唐名家对刘禹锡诗歌的创作接受

一、杜牧

二、李商隐

三、温庭筠

第二章 北宋诗人对刘柳诗歌的诗学阐释和创作接受

第一节 刘柳集子的整理和传播

第二节 北宋人对刘柳政治作为的接受态度

一、从批判到肯定的态度转变——以范仲淹和王安石为代表

二、批判态度的继承和个中变化——以《新唐书》、司马光和苏轼为中心

第三节 欧梅、王安石与刘柳诗歌

第四节 苏轼对柳宗元诗歌的诗学批评和创作接受

一、以陶、韦、柳同论的方式阐释柳诗风格

二、从柳诗接受主流看苏轼“第一读者”的地位和影响

三、从创作层面看苏轼对柳诗的接受

第五节 苏轼对刘禹锡的创作接受和理论发展

一、“刘郎”与“桃花”——苏轼和刘禹锡的讽刺诗

二、苏诗和刘诗渊源关系的案例分析和数量统计

三、“虚静”和“象外”——苏轼和刘禹锡的创作理论

第六节 江西诗派对刘禹锡诗的群体接受

一、对刘禹锡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二、对刘诗艺术的普遍喜爱和高度赞誉

三、在创作上以点化的方式学习和借鉴刘诗

第七节 江西诗派与柳宗元诗歌

第三章 刘柳诗歌在南宋金元的传播和接受

第一节 对北宋接受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 南宋诗话与刘柳诗歌

一、严羽《沧浪诗话》接受柳诗的贡献

二、刘克庄《后村诗话》解读“诗豪”刘禹锡

第三节 选本收录状况和重要选家的艺术批评

一、诗文选本高潮与刘柳诗歌的选录

二、元好问《唐诗鼓吹》选录刘柳诗歌

三、方回和《瀛奎律髓》对刘柳诗歌的批评

第四节 元好问论诗绝句对刘柳的批评——兼述谢、柳之辨

一、“风容”之美——对谢、柳语言风格的诗学批评

二、“寂寞”之心——对谢、柳山水诗歌的深刻认识

三、元好问论刘禹锡的看花诗

第五节 刘禹锡乐府诗的传播和影响

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对刘诗的大量选录

二、杨维桢等人的《竹枝词》创作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6-03-27

相关论文

  • [1].建安文学接受史研究[D]. 王玫.福建师范大学2002
  • [2].鲍照诗接受史研究[D]. 罗春兰.复旦大学2004
  • [3].《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D]. 李根亮.武汉大学2005
  • [4].姚贾接受史[D]. 白爱平.陕西师范大学2006
  • [5].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D]. 米彦青.苏州大学2006
  • [6].清前谢灵运诗歌接受史研究[D]. 王芳.复旦大学2006

标签:;  ;  ;  ;  ;  

刘柳诗歌明前传播接受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