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水墨画仿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真实感技术,多目标分割,水墨画,形态学
中国水墨画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张天[1](2018)在《基于彩色图像多目标分割的中国水墨画仿真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水墨画是一门我国传承下来历史悠久的艺术,对水墨画的仿真技术也成为计算机图形学和数字图像处理艺术领域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利用非真实感技术绘制有中国特色的水墨画风格的图像,将计算机科技与我国传统的艺术文化相结合,不但可以延伸图像处理的领域,更能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这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对水墨画的艺术风格、毛笔笔迹模型、以及宣纸水墨扩散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多目标分割的水墨画风格仿真方法,该方法依赖很少的用户先验知识,根据自己设计的算法将一幅二维输入的多通道彩图仿真成为具有水墨画风格的灰度图。通过对水墨画的研究和观察,以及走访了一些水墨画画家,笔者发现水墨画在轮廓绘画的时候通常用细笔毛峰沾少许纯净水来勾勒出不连续的物体轮廓,然后再用对内部竟然写意得浓淡相宜得着色。基于这一点,论文将整个水墨画风格的仿真过程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根据先验知识将相关得物体相联,将不同的物体去相关,其次对标注好先验知识的图像利用强相关邻域搜索算法和数字图像形态学算法进行多目标分割,提取出目标边缘,然后对毛笔的笔尖与宣纸的交接触建立模糊卷积核模拟毛笔划过的痕迹,最后建立宣纸扩散的卷积核模拟水墨扩散效果。在提取不同目标边缘时,使用了8-邻域区域搜索生长法,同时考虑到先验知识的不稳定性,对于不同目标之间可能出现的空洞区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闭操作,在提取边缘时使用了拉普拉斯锐化提取细粒度的边缘。在笔锋和宣纸交界处的建模方面,本文没有模拟毛笔的动态特性,也没有计算毛笔笔锋毛刺的畸变,而是对交界处的区域形状建立模糊卷积核,对图像中目标的边缘进行笔触填充。对内部进行颜色填充时,由于水墨画的写意特性,本文没有采用像素均衡化来分墨色,水墨画讲求的是色彩协调过度,所以使用了形态学算法来进行着色,最后创建宣纸扩散模型将内部着色扩散至边缘内的所有区域。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只需要少量的用户先验知识,就能够实现多通道彩图的水墨画风格转换,并且执行效率高,在处理复杂图像时,相比较之前基于图像的前背景分离算法、分水岭算法和内部均值漂移算法,效率均有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张童[2](2016)在《中国水墨画仿真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叁层沉积模型的水墨画写意技法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并实现其艺术效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水墨动态扩散机理模型,改进水墨扩散规则,通过对参数的调节,适当的纹理贴图来实现不同风格的水墨效果,重点研究水墨扩散现象,提出叁分区域可变参系数的概率模型来模拟一种渲开的水墨扩散技法以及多笔次迭加的扩散。(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6年01期)
余蕾[3](2014)在《论中国水墨画的基本艺术特征及其计算机仿真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水墨画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具有特色的艺术作品,在其水墨画中有着浓郁的艺术效果。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水墨画开始出现了计算机仿真设计效果,就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或者是操作系统,从而实现对传统水墨画的仿真。通过将水墨画绘画过程实现量化、标准化,从而使得绘画过程更加的具有可控性和可预见性。对中国水墨画中比如笔法、纸张等进行大胆的归类,让这些条件都达到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从而对感性的艺术效果,实现数字化的定义。下面本文就通过对中国水墨画基本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实现计算机仿真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包装工业》期刊2014年10期)
王宁[4](2012)在《基于蚁群算法的中国水墨画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和工作模式,也不断更新着人们的思维观念。水墨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如何使用计算机完成逼真的实时绘画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水墨画仿真技术可以使作画者摆脱传统画笔、画纸、颜料等绘画材料的束缚,可以随时随地运用鼠标、电子画笔,甚至用手指在屏幕上随意挥毫。目前,人们对水彩画、油画等西方绘画的模拟仿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水墨画具有使用工具材料独特、绘画笔法复杂、水墨扩散效果的随机性等独有的特性,与西方画系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虽然中国画可以借鉴西方绘画仿真的思路,但却不能直接引入其仿真的相关技术。同时水墨画在中国源远流长,体现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是东方艺术的经典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其仿真技术也成为一项热门的研究课题。在中国水墨画的仿真中,水墨扩散效果的模拟是实现其逼真效果的关键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蚁群算法的水墨扩散仿真方法,模拟了水墨粒子的扩散行为,为水墨画的仿真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同时在中国水墨画中宣纸的地位也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宣纸的特点,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对宣纸进行建模。在宏观上,针对宣纸的纹理性进行建模;在微观上,针对宣纸的湿染性、吸墨性和流通性进行建模。本文首先针对水墨粒子的扩散和宣纸的特性进行建模,并在VC++6.0开发平台上,运用OpenGL实现了上述模型的模拟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低系统消耗的情况下,实现了水墨画的实时绘制,且效果逼真。(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罗燕,吴中福,郭选昌,周尚波[5](2010)在《基于柏林噪声的中国水墨画仿真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水墨画的计算机仿真,基于对水墨画感性艺术效果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柏林噪声的中国水墨画仿真算法。该算法运用柏林噪声的基本理论,通过构造随机噪声函数、插值干扰函数等方法来实现水墨画的特征效果。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较成功地模拟了中国水墨画的典型艺术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6](2008)在《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数字叁维仿真系列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山水画的数字化创作方式打破了传统绘画艺术在二维平面介质上的限制,采用虚拟叁维空间的理念进行数字艺术创作,是一个比较前沿性的课题。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数字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对中国画单纯的水墨笔法效果的模拟或仿真,而是较为全面的水墨意境情趣的仿真。可以很好地体现中国山水画的水墨技法效果,(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08年08期)
王秀锦[7](2008)在《中国水墨画的计算机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水墨画的计算机仿真涉及诸多的理论与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本文对中国水墨画这一复杂而丰富的系统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实践、分析和研究,客观地阐述了水墨画各组成要素的特性及相互间的作用关系,从多个角度对中国水墨画的计算机仿真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对宣纸的仿真研究中,本文提出了有效厚度宣纸模型:宣纸由纸纤维元素组成;纸元是承载并传输水墨的基本单位,宣纸平面由纸元映射的网格构成;每个纸元所包含的纸纤维元素数量不同,该值即是宣纸的有效厚度;宣纸各位置的有效厚度通过随机的方法产生,调整其变化区间可以模拟不同质量的纸。本文将渗流力学和土壤水动力学的理论引入水墨在宣纸中运动的研究,通过严谨的理论推导揭示水墨画特殊艺术效果形成的物理过程。论文指出:任意两点间纸水势能之差是水分在此两点间运动的驱动力;纸水势是含水率的函数;墨的运动由水运动所产生的对流和由于墨浓度分布不均与产生的扩散两部分组成,其中对流起主导作用。本文采用基于几何建模的方法用指数曲线来描述毛笔的外形轮廓,函数的参数反映毛笔本身的几何特征和受力变形情况;笔迹轮廓通过笔的指数曲线模型获得;笔头上水墨位置的变化取决于其势能的分布和变化;笔头上的水势能由基质势和重力势两部分组成;笔头上的墨运动为对流运动。论文还对水墨画的3D建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作品的特征分析提取、基于特征的3D建模和形态控制、基于特征的3D水墨渲染和动画制作的系统构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8-01-01)
么丽欣,孙济洲,孙美君[8](2007)在《基于经验的中国水墨画毛笔笔道的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物理模型和经验模型的优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经验的一维笔模型。该模型创造性地采用"死元"和"活元"的思想模拟毛笔的分叉、飞白等效果。在此基础上,将毛笔笔道抽象成为笔道模型,使用路径来控制毛笔运动轨迹的瞬时状态,并定义了一套完整的水墨传输机制。笔模型和笔道模型将构成整个笔道仿真体系,该体系模拟了毛笔的真实绘制过程,其结果将传递给纸模型进行扩散,以实现仿真各种笔道效果的最终目标。(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07年10期)
王征[9](2005)在《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中国水墨画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图形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硬件技术水平的飞速提高,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模拟一些简单的图形效果。在西方关于水彩画、油画等西画系的艺术品类的仿真研究取得了卓越的可视化成果,然而在东方艺术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中国水墨画仿真还刚刚起步。当人们把目光越来越转向水墨画仿真领域的同时,对水墨画仿真软件的需求也随之出现了。本文通过对水墨画仿真技术的研究,结合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和实现等技术设计并开发出一套使用压感笔可以进行实时绘制、易使用、易维护、可扩充性良好的水墨画仿真绘制系统。随着压感笔检测的位置、压力的不同,可以在虚拟宣纸上绘制出具有水墨画风格的艺术作品。首先本文基于长期的绘画实践,首先对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点和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水墨画的绘画工具毛笔、墨、纸之间的关系和特点,归纳出水墨画所特有的动态扩散和不可覆盖性等艺术特征。然后使用面向对象分析的方法对水墨画仿真绘制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在准确的需求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仿真系统的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在系统设计阶段文中提出基于框架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案,使系统具有较高的可复用性、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随后按照系统设计的启发式规则设计了人机交互系统、输入设备模块、基于多层概念的纸模块、笔模块、毛笔库模块、图像读取模块和编辑模块。在系统实现阶段论述了系统开发所使用的软硬件环境和各大模块中关键技术难点的主要实现过程,然后给出系统测试的概念和关于本系统的测试用例。最后针对系统存在的缺点指出改进的办法,并对未来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5-12-01)
孙济洲,白海飞,齐亚峰[10](2005)在《基于纹理映射的中国水墨画“干笔飞白”效果的仿真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国水墨画“干笔飞白”效果的独特纹理和复杂形状,提出了曲底边四边形的概念和两种笔道表示法:“中心线关键点”表示法、“轮廓线关键点”表示法,并重点研究了从矩形到曲底边四边形的区域映射算法.首先将笔道分割为多个曲底边四边形,应用映射算法和拼合技术,把画家的经典“飞白”笔触绘制为笔道内部纹理.新的笔道表示法和笔道分割机制,使得算法复杂度小、性能高.仿真结果表明,绘制效果既保留了原笔触的纹理特性,又准确贴合了笔道轮廓,整体效果逼真生动.(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中国水墨画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一种基于叁层沉积模型的水墨画写意技法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并实现其艺术效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水墨动态扩散机理模型,改进水墨扩散规则,通过对参数的调节,适当的纹理贴图来实现不同风格的水墨效果,重点研究水墨扩散现象,提出叁分区域可变参系数的概率模型来模拟一种渲开的水墨扩散技法以及多笔次迭加的扩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水墨画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1].张天.基于彩色图像多目标分割的中国水墨画仿真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2].张童.中国水墨画仿真算法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
[3].余蕾.论中国水墨画的基本艺术特征及其计算机仿真实现[J].中国包装工业.2014
[4].王宁.基于蚁群算法的中国水墨画仿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罗燕,吴中福,郭选昌,周尚波.基于柏林噪声的中国水墨画仿真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0
[6]..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数字叁维仿真系列简介[J].艺术教育.2008
[7].王秀锦.中国水墨画的计算机仿真研究[D].天津大学.2008
[8].么丽欣,孙济洲,孙美君.基于经验的中国水墨画毛笔笔道的仿真[J].电子测量技术.2007
[9].王征.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中国水墨画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天津大学.2005
[10].孙济洲,白海飞,齐亚峰.基于纹理映射的中国水墨画“干笔飞白”效果的仿真生成[J].天津大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