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苏联剧变以后,人们曾对中俄关系走向存有疑虑。然而,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俄关系的发展总体来说是比较顺利的,在政治、经贸、安全、外交、文化、科技等领域都显有成就,尤其是1996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和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都标志着两国政府和人民决心将全方位、多层次的双边关系推向新的高度。近年来,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密切,双边边贸更是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双边贸易额从1994年的50.8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481.6亿美元,俄罗斯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随着中俄贸易的日益兴旺,物流这一依托贸易发展的新兴行业在中俄边境口岸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与俄罗斯远东赤塔州、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开展了国际道路运输业务;绥芬河、黑河、满洲里、珲春等10多个口岸开通了长期性的国际道路运输业务,共有客货运输线路近70条,占我国与周边国家开通的客货运输线路总数的三分之一。本文以中俄贸易和边境物流为研究对象,较为细致地分析了中俄边境物流的现状、发展趋势,提出中俄边境物流及各口岸节点的功能定位,因此对发展中俄边境物流,特别是对各口岸节点城市物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基本理论与概念1.1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相关理论1.1.1 国际物流的含义及特点1.1.2 国际物流运输方式1.2 口岸与口岸物流相关理论1.2.1 物流节点的概念1.2.2 口岸的概念1.2.3 边境口岸物流体系的发展模式第2章 中俄边贸及物流发展状况2.1 历史沿革2.2 贸易现状2.3 口岸布局与物流设施2.4 存在问题2.5 面临的机遇第3章 中俄边境口岸物流体系的发展战略3.1 基本思路3.1.1 指导思想3.1.2 基本原则3.2 功能定位3.2.1 建设以边境口岸为依托、大宗货物为主导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体系3.2.2 建立支持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的双向物流平台3.3 总体目标3.3.1 总体目标3.3.2 运输结构目标3.3.3 货种结构目标第4章 中俄边境口岸物流体系的建设重点与支撑体系4.1 中俄边境物流节点重要度评价4.1.1 层次分析法判断物流节点重要度4.1.2 确立主要节点物流区4.2 主要物流节点的战略布局和发展重点4.2.1 满洲里口岸物流区4.2.2 绥芬河口岸物流区4.2.3 黑河口岸物流区4.2.4 同江口岸物流区4.3 中俄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的支撑体系4.3.1 建设中俄边境口岸物流通道4.3.2 构建中俄边境口岸物流信息平台4.3.3 发展临岸产业物流体系4.3.4 加快物流园区建设4.3.5 改善通关环境第5章 相关政策与建议5.1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推动中俄边境物流顺利开展5.2 改善两国政治对话和协调机制,为中俄物流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5.3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确保中俄物流合作畅通无阻5.4 制定优惠政策,推进中俄物流进一步发展5.5 加强口岸物流人才培养,为中俄物流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中俄贸易论文; 口岸论文; 物流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