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预防接种的应激反应及干预苏醒质量的影响

婴幼儿预防接种的应激反应及干预苏醒质量的影响

李美琼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保科650011)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观察进行预防接种时婴幼儿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的反应,并针对此类反应进行有效干预,使其产生适应性应对,对健康人格形成起

到积极影响。

【关键词】预防接种应激反应干预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372-02

1一般资料

1.1婴儿组

婴儿期主要表现为对疼痛产生原始的躯体痛觉反应﹙表情变化、挣扎、哭泣等﹚故主要观察疼痛反应出现的时间。

根据疼痛反应出现时段进行人数统计

月龄总人数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

0—6月龄25人1人9人15人

6—12月龄25人4人14人7人

婴儿期进行预防接种时主要表现为对疼痛产生原始的躯体痛觉反应,属客观反应居多。从资料统计来看0—6月龄组多数在接种后出现痛觉反应而6—12月龄组多数在接种中出现痛觉反应,说明月龄越小反应越慢,主要因为出生后3个月才形成脑神经髓鞘但外周神经髓鞘还未形成,婴幼儿对外来刺激的反应常较慢而易于泛化。另外随着月龄的增加有少数婴幼儿自我意识也开始发展,逐渐有了对疼痛的粗浅认识,出现情绪反应如接种前的反应,但不强烈。

1.2幼儿组

幼儿期主要表现为对疼痛的恐惧产生心理应激反应故主要统计是否配合完成预防接种人数。

数配合——“战”不配合——“逃”

表现安静、适应:哭闹、挣扎:

微笑做鬼脸皱眉呻吟哭闹肢体紧张

闭眼放松、露出上臂蠕动收缩躲避攻击

未有效干预25人4人21人

有效干预后25人14人11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能调节自己的行为,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进行预防接种时主要表现为对曾经痛苦体验的恐惧而产生心理应激反应。主要是主观反应,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幼儿配合预防接种的依从性有显著提高。

2预防接种时幼儿的应激反应分析

婴儿期心理认知不成熟,属无意注意,心理反应不明显。1岁以后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有意注意,小儿有意识的逻辑记忆逐渐发展,对曾经经历的预防接种引起的疼痛有了恐惧感。故下面主要分析预防接种时幼儿的应激反应。再大一点的儿童心理认识不断提高,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主要以说服教育为主,很多都能配合。

2.1产生应激反应的原因

预防接种多数是通过注射完成,注射所引起的疼痛是引起心理应激反应的应激源,不仅引起生理反应,同时作为一种疼痛信息还引起紧张、恐惧等心理反应。

2.2应激反应表现

2.2.1生理反应:预防接种所引起的疼痛作为应激源作用于人体时,中枢神经系统对应激信息进行接收、整合,传导到下丘脑,如机体承受能力差时,刺激机体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神经激素,广泛影响体内各系统的功能,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胃肠分泌减少而且蠕动减慢、呼吸加快、尿频、出汗等。

2.2.2心理反应:预防接种所引起的疼痛作为应激源,如果机体处于轻度应激状态则有助于增强感知,提高适应力,学会坚强、坦然面对、主动配合完成预防接种。如果机体应激过强,强烈的焦虑与恐惧情绪破坏了人心理的内稳定状态,产生逃避、退缩性反应,表现为大声哭闹、挣扎,损害人的适应能力,甚至引起身心疾病。

2.3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

2.3.1认识评价:同一类应激源可因个体对事物的认识、评价、体验、观念等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意志薄弱的儿童比意志坚强的儿童反应强烈。

2.3.2性格特征:如外倾儿童在应激状态下呈表情外泄、发怒、大哭、攻击等强烈的外在表现。而内倾的儿童则表现为压抑、躲避、抽泣等内向反应状态。

2.3.3应对能力:紧张、焦虑和恐惧能降低痛阈,增加痛觉。如有一定心理准备,能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则能降低疼痛应激反应。

2.3.4支持系统:缺少关心、支持、鼓励的儿童则应激反应强度显著。

2.3.5自身经历:经常生病打针的儿童的应激反应比少生病打针的儿童应激反应强烈。

3针对预防接种心理应激反应的干预措施

经多年观察发现:儿童预防接种时产生心理应激反应的强弱与平时家庭教育、儿童自身性格、经历有很大关系,而在进行预防接种时才进行临时性的干预,效果非常不理想。故有效干预必须分时段进行,如接种前、后主要指导家长完成,接种中由家长配合实施接种的人员完成。

3.1接种前干预

3.1.1素质教育:幼儿情绪不稳定,有易变性和冲动性的同时可塑性强,父母应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独立坚强的性格。

3.1.2正视问题:接种当天与儿童交流,明确告知将要进行预防接种的事实、目的,并进行鼓励,避免哄骗、回避现实。

3.1.3塑造强者:利用榜样的作用并进行积极的暗示,使其从崇拜英雄到甚至认为自己就是英雄,不好意思退缩。当然不能马上见效的需循序渐进。

3.2接种时干预

3.2.1改变情绪和环境:实施接种的医务人员态度和蔼,主动与幼儿打招呼,套近乎,认可他的优点,进行抚慰,使其放松,指导配合。必要时接种准备阶段让幼儿在外面做思想工作,待注射时再进入接种室,以缩短面对时间。

3.2.2分散注意力:进行预防接种时与幼儿交谈,询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其思考,分散幼儿注意力。

3.2.3积极性强化:肯定进步、鼓励勇敢、告诉他他的勇敢将会受到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赞赏,让他成为榜样。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3.2.4适当宣泄:对于不能坦然面对的,放宽要求,告诉其可以哭,但不能动。如仍不听劝导,只能指导家长配合完成此次预防接种后,在旁边观摩,慢慢开导,慢慢脱去心理敏感。让他明白预防接种所引起的疼痛是可以承受的,随之所带来的恐惧感是自己把痛苦经历放大了而引发的。

3.3接种后干预

3.3.1对于积极配合的儿童:家长应进行鼓励和表扬积极强化,并可以给适当物质方面的小小奖励。

3,3.2对于不配合的儿童:应阻止家长撕扯、打骂儿童,应指导家长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以点盖面地从每一件事教导,建立坚强面对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对今后人格形成有重要意义。

4讨论

4.1有效的心理干预可降低幼儿预防接种疼痛行为反应,使其配合程度提高

预防接种是每个儿童必须频繁经历的体验,不同年龄、不同个体有不同的反应。婴儿时期主要是无意识的心理防御,幼儿期在应激状态时可进行有效干预,有意修正认识和行为,主动调节心理状态,达到适应,配合完成预防接种,形成坚强的应对能力。

4.2适度的心理应激反应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必然条件幼年通过预防接种,体验战胜疼痛、恐惧所带来的成就感,可促其身心发育,从而更好地耐受各种紧张性刺激和致病因子的侵袭,提高应对及适应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

4.3心理应激超出人的承受能力将引发身心疾病预防接种作为一个应激源,如果家长及实施接种人员不能正确引导,使应激源被夸大,个人容忍力差、意志薄弱,将引发过激的心理反应和∕或生理反应,产生心理阴影,甚至引发身心疾病。对幼儿人格形成不利影响。所以有必要对被实施预防接种的儿童进行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刘志超主编.医学心理学.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73-82.

[2]黄力毅,张玉兰主编.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5、200.

标签:;  ;  ;  

婴幼儿预防接种的应激反应及干预苏醒质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