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最后四首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理查·,斯特劳斯,创作特征,最后四首歌,音乐分析
最后四首歌论文文献综述
马晓玢[1](2018)在《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创作特征及演唱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德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着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最后一位作曲家。他一生涉猎的体裁十分广泛,艺术歌曲、歌剧、交响诗、交响曲、协奏曲等等,其中他创作的歌剧和交响诗占总数量的比重较大。作为管弦乐大师,他的作品既有雄伟壮观的,又有温润如水、极具哲理,广受人们的喜爱,在世界各地都有其知音;作为一代歌剧巨匠,他的作品极受人们关注,是经典的保留剧目;作为20世纪德奥艺术歌曲创作的传承者,他创作的作品量大而且质量高,被列为继舒曼、勃拉姆斯、舒伯特、沃尔夫之后德国最伟大的艺术歌曲作家,其作品是众多国际声乐大赛、声乐艺术家的必备曲目;而作为指挥家、音乐活动家,施特劳斯更是创办了如今大名鼎鼎的萨尔茨堡艺术节。正是这位卓越的艺术奇才,让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光芒在马勒、瓦格纳等人之后,又整整延续了半个世纪。本文通过对理查·施特劳斯生平介绍,艺术歌曲的总体创作特点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进行完全分析,包括歌词、和声、曲式等方面。最后通过不同版本的分析比较,探寻这部作品在演唱技法上的处理和运用,希望可以为以后的演唱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最后四首歌》是理查·施特劳斯晚期创作的音乐作品,创作于1948年,于1950年在伦敦演出,各曲虽结构短小精炼但表现手法多样,构思精密严谨,内容极富个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四首歌曲创作技法的全面系统的研究来获得对理查·施特劳斯独特音乐创作风格的解读以及作品深刻内涵的把握。(本文来源于《山东艺术学院》期刊2018-06-01)
刘毅飞[2](2018)在《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艺术特征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理查·斯特劳斯艺术歌曲的顶峰之作《最后四首歌》中,作曲家将其早年创作的《死亡与净化》的主旋律融入其中,使作品散发出强烈的离世之感,同时也流露出这部作品的绝笔意义。理查·施特劳斯选择主导动机的手法将四首作品同一为一个整体,选择管弦乐伴奏的形式做音乐呈现,将人声作为一种乐器音色进行设计的种种手法均体现出19世纪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特征。(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8年05期)
沈斯曼[3](2018)在《理查·施特劳斯声乐套曲《最后四首歌》钢琴声部的演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后四首歌》是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创作的由管弦乐队伴奏的声乐套曲,也是他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典范之作将乐队与人声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世人称为“天鹅之作”。本文以声乐套曲《最后四首歌》作为研究对象。第一章分析这部声乐套曲的整体特征,第二章对作品的细部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对钢琴、旋律和诗歌的关系得出钢琴不再是歌曲的伴奏部分,而是与旋律声部同等重要,二者共同诠释歌曲的内涵。最后一章,以前两章为基础,研究钢琴声部的演奏处理,分析歌曲内部的钢琴演奏要点,研究钢琴的乐队化处理以及钢琴与人声的合作。(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18-04-23)
张远帆[4](2017)在《浪漫音诗《最后四首歌》——聆听理查·施特劳斯离别的歌谣》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期浪漫主义大师理查·施特劳斯在他生命的暮年创作了"天鹅之作"《最后四首歌》,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于诗人赫尔曼·黑塞的几首同名诗。这首音诗是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综合体,是"诗"化美的艺术性再现。音乐阐释了诗词,述说人世间普遍的死亡主题,在对诗词的理解中找到人的存在和意义。作曲家以诗作为音乐的基础,从诗歌的情感表达出发,将音乐用诗歌的哲理性思维创作出来,乐思充满了诗化的哲学,使作品具备诗的品味,诗性的美和诗的境界。主观抒情的音乐配以符合情绪的诗词,音乐与诗歌合二为一。(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7年12期)
翟艾吟[5](2017)在《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是德国着名的指挥家、作曲家。在其创作生涯中,指挥和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作为作曲家,施特劳斯的创作领域主要集中在艺术歌曲、歌剧和交响诗。《最后四首歌》是理查·施特劳斯创作生涯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晚期浪漫派的终结之作,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以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为研究对象,通过施特劳斯创作晚期个人的多重危机和时代环境的阐述,分析个人创作晚期经历对其创作心境的影响,从而归纳出《最后四首歌》的创作背景;对音乐文本进行分析力图阐明作品中所体现的作曲家创作晚期的风格特征,并且试图结合歌词、创作手法等深入探究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最后以社会学角度探究理查·施特劳斯“晚期风格”的成因和《最后四首歌》中所体现的理查·施特劳斯的“晚期风格”。本论文的主体共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概述理查·施特劳斯创作晚期在纳粹政权影响下所经历的事业危机、家庭危机、道德危机和生存危机以及时代环境对作曲家造成的影响。第二章着眼于《最后四首歌》的音乐要素特征分析,为每首艺术歌曲从旋律与诗歌、调与和声、人声与器乐、管弦乐队伴奏织体四个方面选取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分析。第叁章则是结合音乐分析与创作背景,对《最后四首歌》的精神意蕴进行论述。第四章是探究社会学视域下理查·施特劳斯的“晚期风格”,其中主要囊括了施特劳斯“晚期风格”的成因和“晚期风格”的特征的论述。(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温广慧[6](2016)在《试论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演唱版本比较及个人演唱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查·施特劳斯是德国浪漫主义晚期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最后四首歌》将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推入一个崭新的时期。本文以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为例,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叁位歌唱家的演唱版本进行比较,从演唱速度的对比,呼吸处理的对比,咬字处理的对比,音色及情感表达的对比,并结合自己的演唱体会进行研究。本套曲由悠长的旋律线索灵巧地展开,音域宽广开阔,和声极具诱惑力,结构精致,乐队伴奏音乐绚丽灿烂,达到了完美的声音与伴奏整体组织的高度融合。通过对《最后四首歌》的歌曲进行了较为细致、全面的分析,可以体现这部声乐套曲之间的个性及共性,对艺术歌曲的了解及演唱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6-12-01)
曹仕艺[7](2016)在《德奥管弦乐艺术歌曲体裁的艺术特征——以R.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之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R·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之四为切入点,通过对管弦乐艺术歌曲这种体裁的历时性考察,从其产生、发展、历史特征梳理出体裁发展历史脉络,并结合该作品音乐文本分析,以探求管弦乐艺术歌曲这种体裁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6年14期)
张放放[8](2016)在《谈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钢琴伴奏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施特劳斯对歌曲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无论是歌词的选取还是音乐伴奏的创作,都充满着新颖的艺术咏叹张力,让德国艺术歌曲的创新有了质的飞跃。认为《最后四首歌》是施特劳斯以理查·施特劳斯的最终作品,也是他的经典之作。《最后四首歌》的创作背景为视角,对其中的《春天》《九月》《入睡》《在晚霞中》的钢琴伴奏进行艺术分析。(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王翯[9](2016)在《浅析理查·施特劳斯的天鹅之作《最后四首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晚期浪漫派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暮年之作《最后四首歌》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叁章节对此部交响声乐套曲进行了相关分析。第一章分为两节,分别介绍了理查·施特劳斯的创作分期和创作风格,以及《最后四首歌》的创作背景。第二章分为两节,以艺术分析的角度,分别对这四首歌进行了音乐分析并论述了歌词特征,对这四首诗中所蕴含的的关于人生价值观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第叁章还是分为两节,先是对《最后四首歌》进行了不同演唱版本的比较,然后分别对这四首歌进行了演唱方面的处理,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天津音乐学院》期刊2016-06-10)
任智余[10](2016)在《探析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及钢琴伴奏的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查·施特劳斯作为德国晚期浪漫主义的重要作曲家、指挥家,其创作涉及了交响诗、歌剧、艺术歌曲等诸多体裁。他的艺术歌曲主要作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是艺术歌曲经历重要变革的时代,无论从调式调性还是思想内容上来看,他的二百多首歌曲反映出了这样的变化,同时也凸显出其歌剧思维对艺术歌曲创作产生的影响。《最后四首歌》是理查·施特劳斯最巅峰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人生最后一部作品,整套作品深奥而富有哲理性,令笔者忍不住去探寻他的创作背景,来源,以及所想表达的内容。这四首歌原本是为声乐和管弦乐队而创作,但之后由于麦克斯·沃尔夫(Max Wolff)发行出版了声乐与钢琴版本,从而使笔者大胆的以钢琴与声乐表演方式深入体会此版本,并从钢琴与声乐表演的版本出发,和乐队与声乐的版本作以比较,从这种与众不同的审美角度来感受《最后四首歌》给听众带来的“新”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以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钢琴版本为研究对象,从日常练习与舞台演奏中的理解与感受出发,来阐释这部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对钢琴伴奏者的要求,以使得今后计划演绎本套曲的同行们予以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期刊2016-06-01)
最后四首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理查·斯特劳斯艺术歌曲的顶峰之作《最后四首歌》中,作曲家将其早年创作的《死亡与净化》的主旋律融入其中,使作品散发出强烈的离世之感,同时也流露出这部作品的绝笔意义。理查·施特劳斯选择主导动机的手法将四首作品同一为一个整体,选择管弦乐伴奏的形式做音乐呈现,将人声作为一种乐器音色进行设计的种种手法均体现出19世纪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后四首歌论文参考文献
[1].马晓玢.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创作特征及演唱诠释[D].山东艺术学院.2018
[2].刘毅飞.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艺术特征解析[J].音乐创作.2018
[3].沈斯曼.理查·施特劳斯声乐套曲《最后四首歌》钢琴声部的演奏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8
[4].张远帆.浪漫音诗《最后四首歌》——聆听理查·施特劳斯离别的歌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
[5].翟艾吟.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6].温广慧.试论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演唱版本比较及个人演唱体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6
[7].曹仕艺.德奥管弦乐艺术歌曲体裁的艺术特征——以R.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之四为例[J].当代音乐.2016
[8].张放放.谈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钢琴伴奏艺术[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王翯.浅析理查·施特劳斯的天鹅之作《最后四首歌》[D].天津音乐学院.2016
[10].任智余.探析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及钢琴伴奏的特色[D].中央音乐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