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基于结构化住院病历采集系统对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内科学
作者: 姜兆顺
导师: 林兰
关键词: 型糖尿病,数据挖掘,辨证,个体化诊疗,中医药疗法
文献来源: 中国中医研究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课题来源: 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课题“利用个体化信息采集平台评价中医药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疗效的研究”任务书编号:H020920010330 目的: 1.构建结构化糖尿病住院病历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新理念。 2.通过对采集的糖尿病病例进行数据挖掘研究,证明三消辨证的局限性、三型辨证的客观性和实用性。 3.通过对糖尿病治疗用药的数据挖掘研究,探讨糖尿病及其心脑肾并发症的用药规律,印证三型辨证的临床指导意义。 方法: 1.基于C/S体系结构,采用Power Builder与Visual Basic语言开发设计结构化糖尿病临床信息采集系统的模块。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病历书写规范,开发设计采集系统的界面,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指导原则》、《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诊断学》6版教科书、《西医诊断学》5版教科书等有关资料。结合对住院糖尿病病历的研究分析。确立结构化糖尿病临床信息采集系统界面的结构化字段和结构化程度。 2.应用SAS8.2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和以关联分析为主的数据挖掘,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3.研究53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出现频次、三消症状组合频次、常见症状组合和症状群的组合情况。研究三消辨证和三型辨证的临床价值。 4.参照国家证候标准、三型辨证原理、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暂行标准、并参考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从所有病例的常见症状中,归纳糖尿病证型的判断规则,经计算机进行判别分析,确定糖尿病的证型。研究三型辨证及其原理的客观性和实用性。 5.从采集的533例2型糖尿病病例中调出用过中药汤药、临床疗效为好转或痊愈者,总共463例,纳入2型糖尿病治疗用药研究。统计常用药物频次,研究常用对药、三味药、四味药的配伍,临床常用的经方。印证三型辨证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上篇 理论探讨
第一章 历史沿革
一 消渴病最早认识源于《黄帝内经》
二 三消论在古代消渴病诊疗史上有一定指导意义
三 三型辨证在古代消渴病诊疗史上体现有坚实基础
1 《金匮要略》从营卫气血虚竭和胃热角度阐述消渴病病理机制
2 唐宋金元时期奠定了消渴病清热养阴治法的基础
3 明清时期形成的消渴病辨证论治体系奠定了三型辨证基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 林兰教授三型辨证学术思想与治疗经验
1 导师创立的糖尿病三型辨证及原理
2 导师对糖尿病心脑肾血管并发症的诊治
二 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中医病机与诊治进展
1 T2DM及血管并发症的辨证分型进展
2 T2DM及血管并发症的辨证分型进展
3 T2DM及血管并发症的三型辨证与实验指标关系研究进展
4 T2DM及血管并发症的治法研究进展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三 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 数据挖掘的概念
2 数据挖掘的步骤
3 数据挖掘常用方法
4 中医学数据挖掘的特点
5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6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篇 糖尿病结构化住院病历采集系统构建与数据采集
第一章 糖尿病结构化住院病历信息采集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
一 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背景
1 病案研究的发展简史
2 临床信息系统成为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的关键
3 结构化是临床信息处理和利用的基础
二 糖尿病结构化住院病历临床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应用
1 总体设计
2 采集系统数据表
3 采集系统主要界面的设计及其特点
4 采集系统的升级
5 采集系统的录入程序
三 糖尿病结构化住院病历临床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意义及前景
1 采集系统的应用情况
2 采集系统数据的录入方式更新
3 采集系统的应用意义与前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糖尿病结构化住院病历数据采集与整理
一 数据采集
二 数据整理
下篇 临床研究
第一章 基于结构化糖尿病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对2型糖尿病及心脑肾血管并发症的辨证研究
一 研究方法
1 采集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证候判断规则
4 病例排除标准
5 纳入本研究病例标准
6 数据挖掘方法
二 临床一般资料
1 患者性别、年龄、病程
2 患者家族史、个人史
3 T2DM及其主要并发症的诊断
三 结果
1 T2DM患者的常见症状
1.1 T2DM症状研究结果
1.2 T2DM舌象研究结果
1.3 T2DM脉象研究结果
2 533例T2DM患者的常见症状舌脉组合
2.1 T2DM患者总体症状舌脉相关组合
2.2 糖尿病第一症状乏力相关症状组合
2.3 三消典型症状相关症状组合
2.4 常见舌脉组合与症状相关的症状群
3 T2DM患者的分型结果
3.1 总体T2DM患者中医分型情况
3.2 509例T2DM患者总体中医证型
3.3 T2DM心脑肾并发症的证型分布
四 讨论
1 临床个体化诊疗信息数据挖掘是中医科研方法的突破
2 糖尿病症状与证型的研究分析
2.1 古代医家对糖尿病症状的认识
2.2 三消辨证与三型辨证法及其原理
2.3 糖尿病症状与证型结果分析
3 三型辨证引导下的糖尿病个体化诊疗是糖尿病辨治新模式
五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结构化住院病历采集系统对2型糖尿病及心脑肾血管并发症用药规律研究
一 研究方法
1 纳入病例条件
2 纳入病例分组
二 统计挖掘方法
三 结果
1 463例T2DM患者的用药规律
1.1 463例T2DM患者住院期间常用中药
1.2 T2DM患者常用中药的药味
1.3 T2DM患者常用中药的归经
1.4 T2DM患者456例首次所用中药
2 T2DM并发症组的用药规律
2.1 T2DM并冠心病组的用药规律
2.2 T2DM并脑梗塞组的用药规律
2.3 T2DM并肾病组的用药规律
四 讨论
1 糖尿病的总体用药分析
1.1 T2DM总体用药频次分析
1.2 T2DM总体常用中药药味及归经分析
2 糖尿病并发症用药分析
2.1 T2DM并冠心病用药分析
2.2 T2DM并脑梗塞用药分析
2.3 T2DM并肾病用药分析
3 T2DM及并发症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简析
4 常用中药的应用依据
4.1 古文献依据
4.2 现代药理及实验研究
五 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
致谢
研究生个人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7-28
参考文献
- [1].基于属性偏序结构理论的李赛美六经辨治糖尿病患者失眠知识发现[D]. 张楠.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麻木从气阴两虚、风痰瘀阻论治的理论和临床研究[D]. 王春雷.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 [3].“双固一通”针法对糖尿病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研究[D]. 梁凤霞.湖北中医学院2004
- [4].豁痰祛瘀法对糖尿病大鼠早期内耳病变中耳蜗细胞凋亡的影响[D]. 宋红梅.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
- [5].糖冠康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实验研究及对胰岛B细胞凋亡的影响[D]. 杜丽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
- [6].健脾调肝、化痰活血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D]. 徐云生.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
- [7].络通对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周水平.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 [8].糖尿病与消渴病关系诠释及糖尿病辨治理念的探索[D]. 胡春宇.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
- [9].中药部位复方DGH对STZ诱发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和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 张富文.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
- [10].补脏通络法对2型糖尿病肾组织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D]. 徐丹林.湖北中医学院2006
相关论文
- [1].基于总结魏子孝教授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继承方法研究[D]. 李宏红.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
- [2].心气虚证的数据挖掘和网络结构研究[D]. 刘强.湖南中医学院2003
- [3].中风病不同时点临床评价指标的研究[D]. 马斌.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 [4].半夏泻心汤配伍规律数据挖掘方法初探[D]. 尚景盛.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5].2型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中医疗效的加权秩和比(WRSR)综合评价[D]. 谢仁明.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
- [6].糖尿病与消渴病关系诠释及糖尿病辨治理念的探索[D]. 胡春宇.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
- [7].糖尿病证候要素提取与应证组合规律研究[D]. 黎元元.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
- [8].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D]. 陈世波.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
- [9].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期中医证候学研究[D]. 牟新.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 [10].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及其传承方法的研究[D]. 肖永华.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