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产奶量的几项关键措施

提高产奶量的几项关键措施

一、提高奶产量的几项关键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赵嘉政[1](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奶产量预测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奶业关乎国民健康和体质,好的奶产品需要健康可持续的奶牛生产管理,在奶牛生产管理活动中,奶牛生产测定可以极大地改善奶牛品质和提升生产水平。国内外乳业发达企业一直致力于通过研究奶牛生产测定(DHI)来提高奶产量和指导奶牛生产,所以本文针对综合生产测定中的成年当量(个体奶牛总产奶指标)进行模型构建与预测分析,主要工作包括:1.通过文献查阅和研究发现奶牛生产测定在奶牛生产过程中的作用重大,决定选择从DHI切入研究奶牛生产关系,以DHI生产报表中的成年当量作为预测对象;2.选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根据决策树方法进行回归预测,选择基于梯度提升的GBDT、XGBoost、LightGBM进行预测实验并分析;3.进行数据处理使得其满足将要实验的训练模型,实验结果分析并对比后发现改进空间并提出嵌套模型方式的改进算法,改进后性能提升并且符合预期目的;4.根据预测重要性评估、各属性之间关联性分析及属性归属关系绘制生产关系图和生产模块流程图;5.设计开发基于B/S结构系统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使上述成果得以应用生产实践。

张柳[2](2019)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对策研究 ——以T市为例》文中指出畜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发展领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占比,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在发达国家中,其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占比高达50%以上,我国才仅占农业的30%左右,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逐步显现,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化农业领域供给侧方面结构性改革是加快农业产业走向振兴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抓手,这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解决日益增长的规模畜禽养殖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迫在眉睫。T市是传统养殖大市,奶牛、生猪、家禽产业发展基础好,畜禽遗传资源丰富,规模化程度高,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但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快速发展的同时,畜禽粪污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日益凸显,布局结构不优化、环保意识淡薄、畜禽粪污处理利用不配套等矛盾突出。因此,本文以T市为例进行畜禽粪污治理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学术领域和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清晰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政策框架。对环境承载力理论和外部性理论由来进行文献综述,并初步分析了两种理论与畜禽粪污之间的内在关系。详细介绍了规模化养殖、养殖废弃物、养殖恶臭等相关概念。科学分析了畜禽养殖粪污对水体、土壤、空气、农作物以及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以提升广大读者对畜禽粪污的理性认识。重点分析了养殖增速过快、布局不合理、结构不优化,种植与养殖脱节,养殖场户环保意识差,治污资金不足,政策、监管、技术等不配套等规模化养殖污染产生原因。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法,走访当地畜牧管理部门,了解当地畜禽养殖情况和有关政策、资金配套情况。前往T市辖区内X市、F市、N县等三个畜禽养殖大县,实地调研T市奥亚现代牧场、F市新百利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奶牛粪污治理模式,F市和瑞丰、N县正大生猪养殖公司的生猪粪污治理模式,X市宏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肉鸭粪污治理模式,F市桃园镇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模式,为读者提供T市不同畜种粪污治理模式的借鉴与参考。通过制度分析法,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方面客观分析畜禽粪污治理存在问题和困难。通过上述文献研究、案例模式、政策法规、污染成因表现的分析,提出了适合T市实际的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五项原则。并从产业布局优化、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清洁生产、培育粪污治理主体、推广适度规模经营、保障安全生产等领域提出T市规模化畜禽养殖防治对策,以期为T市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葛婧昕[3](2019)在《抗奶牛热应激饲料添加剂应用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奶牛热应激是指奶牛受到超过自身体温调节能力的高温刺激,引起机体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热应激可导致奶牛的新陈代谢紊乱、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减弱,从而严重影响奶牛健康。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日趋严重,给乳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防控热应激的措施中,饲料添加剂因具有用量少、作用效果显着和使用方便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复合型抗奶牛热应激饲料添加剂并评价其抗炎症、抗氧化能力,及其对奶牛生产性能、能量代谢和免疫状态的影响,以寻找缓解奶牛热应激的饲料添加剂。方法: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某千头奶牛存栏量的集约化牧场,选取26头泌乳173±13天的健康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饲喂组,每组13头。饲喂组奶牛每头添加饲料添加剂300 g(主要由维生素E、蛋氨酸铬、葡萄糖、氧化镁、尿素等组成)与基础日粮混合饲喂,对照组奶牛采用基础日粮与300 g玉米混合饲喂。基础日粮的组成参考牛场日粮配方,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自由饮水。饲料添加剂与部分日粮于TMR搅拌混合均匀后每日5:00饲喂一次,饲喂前采血,饲喂30 min后挤奶。试验分为饲喂期35 d和停止饲喂期7 d。在试验开始前测定26头奶牛产泌乳量,并在进入试验期正式饲喂后的第7 d、14 d、21 d、28 d、35 d和停止饲喂后7 d分别记录其产泌乳量并利用乳成分分析仪测定乳脂、乳蛋白、脂蛋比、尿素氮含量。在试验期第0 d、5 d、10 d、15 d、20 d、25 d、30 d尾静脉采血10 ml,自然凝固后,室温下4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EP管内,冻存于冰箱内待检。试验结束后将采集完的血清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检测指标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歧化酶(GSH-PX)、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和热应激蛋白70(HSP70)、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1.本饲料添加剂可以缓解奶牛热应激,且饲喂组奶牛血液中HSP70在第10 d和20 d差异极显着(P<0.01)低于对照组;第5 d和30 d差异显着(P<0.05)低于对照组。2.本试验所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可以平均提升热应激期间奶牛奶产量2.28 kg/d。3.本饲料添加剂可以优化奶品质量,在饲喂期间饲喂组奶牛乳脂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本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泌乳奶牛的抗氧化能力,饲喂组奶牛血液中SOD在第10 d、15 d、20 d、25d和30 d差异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组;其血液中MDA在15 d、20 d、30 d差异极显着(P<0.01)低于对照组,在第10 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5.该饲料可以减少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饲喂组奶牛血液中BHBA和NEFA均低于对照组,且饲喂组奶牛血液中BHBA在第5 d、10 d、20 d差异极显着(P<0.01)低于对照组,饲喂组奶牛血液中NEFA在10 d、20 d差异显着(P<0.05)。6.奶牛血液中球蛋白、白蛋比、总蛋白、IgG、IgM差异均不显着。综上所述,该饲料添加剂具有提高生产性能、缓解奶牛热应激症状、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结论:1.饲喂本添加剂可以减轻奶牛热应激状态。2.本饲料添加剂可以增加泌乳期奶牛产泌乳量并提高乳脂成分。3.本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奶牛的抗氧化水平,进而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因此,本饲料添加剂对泌乳奶牛热应激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刘影[4](2019)在《添加丙酸铬对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铬作为葡萄糖耐受因子的组成成分,可提高动物的抗应激能力,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本研究在热应激期间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丙酸铬,研究其对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奶牛热应激期间的营养调控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一 添加丙酸铬对奶牛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于2018年7月-9月在宁夏牛场进行。选择54头泌乳天数、产奶量、胎次相近的泌乳牛,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I组饲喂基础日粮+10g/d·头丙酸铬,试验II组饲喂基础日粮+20g/d·头丙酸铬。预饲期10d,试验期70d。试验结果表明:7、8月份牛舍THI基本在72-80之间,9月份THI在72以下,表明,试验期间奶牛处于轻度热应激。对照组、试验I组和试验II组的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I组和试验II组产奶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60kg/d、1.32kg/d,但差异不显着(P>0.05),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尿素氮各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添加20g/d·头丙酸铬可以显着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5)。表明,奶牛轻度热应激条件下,添加丙酸铬对奶牛呼吸频率、直肠温度没有影响,有提高产奶量的趋势,可降低乳中体细胞数。试验二 添加丙酸铬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的影响试验动物的选择及试验设计同试验一。在试验开始、中期、结束时,每组分别选择4头试验牛于上午8:00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后测定血液指标。结果表明:添加丙酸铬显着增加了试验中期血清葡萄糖的浓度(P<0.01),试验中期时试验II组的血清总蛋白、钾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和试验I组(P<0.01),试验I组血清钙的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和试验II组(P<0.05);添加丙酸铬量有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肌酸激酶、肾上腺素含量,提高血清尿素氮含量的趋势(P>0.05);对各试验组奶牛血清中总胆固醇、Na+、胰岛素的含量均没有显着影响(P>0.05)。添加丙酸铬有提高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丙二醛含量的趋势(P>0.05);添加丙酸铬有降低血清皮质醇、TNF-oα浓度,提高血清IL-6含量的趋势(P>0.05),对血清HSP70、IgG浓度没有影响。表明,奶牛在轻度热应激条件下,添加丙酸铬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没有影响。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热应激期间,添加10 g/d·头丙酸铬比添加20 g/d·头的产奶量提升更为明显,有提高奶牛抗氧化能力的效果。因此,在轻度热应激条件下,日粮中添加1Og/d·头丙酸铬较为适宜。

刘艳芳[5](2018)在《奶牛主要粗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瘤胃降解特性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主要粗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率,更新并补充《中国奶牛饲料标准》中粗饲料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及其消化率的数据,为科学配制奶牛日粮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共采集了3类13种19个粗饲料样品,其中,青贮类包括苜蓿青贮、全株小麦青贮、燕麦青贮、郑单958玉米青贮和京科516玉米青贮,青干草类包括安德森苜蓿、巨人201+z苜蓿、金皇后苜蓿、中苜1号苜蓿、公农1号苜蓿、进口燕麦草、丹燕111燕麦草和羊草,秸秆类包括花生秧、大麦草、莜麦秸秆、谷子秸秆、小麦秸秆和稻草,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样品的常规养分含量,并通过尼龙袋法研究以上粗饲料在奶牛瘤胃的降解规律。苜蓿青贮和巨人201+z苜蓿干草的CP含量分别为20.39%和20.23%,显着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作物秸秆饲料CP含量较低,小麦秸秆仅为3.05%;作物秸秆饲料NDF含量普遍较高,在49.98%~83.62%之间,青贮类和青干草类相对较低,在41.93%~64.97%范围内,以巨人201+z苜蓿干草最低;与NDF的测定结果类似,作物秸秆的ADF含量普遍较高,在35.87%~54.03%之间,青贮饲料的ADF含量较低,在30%左右;2个全株玉米青贮的淀粉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郑单958玉米青贮最高,为27.86%。青贮饲料的NDF慢速降解部分最高,DM、CP和ADF的快速降解部分分别为30.76%、38.98%和3.17%,高于其他两类饲料;青干草饲料DM、CP、NDF和ADF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063%、0.069%、0.055%和0.051%,是三类饲料中最高的,DM、NDF和ADF的慢速降解部分最低,分别为41.94%、47.73%和47.32%;作物秸秆饲料的DM、CP、NDF和ADF的快速降解部分和有效降解率最低;5个青贮饲料中,淀粉有效降解率以全株小麦青贮最高,为95.45%,京科516玉米青贮最低,为86.80%。青贮饲料的DM、NDF、ADF和CP的有效降解率与36 h的降解率呈高度相关,优质青干草的DM、NDF、ADF和CP的有效降解率与24 h的降解率相关性较高。5个青贮饲料在8 h的淀粉降解率和其有效降解率相关性最强,可用来估测青贮饲料在瘤胃中淀粉的有效降解率。综上所述,青贮类饲料和苜蓿干草的纤维含量低,蛋白含量高,易于消化,是奶牛较为理想的粗饲料。作物秸秆饲料的纤维含量高,粗蛋白含量少,且不易消化,是劣质粗饲料,但可以通过适当的加工提高其营养价值。

张哲,李新圃,杨峰,罗金印,刘龙海,李宏胜[6](2018)在《奶牛隐性乳房炎综合防制措施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先后在6个奶牛场开展了为期23年的试验,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人工药物干奶及淘汰久治无效的病牛等措施;采集试验前后的奶样,统计分析试验前后乳房炎的发病率及产奶量。结果表明,经过23年的防制,6个牛场隐性乳房炎平均检出率由试验前的43.29%降为20.96%;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与试验前相比,平均降低了59.84%。经人工药物干奶,试验组奶牛(908头,干奶期乳区内注射干奶安)产犊后比干奶前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降低了74.78%,而对照组奶牛(310头,干奶期不做处理)的发病率仅降低了23.62%;产犊后与干奶前瞎奶头数相比,试验组减少25.51%,而对照组却升高32.26%。与试验前相比,奶牛产奶量平均提高了11.85%。结果说明制定的奶牛隐性乳房炎综合防制措施行之有效,能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提高奶产量和质量。

李胜利[7](2017)在《黄梅县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迄今,国内外有关奶牛乳成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虽然很多,但是,结果差异很大。由于湖北黄梅是新生的奶牛养殖县,奶牛饲养管理经验较少,加上当地地理环境和农业生态系统以及所引种的奶牛生产性能等因素与武汉以及中国北方差异较大。因此,为了更好地解析和推广应用DHI(奶牛群体改良)技术,提高黄梅县境内的奶牛养殖水平和牛奶质量,本文依据黄梅县奶牛饲养规模最大的牧场(湖北现代牧业公司奶牛场)在2016年的DHI记录,分析产奶量与乳成分、体细胞数、尿素氮之间、以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更好地推广应用奶牛DHI技术,设计科学合理的奶牛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当地奶牛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是分析2016年的DHI数据,指导2017年的奶牛饲养管理,以进一步提高单产水平和乳品质量及养牛经济效益。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一、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相关性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分、总固形物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168,-0.249,-0.095,-0.179,p<0.05)。与尿素氮、乳糖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050,0.153,p<0.05)。二、乳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乳糖与总固形物率(相关系数为0.026,p<0.05)和乳蛋白率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03,p>0.05);乳糖率与乳脂率、体细胞分、尿素氮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140,-0.152,-0.030,p<0.05)。总固形物与乳脂率(相关系数为0.935,p<0.05)、乳蛋白率(相关系数为0.532,p<0.05)、体细胞分(相关系数为0.001,p>0.05)、尿素氮(相关系数为0.091,p<0.05)呈正相关关系;乳脂率与乳蛋白率(相关系数为0.270,p<0.05)、体细胞分(相关系数为0.009,p>0.05)、尿素氮(相关系数为0.195,p<0.05)呈正相关关系;乳蛋白率与体细胞分呈现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97,p<0.01),与尿素氮呈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00 p<0.01)。体细胞分与尿素氮呈弱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08,p>0.05)。三、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因素采样月份、采样季节、胎次、泌乳月对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尿素氮及体细胞数、总固形物、乳糖均具有显着的影响(p<0.05)。产犊季节对乳脂率的影响不显着(p>0.05),但显着影响产奶量及其他乳成分含量(p<0.05)。

张瑞华[8](2017)在《奶牛舒适度调控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奶牛舒适度是近年来提出的比较新颖的概念,其涉及到奶牛所生存环境的方方面面,包括采食、饮水、休息、行走、挤奶等各环节。提高奶牛舒适度可以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提高繁殖性能、提高牛奶产量、改善牛奶质量、延长奶牛使用年限等,从而增加牧场的效益。采食、饮水、行走和挤奶等环节舒适程度主要与牧场所配套的硬件有关,新理念和新技术已被大量应用,奶牛舒适度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奶牛每天最多的时间用在了休息环节,因此休息环境的好坏对奶牛总体舒适度影响很大。休息环境包括空气的舒适度和卧床的舒适度,国内对于休息环境的提升主要集中于卧床的尺寸改善和牛舍的空气卫生控制,而在卧床垫料和空气温湿度方面(尤其是高温高湿环境)没有达到理想的调控效果。传统的调控空气温湿度的设施包括风扇、喷淋、喷雾、湿帘和冷风机等,行业对其的优缺点已比较熟悉,高压喷雾和大型冷风机是新出现的温湿度调控技术,其使用的利弊尚不清楚。由于垫料成本的提高和环保压力的加大,对于粪污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卧床垫料类型包括稻秆、沙子、锯木、橡胶垫等,其优缺点已被行业所熟知。发酵床在国内外已使用了很多年,但主要用于生猪、禽类和肉牛养殖行业,已有学者提出在奶牛养殖行业使用发酵床,但是否可行尚不确定。再生固体牛粪用作卧床垫料在国外使用比较广泛,但国内使用较少,关于其实际使用效果的数据缺乏。卧床垫料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不乏对乳房健康产生危害的病原微生物,目前国内没有用于奶牛卧床垫料干燥和消毒的消毒粉,本实验室研发了一种具干燥、消毒、除臭等多功能的新型卧床消毒粉,但其临床应用效果尚不确定。本试验目的是从调控奶牛休息舒适度的角度出发,首先调研了上海地区具代表性的牧场的泌乳奶牛舒适度状况,并在泌乳牛群开展了高压喷雾、大型冷风机、发酵床、再生固体牛粪用作卧床垫料和新型卧床消毒粉的应用性试验,以期为这些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建立基础研究数据。试验一、上海地区奶牛场奶牛舒适度状况调查研究选择上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2个散栏式饲养牧场(牧场A、牧场B)和2个栓系式饲养牧场(牧场C、牧场D)进行泌乳奶牛舒适度状况调研。从成乳牛牛舍的光照、饮水、采食、通风、挤奶、卧床等环节进行硬件设施配置调研,通过测定牛舍内的光照强度、有害气体含量、乳头损伤程度、挤奶后牛只躺卧率、牛只飞节损伤程度、牛只清洁度、牛只淘汰分析等方面综合评估各牧场奶牛实际舒适度状况。结果表明:在调研的4个牧场中只有牧场B的光照强度全天都符合标准,其余3个牧场夜晚光照强度均不够,各牧场间差异极显着(P<0.01);栓系式牧场(牧场C、牧场D)的饮水、采食舒适度相对不足,散栏式牧场(牧场A、牧场B)饮水、采食舒适度均可满足需要;栓系式牧场(牧场C、牧场D)冬季通风不足,牛舍内氨气含量偏高,散栏式牧场(牧场A、牧场B)显着好于栓系式牧场(P<0.01),但试验期间4个牧场的氨气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散栏式牧场和栓系式牧场都有不同程度的乳头损伤和飞节损伤,散栏式牧场(牧场A、牧场B)的牛只清洁度要明显好于栓系式牧场(牧场C、牧场D);肢蹄性、泌乳性和繁殖障碍性疾病仍然是引起各牧场牛只淘汰的三大疾病;产后90天内,尤其是产后30天内是各牧场牛只淘汰的集中阶段;热应激期和产犊高峰期是各牧场牛只淘汰的集中时期;第1至第3胎是各牧场牛只淘汰的集中胎次,第2胎的淘汰数量最多。试验二、热应激控制新技术的应用研究选择上海地区4种防暑降温模式的牧场作为试验牧场,以“高压喷雾+风扇”模式作为试验组A,以“大型冷风机”模式作为试验组B,以“喷淋+风扇”模式作为对照组A,以“湿帘+风扇”模式作为对照组B,通过24 h连续检测牛舍内外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热应激相关指标,并分析比较牛舍内外的温湿指数(THI)、等温指数(ETI),并记录各牧场的生产情况,以评估高压喷雾技术和大型冷风机技术与传统防暑降温模式相比的优劣。结果表明:“湿帘+风扇”模式和“大型冷风机”模式降温效果较好,“高压喷雾+风扇”模式次之;“高压喷雾+风扇”模式和“喷淋+风扇”模式控湿效果较好;“湿帘+风扇”模式控THI值效果较好,“高压喷雾+风扇”模式和“大型冷风机”模式次之;“大型冷风机”模式控ETI值效果较好,“喷淋+风扇”模式次之;“大型冷风机”模式牧场的奶牛平均日产奶量、牛只发病率等生产数据最佳。试验三、发酵床技术在泌乳牛群的应用研究通过专用的菌种和锯末混合制成发酵床。通过持续检测发酵床的温度、水分变化了解发酵床的使用状况,通过检测发酵床牛舍和普通牛舍有害气体含量、牛奶产量、疾病记录、乳汁体细胞数以及牛只清洁度等方面评估发酵床应用效果,并从员工工作时间、粪污清理记录、使用成本记录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发酵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发酵床水分逐渐升高,由试验开始时的55%左右上升至试验结束时平均含水量在70%左右;试验期间发酵床温度先逐渐上升至45℃,后逐渐下降,试验40d后基本稳定在35℃左右;与普通牛舍相比,试验期间发酵床牛舍氨气含量稍低、牛只清洁度明显好转、牛肢蹄病明显有好转、乳房健康状况先转好后又变差,但对奶牛平均日产奶量无显着影响;发酵床牛舍员工工作效率与普通牛舍基本接近,但发酵床牛舍有25%的粪尿(挤奶区)无法通过发酵床处理;本试验中,牛舍改造费用和人工成本除外,发酵床使用前期投入成本为3727元/头牛,后续运行成本为2681.45元/头牛.年。试验四、再生固体牛粪垫料在泌乳牛群的应用研究使用BRU牛粪垫料再生系统制备发酵固体牛粪垫料(RMS)。通过检测其发酵时间、发酵过程温度、成品RMS水分、细菌含量及细菌类型等评估其安全性;与木屑对比开展了临床应用性试验,通过测定牛舍内的有害气体含量、牛群躺卧率、牛只清洁度、牛群疾病发病率等评估其应用效果。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RMS经过发酵罐的总时间为16h,进入发酵罐后温度逐渐升高,最高可达68.5℃,发酵温度为60℃以上的时间为12h;成品RMS的水分为57.5%-60%;新鲜的成品RMS中的细菌类型为嗜热芽孢杆菌,平均含量为60万cfu/g。应用效果评估结果表明:RMS组在有害气体含量、牛只清洁度以及牛群疾病发病率等方面与木屑垫料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RMS组的牛群躺卧率显着高于木屑垫料组(P<0.05);RMS组垫料的水分比木屑高,在使用后细菌滋生速度显着快于木屑垫料(P<0.01),但未对乳房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试验五、新型卧床消毒粉对奶牛产量及乳房健康的影响研究选择上海地区某散栏式饲养牧场泌乳牛舍的3个区作为3个试验组:试验Ⅰ组(石灰粉组)、试验Ⅱ组(消毒粉组)和对照组(未处理组),基础垫料均为木屑。通过检测各试验组垫料水分、细菌数、头均日产奶量、隐性乳房炎和体细胞数的变化评估新型卧床消毒粉对奶牛产量和乳房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水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垫料的水分均在30%左右,而对照组垫料水分在35%左右,说明新型卧床消毒粉与石灰粉均具干燥功能,并且性能相近;试验期间试验Ⅰ组、试验Ⅱ组以及对照组垫料之间的细菌数差异极显着(P<0.01),试验Ⅱ组垫料的细菌数量最低,其次为试验Ⅰ组垫料,说明新型卧床消毒粉与石灰粉均具抑菌功能,且新型卧床消毒粉抑菌性能优于石灰粉;试验期间试验Ⅱ组牛群的产量比较稳定,而试验Ⅰ组和对照组牛群产量则有轻微下降;试验期间试验Ⅱ组牛群的乳房炎发病率比较稳定,而试验Ⅰ组和对照组乳房炎发病率有轻微增长;试验期间试验Ⅱ组牛群平均牛奶SCC比较稳定,试验Ⅰ组则有轻微增长,而对照组则增长幅度较大,试验30d后试验Ⅱ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较显着(P<0.05),说明新型卧床消毒粉对维持乳房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徐盼[9](2016)在《BAC介导转FSHa/b基因公猪的分子鉴定和生物安全评价》文中指出促卵泡素(FSH)是一种哺乳动物体内调控繁殖性能的重要激素。转基因小鼠模型表明FSH过表达可以提高雌性小鼠排卵数及产仔数。实验室与合作单位前期利用细菌人工染色体和体细胞核移植将二花脸猪FSH?/?基因转入美系大白猪体内,获得了67头F0代转基因公猪。本研究选择来源于同一供体细胞的2头F0代转基因公猪与美系大白母猪杂交扩繁,对F1代公猪进行了系统的分子鉴定和生物安全评价。产仔数统计结果显示,F0代转基因公猪与配美系大白母猪产仔性能正常。经PCR检测和拷贝数验证分析,F1代转基因猪的阳性率为50.31%,外源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定律,8-9个拷贝的外源FSH?基因和5-6个拷贝的外源FSH?基因以多拷贝串联形式整合到转基因猪的基因组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F1代转基因公猪的心、肝、脾、肾、脑、睾丸和附睾中FSH?mRNA总表达量显着高于半同胞非转基因公猪,这些组织中检测不到FSH?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显示,F1代转基因公猪垂体中FSH?蛋白表达量显着高于半同胞非转基因公猪。放射性免疫分析表明,90和300日龄时F1代转基因公猪血清中FSH蛋白激素含量显着高于半同胞非转基因公猪。睾丸切片结果显示,15日龄F1代转基因公猪睾丸单位面积内生殖母细胞数量显着高于半同胞非转基因公猪,成年F1代转基因公猪睾丸单个生精小管内生精细胞数量显着高于半同胞非转基因公猪。F1代转基因公猪的精液品质正常且内源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正常。生长曲线、血液生理参数、血清生化参数、脏器重量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F1代转基因公猪和半同胞非转基因公猪除精囊腺重量外没有显着差异。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没有对F1代转基因公猪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造成影响。此外,外源基因没有在与配母猪、转基因猪肠道微生物、转基因猪场土壤微生物和蚯蚓中发生基因水平转移。这些结果表明,F1代FSH?/?转基因公猪遗传稳定、精液品质正常,生精能力显着增强,内源生殖相关基因表达正常,身体健康,生长正常,外源基因没有对环境造成影响,符合转基因动物生物安全的要求。研究结果为高繁殖力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奠定了重要的前期工作基础。

权聪娜[10](2014)在《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监管研究》文中提出乳制品在膳食结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居民乳制品消费信心受到重创。众多学者关注了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但针对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大多缺乏理论分析和指导。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监管研究是要实现对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的科学监测评价,以理论分析为指导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研究以乳制品质量安全理论、乳制品质量安全特性和博弈论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内容方面,在全面分析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定量监测指标对乳制品质量安全进行客观评价,使用定性监测指标对难以定量化却又对乳制品质量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定性评价。在监管内容方面,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以及文献研究了解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指导分析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方式,提出乳制品质量安全具体监管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建立定量和定性监测指标体系。以系统论为指导,运用PEST分析法和HACCP分析法分别对外部和内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理论监测指标体系。依据重要性原则、定量化原则和数据可获得性原则选取17个定量指标,构建定量指标体系。遵循可行性和敏感性两个原则选取5个定性指标并设置相应的二级指标,构建定性指标体系。定量指标实证研究。基于定量指标体系对乳制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及预警。采用5等级评价法,为17个定量指标确定等级划分标准,根据各指标历年数据对其安全状态进行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赋予各指标权重,使用线性综合评价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各指标权重大小将定量指标分为关键指标、一般指标和次要指标。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综合水平逐年上升,2002-2008年一直处于较不安全状态,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国家加强了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2009-2010年上升到基本安全水平,2011-2012年达到较安全水平。利用指数平滑法和趋势外推法的10种模型拟合定量监测指标的样本数据,选择最优拟合曲线,进行单指标预警。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2013年和2014年的综合状态进行预警,研究表明2013年和2014年均处于较安全状态。定性指标评价及预警。通过分析二级指标的安全状态,对5个定性指标进行评价,并对各指标未来状态进行预警。预计我国监管体系完善水平和兽医制度建设水平处于较安全的水平;奶牛养殖将面临更高的疫病风险;食品添加剂规范化使用程度将处于基本安全状态。案例研究。基于定量指标对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与预警研究。分析河北省乳制品产业发展现状,根据历年数据对17个定量指标安全状态进行评价,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综合水平逐年上升,基本走势与全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综合水平基本一致。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理论分析乳制品质量安全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查找现有市场机制本身和监管中的不足,以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原则为指导,设计政府、企业自身、媒体和消费者四个监管主体。提出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从政府、奶牛养殖企业、乳制品加工企业、媒体和消费者五个方面提出乳制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具体包括: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规范奶牛养殖,保障奶源安全;提升乳制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功能;提升消费者的监督能力。本研究在以下方面有一定创新:在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17个定量风险评价指标,针对对乳制品质量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定性因素确定定性指标,构建了乳制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乳制品质量安全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风险评价及预警实证研究。从政府、奶牛养殖企业、乳制品加工企业、媒体和消费者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二、提高奶产量的几项关键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奶产量的几项关键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奶产量预测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及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方法概述
    2.1 决策树算法(Decision Tree)
    2.2 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
    2.3 基于Boosting的决策学习方法
    2.4 LightGBM(轻量梯度提升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LightGBM的回归预测及改进
    3.1 实验目标与意义
    3.2 数据处理操作
    3.3 基于XGBoost预测模型
    3.4 基于LightGBM预测模型
    3.5 对LightGBM改进后模型预测
    3.6 不同模型对比评估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重要性分析DHI与生产之间关系
    4.1 DHI报表数据重要性分析
    4.2 DHI与生产活动关系分析
    4.3 生产关系描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需求分析
    5.2 系统设计
    5.3 系统实现与展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不足与改进方向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规模化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对策研究 ——以T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规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研究进展
        1.2.2 国内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研究
        1.2.3 国外畜禽养殖污染管理现状研究
        1.2.4 国内畜禽养殖污染管理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4.1 相关概念
        1.4.2 理论基础
2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表现及成因
    2.1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表现
        2.1.1 对水体的污染
        2.1.2 对土壤的污染
        2.1.3 对空气的污染
        2.1.4 对作物的污染
        2.1.5 对人类健康的污染
    2.2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的成因分析
        2.2.1 规模化畜禽养殖增长过快
        2.2.2 种植与养殖生态失衡,畜禽粪污利用受限制
        2.2.3 养殖场户环境意识淡薄
        2.2.4 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且设备单一
        2.2.5 农业发展与环境政策不配套
        2.2.6 监督管理工作不配套
        2.2.7 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2.2.8 畜禽养殖布局不合理,结构不优化
        2.2.9 配套技术支撑弱
3 T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模式
    3.1 T市规模化畜禽养殖现状
    3.2 T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3.2.1 T市规模畜禽养殖粪污产生量
        3.2.2 T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
        3.2.3 T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单位土地承载量测算
    3.3 T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
        3.3.1 奶牛粪污治理模式
        3.3.2 生猪粪污治理模式
        3.3.3 肉禽粪污治理模式
        3.3.4 F市畜禽污染物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模式
4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
    4.1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原则
    4.2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
        4.2.1 加快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4.2.2 加快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
        4.2.3 大力推进标准化清洁生产
        4.2.4 大力推进粪污能源化利用
        4.2.5 加快培育粪污处理利用主体
        4.2.6 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4.2.7 确保安全生产
        4.2.8 加强监督监测
    4.3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保障措施
        4.3.1 加强组织领导
        4.3.2 强化政策支持
        4.3.3 强化示范引导
        4.3.4 强化科技支撑
        4.3.5 加强监督管理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3)抗奶牛热应激饲料添加剂应用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1.1.1 奶牛热应激的概念及特点
        1.1.2 奶牛热应激的评价标准
    1.2 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
        1.2.1 热应激对奶牛采食量的影响
        1.2.2 热应激对奶牛泌乳及乳成分的影响
        1.2.3 热应激对奶牛健康的影响
    1.3 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成分的研究进展
        1.3.1 矿物质方面研究进展
        1.3.2 微量元素方面研究进展
        1.3.3 维生素E方面研究进展
    1.4 本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环境及温湿度监测
    2.4 样品采集与检测
        2.4.1 THI检测
        2.4.2 泌乳量及泌乳成分收集与检测
        2.4.3 血液样品收集与检测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饲料添加剂对奶牛热应激程度的评价
    3.2 饲料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2.1 泌乳量的影响
        3.2.2 乳成分的影响
    3.3 饲料添加剂对奶牛氧化应激的影响
    3.4 饲料添加剂对奶牛能量代谢的影响
    3.5 饲料添加剂对奶牛免疫性能的影响
4 讨论
    4.1 饲料添加剂对热应激程度的评价
    4.2 饲料添加剂可提高热应激奶牛的生产性能
    4.3 饲料添加剂可以缓解热应激奶牛氧化应激状态
    4.4 饲料添加剂可改善热应激奶牛能量代谢
    4.5 饲料添加剂对奶牛免疫状态不产生显着影响
    4.6 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添加丙酸铬对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热应激的概念
    2 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
        2.1 对奶牛直肠温度、呼吸频率的影响
        2.2 对产奶性能的影响
        2.2.1 干物质采食量
        2.2.2 产奶量
        2.2.3 乳成分
        2.3 血液生化指标
        2.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 铬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3.1 铬的生物学功能
        3.2 铬的来源及存在形式
        3.3 铬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3.4 铬对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
        3.5 铬对奶牛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内容
    试验一 添加丙酸铬对奶牛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及产奶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选择与试验设计
        1.2 饲养管理及日粮组成
        1.3 丙酸铬来源
        1.4 测定指标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牛舍温湿度指数
        2.2 直肠温度及呼吸频率
        2.3 产奶量和乳成分
        3 讨论
        3.1 THI、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
        3.2 产奶量和乳成分
        4 小结
    试验二 添加丙酸铬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选择与试验设计
        1.2 饲养管理和日粮配方
        1.3 测定指标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对血液指标的影响
        2.2 对奶牛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3 对奶牛免疫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添加丙酸铬对热应激奶牛血液指标的影响
        3.2 添加丙酸铬对奶牛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3 添加丙酸铬对奶牛免疫指标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论文总体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奶牛主要粗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瘤胃降解特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奶业对优质粗饲料的需求
        1.1.2 国家的政策支持
        1.1.3 合理利用作物秸秆
    1.2 粗饲料与反刍动物营养
        1.2.1 粗饲料的营养价值
        1.2.2 影响粗饲料品质的因素
        1.2.3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1.2.4 影响粗饲料瘤胃降解的因素
    1.3 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率
        1.3.1 常用反刍动物瘤胃降解率评定方法
        1.3.2 实时降解率与有效降解率的相关性
    1.4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粗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与比较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粗饲料样品的采集与特性描述
        2.2.2 试验方法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粗饲料的DM含量
        2.3.2 粗饲料的CP含量
        2.3.3 粗饲料的NDF含量
        2.3.4 粗饲料的ADF含量
        2.3.5 青贮饲料的淀粉含量
        2.3.6 粗饲料的粗灰分、脂肪、Ca、P含量
    2.4 讨论
        2.4.1 青贮饲料的含水量
        2.4.2 粗饲料的CP含量
        2.4.3 粗饲料的NDF和 ADF含量
        2.4.4 青贮饲料的淀粉含量
        2.4.5 粗饲料的粗灰分含量
    2.5 小结
第3章 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特性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3.2.3 试验操作过程与测定指标、方法
        3.2.4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粗饲料的DM降解特性
        3.3.2 粗饲料的CP降解特性
        3.3.3 粗饲料的NDF降解特性
        3.3.4 粗饲料的ADF降解特性
        3.3.5 青贮饲料的淀粉降解特性
        3.3.6 粗饲料有效降解率与实时降解率的关系
    3.4 讨论
        3.4.1 粗饲料的DM降解特性
        3.4.2 粗饲料的CP降解特性
        3.4.3 粗饲料的NDF和 ADF降解特性
        3.4.4 青贮饲料的淀粉降解特性
    3.5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论文总体结论
    4.2 创新点
    4.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奶牛隐性乳房炎综合防制措施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点
    1.3 奶牛隐性乳房炎综合防制措施
    1.4 乳房炎判断标准
    1.5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试验前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变化
    2.2 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和瞎奶头数在干奶期和产犊后的变化
    2.3 试验前后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的变化
    2.4 试验前后奶产量与质量的变化
3 讨论

(7)黄梅县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1 产奶量与乳脂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2 产奶量与乳蛋白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3 产奶量与体细胞数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4 产奶量与尿素氮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 乳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1 体细胞数与尿素氮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2 乳脂率与乳蛋白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3 体细胞数与乳糖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4 体细胞数与乳蛋白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5 乳脂率与体细胞数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6 乳脂率与尿素氮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7 乳糖率和乳蛋白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8 乳蛋白率与尿素氮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9 乳糖率与乳脂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3 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3.1 遗传
        3.2 环境
        3.2.1 胎次
        3.2.2 产犊季节
        3.2.3 产奶季节
        3.2.4 泌乳月
        3.3 疾病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乳样来源和数量
        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4 生态环境及饲养管理方式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5.1 SCC的转换
        2.5.2 季节划分
        2.5.3 胎次的划分
        2.5.4 泌乳月划分
        2.5.5 数据整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奶牛产奶量与乳成分的相关性
        3.2 影响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因素
        3.2.1 母牛胎次
        3.2.2 产犊季节
        3.2.4 产奶月份
        3.2.5 泌乳期(月)
    4 讨论
        4.1 关于产奶量与乳成分的相关性
        4.2 影响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因素
        4.2.1 关于母牛胎次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4.2.2 关于产犊季节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4.2.3 关于产奶季节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4.2.4 关于产奶月份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4.2.5 关于泌乳期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8)奶牛舒适度调控新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绪论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舒适度对奶牛健康的影响
        1 环境舒适度
        1.1 光照
        1.2 声响
        1.3 通风
        2 饲喂舒适度
        2.1 采食
        2.2 饮水
        2.3 营养
        3 卧床舒适度
        3.1 尺寸
        3.2 垫料
        3.3 维护
        4 挤奶舒适度
        4.1 挤奶频率
        4.2 设备性能
        4.3 挤奶操作
        5 行走舒适度
        5.1 地面状况
        5.2 肢蹄保健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奶牛舒适度的评估方法
        1 奶牛舒适度的评估手段
        1.1 人为观察
        1.2 设备检测
        1.3 亲身体验
        1.4 监控录像
        2 奶牛舒适度的评估指标
        2.1 环境舒适指标
        2.2 饲喂舒适指标
        2.3 卧床舒适指标
        2.4 挤奶舒适指标
        2.5 行走舒适指标
        2.6 综合性指标
        2.7 其它指标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第三章 上海地区奶牛场奶牛舒适度状况调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牧场和时间
        1.2 试验设备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环境舒适度状况
        2.2 卧床舒适度状况
        2.3 牛只淘汰情况
        3 讨论
        3.1 关于牧场环境舒适状况分析
        3.2 关于牧场卧床舒适状况分析
        3.3 关于牧场牛只淘汰情况分析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热应激控制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牧场
        1.2 检测指标及设备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统计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天热应激指标监测情况
        2.2 高温时段热应激指标对比
        2.3 不同防暑降温模式牧场生产指标对比
        3 讨论
        3.1 关于上海地区热应激的管理
        3.2 关于热应激的评判指标
        3.3 关于本试验中的防暑降温技术
        3.4 关于防暑降温控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发酵床技术在泌乳牛群的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牧场和时间
        1.2 试验设备和器材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床使用状态变化
        2.2 发酵床应用效果监测
        2.3 发酵床可操作性分析
        3 讨论
        3.1 关于发酵床的应用效果
        3.2 关于发酵床在泌乳牛群推广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再生固体牛粪垫料在泌乳牛群的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牧场和时间
        1.2 试验设备和器材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RMS的安全性评估
        2.2 RMS的应用效果评估
        3 讨论
        3.1 关于RMS的安全性
        3.2 关于卧床舒适度的改善
        3.3 关于RMS使用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新型卧床消毒粉对奶牛产量及乳房健康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牧场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垫料中的水分
        2.2 垫料中的细菌数
        2.3 牛奶的产量变化
        2.4 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
        2.5 牛奶中的体细胞数变化
        3 讨论
        3.1 关于牧场的消毒药物
        3.2 新型卧床消毒粉对乳房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攻读博士期间申请的专利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9)BAC介导转FSHa/b基因公猪的分子鉴定和生物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促卵泡素
        1.1.1 促卵泡素的结构和性质
        1.1.2 促卵泡素合成分泌的调控
        1.1.3 促卵泡素的功能
        1.1.4 FSHb与产仔数的关系
        1.1.5 促卵泡素的应用
    1.2 细菌人工染色体
        1.2.1 细菌人工染色体的结构特点
        1.2.2 基于细菌人工染色体的转基因研究
    1.3 转基因动物制备技术
        1.3.1 原核显微注射法
        1.3.2 精子载体法
        1.3.3 逆转录病毒法
        1.3.4 转座子介导的基因转移法
        1.3.5 体细胞核移植法
        1.3.6 锌指核酸酶基因编辑技术
        1.3.7 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核酸酶基因编辑技术
        1.3.8 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as系统基因编辑技术
    1.4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
        1.4.1 动物品种改良与培育
        1.4.2 异种器官移植
        1.4.3 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医药
        1.4.4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1.5 转基因动物的生物安全研究
        1.5.1 转基因动物生物安全的定义和意义
        1.5.2 转基因动物的生物安全研究原则和分子特征检测技术
        1.5.3 转基因动物生物安全的内容
        1.5.4 国际转基因动物生物安全的管理现状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正文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动物
        2.2.2 DNA的提取
        2.2.2.1 猪DNA及蚯蚓DNA提取
        2.2.2.2 猪肠道微生物DNA提取
        2.2.2.3 土壤微生物DNA提取
        2.2.3 RNA的提取
        2.2.4 c DNA的合成
        2.2.5 蛋白提取及定量
        2.2.6 外源基因PCR检测
        2.2.7 拷贝数检测
        2.2.7.1 构建GAPDH-FSHa和GAPDH-FSHb双基因同质粒载体
        2.2.7.2 绝对定量检测FSHa和FSHb基因的拷贝数
        2.2.8 基因表达分析(RT-q PCR)
        2.2.9 Western blot
        2.2.10 表型测定
        2.2.11 16S r RNA菌群高通量测序
        2.2.12 基因水平漂移检测
    2.3 实验结果
        2.3.1 转基因猪的PCR检测和拷贝数验证
        2.3.2 FSH基因的表达分析
        2.3.3 转基因公猪的繁殖性状分析
        2.3.4 转基因公猪的健康状况分析
        2.3.5 16S r RNA菌群高通量测序
        2.3.6 基因水平转移分析
    2.4 讨论
        2.4.1 FSHa/b转基因猪的分子鉴定
        2.4.2 FSHa/b转基因公猪的繁殖性能
        2.4.3 FSHa/b转基因猪的生物安全评价
    2.5 结论
    2.6 后期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本研究中的引物序列
    附录2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食品安全经济学特性研究
        1.2.2 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1.2.3 食品安全风险因素研究
        1.2.4 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研究
        1.2.5 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及预警研究
        1.2.6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分析
    2.1 重要概念的界定
    2.2 乳制品质量安全理论
        2.2.1 食物安全内涵的发展
        2.2.2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
        2.2.3 HACCP 管理体系
        2.2.4 统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2.2.5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
        2.2.6 乳制品质量安全评价预警
    2.3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特性
        2.3.1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品质特性
        2.3.2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经济特性
    2.4 博弈论
        2.4.1 “柠檬市场”和逆向选择模型
        2.4.2 信号博弈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监测指标构建
    3.1 乳制品质量安全危害分析
        3.1.1 生物性危害
        3.1.2 化学性危害
        3.1.3 物理性危害
    3.2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特征分析
        3.2.1 阶段性
        3.2.2 隐蔽性
        3.2.3 变动性
        3.2.4 危害的不可逆性
        3.2.5 影响的外部性
    3.3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3.3.1 外部风险因素分析
        3.3.2 内部风险因素分析
    3.4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理论指标体系设计
        3.4.1 理论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3.4.2 理论指标体系设计的意义
        3.4.3 理论指标体系的选取
    3.5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实用指标体系设计
        3.5.1 定量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3.5.2 定性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定量指标的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及预警
    4.1 定量指标的评价
        4.1.1 评价和预警周期的选择
        4.1.2 单指标评价方法
        4.1.3 指标分析及评价
        4.1.4 各指标安全等级分布图
    4.2 乳制品质量安全综合评价
        4.2.1 综合评价模型的选择
        4.2.2 赋权方法的选择
        4.2.3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
        4.2.4 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4.3 乳制品质量安全预警
        4.3.1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4.3.2 单指标趋势预测
        4.3.3 质量安全预警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定性指标的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及预警
    5.1 定性指标的评价
        5.1.1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评价
        5.1.2 兽医制度建设水平评价
        5.1.3 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评价
        5.1.4 奶牛疫病评价
        5.1.5 食品添加剂规范化使用评价
        5.1.6 各定性指标安全等级分布图
    5.2 基于定性指标的风险预警
        5.2.1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预警
        5.2.2 兽医制度建设水平预警
        5.2.3 奶牛疫病预警
        5.2.4 食品添加剂规范化使用程度预警
    5.3 本章小结
6 案例与实证研究: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评价及预警
    6.1 河北省乳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6.1.1 奶牛养殖业发展现状
        6.1.2 乳制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6.1.3 乳制品消费现状
    6.2 单指标评价
        6.2.1 定量指标体系
        6.2.2 指标评价
    6.3 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综合评价
    6.4 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预警
        6.4.1 单指标趋势预测
        6.4.2 单指标预警
        6.4.3 综合指标预警
    6.5 本章小结
7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7.1 乳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7.1.1 奶牛养殖业现状
        7.1.2 乳制品加工业现状
        7.1.3 乳制品销售现状
        7.1.4 乳制品消费现状
        7.1.5 乳制品进出口现状
    7.2 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7.2.1 管理体系现状
        7.2.2 相关法律法规现状
        7.2.3 相关标准现状
        7.2.4 认证认可体系现状
        7.2.5 检验检测体系
        7.2.6 信息服务体系现状
    7.3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现状
        7.3.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现状
        7.3.2 生鲜乳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现状
        7.3.3 食品安全应急管理
    7.4 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
        7.4.1 基于质量安全的乳制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7.4.2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7.4.3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存在的问题
    7.5 本章小结
8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
    8.1 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分析
        8.1.1 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8.1.2 乳制品加工企业和奶牛养殖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8.1.3 乳制品加工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8.2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原则
        8.2.1 预防性原则
        8.2.2 风险分析原则
        8.2.3 透明性原则
    8.3 监管主体
        8.3.1 政府监管
        8.3.2 企业自我监管
        8.3.3 媒体监督
        8.3.4 消费者监督
    8.4 本章小结
9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9.1 完善政府监管体系
        9.1.1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9.1.2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9.1.3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9.1.4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9.1.5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认证认可体系
        9.1.6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体系
    9.2 规范奶牛养殖,保障奶源安全
        9.2.1 规范奶牛养殖场兽药使用
        9.2.2 继续推进奶牛适度规模化养殖
        9.2.3 提升奶农合作社的实力,矫正生鲜乳定价权的过度倾斜
        9.2.4 大力发展奶牛循环经济养殖模式,保障奶业可持续发展
    9.3 提升乳制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
        9.3.1 提升乳制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保障乳制品加工业长期发展
        9.3.2 推广 HACCP 体系,提升乳制品加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9.4 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功能
    9.5 提高消费者监督能力
        9.5.1 加强消费者教育和风险交流
        9.5.2 激励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信息
        9.5.3 加强媒体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
    9.6 本章小结
10 结论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提高奶产量的几项关键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奶产量预测的研究与实现[D]. 赵嘉政. 宁夏大学, 2021
  • [2]规模化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对策研究 ——以T市为例[D]. 张柳.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3]抗奶牛热应激饲料添加剂应用效果的研究[D]. 葛婧昕.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9(09)
  • [4]添加丙酸铬对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 刘影. 宁夏大学, 2019(02)
  • [5]奶牛主要粗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瘤胃降解特性比较研究[D]. 刘艳芳.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6]奶牛隐性乳房炎综合防制措施的研究与应用[J]. 张哲,李新圃,杨峰,罗金印,刘龙海,李宏胜. 中国兽医学报, 2018(03)
  • [7]黄梅县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李胜利. 华中农业大学, 2017(03)
  • [8]奶牛舒适度调控新技术的应用研究[D]. 张瑞华.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9]BAC介导转FSHa/b基因公猪的分子鉴定和生物安全评价[D]. 徐盼.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2)
  • [10]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监管研究[D]. 权聪娜. 河北农业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提高产奶量的几项关键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