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码——基于女性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码——基于女性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论文题目: 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码——基于女性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高等教育学

作者: 王俊

导师: 刘献君

关键词: 高等教育,性别歧视,女性主义认识论,知识,性别

文献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高等教育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理论视角来阐释。本研究基于女性主义认识论,用“知识与性别”这条线索来关照高等教育,是将社会学意义上的性别不平等归之于哲学认识论意义中知识的性别等级图式。通过对高等教育四个核心概念(高深学问、学科、课程、教学)的社会性别分析,揭示了高等教育中性别歧视的认识论根源。高深学问作为构建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材料,它在观念、建构主体、建构原则、建构逻辑、论述主题及研究方法上,都与传统社会性别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同构性。女性主义认为,人类的绝大部分被称为“知识”的领域实际上都是以男性的视角出发建构的,这无疑带有男性的趣味与偏见,而不利于女性的认知与发展。所以,本论文提出:高深学问作为整个知识文化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并非性别中立或性别无涉的,它实际代表着一种男性形象,从本质上与女性/女性气质是相悖论的,而这个“本质”又与社会性别制度一样,是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高深学问通过所谓知识的“客观性”、“中立性”、“普遍性”为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性别制度提供了合理、合法的依据,实际上也就是为实现社会现存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高等教育中的性别霸权提供了知识论上的解释。学科作为高等教育学术活动和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也非价值中立,就像高深学问是被建构的一样,学科也是被建构的。所以,对于隐含其中的权力、利益基础以及意识形态则不容忽视。本研究认为,在学科制度的进程中,只有男性才是学科化知识的局内人,女性成了学科知识的局外人。女性创造的知识和关于女性的知识,已被有意识地遗忘和无意识地扭曲,从学科上划分为男性学科和女性学科并对其进行等级分层,实际上是社会性别符号系统中劳动的性别分工在学术和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体现,它反映和延续的依然是一种男性中心(或优越)的社会文化。要想消解学科的性别隐喻,打破学科间的等级划分,并把女性创造的知识和关于女性的知识纳入学科的视阈,就必须超越传统思维模式,坚持学科建构主体的多元性和学科内涵的发展性与开放性。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分析

1.4 研究的角度与方法

1.5 相关概念的辨析

2 作为理论工具的“女性主义认识论”

2.1 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学术

2.2 女性主义认识论的内涵及其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

2.3 重建的策略:女性主义的认识论构想

3 高等教育与女性的疏离

3.1 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存在状态

3.2 男权文化的解释方式

3.3 女性主义的解释方式

4 高深学问与性别

4.1 社会性别制度

4.2 女性与高深学问的悖论

4.3 经典文本的性别解读:卢梭的《爱弥尔》

5 学科与性别

5.1 学科制度及其性别立场

5.2 女性主义对学科的反思与重构

6 课程与性别

6.1 作为性别文本的课程

6.2 女性主义对课程文化的认识论批判

6.3 妇女学与大学课程改革

7 教学与性别

7.1 传统教学论与性别

7.2 女性主义教学论与大学教学改革

结语:在路上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目录

发布时间: 2006-04-12

相关论文

  • [1].知识形态与大学建筑[D]. 张奕.华中科技大学2005
  • [2].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D]. 康全礼.华中科技大学2005
  • [3].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D]. 李耀臻.华中科技大学2005
  • [4].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投入需求预测[D]. 叶欣茹.华中科技大学2005

标签:;  ;  ;  ;  ;  

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码——基于女性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