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了用硫酸浸蚀法产生的腐蚀沟槽宽度定量表示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度的可行性。测量了敏化热处理时间不同的不锈钢在稀硫酸溶液中产生的腐蚀沟槽的宽度,同时用电化学再活化(EPR)法和草酸电解浸蚀法分别测定了这些不锈钢的敏化度。结果表明,敏化热处理时间越长,EPR法测得的敏化度越大、硫酸浸蚀法产生的腐蚀沟槽宽度也越大。EPR法测得的敏化度和硫酸浸蚀法测得的腐蚀沟槽宽度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可以用腐蚀沟槽宽度定量表示不锈钢的敏化度。草酸电解浸蚀法不能很好的区分不同敏化热处理时间的不锈钢的敏化程度。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第一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现状1.3 课题研究内容1.4 实验方案设计1.4.1 材料制备1.4.2 仪器和药品1.4.3 EPR 实验与金相检查1.4.4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4.5 草酸电解浸蚀实验1.4.6 硫酸浸蚀实验1.5 技术关键1.6 本章小结第二章 EPR 测量技术2.1 EPR 法测量技术原理2.2 EPR 技术在研究材料性能方面的应用2.3 试验条件对EPR 法测量结果的影响2.4 EPR 判据比较2.5 EPR 测试技术应用前景分析2.6 本章小结第三章 晶间腐蚀3.1 晶间腐蚀机理3.2 不锈钢晶间腐蚀原因分析3.2.1 晶间贫铬原因3.2.1.1 碳化铬沉淀引起的晶间腐蚀3.2.1.2 σ相沉淀引起的晶间腐蚀3.2.1.3 MC 沉淀引起的晶间腐蚀3.2.1.4 吸附沉淀引起的晶间腐蚀3.2.2 冶金因素3.2.2.1 组织结构的影响3.2.2.2 合金元素的影响3.2.3 工艺因素3.2.3.1 热处理工艺的影响3.2.3.2 铸造3.2.3.3 热作成型3.2.3.4 焊接3.2.3.5 机械加工及冷作3.3 影响不锈钢的晶间腐蚀的因素3.3.1 腐蚀介质3.3.2 化学成分3.3.3 热处理温度3.3.4 晶粒尺寸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工作电极的制备及溶液的配制4.1 工作电极制备4.1.1 试样热处理4.1.2 电极的制备4.1.3 试样的磨光4.1.4 试样的抛光4.1.5 确定工作电极工作面积4.2 电解质溶液配制4.2.1 硫酸溶液的配制4.2.1.1 硫酸4.2.1.2 硫酸溶液的配制4.2.2 硫氰化钾溶液的配置4.2.2.1 硫氰化钾4.2.2.2 硫氰化钾溶液的配制4.2.3 电解质溶液的配制4.3 本章小结第五章 EPR 电化学测试5.1 自制反应电解池5.2 电导率和PH 值的测定5.2.1 电导率的测定5.2.2 PH 值的测定5.3 EPR 电化学测试5.3.1 测试装置5.3.2 EPR 极化曲线测试5.3.2.1 测试准备工作5.3.2.2 EPR 实验5.4 本章小结第六章 EPR 试验结果与分析6.1 敏化热处理时间对敏化度的影响6.2 腐蚀形貌分析6.2.1 晶间腐蚀沟槽宽度的概率分布6.2.2 Q-Q 图分析6.2.3 K-S 单样本检验6.3 晶间腐蚀沟槽宽度与敏化度之间的关系6.4 本章小结第七章 对比试验分析7.1 草酸电解浸蚀试验7.2 硫酸浸蚀试验7.2.1 试验内容7.2.2 晶间腐蚀数据统计7.2.3 数据分析7.2.4 化学蚀刻宽度分布规律7.2.4.1 直方图分析7.2.4.2 Q-Q 图分析7.2.4.3 K-S 单样本检验7.3 EPR 实验结果与化学浸蚀实验对比分析7.4 本章小结第八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晶间腐蚀论文; 不锈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