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臣民”到“公民”的启蒙 ——以《新民说》为核心的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

从“臣民”到“公民”的启蒙 ——以《新民说》为核心的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希求通过对国人的政治启蒙来塑造近代公民,完成从“臣民”到“公民”的转型,进而为现代政治制度的建立,打下基础。中国启蒙思想家梁启超的“新民”理论,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他的新民思想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启蒙运动的高潮。其实质就是阐述公民的内涵和如何培育新型公民的问题。在现阶段,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社会主义和谐国家,发展基层民主。必然要求公民树立正确的公民思想。而近百年的中国公民的政治启蒙,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通过研究最初的新民思想,可以更清晰的分析我国公民的政治人格的形成路径及其源头。从而为如今公民文化建设,提供新的经验和寻找新的途径。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目前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这是研究的资料基础。第二部分阐述为什么选择启蒙“新民”来救国,即阐述新民思想形成过程,新民思想在梁启超整个思想中的地位,以及育新民的目的。第三部分先分析了梁启超新民思想的逻辑起点,即他的“动”的哲学观、天演思想;对国民的认识;以及“群”的理念。进而从公德与私德的关系、国家思想、权利和义务、进取冒险精神与尚武、自治、政治能力等方面,具体论述梁启超的新民思想,通过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的论述与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中国传统社会的臣民的劣根性以及在近代民族国家中对公民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的的基本要求。第四部分介绍梁启超培育新民“兴民德、启民智、开民力”的具体途径和措施,通过这些方法大力的宣传了新民思想,不仅批判了封建制度,也为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革命运动准备了力量。第五部分对新民思想进行评价,并且与现实相结合,对当代社会主义公民培育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特点运用政治学的观点解读新民思想。尤其在国家思想、自治、公民政治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见解。本文尝试从民族国家形成的角度出发,认为通过梁启超的倡导和宣传,提高了国民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性,进而为其合法性打下了基础。同时,本文也有许多疏漏之处,敬请各位学者老师予以批评、指正。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目的
  • 二、研究现状
  • (一) 八十年代的研究现状
  • (二) 九十年代的研究特点
  • (三) 九十年代以后专题研究
  • (四) 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分析法
  • (二) 历史的分析方法
  • (三) 比较的分析方法
  • 第二章 新民路径的选择及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形成、地位和目的
  • 一、新民救国路径的最终确立
  • 二、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形成及地位
  • 三、新民的目的
  • 第三章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梁启超新民思想的逻辑起点
  • (一) “动”的哲学观和天演思想
  • (二) 从臣民到国民、公民
  • (三) 以“群”为主体的价值取向
  • 二、新民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 以德为本:“公德与私德”
  • (二) 国家思想
  • (三) 权利和义务观念
  • (四) 进取冒险精神与尚武
  • (五) 自治
  • (六) 政治能力
  • 第四章 培育新民的途径
  • 一、开学校,办教育
  • 二、办报馆,开视听
  • 三、译西书,尚新论
  • 四、新小说,启民智
  • 第五章 对新民思想的评价及对现实的启发意义
  • 一、对新民思想的评价
  • 二、新民思想对现实的启发意义
  • (一) 重新认清革命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必然性,珍视现有体制,坚持改革开放
  • (二) 重视传统文化
  • (三) 培养公德意识,道德和法律并重
  • (四) 培养积极进取精神,提倡有序竞争
  • (五) 改革教育体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向梁启超学做教师[J]. 内蒙古教育 2009(11)
    • [2].“中华民族”[J]. 学语文 2015(05)
    • [3].以新史料推进梁启超研究——评夏晓虹《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J]. 中国出版 2014(22)
    • [4].责任之下求幸福[J]. 新湘评论 2012(11)
    • [5].《梁启超全集》编纂纪要[J]. 史林 2015(05)
    • [6].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佚文──《李诫〈营造法式〉跋》[J]. 文献 2019(01)
    • [7].晚清时期梁启超宪法思想中的“人民程度”问题[J]. 清史研究 2016(01)
    • [8].梁启超晚期文学思想研究[J]. 文学评论丛刊 2013(01)
    • [9].由“敬”至“乐”,质的飞跃[J]. 新语文学习(初中版) 2011(04)
    • [10].与新史料结伴而行——《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小引[J]. 书城 2014(01)
    • [11].边疆、民族与梁启超“新中国”的建构[J]. 人文杂志 2014(11)
    • [12].好书超市[J]. 博览群书 2009(02)
    • [13].从梁启超的情歌到余光中的乡愁[J]. 炎黄纵横 2009(07)
    • [14].考场议论文谋篇布局的技巧[J]. 好家长 2013(05)
    • [15].致梁启超[J]. 国家人文历史 2013(03)
    • [16].梁启超的中国图书馆情愫[J]. 科技信息 2011(25)
    • [17].解读梁启超对佛教的阐述[J]. 炎黄纵横 2011(01)
    • [18].做一名敬业乐业的优秀员工——读梁启超《敬业与乐业》有感[J]. 中国工运 2014(12)
    • [19].语文期末复习[J]. 初中生辅导 2008(Z3)
    • [20].梁启超日本观的演变与反思[J]. 江海学刊 2011(05)
    • [21].梁启超对孔子人生哲学的阐释[J]. 孔子研究 2013(01)
    • [22].梁启超:中国公共财政的启蒙师与先行者[J]. 政法论坛 2011(04)
    • [23].敷衍“国家身体”:梁启超与“生病的中国”形象之散布[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24].《饮冰室合集》中梁启超“尚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体育与科学 2015(02)
    • [25].甲午海战中国败北之主因[J]. 科学大观园 2008(24)
    • [26].梁启超与《和文汉读法》——“训读”与东亚近代翻译网络形成之一侧面[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2(02)
    • [27].相异相关的往昔:史学的个性与通性[J]. 社会科学战线 2012(02)
    • [28].在人间[J]. 诗选刊 2017(Z1)
    • [29].论新文化运动语境中梁启超“新文化”观的形成[J]. 中国文化研究 2013(01)
    • [30].领略大师学术风采 学习大师治学之道 中国近现代学术大师系列——梁启超[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07)

    标签:;  ;  ;  ;  

    从“臣民”到“公民”的启蒙 ——以《新民说》为核心的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