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日本民间信仰中,存在大量的妖怪,这些妖怪弥漫在日本文化的各个角落,更发展成一门学科。“妖怪”作为学术词汇代替日本民间“化物”,于19世纪90年代,由井上圆了提出。日本的“妖怪”与我国的概念范畴不同,其内涵包括我国习惯认知上的神、妖怪、鬼。近年来,日本妖怪随着动漫洪流横扫世界,给世界各国带来影响,但我们对日本妖怪及其背后内涵所知甚少。本文力图勾勒出妖怪学的脉络,明晰妖怪学的多元发展趋向,并在此背景下,探讨妖怪形象发生的变异及其缘由。运用认知心理学心象理论,分析个人心中的妖怪形象向集体意象的转化过程。以言语符号学的理论分析集体意象中的妖怪形象,以妖怪形象为能指,作者的创作意图为意指,观察小泉八云《怪谈》及水木茂鬼太郎系列作品的创作意图,分析妖怪形象的变化原因。小泉八云因特殊的文化身份,促使日本妖怪发生巨变,被誉为“日本现代怪谈文学鼻祖”。他收集日本民间故事传说,在改编过程中将他在西方养成的自我意识融入其中,对妖怪的描写充满情感,使妖怪成了有自我意识、有感情的个体。围绕小泉八云《怪谈》,着重分析几个故事,从爱之深、恨之切、情难断三个层次分析小泉八云赋予妖怪的复杂情感。小泉八云的雪女形象,血肉丰满,创造了雪女悲恋的情节模式。水木茂大力提倡妖怪复兴运动,半个世纪以来,他不断创作妖怪漫画,先后五次将专门描写妖怪的鬼太郎系列搬上荧幕,被人称为“妖怪博士”。水木茂通过鬼太郎系列,将妖怪社会化,由最初的单个个体独自生活,变成群居,同时使妖怪们的行为、思考方式也更像人。水木茂的商业活动,客观上促进了日本妖怪学的大众化传播,使妖怪们回到民间。最后从受众心理来分析读者对作品再创作的影响,从而明确妖怪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妖怪形象的变异并非单一元素作用的结果,更多的是由作者、受众共同赋予的,加上整个思潮的变化,妖怪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为祸人间的强大异能,反而成为人类感情的附着体,在娱乐的过程中满足人类的情感需要。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谢水木:在社区“雷锋角”里抒写平凡中的不平凡[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13)
- [2].这个时代的怕与爱——水木丁衡悦理想书店知性访谈[J]. 走向世界 2018(09)
- [3].水木明瑟图卷[J]. 荣宝斋 2018(06)
- [4].水木菁华[J]. 美术观察 2015(11)
- [5].大型交响组歌《水木情缘》专辑发布暨鉴赏会掠影[J]. 歌曲 2018(06)
- [6].水木情缘[J]. 歌曲 2018(08)
- [7].真正的自省需要理性[J]. 时代报告 2016(04)
- [8].“绿海”文化管理哲学与实践[J]. 中国盐业 2013(14)
- [9].“水木坑爹女”堪称反腐战士[J]. 时代人物 2014(08)
- [10].水木火土[J]. 飞天 2009(19)
- [11].许昌学院 谭水木:党务工作中的“拼命三郎”[J]. 河南教育(高教) 2016(07)
- [12].水木情缘[J]. 歌曲 2011(03)
- [13].“水木秀场”:源自一个“开小差”孩子的学生自创课程[J]. 人民教育 2015(13)
- [14].浅析南京水木秦淮植物造景的艺术表现[J]. 文教资料 2011(04)
- [15].云且留住水木谣[J]. 医学美学美容(财智) 2011(10)
- [16].险情[J]. 戏剧之家 2020(01)
- [17].《标幽赋》“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探要[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04)
- [18].水木动画:“隐形大佬”如何赢利?[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10(09)
- [19].歌声与掌声交织·泪水与情缘相融 大型交响组歌《水木情缘》校庆专场演出 唱响新清华学堂[J]. 歌曲 2019(06)
- [20].“水木湛清华”与清华园关系考辨[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1].水木知行[J]. 人力资源管理 2012(08)
- [22].水木清秋[J]. 散文百家 2013(07)
- [23].何谓“水木明瑟”[J]. 民主 2016(01)
- [24].水木芳华[J]. 宝藏 2012(03)
- [25].宝剑出鞘就是要一飞冲天 访水木学堂CEO 苟剑飞[J]. 体育健康知识画刊 2013(10)
- [26].大型交响组歌《水木情缘》专辑发布暨鉴赏会在京举行[J]. 歌曲 2018(06)
- [27].清华大学学术资源发现平台的建设及思考——以“水木搜索”为例[J]. 图书馆杂志 2013(12)
- [28].乘风破浪,引领数字化电网新方向——访水木源华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吕强[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9(10)
- [29].谁的狂欢[J]. 人民之友 2014(08)
- [30].水木生物微肥在枝江棉花上的施用效果[J]. 棉花科学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