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随机轨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车辆-桥梁耦合动力学,轨道不平顺随机场模型,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动力可靠度
随机轨道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珍,辛莉峰,肖林,杨得海[1](2019)在《考虑轨道不平顺全概率分布的车桥随机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不平顺是车桥耦合系统最主要的激励之一,其高维的随机性导致车桥耦合确定性计算模型不能精确反映实际系统动力响应的离散性。为了完整地反映实际线路中的轨道不平顺信息,文章建立一种适用于车桥耦合随机系统分析的轨道不平顺随机场模型,模型在包含了轨道谱概率、幅值、波长、相位等信息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减少了参数数量,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该模型的有效性得以验证。此外,将该轨道不平顺随机场模型作为叁维车-线-桥耦合时变计算模型的激励源,引入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对该耦合系统动力指标的统计特性及动力可靠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轨道不平顺随机分析模型产生的空间序列较好地表征了平稳随机过程的谱表达;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相对于蒙特卡洛方法有着更高的计算效率;不同的动力指标有着不同的均值、均方差、可靠度特征。(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再帏,张斌,雷晓燕,高亮[2](2019)在《基于随机有限元的无砟轨道服役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砟轨道结构的服役可靠性是影响高速列车的行车安全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采用随机有限元和人工智能混迭建模的方法分析轨道不平顺对无砟轨道服役的可靠性影响;通过轮轨动力学随机因素构建无砟轨道服役极限状态方程,利用有限元理论建立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单元模型和CRH 3车辆单元模型,采用交叉迭代法进行求解;将实测轨道不平顺数据作为输入,轮轨动力学响应作为输出,采用叁层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轮轨关系的映射,并与有限元蒙特卡洛联合建模,计算轨道不平顺作用下的无砟轨道服役可靠性及失效概率;利用实测轨道不平顺数据进行轨道谱的拟合与反演,将混迭建模结果与传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混迭模型计算的结果可以有效地表征无砟轨道服役的可靠性,建议采用此方法进行相应的无砟轨道结构服役安全性检算。(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6期)
陈琛,徐俊起,荣立军,潘洪亮,高定刚[3](2019)在《轨道随机不平顺下磁浮车辆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柔性轨道研究了随机不平顺下磁浮车辆的动力学特性,在将轨道受力分解为分段链式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磁浮车辆垂向悬浮稳定性分析方法,定义了不同悬浮力作用于各自悬浮点时柔性轨道的振动固有频率和模态矩阵;建立了轨道分段链式结构的离散形式和轨道结构的运动方程,采用虚拟激励法将轨道不平顺产生的随机激励转化为系统输入激励,并将轨道随机高低不平顺作为振动激励源进行车轨振动控制;在不同反馈控制参数下采用电压反馈双环PID控制器数值仿真车辆的悬浮状态,并分析了轨道随机不平顺激励下反馈控制参数对磁浮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磁浮车辆速度为50~80 km·h~(-1),位移反馈参数、速度反馈参数和电流反馈参数分别为140 000、50、500时,车辆可以从起始间隙16 mm快速定位到平衡位置间隙9 mm,在2.2 s时即可稳定悬浮,系统的超调量和稳态误差分别为1.50和0.13 mm,且系统振动频率趋近于0;当位移反馈参数、速度反馈参数和电流反馈参数分别为15 000、50、400时,磁浮车辆在轨道随机不平顺作用下的悬浮稳定性变差,系统在9 s左右逐渐趋于稳定,但仍旧在平衡位置上下浮动,且系统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分别为7 Hz和0.5 mm;当磁浮车辆的速度超出50~80 km·h~(-1)时,第1组反馈控制参数不再适用,磁浮系统在1.7 s左右发散,车辆失稳,表明在不同车辆速度和反馈控制参数的作用下,轨道随机不平顺能显着影响磁浮车辆的悬浮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源[4](2019)在《基于随机共振的轨道电路信号检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不断提速,对控制列车行车安全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ZPW-2000A型无绝缘轨道电路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移频自动闭塞系统的中坚力量,在保证行车安全,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效率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轨道电路信号是列车的指示信号,但由于轨道电路信号是电信号,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强噪声的干扰。因此,从强噪声背景下检测出轨道电路信号显得极其重要。本文对强噪声背景下轨道电路信号检测算法进行研究。首先,概述了ZPW-2000A移频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点,介绍了轨道电路信号以频谱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其次,针对轨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被干扰噪声淹没无法有效识别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共振的自适应轨道电路信号检测算法研究。利用信号、噪声和非线性双稳态系统叁者协同产生的随机共振,可以在强噪声背景检测中发挥出强大优势。再次,针对非线性双稳态系统参数难调的问题,本文采用基于网格划分策略的连续域自适应蚁群算法,利用其优良的并行寻优特性解决了双稳态系统的参数调节问题。将输出信噪比作为闭环自适应系统的评价函数,利用蚁群算法实现了系统参数的自适应调节。最后,使用MATLAB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然后完成了该方案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软硬件设计,在铁路现场进行实验验证。经实验验证,输出信号的信噪比相较于输入信噪比有了较高的提升,并且可以准确识别出轨道电路信号的载频和调制频率。再次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能够实现强噪声背景下轨道电路信号的检测。(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张春玉,王科飞,李本怀,张猛,李晓峰[5](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天线梁随机振动疲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天线梁结构的疲劳寿命,对天线梁结构进行了随机振动疲劳分析,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将实际线路中采集到的时域加速度谱变换为频率内的载荷激励谱,作为仿真分析的输入条件。结合Dirlik公式和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计算产生天线梁的最大损伤位置及其损伤值。对天线梁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并依据计算结论对天线梁结构进行优化。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际线路动应力测试结果对比表明,随机振动疲劳分析方法可以反映转向架天线梁疲劳的真实运行特点。(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李子惠[6](2019)在《高速列车-轨道-地基土非平稳随机振动分析及场地反应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高速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有效计算场地振动的响应统计特性,以及对高速列车引起的环境振动进行预测显得尤为重要。车辆和结构的相互作用具有强随机性,本文将基于随机振动的理论将辛方法、波谱单元法、虚拟激励法、薄层法,引入到耦合系统的振动分析中,计算分析了高速列车所引起的地基土振动的统计特性及场地反应谱,对环境振动的预测评价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1)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垂向随机振动分析本文将轨道视为无穷周期结构,联合辛方法和波谱单元法建立有砟轨道的波谱-辛运动方程;再利用虚拟激励法将不平顺转换成虚拟简谐激励力,可计算得到车辆、轨道各构件的虚拟响应,由此即可得到系统振动响应和轮轨力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最后在数值算例中验证了本模型的正确性,并讨论了地基土特性对耦合系统各构件随机振动响应的影响。(2)高速列车引起的场地非平稳随机响应列车运行所引起的轨道的随机振动会经由地基土向四周传播,对附近场地造成影响。轮轨力荷载具有随机性,所以轨道附近地表上的任意观测点的振动响应是一个非平稳随机过程。首先利用薄层法建立轨道-地基土耦合模型。再利用虚拟激励法,求解移动轮轨力荷载列作用下,地基土的振动响应统计特性。在数值算例中分析了单个轮轨力或轮轨力荷载列作用下地表振动响应统计特性。(3)高速列车引起的振动阈值分析首先比较了不同的振动标准,选取适当的振动环境划分及相应的振动限值;计算不同行车速度下的场地振动反应谱;并将其与所选定的环境振动限值进行对比,最终得到在不使用任何减隔振措施时,不同振动环境达到振动限值时对应的场地土卓越周期和距轨道中心距离的阈值,为实际的工程选址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杨叙,宗国纬[7](2019)在《平稳分枝超Lévy过程是一个随机偏微分方程的轨道唯一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证明平稳(stable)分枝超Lévy过程的密度在一定条件下是如下随机偏微分方程的轨道唯一解:?/?tX_t(x)=AX_t(x)+bX_t(x)+X_(t-)(x)α/1■_t(x), t> 0, x∈R,其中A是超Lévy过程底运动的生成元,α∈(1, 2)和b∈R是常数,{■_t(x):t≥0, x∈R}是一个无负跳的单边的α-平稳噪声.(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数学》期刊2019年04期)
闫志闯,李婧,楼楠[8](2019)在《伪随机脉冲对卫星轨道拟合精度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伪随机脉冲在吸收低轨卫星和4大导航系统卫星未模型化摄动力方面的有效性,分析其对拟合轨道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伪随机脉冲能够有效吸收低轨卫星及GNSS卫星未模型化的摄动力。对于低轨卫星,伪随机脉冲能够有效模拟大气阻力对轨道的影响,达到mm级拟合精度;对于GNSS卫星,伪随机脉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太阳光压摄动,尤其是与ECOM太阳光压模型联合使用,能够充分吸收ECOM模型未能吸收的摄动力,只需每天设置一组伪随机脉冲参数,其拟合精度能达到mm级。(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华明,张琳,张美娟,洪文明[9](2019)在《随机游动轨道中的分枝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机游动是一类经典的随机过程.利用母函数等分析方法,已有丰富且深入的研究.而基于对(紧邻)随机游动轨道分解而得到的内在分枝结构,是研究非(空间)齐次随机游动的基本工具.这一方法首先被Kesten等(1975)用于研究随机环境中紧邻随机游动,得到游动深刻的极限性质.对于非紧邻情形,一直没有建立游动相应的内在分枝结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建立了有界跳幅及带形上随机游动的内在分枝结构,并应用分枝结构得到相应随机游动的极限性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数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伟,丁黎黎,张文思,高歌,张辉[10](2019)在《基于随机路径选择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当改善1条已有的轨道线路(包括提高发车频率和降低服务票价等)或者新增1条轨道线路之后,将会发生客流分配悖论。为了分析该交通悖论的特征,基于传统的和改进的Logit模型的随机网络加载结果,采用公式解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悖论的形成条件,推导了悖论边界曲线和悖论区域大小,讨论了不同的Logit模型在预测随机交通悖论方面的差异性,并最终得到了轨道线路的服务质量(包括运行时间和服务票价等)差异、乘客的随机路径选择行为、乘客的出行时间价值和随机感知误差的大小等因素对客流分配悖论产生的作用机理,为避免悖论的发生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交通信息与安全》期刊2019年01期)
随机轨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砟轨道结构的服役可靠性是影响高速列车的行车安全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采用随机有限元和人工智能混迭建模的方法分析轨道不平顺对无砟轨道服役的可靠性影响;通过轮轨动力学随机因素构建无砟轨道服役极限状态方程,利用有限元理论建立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单元模型和CRH 3车辆单元模型,采用交叉迭代法进行求解;将实测轨道不平顺数据作为输入,轮轨动力学响应作为输出,采用叁层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轮轨关系的映射,并与有限元蒙特卡洛联合建模,计算轨道不平顺作用下的无砟轨道服役可靠性及失效概率;利用实测轨道不平顺数据进行轨道谱的拟合与反演,将混迭建模结果与传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混迭模型计算的结果可以有效地表征无砟轨道服役的可靠性,建议采用此方法进行相应的无砟轨道结构服役安全性检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随机轨道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珍,辛莉峰,肖林,杨得海.考虑轨道不平顺全概率分布的车桥随机分析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19
[2].李再帏,张斌,雷晓燕,高亮.基于随机有限元的无砟轨道服役可靠性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9
[3].陈琛,徐俊起,荣立军,潘洪亮,高定刚.轨道随机不平顺下磁浮车辆非线性动力学特性[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9
[4].李源.基于随机共振的轨道电路信号检测系统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19
[5].张春玉,王科飞,李本怀,张猛,李晓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天线梁随机振动疲劳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
[6].李子惠.高速列车-轨道-地基土非平稳随机振动分析及场地反应谱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7].杨叙,宗国纬.平稳分枝超Lévy过程是一个随机偏微分方程的轨道唯一解[J].中国科学:数学.2019
[8].闫志闯,李婧,楼楠.伪随机脉冲对卫星轨道拟合精度影响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
[9].王华明,张琳,张美娟,洪文明.随机游动轨道中的分枝结构[J].中国科学:数学.2019
[10].王伟,丁黎黎,张文思,高歌,张辉.基于随机路径选择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悖论[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9
标签:车辆-桥梁耦合动力学; 轨道不平顺随机场模型; 概率密度演化方法; 动力可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