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菌群体温度敏感性及寄生适合度研究

小麦条锈菌群体温度敏感性及寄生适合度研究

论文摘要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病原物为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过去研究认为小麦条锈菌只能在夏季最热旬旬均温23℃以下的地区才能越夏,然而近年调查研究发现,小麦条锈菌在一些地区的越夏海拔下限明显降低,病菌在夏季最热旬旬均温超过23℃的地区也能越夏,推测小麦条锈菌群体对温度的忍耐能力可能有所增强。实验通过设置10℃、14℃、18℃、22℃和26℃五个温度处理,对采自不同地区和年份的126株小麦条锈菌单孢菌系进行温度敏感性测定,以明确条锈菌群体是否受到温度的选择压力,并通过对不同温度敏感型菌株进行寄生适合度测定、扫描电镜观察,以了解温度对条锈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对126个小麦条锈菌菌株的病害抑制中温度(ET50值)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ET50平均值为24.01℃,最高值为27.01℃,最低值为18.46℃,相差8.55℃,表明自然环境中不同的小麦条锈菌之间对温度的耐受能力有较大差异。供试菌株中ET50值在2426℃之间的小麦条锈菌比例最高,ET50值小于20℃的小麦条锈菌比例最低,对所有供试菌株的ET50值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说明温度对小麦条锈菌群体产生了选择压力。20102011年采自12个省(市)的小麦条锈菌群体ET50平均值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小麦条锈菌群体ET50值存在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长江中下游麦区>西南麦区>华北麦区>西北麦区,总体趋势是越温暖的地区条锈菌群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越强。海拔0100m、1001500m、15003500m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ET50值依次降低,北纬2430°、3035°、3540°地区条锈菌群体ET50值依次降低,说明海拔、纬度越低地区的小麦条锈菌群体ET50值越高,反之越低。四川省、云南省采自198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9年和20102011年的小麦条锈菌群体ET50值呈波动上升,总体趋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条锈菌耐高温能力增强。在14℃和22℃下,对三种不同温度敏感型共九株小麦条锈菌的寄生适合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夏孢子萌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温度低敏感型菌株>温度中敏感型菌株>温度高敏感型菌株;14℃下温度低敏感型菌株的单孢堆产孢量、产孢强度、寄生适合度显著高于其它类型菌株;22℃下温度低敏感型菌株的潜育期显著短于其它类型菌株,单孢堆产孢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菌株,产孢强度与寄生适合度从高到低均依次为:温度低敏感型菌株>温度中敏感型菌株>温度高敏感型菌株。说明温度低敏感型菌株的生长与繁殖能力高于其它类型菌株。分别对温度低敏感型和温度高敏感型菌株在14℃和22℃两种温度条件下产生的夏孢子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4℃下两株不同温度敏感型条锈菌的夏孢子形态和大小无显著差异;22℃下温度高敏感型菌株产生的夏孢子易发生皱缩、变形,温度低敏感型菌株产生的夏孢子形态、大小无明显变化。说明温度低敏感型菌株的夏孢子在高温(22℃)下适应能力更强,高温对夏孢子的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小麦条锈病概况
  • 1.1.1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危害
  • 1.1.2 影响小麦条锈病流行的主要气候因子
  • 1.1.3 我国小麦条锈病病害循环
  • 1.2 小麦条锈菌温度敏感性研究现状
  • 1.2.1 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 1.2.2 小麦条锈病菌温度敏感性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供试小麦品种
  • 2.1.2 供试小麦条锈菌
  • 2.1.3 试剂
  • 2.1.4 实验耗材及仪器设备
  • 2.2 方法
  • 2.2.1 菌种分离、纯化与繁殖
  • 2.2.2 小麦条锈菌群体温度敏感性的测定方法
  • 2.2.3 不同温度敏感型小麦条锈菌菌株寄生适合度的测定方法
  • 2.2.4 不同温度敏感型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小麦条锈菌群体的温度敏感性测定结果
  • 50值分布情况'>3.1.1 小麦条锈菌群体的 ET50值分布情况
  • 50值'>3.1.2 同一年份不同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 ET50值
  • 50值'>3.1.3 同一地区不同年代小麦条锈菌群体 ET50值
  • 3.2 不同温度敏感型小麦条锈菌菌株的寄生适合度研究结果
  • 3.2.1 夏孢子萌发率
  • 3.2.2 潜育期
  • 3.2.3 单孢堆产孢量
  • 3.2.4 夏孢子堆密度
  • 3.2.5 产孢强度
  • 3.2.6 寄生适合度
  • 3.3 不同温度敏感型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小麦条锈菌群体温度敏感性
  • 4.1.2 不同温度敏感型小麦条锈菌的寄生适合度
  • 4.1.3 不同温度敏感型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的扫描电镜观察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栖息地适合度模型在中华鲟产卵场适合度中的应用[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8(03)
    • [2].植物病原菌寄生适合度的研究进展[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21)
    • [3].德国小蠊抗药性与生物适合度[J]. 预防医学论坛 2013(10)
    • [4].植物病原真菌寄生适合度的研究进展[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6)
    • [5].试论总适合度与道德[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
    • [6].中国小麦条锈菌4个主要流行小种的寄生适合度[J]. 植物病理学报 2008(06)
    • [7].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及适合度景观研究[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05)
    • [8].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寄生适合度测定[J]. 植物保护 2012(06)
    • [9].不同进化类型大肠杆菌的适合度频率依赖性[J]. 生物多样性 2016(09)
    • [10].淑女电脑[J]. 现代计算机 2011(03)
    • [11].台湾地区金融消费者保护法适合度规则之检讨——基于对美国新适合度规则的反思[J]. 河北法学 2013(09)
    • [12].论保险监管法律中的“适合度准则”对农业保险的作用[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3].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的交配型与寄生适合度分化[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19)
    • [14].去除共生菌对德国小蠊生物适合度的影响[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15].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鹅掌楸雄性繁殖适合度与性选择[J]. 分子植物育种 2008(01)
    • [16].景观破碎化对动物适合度的影响研究综述[J]. 林业调查规划 2013(06)
    • [17].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和敏感种群相对适合度的研究[J]. 植物保护 2011(05)
    • [18].小麦白粉病菌对温度不同敏感性菌株的寄生适合度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2012(02)
    • [19].二斑叶螨混合抗性种群相对适合度的研究[J]. 植物保护 2015(02)
    • [20].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人力资源适合度评价——以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公司项目经理选择为例[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21].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寄生适合度与RAPD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1)
    • [22].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的纵向研究:适合度和努力的调节作用[J]. 心理科学 2013(03)
    • [23].中国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菌系的寄生适合度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2009(01)
    • [24].抗Cry1Ac小菜蛾种群生命表及其适合度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 2013(01)
    • [25].小花草玉梅花序水平上雌性适合度成分变化[J]. 草业科学 2014(01)
    • [26].植被性状与高原鼢鼠栖息地适合度的关系[J]. 草业科学 2011(05)
    • [27].鄂西北地区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的寄生适合度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2016(06)
    • [28].三年不过时电脑[J]. 现代计算机 2011(03)
    • [29].上半身服装原型适合度的构成条件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15(16)
    • [30].昆虫抗药性种群相对适合度指标的改进[J]. 环境昆虫学报 2016(02)

    标签:;  ;  ;  

    小麦条锈菌群体温度敏感性及寄生适合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