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预备立宪论析

清末预备立宪论析

论文摘要

思想是政治变革的先导。鸦片战争后一批志士仁人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近代法律文化冲突下的历史背景下,开始探讨安邦救国的策略,提出了改革君主专制政体的方案,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社会思潮,立宪思潮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鸦片战争、改良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几个时期。清政府从1905年开始正式实行自上而下的预备立宪。从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开始,不断的学习西方各国的先进经验,先后派遣了多批人员到西方各国进行考察,在总结各国宪政制度特点的基础上,召开了一系列会议专门来讨论制宪问题,并且注意听取各地督抚的意见。清政府在预备立宪中,对官制进行了改革,成立了宪政编查馆,订立了《资政院院章》,专门对制宪活动进行筹划。成立了资政院和谘议局,组成了“皇族内阁”,在地方推行地方自治,又在条件相对成熟之后,发布《钦定宪法大纲》,将清末的制宪运动推向高潮。之后,清政府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推动制宪活动,但是为时已晚,各地的革命不断爆发,清政府已经无法控制了。最终,清政府迫于崩溃形势抛出《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之后,武昌起义爆发了,宪制运动也随之告一段落。宪政在西方社会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是西方社会历史演进的结果,是根植于西方文化传统土壤中的智慧结晶,有着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根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宪政生成机制上存在差异性,要认识到建立在以“性恶论”、“自由主义”基础上的“自发演进型”的西方宪政模式与建立在以“性善论”、“国家至上、集体主义”基础上的“政府推进型”宪政模式的根本区别,在移植和借鉴西方成功的宪政模式的同时,要注意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使其在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同时又体现西方宪政的精髓。须知我们要移植和借鉴的是宪政的精神和理念,而不是照搬西方现成的宪政制度。那么该如何正确处理我国民族传统与西方宪政经验的关系问题自然成为我们所关注的焦点。这一问题的解决应立基于民族传统对宪政模式的选择性上,找寻我国民族传统与西方宪政经验的“契合点”,即探寻一条我国传统文化接收外国宪政经验或外国宪政经验融入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可能途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清末预备立宪的缘起
  • 2.1 清末的社会转型与立宪思潮的兴起
  • 2.2 清末立宪思潮的发展与实践
  • 3 清末预备立宪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 3.1 出国考察与仿行宪政
  • 3.2 中央与地方官制改革
  • 3.3 筹设资政院和谐议局
  • 3.4 办理地方自治
  • 3.5 制定《钦定宪法大纲》和公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 4 清末预备立宪的评析
  • 4.1 清末预备立宪的历史进步意义
  • 4.2 清末预备立宪的历史局限性与原因分析
  • 4.3 清末预备立宪对当今宪政建设的启示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最早的议会——资政院[J]. 中国人大 2010(02)
    • [2].清末资政院,权力有多大?[J]. 中国报道 2010(03)
    • [3].民国初年的议员怎么开会?[J]. 廉政瞭望(上半月) 2017(04)
    • [4].至善[J]. 中国房地产业 2012(02)
    • [5].清末的“人大”如何与政府博弈[J]. 学习博览 2010(11)
    • [6].清末资政院时代的蒙古议员及其活动——以《大公报》所载史料为中心的考察[J]. 蒙古史研究 2010(00)
    • [7].“机构强似人”:资政院对清季国会请愿运动的推进[J]. 近代史学刊 2018(02)
    • [8].清末资政院和谘议局平议[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1(05)
    • [9].封面故事[J]. 文史知识 2011(09)
    • [10].最后的应变与改革——以清廷对资政院的控制为考察中心[J]. 兰州学刊 2011(04)
    • [11].清末资政院与宪政编查馆权限纠葛评析[J]. 昭通学院学报 2014(03)
    • [12].社会力量与代议政治——清末民初代议政治夭折之探因[J]. 朝阳法律评论 2014(01)
    • [13].百年来国内外资政院研究状况评述[J]. 昭通学院学报 2015(01)
    • [14].清末资政院第二次年会弹劾盛宣怀案研究[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15].论资政院与《大清著作权律》的诞生[J]. 法律史评论 2015(00)
    • [16].晚清第一“议长”的苦恼[J]. 文史参考 2012(15)
    • [17].权力渗透与利益纠葛:清末财政预算的编制——以东北三省为例[J]. 东北史地 2012(02)
    • [18].天子一号案始末(上)[J]. 读书文摘 2015(15)
    • [19].君主立宪的一曲挽歌 晚清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百年祭[J]. 中外法学 2011(05)
    • [20].论清末资政院预算审查权的确认与行使[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 [21].清末铁路功臣为何被判死刑[J]. 时代人物 2015(12)
    • [22].退位诏书下达之后[J]. 中外文摘 2011(17)
    • [23].边缘与中心: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的“言路”和“舆论”[J].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6)
    • [24].清末资政院滇籍议员活动述论——以云南盐斤加价案为核心[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6(04)
    • [25].从域外新知到朝中实践——晚清议会知识史研究论纲[J]. 金陵法律评论 2017(01)
    • [26].晚清资政院第一期常年会议事活动小考[J]. 兰台世界 2016(22)
    • [27].清末预备立宪中的税收与“国会”互动[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28].资政院和谘议局 为立宪而生,结果成了革命养成所[J]. 国家人文历史 2016(20)
    • [29].试析清末资政院少数民族议员的产生及其意义[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06)
    • [30].《钦定宪法大纲》:清末宪政观的制度载体[J]. 法律文化研究 2008(00)

    标签:;  ;  ;  ;  

    清末预备立宪论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