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回归生活本质

德育回归生活本质

杨美荣山东省招远市北关实验学校265400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与生活教学,最终要回归生活,生活中的许多情境和事件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把蕴含在生活中的感悟和规则挖掘出来,使品德教学真正实现生活化。

一、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了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班主任家访合乎常理。品德与生活课教师还要家访吗?在教学《家人的爱》时,一个疑问让我接近了学生家长。课堂上一位学生说他有两个爸爸、两个妈妈,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孩子的爸爸妈妈离异?课堂上我不便细问,放学后我主动找到来接孩子的妈妈了解情况,原来孩子从小到大,邻里之间关系很好,孩子常常住在两个家,所以把干爸爸干妈妈当成家人了。

你家,我家,大家;亲情,邻居情,国情,和睦相处。没有小家,哪有大家;没有大家,哪有国家!和谐社会的特点在孩子身上都体现出来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作用是什么?一点通!有家才有爱,有爱才有亲。大家爱我,我爱大家。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了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二、社会即学校,在生活中找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学校课堂上、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必须拓宽到社会上去,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

三、品德与生活教学实际应注意的问题

1.灵活使用多媒体

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学习知识的活动中。我的品德课堂都是运用多媒体来创设问题情境的,这样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去研究新知识,任何问题都会令人感兴趣,都有一种控制不住的欲望,去探究出最后结果,既解决了难点问题又重点突出。如教学《祖国妈妈的生日》一课,我下载了一段升国旗视频让学生观看,同时和学生一起唱国歌,亲身体验了一次升国旗,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接受教育,从而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思考各种现象,让他们切身体会知识的价值与运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这种亲身体验的学习,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增强其责任感,从而落实到行动中自觉地去学习,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以致用

尽管自主学习能力在某些时候可以通过自己“发现”来获得,但是在更多情况下是“教”会的。这里的“教”不同于传统讲授式教学中的教,准确地讲是“导”,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示范”、“支架”。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其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一个渐进的、相对漫长的过程。如《校园铃声》这一课,学生明白铃声的作用,但真正做起来就不是那样简单了。因此,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教师需要创设一些机会让学生实践、练习自主学习的过程,必须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时间。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在教学各环节上尽可能地减少讲授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把铃声作为命令,自觉地行动。这样就把能够自学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了。

3.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

在生活上、学习上要给孩子以适当的关心和帮助,但是,如果太多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使孩子的依赖性增强。如《我会整理》这一课,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自己整理书包、整理房间等,让他自己独立行动、独立思考如何分类把书整理整齐、家庭作业放到哪里、怎样解决常常忘记带家庭作业的问题,就不会遇到学习上的拦路虎。先让他自己闯,适当给以启发,久而久之,就能养成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总之,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范要求,更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道德方式方法,从而学会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学会做人,最终实现教育的本质。

标签:;  ;  ;  

德育回归生活本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