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生物可降解PLLA在接骨板内固定系统可行性应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
作者: 修凯华
导师: 樊瑜波
关键词: 接骨板,内固定,可降解,应力遮挡,有限元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临床经验证明,目前临床上所用的金属接骨板内固定系统虽然可保证骨折端的稳定,有利于早期骨折愈合,但是对固定骨段具有强大的应力遮挡作用,同时容易诱发固定后期的骨质疏松和骨力学强度下降,甚至导致去除接骨板后的再度骨折。聚乳酸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特性的聚合物,它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弹性模量和热成型性,其在生物体内可以不断降解,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在医用领域被广泛关注。本文的思想是基于将PLLA材料制成的可降解膜衬垫衬于金属接骨板下,构造出一种新型复合接骨板系统。通过可降解PLLA衬垫的引入,降低接骨板系统的刚度,从而减轻接骨板对骨组织的应力遮挡效应。主要工作包括两大部分,首先建立金属接骨板内固定及含有可降解PLLA材料新型接骨板内固定的兔子胫骨骨折模型,并利用此模型进行了组织学检测及体外的应力遮挡实验;其次,比较精确地建立了兔子胫骨接骨板内固定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在50N外压力作用下,术后初期和有50%骨量生成时期,金属接骨板同含有可降解PLLA泡沫材料的新型接骨板系统对胫骨骨折区域,接骨板侧骨组织表面及接骨板对侧骨组织表面区域的应力遮挡情况。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骨折固定器的应用及其基本的生物力学原理
1.2.1 外固定
1.2.2 内固定
1.2.3 内固定的骨折断面的加压技术
1.3 接骨板内固定器的应用及其基本的生物力学原理
1.4 接骨板内固定中的生物材料问题
1.5 接骨板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总结
1.5.1 理论力学分析
1.5.2 有限元方法
1.5.3 生物力学实验方法
1.6 本文的工作及创新之处
2 动物接骨板内固定骨折模型的建立
2.1 实验过程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检测方法
2.2 实验与检测结果
2.2.1 大体观察结果
2.2.2 X 光检查结果
2.3 动物实验结果讨论
3 生物力学体外实验
3.1 材料选择与设计
3.1.1 接骨板材料的选择与设计
3.1.2 可降解材料的选择及设计
3.2 可降解材料PLLA 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的测量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轴向压力作用下的动物模型的体外应力遮挡率的测定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方法
3.4 生物力学实验结果
3.5 实验结果讨论
4 内固定接骨板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4.1 胫骨骨折模型的建立方法
4.2 内固定接骨板系统模型的建立
5 内固定接骨板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1 材料属性
5.2 边界条件处理
5.3 单元类型和网格设置
5.3.1 Solid92 单元
5.3.2 CONTA174 单元和TARGE170 单元
5.4 载荷的施加
5.5 数值计算的方法
5.6 网格划分结果
6 内固定接骨板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
6.1 正常的胫骨模型
6.2 接骨板固定在压力侧的各模型的应力分布结果
6.2.1 术后初期固定在压力侧接骨板内固定骨折模型
6.2.2 50%骨量固定在压力侧接骨板内固定骨折模型
6.2.3 术后初期固定在压力侧含可降解衬垫接骨板内固定骨折模型
6.2.4 50%骨量固定在压力侧含可降解衬垫接骨板内固定骨折模型
6.3 接骨板固定在张力侧的各模型的应力分布结果
6.3.1 术后初期固定在张力侧接骨板内固定骨折模型
6.3.2 50%骨量固定在张力侧接骨板内固定骨折模型
6.3.3 术后初期固定在张力侧含可降解衬垫接骨板内固定骨折模型.
6.3.4 50%骨量固定在张力侧含可降解衬垫接骨板内固定骨折模型
6.3.5 骨折界面采用接触
7 内固定接骨板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讨论
7.1 压力侧固定
7.1.1 骨折区域的应力遮挡分析
7.1.2 接骨板侧应力遮挡分析
7.1.3 接骨板对侧应力遮挡分析
7.2 张力侧固定
7.2.1 骨折区域的应力遮挡分析
7.2.2 接骨板侧应力遮挡分析
7.2.3 接骨板对侧应力遮挡分析
8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骨折界面的Sx 应力分布图(压力侧固定)
附录二 骨折界面的Sx 应力分布图(张力侧固定)
附录三 接骨板侧骨组织的Sx 应力分布情况(压力侧固定)
附录四 接骨板对侧骨组织的Sx 应力分布情况(压力侧固定)
附录五 接骨板侧骨组织的Sx 应力分布情况(张力侧固定)
附录六 接骨板对侧骨组织的Sx 应力分布情况(张力侧固定)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1-18
参考文献
- [1].负载骨细胞外基质的PLLA/SF仿生纳米纤维支架对人源iPSCs的成骨作用研究[D]. 吴云亮.东华大学2018
- [2].基于PLLA的抗蛋白吸附材料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D]. 李丽丽.天津大学2007
- [3].PLLA电纺膜动/静态环境下的降解及控释研究[D]. 邱大鹏.天津大学2010
- [4].左旋聚丙交酯(PLLA)降解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D]. 朴仲贤.第一军医大学2000
- [5].甘露糖醇-聚乳酸组织工程材料的结构设计及改性研究[D]. 贺璇.汕头大学2005
- [6].纳米羟基磷灰石/有机物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张雪雪.河南师范大学2014
- [7].生物活性可降解颈椎椎间融合器的研究与制作[D]. 吴广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
- [8].PLLA/明胶纳米纤维膜在不同模拟体液中生物矿化过程研究[D]. 郭有刚.北京化工大学2015
- [9].PLLA/POS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性能的研究[D]. 陈悬.江苏科技大学2011
- [10].不同比例PLLA/PDLLA/5%HA复合物预成乳牙根管桩体外降解性能的研究[D]. 徐高祥.吉林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应力对PDLLA降解的影响及PDLLA泡沫衬垫对应力遮挡作用的实验研究[D]. 曾莉.四川大学2007
- [2].β-偏磷酸钙晶须/左旋聚乳酸骨折内固定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陈琳.四川大学2007
- [3].生物降解性聚酯PHB(聚3羟基丁酸酯)和PLA(聚乳酸)的改性研究[D]. 许松玲.汕头大学2007
- [4].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抗内皮细胞抗体的研究[D]. 庄茜.苏州大学2004
- [5].下颌骨及颏部正中骨折坚强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D]. 罗小惠.四川大学2005
- [6].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微型夹板螺钉骨折内固定的实验研究[D]. 刘海鹏.吉林大学2006
- [7].生物降解性聚乳酸材料的改性[D]. 崔百元.吉林大学2006
- [8].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体部骨折坚固内固定的有限元法分析[D]. 李滨飞.天津医科大学2003
- [9].三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 杨浩.昆明医学院2003
- [10].可降解聚乳酸材料的研究[D]. 李亚军.中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