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远[1](2021)在《渔业养殖水体中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生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渔业养殖水体中通常含有以天然有机物(NOM)为代表的内源有机物和渔用抗生素为代表的外源有机物。研究表明,在氯化消毒过程中,水体中的内源NOM及外源抗生素易与氯化消毒剂反应生成高致癌的卤乙酸(HAAs)等卤代消毒副产物(H-DBPs)。本论文研究氯化消毒过程中内源NOM(腐殖酸,HA)和外源抗生素(磺胺醋酰,SFA和磺胺甲唑,SMX)转化的动力学,并探讨了以HAAs为代表的H-DBPs的生成潜力。研究表明:(1)淡水养殖水体氯化消毒过程中,有效氯的浓度和水温的升高对HA的去除和HAAs的产量有促进作用。水体p H在中性条件时HA的降解率最高,在碱性条件下HAAs的产量最少。由于Cl-和Br-的存在为HAAs的产生提供大量的卤素基团,海洋养殖水体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溴代乙酸(Br-AAs)。在淡水Na Cl O消毒系统中,HA大分子发生断裂,被氧化成氯酚类中间产物,随后氯酚在活性氯的作用下与Cl-充分结合,最终形成有毒的HAAs。(2)在渔业淡水养殖水体消毒过程中,SFA与有效氯的反应遵循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有效氯剂量和温度的升高会促进SFA的降解和氯代乙酸(Cl-AAs)的生成。中性p H有利于SFA的降解,而碱性p H更有利于Cl-AAs的生成。常见的NH4+离子的加入抑制了SFA的去除;相比之下,HCO3-和HA对SFA的降解影响微乎其微。Br-的存在不仅加速了SFA的降解速率,并且导致了Br-AAs的产生。在淡水养殖水体的氯化消毒系统中,有效氯过量([Cl2]/[SFA]>10)时,SFA的特征官能团脱落,进一步被氧化成氯苯胺和氯酚等中间产物。然后氯酚进一步氯化形成具有毒性的HAAs。(3)在渔业淡水养殖水体消毒过程中,SMX与有效氯的反应同样遵循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有效氯剂量和温度的升高会促进SMX的降解和Cl-AAs的生成。p H在6左右的时候最有利于SMX的降解,Cl-AAs的生成p H的影响下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常见的HCO3-离子有利于SMX的降解,而NH4+离子的加入抑制了SMX的去除;相比之下,HA对SMX的降解影响微乎其微。Br-的存在不仅加速了SMX的降解速率,并且导致了Br-AAs的产生。在淡水养殖水体的Na Cl O消毒系统中,SMX分子发生断裂,被氧化成氯苯胺、氯酚类中间产物,随后氯酚在活性氯的作用下与Cl-充分结合,最终形成有毒的HAAs。
陈志,李伟鹏,胡丰晓,黄健,陈启春,魏成陈,连晨阳[2](2021)在《四种消毒剂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研究》文中指出为获得4种消毒剂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成贝的安全浓度,为菲律宾蛤仔人工催产前消毒处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检测了高锰酸钾、聚维酮碘、二氧化氯和甲醛4种消毒剂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4种消毒剂的安全浓度分别为高锰酸钾(0.24 mg/L)、聚维酮碘(11.04 mg/L)、二氧化氯(0.68 mg/L)、甲醛(1.87 mg/L),4种消毒剂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大小为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甲醛>聚维酮碘。在菲律宾蛤仔的催产育苗和养殖过程中宜选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
郑宗林,王广军,郑曙明,朱成科[3](2015)在《二氧化氯对草鱼肠道中异养菌数量变动及区系组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消毒剂对水产动物的影响,在池塘中以泼洒和挂袋2种方式施用消毒剂二氧化氯后,对草鱼养殖塘内水体、底泥和草鱼肠道中异养菌总活菌数进行调查,并分析肠道异养细菌的区系组成。试验分为4组,组1为250 g Cl O2全池泼洒,组2为250 g Cl O2挂袋,组3为500g Cl O2泼洒,组4为500 g Cl O2挂袋,试验期30天。结果表明:养殖水体和底泥中总活菌数随Cl O2使用方案的变化有显着差异。组2的活菌总数在3次采样中均最高,组1、组3和组4异养菌数量差异不显着(P>0.05)。草鱼肠道总活菌数和气单胞菌数变化趋势类似,即组2细菌总数和气单胞菌数所占比例最高,组4次之。其中,试验组2的活菌总数在3次采样过程中均最高,显着高于组1、3和4(P<0.05);而试验组2和组4中气单胞菌的数量显着高于组1和组3(P<0.05),但组1和组3间差异不显着(P>0.05)。对分离到的161株细菌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发现草鱼肠道中的优势菌分别为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分别占肠道总细菌数的15.5%、19.3%和20.5%。组2中Shannon-wiener指数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组4和组1也显着高于组3(P<0.05),但组1和组4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以挂袋方式施用250 g Cl O2时草鱼肠道内细菌数量总数最多,气单胞菌数量最多,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着高于其他组。在养殖水体中使用Cl O2会对草鱼肠道细菌数量产生显着影响。
张峰峰,谢凤行,周可,赵玉洁,樊振中,张敏[4](2013)在《常见水产药物对两种水产益生菌活性的影响》文中提出为探求水产药物影响反硝化细菌和芽孢杆菌组成的微生态制剂的水质净化效果,研究了高锰酸钾、硫酸铜合剂、二氧化氯、戊二醛和阿维菌素对反硝化细菌和芽孢杆菌生长和脱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硝化细菌对高锰酸钾、戊二醛和二氧化氯较为敏感,高锰酸钾质量浓度为4mg/L,戊二醛质量浓度为0.1mg/L时,反硝化细菌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显着降低(P<0.05),二氧化氯质量浓度为0.3mg/L时,反硝化细菌的生物量和脱氮能力显着降低(P<0.05),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混合使用;而反硝化细菌对硫酸铜合剂、阿维菌素不敏感,可以混合使用;芽孢杆菌对高锰酸钾,硫酸铜合剂,二氧化氯较为敏感,高锰酸钾质量浓度为2mg/L,硫酸铜合剂质量浓度为0.25mg/L,二氧化氯质量浓度为1mg/L时,芽孢杆菌的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显着降低(P<0.05),应避免混合使用,而芽孢杆菌对戊二醛、阿维菌素不敏感,可以混合使用。
陈昌福[5](2012)在《由二氧化氯相关兽药标准被废除所想到的》文中认为二氧化氯是一种良好的水产养殖用消毒剂,其兽药试行质量标准被农业部废除意味着要退出兽药行列。从消毒产品发展与更替的角度来看,二氧化氯退出兽药行列是一个退步。二氧化氯行业只有制定出兽药评审单位可以接受的质量标准,才能让二氧化氯继续造福中国人民。
黄志明[6](2011)在《二氧化氯在食品保鲜杀菌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愈加重要,同时随着人类可以选择利用的食品种类进一步增加,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人类疾病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因此,选择何种安全高效的食品保鲜剂及杀菌剂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我国,防腐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很广泛,但是部分防腐剂由于其对人体健康
陈昌福[7](2009)在《水产品质量安全 一个沉重的话题》文中研究指明1药物残留导致我国水产品声誉受损最近几年来,由于在我国水产品中先后出现了氯霉素、环丙沙星、孔雀石氯和硝基呋喃等药物残留问题,使我国的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并且直接导致国内、外水产品消费者对我国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了怀疑。现在,
陈京华[8](2009)在《海湾扇贝亲贝、幼虫和稚贝对二氧化氯耐受性的研究》文中认为为确定二氧化氯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亲贝、幼虫和稚贝的安全用量范围,研究海湾扇贝亲贝、D型幼虫、眼点幼虫和稚贝对不同浓度二氧化氯的耐受性。按照亲贝、D型幼虫、眼点幼虫和稚贝的先后顺序进行4个独立实验,每实验设6个不同的二氧化氯浓度,每浓度设三个重复,每实验持续时间为24h,分别在12h和24h测定二氧化氯对亲贝和幼虫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湾扇贝亲贝、D型幼虫、眼点幼虫和稚贝对二氧化氯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其安全浓度分别为20mg/L、5mg/L、10mg/L和10mg/L。
陈晓妮[9](2008)在《二氧化氯和孔雀石绿对鲫鱼的毒性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幼体鲫鱼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二氧化氯和孔雀石绿对鲫鱼的急性毒性作用;二氧化氯和孔雀石绿对鲫鱼肝脏和肌肉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二氧化氯和孔雀石绿对鲫鱼血清生化指标(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O、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进行了二氧化氯和孔雀石绿对幼体鲫鱼的急性毒性实验,测定了两种渔药对鲫鱼24h、48h、96h的半致死浓度以及安全浓度。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鲫鱼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23.34、20.80和20.40mg/L,安全浓度为2.04mg/L;孔雀石绿对鲫鱼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0.44、0.35和0.31mg/L,安全浓度为0.031mg/L。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的毒性评价标准,二氧化氯对鲫鱼为低毒药物,孔雀石绿对为高毒药物。2.利用浸浴法以4.08,2.04,1.02和0.51mg/L四个二氧化氯质量浓度处理鲫鱼,分别于实验开始的0d,2d、4d、8d、16d、24d,以试剂盒法测定鲫鱼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鲫鱼肝脏中SOD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但一直低于对照组;二氧化氯对肝脏CAT活性无显着影响;肝脏GST的活性在实验初期被激活之后被抑制;肌肉中SOD活力,在低浓度组几乎保持不变,而高浓度组的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最终趋于稳定;肌肉中GST活性因二氧化氯的浓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浓度越高,被抑制的程度越大;肝脏中三种酶的活性均高于肌肉中的。二氧化氯对葡萄糖含量的影响,在低浓度组一直无显着变化,而高浓度组先下降后上升,其中最高浓度组在第8d时,GLU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T-CHO含量的变化趋势都是先降低后逐渐上升至正常水平,不同浓度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二氧化氯对血清ALB的含量几乎无影响;二氧化氯对血清TP的含量以促进作用为主,TP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波动幅度较大,两高浓度组在第8d时,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在实验结束时TP含量略有下降,但所有浓度组的TP含量仍等于或高于对照组。3.研究了在62.00,31.00,15.50和7.75μg/L质量浓度的孔雀石绿胁迫下,鲫鱼组织中抗氧化酶和血清生化指标随时间(0d,2d、4d、8d、16d、24d)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对鲫鱼肝脏SOD活性作用表现为抑制—促进—抑制,且孔雀石绿的浓度越高,SOD活性被抑制或激活的程度就越大;肝脏CAT先被抑制后被激活,最后逐渐趋于稳定,出现诱导的时间较短,高浓度组酶活性变化较低浓度组显着;肝脏GST的活性仅在实验开始时有过短暂的抑制,随后逐渐被激活;肌肉中SOD和GST的活性均为先降低后逐渐稳定,酶活力被抑制的程度与孔雀石绿浓度呈正相关;鲫鱼的血糖对孔雀石绿比较敏感,在暴露初期GLU浓度明显下降,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高浓度组GLU浓度一直下降,其他浓度组变化不明显,实验结束时,除最低浓度组的GLU含量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外,其他三个浓度组与对照组均呈极显着性差异(P<0.01);T-CHO对孔雀石绿也较为敏感,在暴露初期T-CHO含量变化不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T-CHO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孔雀石绿浓度的增大和暴露时间的延长,鲫鱼血清中ALB的含量降低;孔雀石绿对血清TP的含量以促进作用为主,所有浓度组的TP含量在实验结束时,均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孔雀石绿作用下鲫鱼各指标的变化程度较二氧化氯作用下显着,说明孔雀石绿对鲫鱼的毒性较大。
高祥林,艾桃山[10](2008)在《养殖水环境改良与修复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1引言健康、良好的水质是养殖成功的关键。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水中残饵、粪便、死亡的动植物尸体日积月累;加之养殖过程中各种化学药品的大量使用,盲目使用,以及
二、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渔业养殖水体中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生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渔业养殖业污染研究现状 |
1.2.1 全球渔业养殖发展现状 |
1.2.2 渔业养殖水体中天然有机物研究现状 |
1.2.3 我国渔用抗生素研究现状 |
1.3 渔业养殖水体消毒与消毒副产物研究 |
1.3.1 渔业养殖水体消毒技术 |
1.3.2 渔业养殖水体消毒副产物 |
1.4 论文研究内容、创新点以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研究内容 |
1.4.2 论文创新点 |
1.4.3 论文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渔业养殖水体氯化消毒过程中腐殖酸转化及卤乙酸生成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步骤 |
2.2.4 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不同氯化时间下HA降解的规律 |
2.3.2 有效氯浓度对HA氯化及HAAs生成的影响 |
2.3.3 pH对 HA氯化及HAAs生成的影响 |
2.3.4 水温对HA氯化以及HAAs生成的影响 |
2.3.5 不同水体对HA氯化及HAAs生成的影响 |
2.3.6 淡水养殖水体氯化过程中HA的反应路径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渔业养殖水体氯化消毒过程中磺胺醋酰转化及卤乙酸生成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步骤 |
3.2.4 分析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SFA在NaClO消毒体系中的反应动力学 |
3.3.2 有效氯浓度对SFA氯化及HAAs生成的影响 |
3.3.3 pH对 SFA氯化及HAAs生成的影响 |
3.3.4 水温对SFA氯化及HAAs生成的影响 |
3.3.5 NH_4~+、HCO_3~-和HA对 NaClO氯化SFA的影响 |
3.3.6 不同水体对SFA氯化及HAAs生成的影响 |
3.3.7 淡水养殖水体氯化过程中SFA的反应路径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渔业养殖水体氯化消毒过程中磺胺甲唑转化及卤乙酸生成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步骤 |
4.2.4 分析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SMX在NaClO消毒体系中的反应动力学 |
4.3.2 有效氯浓度对SMX氯化及HAAs生成的影响 |
4.3.3 pH对 SMX氯化以及HAAs生成的影响 |
4.3.4 水温对SMX氯化及HAAs生成的影响 |
4.3.5 NH_4~+、HCO_3~-和HA对 NaClO氯化SMX的影响 |
4.3.6 不同水体对SMX氯化以及HAAs生成的影响 |
4.3.7 淡水养殖水体氯化过程中SMX的反应路径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附录 |
附录1 渔业养殖水体氯化过程中腐殖酸转化及卤乙酸生成研究的有关附图 |
附录2 渔业养殖水体氯化过程中磺胺醋酰转化及卤乙酸生成研究的有关附图 |
附录3 渔业养殖水体氯化过程中磺胺甲唑转化及卤乙酸生成研究的有关附图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2)四种消毒剂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对象 |
1.2 试验药剂 |
1.3 试验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4种消毒剂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结果 |
2.2 菲律宾蛤仔中毒表现以及死亡率与浓度关系分析 |
2.2.1 高锰酸钾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试验 |
2.2.2 聚维酮碘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试验 |
2.2.3 二氧化氯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试验 |
2.2.4 甲醛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试验 |
3 讨论 |
4 结论 |
(3)二氧化氯对草鱼肠道中异养菌数量变动及区系组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试验设计 |
1.2 试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
1.3 试验用培养基的制备 |
1.4 细菌菌落的鉴定和计数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池塘水体中异养菌的数量变动 |
2.2 池塘底泥中总活菌数和气单胞菌数量的变动 |
2.3 草鱼肠道内总活菌数的变化情况 |
2.4 草鱼肠道内气单胞菌数量变动 |
2.5 草鱼肠道内细菌种类组成 |
2.6 草鱼肠道内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比较 |
3 讨论 |
3.1 草鱼肠道中细菌数量变动与环境的相关关系 |
3.2 Cl O2对草鱼肠道中细菌总体数量的影响 |
3.3 Cl O2对草鱼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分析 |
4 结论 |
(4)常见水产药物对两种水产益生菌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质量浓度KMnO4对两种益生菌生长及脱氮的影响 |
2.2 不同质量浓度CuSO4合剂对两种益生菌生长及脱氮的影响 |
2.3 不同质量浓度二氧化氯对两种益生菌生长及脱氮的影响 |
2.4 不同质量浓度戊二醛对两种益生菌生长及脱氮的影响 |
2.5 不同质量浓度阿维菌素对两种益生菌生长及脱氮的影响 |
3 讨论 |
3.1 KMnO4对益生菌生长及脱氮的影响 |
3.2 CuSO4合剂对益生菌生长及脱氮的影响 |
3.3 二氧化氯对益生菌生长及脱氮的影响 |
3.4 戊二醛对益生菌生长及脱氮的影响 |
3.5 阿维菌素对益生菌生长及脱氮的影响 |
4 结论 |
(8)海湾扇贝亲贝、幼虫和稚贝对二氧化氯耐受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药品 |
1.3 实验方法 |
1.3.1 实验顺序 |
1.3.2 海湾扇贝亲贝对二氧化氯的耐受性 |
1.3.3 海湾扇贝D型幼虫和眼点幼虫对二氧化氯的耐受性 |
1.3.4 海湾扇贝稚贝对二氧化氯的耐受性 |
1.4 实验管理 |
1.5 数据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海湾扇贝亲贝对二氧化氯的耐受性 |
2.2 海湾扇贝D型幼虫对二氧化氯的耐受性 |
2.3海湾扇贝眼点幼虫对二氧化氯的耐受性 |
2.4 海湾扇贝稚贝对二氧化氯的耐受性 |
3 讨论 |
3.1 二氧化氯的灭菌机制 |
3.2 海湾扇贝亲贝对二氧化氯的耐受性 |
3.3 D型幼虫、眼点幼虫和稚贝对二氧化氯的耐受性 |
4 结论 |
(9)二氧化氯和孔雀石绿对鲫鱼的毒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主要缩略语表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渔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研究概况 |
1.1.2 慢性及亚慢性毒性作用 |
1.2 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分子生物标志物 |
1.2.1 大分子加合物 |
1.2.2 细胞色素P4501A1(Cytochrome P4501A1) |
1.2.3 应激蛋白或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 |
1.2.4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 |
1.2.5 一般代谢酶类 |
1.2.6 抗氧化防御系统(Antioxidant defense) |
1.3 鱼类血液学指标的研究 |
1.3.1 血液生理指标 |
1.3.2 血液生化指标 |
1.4 二氧化氯和孔雀石绿简介 |
1.4.1 二氧化氯 |
1.4.2 孔雀石绿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二氧化氯和孔雀石绿对鲫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条件 |
2.1.3 主要试剂 |
2.1.4 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二氧化氯对鲫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
2.2.2 孔雀石绿对鲫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二氧化氯对鲫鱼的亚慢性毒性实验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二氧化氯对鲫鱼肝脏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
3.2.2 二氧化氯对鲫鱼肌肉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
3.2.3 二氧化氯对鲫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二氧化氯对抗氧化酶的影响 |
3.3.2 二氧化氯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孔雀石绿对鲫鱼的亚慢性毒性实验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4.1.2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孔雀石绿对鲫鱼肝脏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
4.2.2 孔雀石绿对鲫鱼肌肉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
4.2.3 孔雀石绿对鲫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孔雀石绿对抗氧化酶的影响 |
4.3.2 孔雀石绿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5章 小结与展望 |
5.1 主要结果 |
5.2 不足之处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发表的论文 |
四、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渔业养殖水体中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生成机制研究[D]. 刘志远.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21
- [2]四种消毒剂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研究[J]. 陈志,李伟鹏,胡丰晓,黄健,陈启春,魏成陈,连晨阳. 湖北农业科学, 2021(06)
- [3]二氧化氯对草鱼肠道中异养菌数量变动及区系组成的影响[J]. 郑宗林,王广军,郑曙明,朱成科. 中国农学通报, 2015(08)
- [4]常见水产药物对两种水产益生菌活性的影响[J]. 张峰峰,谢凤行,周可,赵玉洁,樊振中,张敏. 水产科学, 2013(10)
- [5]由二氧化氯相关兽药标准被废除所想到的[J]. 陈昌福. 养殖与饲料, 2012(09)
- [6]二氧化氯在食品保鲜杀菌中的应用[A]. 黄志明. 二氧化氯研究与应用——2011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 [7]水产品质量安全 一个沉重的话题[J]. 陈昌福. 渔业致富指南, 2009(12)
- [8]海湾扇贝亲贝、幼虫和稚贝对二氧化氯耐受性的研究[J]. 陈京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09(07)
- [9]二氧化氯和孔雀石绿对鲫鱼的毒性作用研究[D]. 陈晓妮. 南昌大学, 2008(04)
- [10]养殖水环境改良与修复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A]. 高祥林,艾桃山. 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动物药品学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