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灾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四川地震灾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乡村旅游是四川省旅游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地震前,许多灾区乡村接待的游客数量可占当地旅游市场总量的一半以上,乡村旅游过去是灾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并直接使大多数群众受益,因此,乡村旅游的恢复建设对灾区旅游业整体重建的作用将非常重要,而寻找一条适合四川地震灾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道路是关键。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现有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模式并其经验;其次,对四川地震灾区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并对其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利益主体理论和运营管理理论,从乡村旅游的发展取向、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出发,构建了灾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最后,以都江堰市崇义镇双土村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实例进行分析,采用实地访谈和调查问卷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且结合双土村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适合双土村乡村旅游的具体模式。具体得到如下几个结论:1、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按其组织运行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的模式:政府主导、社区主导、企业主导。2、地震灾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基础设施都遭到损害,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都受到破坏,农村居民点受损;在灾后重建的背景之下,灾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有优势,也有劣势,面临城乡统筹和灾后重建的大好机会,同时也面临市场的威胁和环境的威胁。3、地震灾区乡村旅游发展要走生态发展的道路,需要各个利益主体共同作用,并且各主体发挥不同的作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社区居民全面参与和乡村旅游协积极组协调。同时,灾区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4、乡村旅游的组织运行可以划分为了五个维度,各维度在双土村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不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乡村生态旅游
  • 2.1.2 发展模式
  • 2.2 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 2.2.1 乡村生态旅游的提出
  • 2.2.2 国外乡村生态旅游研究
  • 2.2.3 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研究
  • 2.3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 2.3.1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 2.3.2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 2.4 地震灾区旅游研究综述
  • 2.4.1 国内外地震灾区旅游发展现状
  • 2.4.2 国内外地震灾区旅游研究
  • 第3章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介绍及经验分析
  • 3.1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3.2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3.2.1 政府主导型:广西三娘湾渔村
  • 3.2.2 社区主导型:湖南汉寿县的"鹿溪农家
  • 3.2.3 企业主导型:贵州天龙屯堡
  • 3.3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经验分析述评
  • 3.3.1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3.3.2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赖于政府在不同程度上的干预和扶持
  • 3.3.3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乡村居民的参与
  • 第4章 四川地震灾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构建
  • 4.1 四川地震灾区基本情况介绍
  • 4.2 地震因素给灾区乡村旅游带来的影响
  • 4.2.1 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 4.2.2 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受损
  • 4.2.3 旅游资源遭到破坏
  • 4.2.4 农村居民点受损严重
  • 4.3 地震灾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 4.3.1 优势(Strengths)
  • 4.3.2 劣势(Weaknesses)
  • 4.3.3 机会(Opportunities)
  • 4.3.4 威胁(Threats)
  • 4.4 地震灾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类型
  • 4.4.1 按地域划分
  • 4.4.2 按旅游资源特征划分
  • 4.5 地震灾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构建
  • 4.5.1 模式构建的理论分析工具
  • 4.5.2 灾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取向
  • 4.5.3 灾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角色定位
  • 4.5.4 灾区乡村生态旅游组织结构设计
  • 4.5.5 灾区乡村生态旅游运行机制
  • 第5章 案例分析—都江堰市崇义镇双土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实例
  • 5.1 双土村背景介绍
  • 5.1.1 基本情况介绍
  • 5.1.2 社区居民概况
  • 5.1.3 旅游资源概况
  • 5.2 问卷调查
  • 5.2.1 调查目的
  • 5.2.2 问卷设计
  • 5.2.3 样本收集
  • 5.3 问卷分析
  • 5.3.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分析
  • 5.3.2 居民参与乡村旅游意愿分析
  • 5.3.3 乡村旅游运行要素分析
  • 5.4 对策建议
  • 5.4.1 双土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构建
  • 5.4.2 双土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策及建议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汶川地震后四川灾区鼠类调查[J]. 西南国防医药 2010(12)
    • [2].特大地震灾区小学生286例心理干预与疏导[J]. 人民军医 2008(09)
    • [3].地震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对口支援工作的几点建议[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9(01)
    • [4].地震灾区区域搜救优先级判定方法研究及应用[J]. 地震研究 2013(02)
    • [5].灾后重建中加快国家级开发区发展对策研究[J]. 西南金融 2009(01)
    • [6].四川少数民族地震灾区教育体系面临恢复与重建的严峻挑战——四川地震后教育体系恢复与重建问题研究之一[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1)
    • [7].大学新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10)
    • [8].地震灾区开设野战血站的体会及探讨[J]. 人民军医 2009(07)
    • [9].地震灾区呼吸道疾病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 内科 2008(04)
    • [10].汶川地震重灾区医疗救援的组织与实施[J]. 西南军医 2009(01)
    • [11].地震灾区疾病控制工作的做法与体会[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8(06)
    • [12].甘肃省地震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 农业经济问题 2008(07)
    • [13].地震灾区医学救援中开展临床检验工作的思考[J]. 人民军医 2015(10)
    • [14].四川少数民族地震灾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2)
    • [15].地震灾区涉农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9)
    • [16].从汶川地震思考灾区学生的生命教育与感恩教育[J]. 魅力中国 2010(12)
    • [17].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电气设计点滴[J]. 建筑电气 2008(09)
    • [18].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机构恢复重建思考[J]. 西部医学 2008(06)
    • [19].地震灾区大学生不同时间段焦虑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02)
    • [20].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可能的传染病及应对措施[J]. 人民军医 2009(01)
    • [21].地震灾区师古镇传染病疫情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09(08)
    • [22].地震灾区中学心理教育的实践模式探析[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04)
    • [23].地震灾区卫生防疫网络体系的构建[J]. 实用医药杂志 2009(01)
    • [24].地震灾区教育重建的思考[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 [25].四川地震灾区文化产品价值提升模式初探[J]. 商业时代 2009(18)
    • [26].灾区部队官兵虫咬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15)
    • [27].汶川地震灾区森林植被恢复问题及其生态对策[J]. 四川林业科技 2012(04)
    • [28].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地震灾区生态重建路径与机制研究[J]. 农村经济 2009(05)
    • [29].地震灾区野战医疗所预防与控制感染的做法和体会[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16)
    • [30].地震灾区图书馆工作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28)

    标签:;  ;  ;  

    四川地震灾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