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现实 ——纳博科夫小说《普宁》的叙事策略

虚构的现实 ——纳博科夫小说《普宁》的叙事策略

论文摘要

俄裔美国文学大师,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学史上是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物。他是一位小说家、诗人、学者、昆虫学家,同时也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杰出的文体学家之一。纳博科夫是早期热衷于文学实验的美国作家之一。他脱离传统的写作模式,强调艺术家和其作品之间的关系。这位多产的作家一生共创作了十八部小说,每一部都值得反复阅读反复分析。《普宁》这部小说体现了纳博科夫对艺术的追求,以及他独特的文学思想。本论文主要从叙事结构、叙事者和作者对时间的处理三个方面分析纳博科夫第三部英语小说《普宁》。第一部分首先谈论小说的叙事结构。这部不足二百页的小说,共由七章构成,而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又首尾相接,构成一个完美的圆环。从每一章来看,七章基本上内部首尾又都各自有照应,形成一个个小的圆环。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局部,小说都体现一种完满的结构。第二部分探讨小说中神秘的叙事者。小说中的叙事者既是其中的一个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全知叙事者。这样,从叙事者的双重身份可知叙事者的不可靠性,进而得出作者对于艺术真实性的独特见解。第三部分主要从小说中的时间入手,分析作者对小说中时间的处理。首先作者对时间进行了艺术化加工:比如令人困惑的日期和回忆,以及时间的人工性。其次,小说中存在着一个时间的双重体系。这主要体现在过去与现在交织以及心理时间超越物理时间两方面。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分析,本论文意在发掘纳博科夫对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独特见解。在纳博科夫看来,他的现实生活与艺术生活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生命的真实就潜藏在现实生活与艺术生活相结合的刹那,而纳博科夫通过创作获得这一瞬间,这正是艺术的价值所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Ⅰ. The Distinctive Narrative Structure
  • A. The Subtle Structure
  • 1. The Ring-shaped Structure
  • 2. The Prism-like Structure
  • B. The Plotting of Thematic Lines
  • 1. The General Thematic Lines Going through the Whole Book
  • 2. The Local Thematic Lines Appearing in Each Chapter
  • C. The Artistic Meaning of the Narrative Pattern
  • Ⅱ. The Mysterious Narrator in Pnin
  • A. The Duality of the Narrator
  • 1. ADramatized Character in Pnin
  • 2. The Omniscient Narrator
  • B. The Unreliability of the Narrator
  • 1. Theories about Unreliable Narrator
  • 2. The Unreliable Narrator in Pnin
  • C. The Reality of Art Shown in the Novel
  • Ⅲ. The Artistic Treatment of Time
  • A. Nabokov’s Time Concept
  • B. The Artful Play of Time in Pnin
  • 1. Confusing Dates and Memories Shown throughout the Novel
  • 2. The Artificiality of Time
  • C. The Dual Time Scheme Reflected in the Novel
  • 1. The Past Interwoven in the Present
  • 2. The Dominance of Psychic Time over Chronological Time
  • Conclusion
  • Works Cited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刘震云小说叙事者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05)
    • [2].就这样传递“叙事者”的光[J]. 师道 2020(09)
    • [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J]. 出版人 2017(01)
    • [4].距离悖论与我们时代的情感现象学(评论)[J]. 红豆 2017(02)
    • [5].论中国古代前史书的叙事者与隐含读者[J]. 华夏文化论坛 2017(01)
    • [6].试论电影叙事者与故事信息[J]. 写作 2011(19)
    • [7].试论电影的叙事者[J]. 写作 2011(Z1)
    • [8].多位叙事者体现出的《呼啸山庄》独特的叙事结构[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9].电影叙事者存在的“有、无”论[J]. 电影文学 2012(03)
    • [10].基于“读写研读研”的学习型教师共同体建设探索[J].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8(12)
    • [11].团队共写:“叙事者”的专业成长模式[J]. 师道 2018(09)
    • [12].失败的叙事者——叙事学视角下的《黑猫》[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20)
    • [13].谁能讲述世界的真相——论《我的名字叫红》中叙事者的修辞性[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2)
    • [14].明清白话小说中的视角问题[J]. 湖南社会科学 2013(01)
    • [15].试论电影的叙事机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 [16].风流蕴藉 落拓不羁——《浮生六记》叙事者形象研究[J]. 语文知识 2013(03)
    • [17].时空之间 艺术家作为叙事者[J]. 美苑 2011(04)
    • [18].侦探小说中的叙述与叙事者[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1)
    • [19].《创世纪》的叙事艺术——浅析《创世纪》中的公开型叙事者[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3)
    • [20].论不可靠叙事者理论及其叙事效果[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02)
    • [21].田中功起:脆弱的叙事者[J]. 艺术界 2015(03)
    • [22].是“反领导权”还是被叙事者出卖?——读路翎《洼地上“战役”》[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23].由一个自述者引发的思考——学校是留守儿童温暖的家[J]. 才智 2011(16)
    • [24].从文学视角管窥圣经叙事文体的诠释[J]. 金陵神学志 2016(Z1)
    • [25].幕后叙事者:样板戏电影的颠覆与重构[J]. 电影文学 2008(10)
    • [26].新闻叙事者的前理解与受众认同[J]. 江西社会科学 2015(09)
    • [27].论《百合花》中叙事者“我”的作用[J]. 中学课程资源 2008(S1)
    • [28].《穹顶之下》叙事者身份的设置策略[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 [29].叙事者干预在早期话本中的表现[J]. 明清小说研究 2011(03)
    • [30].《韩非子》与《说苑》叙事者身份之比较[J]. 求索 2011(12)

    标签:;  ;  ;  

    虚构的现实 ——纳博科夫小说《普宁》的叙事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