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足球裁判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论文文献综述)
梁明[1](2020)在《对标上海案例:延边校园足球裁判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国家不断提出相关政策,愈来愈重视足球裁判培养,将足球裁判与教练放入同等地位培养。在校园足球比赛场次日益增多、比赛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校园足球裁判水平也深深地影响着校园足球运动发展,所以对裁判的需求变大、执法水平也要求更高。目前,我国校园足球裁判整体水平不高,成为限制足球运动发展因素之一。为了更有效的发展我国校园足球,同时也应将校园足球裁判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随着延边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比赛技战术的水平不断提高,延边州校园足球协会对裁判的培养也随之重视起来。目前延边州校园足球协会没有一套完整的裁判培养模式,为今后裁判培养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同时也制约了延边州校园足球协会裁判队伍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延边校园足球,培养出更多高水平足球裁判人才,提高裁判团队的综合水平。本文选择上海市校园足球协会裁判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其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客观准确的分析延边校园足球裁判队伍培养方法及内容,构建一套适合延边州校园足球协会特色的裁判培养模式。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及比较研究法对上海市校园足球协会裁判培养模式进行资料收集和归纳整理,对校园足球裁判选材、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借鉴和学习上海市校园足球协会裁判培养工作中的经验。通过对上海市校园足球协会裁判培养模式的个案研究,发现符合延边校园足球裁判发展的可借鉴之处,并且结合目前延边州校园足球协会在裁判培养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将二者相融合,构建出一套符合延边校园足球裁判发展的培养模式。从而为延边州校园足球协会在裁判教学培养工作中提供理论基础、促进裁判队伍发展、提高裁判队伍整体业务水平。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延边州校园足球整体发展状况比较稳定,但是校园足球裁判数量较少,水平参差不齐。上海市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发展良好,校园足球裁判数量能够满足校园足球需要,整体水平较高。对标上海:延边州校园足球协会在裁判培养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从上海市校园足球协会裁判培养模式进行多方面学习与借鉴。2.延边州校园足球协会裁判培养模式中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对每个级别裁判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上海市校园足球协会对于裁判各阶段培养目标设立清晰,更加有利于裁判自身发展。3.延边州校园足球裁判队伍选材局限性比较大,主要集中在延边大学学生及其他县市中小学体育老师。4.延边州校园足球协会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教学培养大纲,只是随着竞赛规则的修改对教学培养内容进行修改。上海市校园足球协会已经有成型培养内容供裁判学习,有利于裁判培养工作进行。延边州校园足球协会裁判培养手段需要进一步更新与加强。根据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通过对上海市校园足球协会裁判培养模式的研究,结合目前延边州校园足球协会裁判培养情况,拟提出建立州内共同的裁判培养机制,开展和重视校园足球裁判的培养工作。组建足球裁判讲师队伍,落实分工,协调配合。2.制定统一的足球裁判教学培养大纲,完善培养内容,明确每个阶段和等级的培养目标,坚持理论结合实践,邀请裁判讲师进行统一授课,从以上方面依次进行。3.扩大裁判选材渠道,延边州足球协会与州内高校及中小学建立联系,设立足球裁判培养方案,并且提高足球裁判早期培养重视程度,学生对足球裁判相关理论知识有大致的了解。4.由延边州校园足球协会牵头多与其他省市校园足球协会进行裁判交流会,在裁判教学工作中对教学培养内容和教学培养方法进行学习与借鉴,从而完善自身教学培养内容与方法。
梁明会[2](2020)在《人才培养理念下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的重任。应用型人才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不断壮大的竞赛市场的需要,是国家、社会对高校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客观要求。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是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在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各项裁判理论、裁判知识、具备优良的裁判实践能力水平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考察等方法,在人才培养理论的指导下,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培养过程、影响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与讨论,在上述分析探讨的基础上尝试给出了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对策和建议。通过上述几个层面的研究分析,得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结论:1.体育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的重任,应用型体育人才在客观上对实践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裁判能力是体育院校学生诸多实践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大纲内容的安排到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全方位实现了对学生裁判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研究显示,在培养学生裁判能力的实施过程中,各技术课程的教师采用了安排专门裁判理论与实践课时、在技术课程教学中穿插裁判教学、教学比赛等多种手段方法方式有效的对学生裁判能力培养,同时引导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竞赛实践,使学生在赛事的组织、管理、临场执裁等环节得到了全方面的实际锻炼,在实践中使裁判能力得到全面提高。3.影响学生裁判实践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分析显示影响学生裁判实践能力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各课程学时有限,可供教师进行裁判能力培养的时间受到限制;第二,因课程时数有限,较少课程安排专门学时进行裁判时间;第三,课内、外学生裁判实践的计划性与有序性连接不够畅通;第四,各项目裁判协会或俱乐部相对较少,学生缺少裁判实践的平台。4.学生裁判能力培养需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为学生搭建与社会组织的连接平台,教师发挥个人在社会的影响力,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内培养、各项目裁判组织、校外裁判等级培养三方面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裁判能力全面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方敬磊[3](2019)在《郑州市足球裁判员发展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郑州市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的试验区正处于改革发展之年,郑州市足球运动的发展影响着河南省足球运动的走向。足球裁判员作为足球比赛过程中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足球裁判员的发展影响着足球运动的发展。在新形式下,各级足球赛事呈现指数形式增长,这不仅对足球裁判人员数量有了巨大的需求,而且对于裁判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的要求。虽然河南省校园足球的发展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评价,但足球裁判员的整体水平与北京、上海、江苏、武汉等经济发达城市的裁判员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从各省市拥有的高等级裁判员人数,尤其是各省市每年推送的国家级裁判员名额可以看出,现在河南省郑州市的足球裁判员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使足球裁判员的发展顺应改革的潮流,推动郑州市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同时为郑州市培养出一支“严肃,认真,公正,准确”满足各种等级足球赛事需求的裁判员队伍,研究着眼于郑州市足球裁判员的发展现状,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对郑州市足球裁判员的基本情况、学习情况、管理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1、郑州市足球裁判员队伍中教师和学生占据比例较大,学历水平较高,以大学本科为主,并且裁判员年龄较小,大多是90后,男女裁判员之间比例严重失衡。2.郑州市裁判员英语等级水平偏低,口语运用能力较差,计算机等级水平较低,但能基本满足编排和业务的需求,但电子裁判产品的安装使用较少。3、郑州市足球裁判员绝大数都进行体能训练,体能储备状态较为良好,但对于裁判员体能的认识理解却有一定差异,对于足球竞赛规则自主学习的热情较为一般;并且郑州市裁判员获得的培训机会较少,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不高。4、目前,郑州市足球裁判员等级水平主要集中在国家一级,国家级和国际级裁判员数量极少,并且郑州市足球裁判员能够执法省级及国家级赛事的机会较少,缺乏大赛执裁经验。5、郑州市足球裁判员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选拔人才渠道较窄,注册裁判员职业主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郑州市裁判员对于有关部门的培养满意度不够高,选派办法存在不合理,重要赛事和场次比赛仍然采用“点派”,奖惩措施力度不足,主要以口头和证书形式进行,考核不够严格,缺乏相应的监督机构。
曹琦[4](2019)在《论足球裁判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当前我国足球运动中的足球裁判员工作开展情况,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分析并探讨了足球裁判员的道德修养问题,并在此次基础上,从多方面论述了如何保持稳定的心理相关问题,希望对今后的足球裁判工作开展所有帮助。
王媛贞[5](2019)在《中小学体育教师足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缓解师资矛盾突出和体育教师素养薄弱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及数理统计法以浙江省部分足球相关专家与浙江省20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其调查界定足球素养框架,分析浙江省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足球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合理的体育教师培养路径,促进体育教师足球素养更好的发展,为校园足球后续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体育教师足球素养是指体育教师在经历系统的师范教育并在长期的足球实践中形成的专门性、指向性的专项知识、技术、专业能力及个人修养与素养的总和,是体育教师完成足球教学及训练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以下指标:知识素养、足球专业技术素养、足球专业能力素养、发展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及足球科研能力素养。结论二:浙江省体育教师基本情况中,男教师多于女教师,年龄结构较合理,学历组成较好,但是仍有少数的专科学历。体育教师相关资格证拥有较少。教师自身参赛较少,带队比赛经历也较少。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较好,知识素养与发展素养处于一般偏较好水平,人文素养、专业技术素养、足球专业能力素养及科研素养处于一般偏较差水平。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足球素养整体处于一般水平。结论三:体育教师足球素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第一是足球专业知识素养因素;第二是足球专业技术因素;第三是足球专业能力因素;第四是发展因素;第五是职业道德因素;第六是人文素养因素;第七是足球科研能力因素。结论四:体育教师足球素养的培养主要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培养:(一)体育教师知识素养;(二)体育教师足球技术素养;(三)体育教师足球专业能力素养;(四)体育教师发展素养;(五)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六)体育教师人文素养;(七)科研能力素养。
李晓东[6](2017)在《河北省高校足球裁判员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2009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由此校园足球活动在全国中小学如火如荼开展起来;2015年1月26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并于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中国足球改革领导小组将根据《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具体50条改革措施,按照发展中国足球“三步走”战略,针对中国足球协会改革、职业联赛改革、校园足球发展等具体内容提出要求与方向。在良好的背景下、热情高涨的足球氛围中,中国足球的发展迎来良好的机遇期。《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要求“改进足球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方式”,并提出“足球专业人才培训”,要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构建国家、区域、行业、专业机构、社会力量等多级、多元的培训组织结构,加强对足球裁判员等专业人才的培训。充分发挥体育院校、体育科研院所在足球理论研究和足球专业人才培训中的作用。加强国际交流,引入一批高水平外籍讲师对我国足球裁判员实施规模化培训。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各行各业杰出人才的责任,同时,拥有大量优秀青年的高等学校也是一个“人才库”。通过对目前执法中国足球顶级联赛的足球裁判员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谭海、马宁、王迪等众多优秀裁判员在高等学校学习期间经历了足球裁判员培养与锻炼,而绝大多数的比赛监督、裁判长、退役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都工作在高等学校教师岗位。高等学校在足球裁判员培养工作中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对河北省现有足球裁判员进行整理、统计,可以发现众多国家一、二、三级足球裁判员是在读大学生,多数分布在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和河北体育学院两所河北省体育专业院校,以及河北省各地市的设体育专业的师范类的各个学院(例如廊坊师范学院体育系,石家庄学院体育系,邢台学院体育系,邯郸学院体育系,保定学院体育系,燕山大学体育系,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同时石家庄、保定、秦皇岛等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并随着活动开展,最终将实现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联赛体系。在河北省良好的足球发展环境下,需要培养一大批优秀足球裁判员为河北足球提供保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河北省高校足球裁判员培养进行调查研究,结合人才培养、教育、足球裁判员培养规律等理论,构建河北省高等学校足球裁判员培养体系,形成河北省高等学校足球裁判员招募、培养、考核、实践、晋升等环节完整培养路径与体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由河北省足协主导,逐步建立以省内高校大学生为足球裁判员主要后备力量的招募,培养机制。并由该校裁判讲师进行组织管理,做好裁判员信息登记,制定相关组织管理制度。培训内容则按照足球裁判员的规律与要求,由省足协统一制定与安排,使得各个高校足球裁判员培训班的招募,培训工作井然有序开展起来。2、高校足球裁判员培养体系构建的路径包含“招募”—“培训”—“考核”—“实践”等部分,并且以上各个环节在省足协和教育系统合作形成专门针对高校足球裁判员的组织机构下进行统一的管理。对优秀裁判员进行重点培养,级别晋升,逐步形成省高校足球裁判员的金字塔形培养输送机制3、高校与各地市足协交流合作,完成裁判员等级的考核与注册。形成对全省足球裁判员队伍培养的整体把控,各个裁判员的详细资料记录在案也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裁判员委派工作。4、我省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主要是以大三、大四以及研究生为主,多是足球专项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足球裁判行业是充满了热爱,以此为参与裁判工作的动机。主要执法的比赛为地方性的或是教育部门组织的比赛。5、在对我省高校教师足球裁判员的研究中,,高校教师足球裁判员共15人,31-35岁的教师较多,多数为研究生学历,国际一级裁判员,执法年数在4-7的较多,在执法的比赛中主要是以青少年U系列的比赛为主。6、在对足球裁判员的培养对策中,由河北省足协和省教育厅共同合作,成立针对高校足球裁判员统一管理的部门,一方面进行信息登记,另一方面则是定期进行集中学习,包括理论学习,规则最新变化的学习,加入平时比赛执法视频的分析以及体能考核,统一的组织管理也会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使得裁判员加深了解,交流经验。
金超[7](2016)在《浅析我国足球裁判在临场判罚中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观察中国足球临场裁判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足球裁判水平的提高应注重职业道德、身体素质、业务素质、执法艺术性的提高。足球比赛中裁判员起着重要作用,他能否成功地引导一场比赛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双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得到充分的发挥,取决于他对规则的理解、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特别在关键性比赛中,控制场上比赛气氛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近年来,国内足球裁判员在比赛的判罚上经常出现争议,本文旨在为提高裁判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供参考。
齐传旭[8](2016)在《武汉高校足球裁判员培养探究》文中提出足球运动的职业化和商业化推动了我国足球事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黑哨”、“假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足球比赛的公正公平,打击了足球球员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积极性,更导致一些高水平球员的流失,使得我国足球事业大而不强。近年来,国家高级领导人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大力开展足球事业的改革,推进足球运动的公正公平。而足球裁判员作为维护足球比赛公正公平的技术保证,其培养训练也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关注。本文以武汉高校为切入点,探究武汉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的现状,探究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完善对策,以期为各体育院校学生裁判员的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概述了研究背景、意义、目的,本文在该章节中参考了很多论文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思维方式,在精读大量国内外着作之后,进行深度的融合,更进一步了解到目前的研究前沿,同时对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进行了诠释;第二部分为研究对象与方法,给出了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在第三部分中,本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武汉高校构建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优劣势因素;在第四部分中,本文基于调查分析法,论述了武汉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培养现状及不足之处,分析归纳了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的常见问题;在第五部分中,结合提出了加强足球裁判教学内容的对策建议,同时提出了完善足球裁判员的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本文在主体部分完成之后,对于全文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整体归纳,更进一步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优化措施及前景展望,以期对高校学生足球裁判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张晏[9](2016)在《现阶段我国U系列男子足球比赛裁判员培养方式的研究》文中认为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实地观察、逻辑分析,将全国男子U系列足球比赛裁判员培养方式作为研究对象,以近两年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不同年龄组比赛执法裁判员共211人为调查对象,对U系列裁判的管理、培养过程、自我学习情况以及U系列裁判培养目标、培养形式、学时、教材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U系列裁判员初次执法年龄相对较大,导致平均年龄较大,裁判后备力量培养的年轻化趋势没有加强。2.国家及会员协会裁委会组织机构不完善,人员配备数量较少,不能很好协调全国及地方裁判管理工作。3.我国基层足球裁判员等级培训执行不严格,培训方式不完善,裁判讲师数量不足,裁判员裁判业务基础能力不够,在裁判教学上没有形成统一的等级教学内容。4.裁判员继续培训力度不够,培训方式不健全且有些省份的裁判员继续培训长期处于停滞状态。5.U系列裁判员培养形式过于单一,且U系列赛区裁判员培训学时较少,培养力度不够;书本类教材种类过少,教学内容中专门的裁判员心理训练内容不够,其他内容存在重复教学现象;赛区考核存在裁判员背试题的情况,理论考核内容不全面;英语考核未列入考核内容体系;针对赛区所培训内容没有增加相对应的测试,以检验学习效果。
苗寒雷[10](2016)在《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足球裁判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足球目前仍全方面的处于落后国际水准,振兴足球建设是达到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是中国足球迷的梦想,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而足球裁判员又是一场足球比赛中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是维持比赛公平竞争的关键。现如今,随着比赛数量的增多,比赛质量的不断提高,对足球裁判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中国足球裁判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匮乏是中国足球面临的尴尬现实,中国足协技术部主任杨新利就曾提到中国裁判培养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渠道不畅通:“现在有人想当裁判,却可能连门都摸不到”。目前,中国的注册裁判约2万人,而在日本,这个数据是20万。所以不难理解为何日本裁判可以吹罚世界杯的揭幕战,而中国裁判最多就吹个亚冠的小组赛。大赛上很少有中国裁判的身影,这对于球队在大赛上的表现多少有些不利。比如刚刚结束亚冠征程的广州恒大,不就是吃了裁判的亏吗?虽然二者之间不能直接画等号,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足球竞技水平发展的同时,如果不提高裁判水平,那么中国足球的发展依然会困难重重。目前各高校体育院系是足球裁判员后备力量输出的主要来源,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与个人素质及水平直接影响到足球裁判员的整体队伍。本研究从中国足球现状及以后的发展来看,主张重视足球裁判员的培养,提倡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培养放在同等地位。将河南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足球方向的学生为研究重点,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常规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根据足球裁判员培养现状及不足提出相关可行性性建议。由于高校体育院系具有良好的条件、专业的教师队伍和丰富的资源,所以要充分利用这点加大对足球裁判员的培养力度,使学生们对足球裁判员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增加基层裁判员人数,才能为国家足球裁判员后备力量的输出提供有利条件,并对其进行更高层次的培训,提高相关部门对在高校体育院系培养足球裁判员及其发展的重视程度,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足球裁判员。使高校体育院系为我国足球裁判员的选拔及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足球裁判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足球裁判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论文提纲范文)
(1)对标上海案例:延边校园足球裁判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上海市校园足球裁判培养模式研究 |
2.2.2 延边州校园足球裁判培养研究 |
2.2.3 关于裁判培养模式的研究 |
2.2.4 关于校园足球裁判的研究 |
2.2.5 关于裁判素质能力培养的研究 |
2.3 综述小结 |
2.4 相关概念 |
2.4.1 对标分析 |
2.4.2 培养模式 |
2.4.3 教学模式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个案研究法 |
3.2.3 实地调查法 |
3.2.4 专家调查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比较研究法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上海市校园足球裁判培养模式的个案研究 |
4.1.1 上海市校园足球开展整体状况 |
4.1.2 上海市校园足球裁判队伍基本状况 |
4.1.3 上海市校园足球裁判选材情况 |
4.1.4 上海市校园足球裁判培养目标 |
4.1.5 上海市校园足球裁判培养方法 |
4.1.6 上海市校园足球裁判培养内容 |
4.2 延边州校园足球裁判培养模式研究 |
4.2.1 延边州校园足球整体开展状况 |
4.2.2 延边州校园足球裁判队伍基本情况 |
4.2.3 延边州校园足球裁判选材情况 |
4.2.4 延边州校园足球裁判培养目标 |
4.2.5 延边州校园足球裁判培养方法 |
4.2.6 延边州校园足球裁判培养内容 |
4.3 对标上海案例:延边州校园足球裁判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及构建研究 |
4.3.1 培养模式对比分析 |
4.3.2 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
4.3.3 延边州校园足球裁判培养模式构建对策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一 上海市校园足球协会裁判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延边州校园足球协会裁判专家访谈提纲 |
(2)人才培养理念下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任务 |
1.5 文献综述 |
1.5.1 裁判的概念 |
1.5.2 能力的界定 |
1.5.3 裁判能力的研究 |
1.5.4 裁判能力培养的研究 |
1.5.5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要求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逻辑分析法 |
2.2.4 访谈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实地考察法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1 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 |
3.1.1 人才学理论 |
3.1.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3.1.3 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体育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
3.1.4 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要求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体育专门人才 |
3.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裁判能力培养分析 |
3.2.1 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
3.2.2 课程教学大纲分析 |
3.2.3 课堂裁判能力培养实施分析 |
3.2.4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效果分析 |
3.2.5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评价分析 |
3.2.6 体育教育专业裁判能力培养过程中若干现象分析 |
3.2.7 小结 |
3.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3.3.1 裁判实践平台对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影响 |
3.3.2 裁判等级审批权限对学生裁判培养的影响 |
3.3.3 裁判教学课时对裁判能力培养的影响 |
3.3.4 裁判培训实践对裁判能力培养的影响 |
3.3.5 小结 |
3.4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对策 |
3.4.1 建立全过程学生裁判能力培养平台通道 |
3.4.2 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裁判课程 |
3.4.3 进一步丰富课堂裁判教学方法 |
3.4.4 强化裁判能力培养管理,保证裁判培养效果 |
3.4.5 加强与北京市体育行政部门的联系成立裁判委员会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附件四 |
(3)郑州市足球裁判员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关于足球裁判员的相关文献 |
2.1.1 文献综述来源 |
2.1.2 我国足球裁判员培养现状的相关文献综述 |
2.1.3 裁判员综合素质的研究综述 |
2.2 国外关于足球裁判员的相关文献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郑州市2017-2018注册足球裁判员基本情况 |
4.1.1 性别结构 |
4.1.2 年龄结构 |
4.1.3 等级结构 |
4.1.4 学历结构 |
4.1.5 职业结构 |
4.1.6 外语等级水平与口语运用 |
4.1.7 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的运用 |
4.2 郑州市注册裁判员学习成长情况 |
4.2.1 理论学习 |
4.2.2 体能与训练情况 |
4.2.3 裁判员执法年限和执法状态的保持 |
4.2.4 执法情况 |
4.3 郑州市裁判员管理现状分析 |
4.3.1 裁判员的选拔与注册 |
4.3.2 裁判员的培养 |
4.3.3 裁判员的选派办法及原则 |
4.3.4 裁判员奖励和惩罚措施 |
4.3.5 裁判员的考核 |
4.4 目前郑州市裁判员待解决问题与发展对策 |
4.4.1 裁判员基本结构有待完善优化 |
4.4.2 裁判员学习体系有待完善 |
4.4.3 裁判员管理体系不健全 |
4.4.4 郑州市裁判员发展对策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1 裁判员调查问卷 |
附件2 访谈内容提纲 |
致谢 |
(5)中小学体育教师足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教师素养 |
2.1.2 体育教师素养 |
2.1.3 教练员素养 |
2.2 国内相关研究 |
2.2.1 体育教师素养相关研究 |
2.2.2 足球教练员素养的相关研究 |
2.2.3 体育教师培养路径相关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4 研究评述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逻辑分析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足球素养框架 |
4.1.1 体育教师足球素养定义 |
4.1.2 足球素养的构成 |
4.2 现阶段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
4.2.1 体育教师性别、年龄、教龄情况 |
4.2.2 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所读大学性质、所学专业及专项情况 |
4.2.3 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事学校体育训练项目、频率以及获得资格证情况 |
4.2.4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比赛及带队参加比赛情况 |
4.3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足球素养现状 |
4.3.1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知识素养现状分析 |
4.3.2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足球专业技术素养现状分析 |
4.3.3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足球专业能力素养现状分析 |
4.3.4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发展素养现状分析 |
4.3.5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现状分析 |
4.3.6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
4.3.7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足球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
4.4 影响体育教师足球素养的因素 |
4.4.1 足球专业知识因素分析 |
4.4.2 足球专业技术因素分析 |
4.4.3 足球专业能力因素分析 |
4.4.4 发展因素分析 |
4.4.5 职业道德因素分析 |
4.4.6 人文素养分析 |
4.4.7 足球科研能力分析 |
4.5 体育教师足球素养培养路径 |
4.5.1 体育教师知识素养路径 |
4.5.2 体育教师足球专业技术素养路径 |
4.5.3 体育教师足球专业能力素养路径 |
4.5.4 体育教师发展素养培养路径 |
4.5.5 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路径 |
4.5.6 体育教师足球科研能力素养培养路径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Abstract |
(6)河北省高校足球裁判员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1.1.1“高等学校”的概念界定 |
1.1.2“高等学校足球裁判员”的概念界定 |
1.2 文献综述 |
1.2.1 有关足球裁判员的培养 |
1.2.2 有关高等学校足球裁判员培养的研究 |
1.2.3 河北省足球裁判员培养的研究现状 |
1.3 小结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法 |
2.2.3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河北省高等学校足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概念 |
3.2 河北省高校足球裁判员培养体系要素分析 |
3.3 河北省高校足球裁判员培养体系构建的路径 |
3.4 全国有关高等学校足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现状 |
3.4.1 高等学校进行足球裁判员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3.4.2 高等学校进行足球裁判员培养的优势分析 |
3.4.3 高等学校足球裁判员培养的不足之处 |
3.5 河北省有关高等学校足球裁判员培养现状 |
3.5.1 河北省高校足球裁判员从事裁判行业动机 |
3.5.2 河北省高校在校学生足球裁判员的人数与地区分布情况 |
3.5.3 河北省高校在校学生足球裁判员年龄结构分析 |
3.5.4 河北省高校在校学生足球裁判员专业现状分析 |
3.5.5 河北省高校在校学生足球裁判员执法情况分析 |
3.6 河北省高校在职教师现役足球裁判员培养的现状 |
3.6.1 河北省高校在职教师现役足球裁判员的人数与地区分布情况 |
3.6.2 河北省高校在职教师现役足球裁判员年龄及学历水平分析 |
3.6.3 河北省高校在职教师现役足球裁判员执法年数分析 |
3.6.4 河北省高校在职教师现役足球裁判员等级分析 |
3.6.5 河北省高校在职教师现役足球裁判员执法比赛级别分析 |
3.7 河北省高校足球裁判员培养对策 |
3.7.1 完善足球裁判员教学内容 |
3.7.2 完善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途径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武汉高校足球裁判员培养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足球裁判员培养研究现状 |
1.3.2 足球裁判员判罚研究现状 |
1.3.3 足球裁判员管理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武汉高校培养学生足球裁判员的优势因素 |
3.1.1 武汉高校与学生数量多、学习气氛好 |
3.1.2 武汉高校场地设施完备 |
3.1.3 武汉高校举办赛事多、氛围好 |
3.2 武汉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的培养现状与不足 |
3.2.1 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结构现状分析 |
3.2.2 缺乏具有执法经验的师资 |
3.2.3 武汉高校学生通过裁判员等级难 |
3.2.4 武汉高校培养裁判员理论与实践不够 |
3.2.5 足球裁判员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还有待解决 |
3.3 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自身常见问题分析 |
3.3.1 对理论的重视程度不够,规则学的不扎实 |
3.3.2 对犯规动作识别能力差,不能合理结合判与罚 |
3.3.3 经常漏判和误判 |
3.3.4 跑动和选位较差 |
3.3.5 哨声运用不合理 |
3.3.6 手势不规范 |
3.3.7“四位一体”做得不够 |
3.3.8 心理素质较差 |
3.4 武汉高校加强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
3.4.1 武汉市参加全国执法的年轻足球裁判员数量少 |
3.4.2 武汉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缺乏系统性 |
4 武汉高校足球裁判员培养对策 |
4.1 完善足球裁判教学内容 |
4.1.1 注重培养裁判员的职业道德 |
4.1.2 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
4.1.3 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
4.1.4 重视理论知识 |
4.1.5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
4.1.6 加强沟通能力,有效的交流 |
4.2 完善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途径与考核 |
4.2.1 健全高等院校学生足球裁判员考试与用人制度,加强理论考核法 |
4.2.2 培养目标明确化,培养内容全面化 |
4.2.3 紧密联系省市足协,联合培养 |
4.2.4 增加课时,拓展教学对象 |
4.2.5 丰富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足球裁判员积极性 |
4.2.6 相互交流,共同培养 |
5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现阶段我国U系列男子足球比赛裁判员培养方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有关培养的研究 |
2.2 足球裁判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2.3 高校裁判员培养 |
2.4 裁判员管理、培养体制的研究 |
2.5 日本足球裁判培养研究 |
2.5.1 裁判、裁判讲师等级体系 |
2.5.2 裁判培养体系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实地观察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现阶段我国U系列男子足球比赛裁判员管理与成长过程的研究 |
4.1.1 现阶段我国足球裁判管理的研究 |
4.1.2 U系列裁判培养、成长过程相关因素的研究 |
4.1.3 U系列裁判其它相关能力、自我学习与需求的调查研究 |
4.2 现阶段我国U系列男子裁判员培养及存在问题 |
4.2.1 培养目标 |
4.2.2 培养形式 |
4.2.3 学时 |
4.2.4 教材与教学内容 |
4.2.5 教学方法 |
4.2.6 考核 |
4.3 对现阶段我国U系列男子裁判员培养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
4.3.1 大力培养少年足球裁判员 |
4.3.2 扩大裁判培养范围,增加裁判人口 |
4.3.3 完善国家协会与会员协会裁委会组织机构体系 |
4.3.4 完善并严格裁判员等级培训、考核制度 |
4.3.5 完善、加强各等级裁判员的继续培训力度 |
4.3.6 U系列裁判员应加强并提高自身业务学习的自主性与科学性 |
4.3.7 完善、拓宽U系列裁判员培养体系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A |
附件B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足球裁判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裁判员的专业及道德素质培养 |
第二节 普通高等院校对足球裁判员的等级审批资格 |
第三节 足球裁判的宣传工作 |
第四节 学生裁判员理论学习及实践情况 |
第五节 学生裁判员心理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及身体素质锻炼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致谢 |
致谢 |
四、足球裁判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 [1]对标上海案例:延边校园足球裁判培养模式研究[D]. 梁明. 延边大学, 2020(05)
- [2]人才培养理念下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研究[D]. 梁明会.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3]郑州市足球裁判员发展现状分析[D]. 方敬磊.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4]论足球裁判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J]. 曹琦. 考试周刊, 2019(13)
- [5]中小学体育教师足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D]. 王媛贞. 宁波大学, 2019(06)
- [6]河北省高校足球裁判员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 李晓东. 河北师范大学, 2017(04)
- [7]浅析我国足球裁判在临场判罚中的问题与对策[J]. 金超.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22)
- [8]武汉高校足球裁判员培养探究[D]. 齐传旭. 武汉体育学院, 2016(03)
- [9]现阶段我国U系列男子足球比赛裁判员培养方式的研究[D]. 张晏.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2)
- [10]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足球裁判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D]. 苗寒雷. 郑州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