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内蒙古牧民增收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斯琴毕力格
导师: 王瑞璞
关键词: 牧民增收,草原生态,基础设施,政策选择
文献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就内蒙古而言 ,提高牧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实现小康目标的主要瓶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自治区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制度和生态的角度分析了牧民贫穷化的根本原因,认为增加牧民收入的关键因素是增加国家投入力度。 导论:主要介绍了增加牧民收入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简要说明了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和基本内容以及所使用到的研究方法,明确了本文的探索和创新部分。 第一章:牧民、牧区、畜牧业的基本情况。有关“三牧”的基本内涵、特征以及牧民与农民的区别做了具体描述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近几年牧民收入的变动趋势。同时对牧民与草原环境关系进行系统阐述,提出草原是牧民的生产资料、草原是牧民的生存环境的观点,为进一步分析牧民增收缓慢因素提供铺垫。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牧民减收与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有直接的关系。 第二章:内蒙古草原资源的现状。从生态保护、培育生产绿色产业、畜牧业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草原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对草原畜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作介绍的介绍的基础上,目前内蒙古草原生态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其目的是从生态的角度说明牧民贫困原因,为提出增加牧民收入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这一观点打下基础。 第三章:我国传统体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首先对传统体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分析,建国之后我国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做系统阐述,然后在当时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中国农业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对内蒙古牧区经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分析。最后在经济发展的迂回曲折中得到的深刻教训进行总结。其目的是从制度的角度说明牧民贫困原因,为提出增加牧民收入必须从制度环境入手这一观点提供理论基础。 第四章:促进牧民增收的基本思路。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牧民增收必须以非市场介入为主要导向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明确了资金投放的重点领域,并提出生态环境的治理成果是牧民的劳动成果,必须获得劳动报酬的理念;根据牧区人口过剩、草场面积缩小的现实情况,要实现牧民增收就必须实施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想,并对内蒙古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情况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调了牧区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具体包括牧区与城市协调发展、农村牧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人口与草原资源的协调发展等内容。最后,探索了发展特色畜牧业途径。在介绍了特色畜牧业的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内蒙古实施特色畜牧业的优劣势、重点发展行业,提出了发展特色畜牧业的具体
论文目录:
导言
一、论文选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本文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
三、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
四、本文写作难点和创新部分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牧区牧民和畜牧业的涵义
一、牧区的含义
二、内蒙古牧区与牧民
三、草原畜牧业及其优势与特征
第二节 增收:一个沉重的话题
一、牧民收入水平变动趋势
二、近几年牧民收入状况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牧民与草原环境
一、草原是牧民的生产资料
二、草原是牧民的生存环境
第四节 牧民增收缓慢的原因
一、草原资源荒漠化、沙漠化的影响
二、人口增多的原因
三、国家政策失误的原因
四、牧区教育落后的原因
第二章 内蒙古草原资源的现状
第一节 草原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一、草原是建立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内蒙古草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国土资源,是发展绿色有机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三、内蒙古草地资源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第二节 草原畜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草原畜牧业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产业
二、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历史
三、草原畜牧业的现状
第三节 草原生态面临的挑战
一、草原资源的退化
二、草原资源退化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牧业发展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分析
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二节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遇到的困境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牧区经济的缓慢发展
一、牧区经济发展的曲折道路
二、错误的道路所造成的苦果
三、迂回曲折中得到的深刻教训
第四章 促进牧民增收
第一节 牧民增收必须以非市场介入为主要导向
一、牧民增收必须以政府干预为主
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
第二节 实施牧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人口压力是牧民增收的主要障碍
二、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情况
三、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积极作用
四、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
五、解决思路
第三节 实施牧区统筹协调发展
一、促进牧区与城市协调发展
二、促进农区与牧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四、促进草原人口与草原资源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 发展特色畜牧业
一、特色畜牧业的内涵及特征
二、内蒙古实施特色畜牧业的优劣势
三、特色畜牧业重点发展行业
四、推进特色畜牧业的具体措施
第五章 牧民增收的政策选择
第一节 牧民增收的财政政策
一、国家财政向草原生态倾斜的重要意义
二、国家财政支牧的重点
三、构建牧区财政投资机制的思路
第二节 牧民增收的金融支持
一、牧区金融对牧民收入的影响
二、牧区金融体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围绕牧民增收选择牧区融资体系
第三节 建立金融与财政政策相结合的支牧体制
一、财政支牧侧重于生态环境治理与牧区基础建设
二、牧区金融支牧侧重于经营领域
三、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要相互结合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4
参考文献
- [1].北方牧区草畜平衡与草原管理研究[D]. 谢双红.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2].五大牧区草畜业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D]. 魏虹.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3].内蒙古牧区生态减贫研究[D]. 张振敏.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相关论文
- [1].内蒙古草原经济发展研究[D]. 特格西毕力格.中央民族大学2009
- [2].内蒙古可持续牧业发展研究[D]. 杨伊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 [3].荒漠草原放牧制度与家庭牧场可持续经营研究[D]. 卫智军.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
- [4].牧民定居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新疆农业大学2004
- [5].锡林河流域草地地境划分及其健康评价[D]. 红梅.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
- [6].北方牧区草畜平衡与草原管理研究[D]. 谢双红.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7].五大牧区草畜业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D]. 魏虹.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8].基于畜产品消费的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研究[D]. 李瑾.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