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前的实验工作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在巴黎的LCAM实验室,完成了在掠射条件下离子-表面散射的能损的测量和大角度散射的条件下电荷转移的研究;二是在兰州大学完成了离子-原子碰撞的电荷转移的研究。本论文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在第一章描述了离子-表面/原子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和相关概念。在第二章描述了本论文使用的实验仪器和技术。在第三和第四章,完成了1-4keV H+,He+和F-离子在金表面散射的表面沟道和能损的研究。实验上发现能损依赖于表面的方位角的改变,同时在能谱图上观测到多峰结构。考虑了表面不均匀电子气的离子轨迹和相关能损谱的模拟得出多峰结构源于不同的轨迹类型。能损的计算和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在第五章描述了Li+离子在Au(110)和Ag/Au(111)表面散射的电荷转移。实验上发现中性化份额对入射能量,出射角度,以及方位角均有依赖。其次在高功函表面如此有效的中性化是和传统的共振电荷转移模型相矛盾的。因此根据最近的理论研究成果,修正了传统的共振电荷转移模型,并给出了和实验结果大致相符的计算结果。我们用STM研究了Au(111)基底上生长超薄Ag膜,同时利用低能Li+离子背散射研究了电荷转移过程。入射离子中性化份额随入射能或出射能的增大而单调的减小,且并没有得到像人们预期的由于超薄膜Ag和基底Ag电子结构,能带结构的差异而引起中性化份额的不同。相比传统的jellium模型,改进的模型计算的结果和实验符合的很好。在第六章介绍了MeV Cq+离子和Ar靶碰撞的电荷转移的研究,给出了入射离子丢一个电子情况下的靶电离截面比的标度,研究发现入射离子丢(俘获)一个电子的情况的靶电离截面比或靶多电离与单俘获截面比均强烈依赖于入射离子的电荷态,而且随入射能的变化,各个反应道的变化激烈。实验上还观测到入射离子丢一个电子的情况下的靶多电离与纯单电离截面比随入射能量有振荡结构。在第七章我们还修改了过垒模型来处理多电荷态离子和氢原子和氦原子靶在中能区碰撞情况下的俘获和电离截面。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快速估算截面的方法,具有解析的表达式,容易理解物理实质,关键是能够给出正确的截面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H~+-Li(2s)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研究(英文)[J].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11(00)
- [2].有机分子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的电荷转移过程[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3].氢离子与里德伯原子碰撞中的电荷转移过程[J]. 物理学报 2009(05)
- [4].O~(3+)与H_2碰撞中非解离电荷转移过程的全量子计算[J]. 物理学报 2008(02)
- [5].ZnO-PSA Ⅱ型异质结界面电荷转移过程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19(04)
- [6].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He~(2+)-H~-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J]. 计算物理 2009(02)
- [7].纯Al在3种典型沿海、工业和乡村大气中的腐蚀行为[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6(01)
- [8].基于电荷转移的钙钛矿单晶和多晶材料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英文)[J]. 中国光学 2019(05)
- [9].封面图片说明[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6(11)
- [10].超快有机非线性光学分子及其介观光子器件实现[J]. 科学通报 2010(15)
- [11].等离激元共振能量转移与增强光催化研究进展[J]. 物理学报 2019(14)
- [12].两类以芴为中心的有机分子双光子吸收特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09(11)
- [13].LiNi_(1/3)Co_(1/3)Mn_(1/3)O_2的低温性能及动力学分析[J]. 中国科学:化学 2014(07)
- [14].Cu负载TiO_2/graphene高效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S1)
- [15].异质二聚体反应中心的电荷转移过程[J]. 发光学报 2012(11)
- [16].苯并三氮唑和钨酸钠对铜的协同缓蚀效应研究[J]. 铜业工程 2016(01)
- [17].金红石相TiO_2纳米棒的氢化处理及其光催化活性[J]. 钛工业进展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