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多极分子和偶极分子的光学非线性

有机多极分子和偶极分子的光学非线性

论文题目: 有机多极分子和偶极分子的光学非线性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

作者: 钱鹰

导师: 袁春伟

关键词: 光学非线性,多极生色团,扫描,电场诱导二次谐波产生,超瑞利散射,溶致变色法,三阶极化率,二阶极化率,构效关系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设计和合成了AπDπA型咔唑多极分子以及DπAπD型和DπA型双羟乙氨基-硝基偶氮分子,分别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表征,采用Z-扫描技术测定了这些有机多极分子和偶极分子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研究了有机分子结构与三阶光学非线性之间的构效关系。Z-扫描方法将材料非线性引起的附加相位通过衍射“转换”到待测光场的振幅变化上,通过测量远场中心的光强随相位调制强弱的变化来计算非线性折射率的大小和符号。本论文采用Z-扫描方法研究了AπDπA型、DπAπD型多极分子以及DπA型偶极分子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采用多步重氮-偶合反应制备了6个N-乙基咔唑衍生物,所合成的咔唑系列化合物是DππAA型有机多极分子,电子给体N-乙基咔唑单元通过两条共轭链分别与两个芳香受体相连,随着两条电荷转移共轭链的延长,三阶极化率增大。用离域能较低的芳香杂环苯并噻唑取代苯环,从电子给体到电子受体之间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增大,这种效应增加了分子的跃迁矩,使三阶极化率增大。从对硝基苯胺出发,经过多次重氮偶合反应制备了6个双羟乙氨基给体-硝基受体偶氮分子。三阶极化率随共轭链的增长,共轭体系的扩展而增大。其中化合物A6具有D-π-A-π-D型共轭结构,它包含两条从N,N-双羟乙氨基给体到硝基受体的共轭链,三阶极化率γ达到2958×10?36esu,并且这个分子的透明性在6个分子中也是最好的,光学损耗最小。在实验基础上,从有机分子的能级模型入手,讨论了单重态四能级分子系统的非线性极化率和非线性折射率及其计算方法,总结了有机分子结构与三阶极化率的构效关系,讨论了偶氮分子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本论文分别采用电场诱导二次谐波技术、超瑞利散射技术和溶致变色法测定了有机多极分子和偶极分子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并且研究了几类分子的结构与二阶光学非线性之间的构效关系。论文用电场诱导二次谐波产生(EFISH)法对金属有机二茂铁衍生物分子进行测定。对于同样的电子给体(二茂铁基),受体强度顺序的规律为吡啶正离子>对硝基苯基>对氯苯基>醛基、腈基>吡啶基>酯基,在一般情况下,给-受体强度越大,β值越大。共轭长度的增加可以增大β值,共轭体系及共平面程度对β值有较大影响。并且,茂环的π电子与过渡金属铁的d电子均参加了体系的共轭,形成了更为有效的D ?π?A骨架,故二茂铁乙烯衍生物的光学非线性明显优于具有类似结构的苯乙烯衍生物。超瑞利散射法通过检测以入射光为基频的二次非线性散射光信号强度可以计算出分子在溶液中的一阶超极化率。在实验中用超瑞利散射法测定了偶氮分子的二阶极化率,结果表明双羟乙氨基-硝基偶氮苯中强的给体基团双羟乙氨基和强的受体基团硝基是一对有效的给受体组合,随着结构单元的增加,共轭体系的扩展和电荷转移链的延伸使得一阶超极化率迅速增大。采用溶致变色法测算了三个系列18个化合物在1064nm和1907nm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并讨论了二阶极化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共轭桥、共轭链长、π体系和电子给/受体的协同作用、芳香杂环、分子内质子迁移以及多重电荷转移体系等因素对分子二阶非线性极化率的影响,总结出构效关系的规律。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有机分子的三阶光学非线性

1.1 介质的非线性极化

1.2 介质的非线性折射率及其影响因素

1.3 典型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1.3.1 三次谐波效应

1.3.2 光学四波和频和差频效应

1.3.3 光学参量放大效应

1.3.4 自聚焦、自散焦与自相位调制

1.3.5 光学双稳态

1.4 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品质因子

1.5 有机分子三阶非线性极化率的测量原理与技术

1.5.1 四波混频

1.5.2 光学克尔效应

1.5.3 非线性干涉法

1.5.4 Z-扫描法

1.6 本部分论文工作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AπDπA 型咔唑衍生物的合成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2.1 合成部分

2.1.1 合成路线

2.1.2 合成步骤

2.1.3 结果与讨论

2.2 非线性折射率测量的Z-扫描方法的理论与实验

2.2.1 Z-扫描法的简介

2.2.2 Z-扫描法的理论分析

2.2.3 Z-扫描法实验结果

2.2.4 讨论

2.3 小结

第三章 DπA型和DπAπD型羟乙基偶氮苯衍生物的合成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3.1 双羟乙氨基给体-硝基受体型偶氮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3.1.1 合成路线

3.1.2 合成步骤

3.1.3 结果与讨论

3.2 双羟乙氨基-硝基型偶氮分子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3.3 从双羟乙基苯胺制备含偶氮侧链的非线性光学聚酰亚胺

3.3.1 试剂及仪器

3.3.2 侧链型非线性光学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

3.3.3 侧链型非线性光学聚酰亚胺的合成步骤

3.3.4 侧链型非线性光学聚酰亚胺的表征

3.4 小结

第四章 有机分子的结构与三阶非线性极化率

4.1 有机分子的能级模型

4.2 单重态四能级分子系统的非线性极化率

4.3 单重态四能级分子系统的非线性折射率

4.4 分子非线性极化率的计算方法

4.5 有机分子的结构与三阶非线性极化率

4.6 偶氮分子的三阶光学非线性

4.7 小结

第五章 有机分子的二阶光学非线性

5.1 典型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5.1.1 倍频效应

5.1.2 和(差)频效应

5.1.3 参量放大和参量振荡

5.2 有机生色团的研究进展

5.3 有机分子二阶非线性极化率的测量原理与技术

5.3.1 超瑞利散射

5.3.2 电场诱导二次谐波产生

5.3.3 溶致变色法

5.4 本部分论文工作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六章 电场诱导二次谐波产生法测定二茂铁衍生物的二阶非线性极化

6.1 电场诱导二次谐波产生(EFISH)的理论分析

6.1.1 体系的一阶极化强度

6.1.2 体系的二阶极化强度

6.1.3 分子的二阶和三阶非线性极化率

6.1.4 双组分溶液的EFISH 测量公式

6.2 电场诱导二次谐波产生(EFISH)的实验测量

6.2.1 实验公式的推导

6.2.2 二茂铁分子53211m 吸收系数的测定

6.2.3 二茂铁分子基态偶极矩的测定

6.2.4 二茂铁分子二阶非线性极化率的测定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6.3.2 EFISH 实验结果

6.3.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超瑞利散射测定偶氮分子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

7.1 超瑞利散射理论分析

7.2 超瑞利散射实验测定

7.3 偶氮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其热稳定性

7.4 讨论

7.5 小结

第八章 溶致变色法测定偶氮苯衍生物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

8.1 双能级模型计算分子二阶极化率的基本原理

8.2 溶致变色法实验测定

8.2.1 振子强度的测算

8.2.2 分子基态偶极矩的测算

8.2.3 分子激发态偶极矩的测算

8.2.4 分子二阶极化率的测定

8.3 小结

第九章 有机生色团的分子结构与二阶非线性极化率

9.1 共轭桥对分子二阶极化率的影响

9.2 共轭链长对分子二阶极化率的影响

9.3 π体系和电子给/受体的协同作用

9.4 芳香杂环对分子二阶极化率的影响

9.5 分子内质子迁移的影响

9.6 多重电荷转移体系

9.7 小结

第十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相干诱导低维微纳结构光学非线性增强及其应用[D]. 刘少鹏.东南大学2018
  • [2].静电自组装薄膜光学非线性测量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 欧阳秋云.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 [3].光激励下有机分子重新取向诱导的液晶三阶光学非线性的动力学过程研究[D]. 刘秀.复旦大学2006
  • [4].基于相位物体若干光学非线性测量技术的研究[D]. 杨俊义.苏州大学2010
  • [5].硒化锌及芴类衍生物的双光子光学非线性研究[D]. 李常伟.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 [6].功能有机共轭小分子的超快光学非线性及光物理机制研究[D]. 肖政国.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 [7].PPV衍生物及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的三阶光学非线性研究[D]. 孙真荣.华东师范大学2000
  • [8].钙钛矿氧化物薄膜的电学及光学非线性特性研究[D]. 陈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 [9].II-VI族半导体耦合/复合低维结构光学非线性[D]. 张熙.武汉大学2009
  • [10].金属银、铜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光学非线性研究[D]. 韩亚萍.黑龙江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偶氮苯光学材料研制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D]. 黄燕萍.华东师范大学2000
  • [2].光电材料(包括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双光子吸收材料及发光材料)的分子设计研究[D]. 刘孝娟.吉林大学2004
  • [3].有机材料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理论研究[D]. 孙元红.山东师范大学2005
  • [4].有机三阶非线性光学新材料的探索[D]. 李廷斌.山东大学2006
  • [5].具有非线性光学特性的含氟聚酰亚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D]. 邱凤仙.东南大学2005
  • [6].双光子有机功能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及超快动力学研究[D]. 李波.复旦大学2006
  • [7].金属有机配合物DMIT类材料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D]. 孙香冰.山东大学2007
  • [8].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TDDFT-SOS理论研究[D]. 杨国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 [9].新型有机色素类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蔡志彬.浙江工业大学2007
  • [10].有机及金属有机材料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研究[D]. 元以中.华东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  ;  ;  ;  ;  ;  

有机多极分子和偶极分子的光学非线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