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层结构论文-陈康,郭崇武,陈媚

镀层结构论文-陈康,郭崇武,陈媚

导读:本文包含了镀层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镀锌,钝化,羟基石墨烯,封闭剂

镀层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陈康,郭崇武,陈媚[1](2019)在《铸铁件镀锌与羟基石墨烯封闭的镀层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铸铁件镀锌及羟基石墨烯封闭的镀层结构,包括铸铁件基体、在铸铁件基体上从内到外依次制备的酸性镀锌层、碱性镀锌层、叁价铬钝化层以及纳米石墨烯封闭层。其中叁价铬钝化包括叁价铬蓝色钝化、叁价铬彩色钝化和叁价铬黑色钝化。采用叁价铬蓝色钝化的镀件按照GB/T 10125-2012《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进行中性盐雾试验300 h,镀件表面无白色腐蚀物生成,其耐盐雾性是传统镀层封闭剂封闭的镀锌件的2.5倍。(本文来源于《2019’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8-02)

朱丽霞,罗金恒,武刚,李丽锋,张庶鑫[2](2019)在《扩散温度对TC4合金表面Cu/Ni复合镀层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扩散热处理研究了Cu/Ni/Ti复合镀层不同温度下的扩散行为,分析了扩散层结构,并讨论了扩散温度对镀层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Cu/Ni/Ti原子之间的互扩散,形成稳定的扩散层,可以有效提高镀层表面耐蚀性能;随着热扩散温度上升到700℃,膜层结构致密,在扩散层中形成了Ni_xTi_y金属间化合物及少量的Cu_xTi_y金属间化合物,镀层表面的耐蚀性最好;温度升高到800℃时,在膜层界面处引发了Kirkendall效应,所形成的Kirkendall空位相互聚集长大,形成裂纹或孔洞,使得镀层疏松多孔,从而降低了耐蚀性。(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彭芳,王文婷[3](2019)在《电流密度对65Mn钢上镍基复合镀层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流密度为2.5~16.0A/dm~2的条件下,于65Mn钢上制备了Ni-TiB_2复合镀层。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镀层的晶面取向和晶粒尺寸。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从2.5A/dm~2增大到16.0A/dm2,镀层的表面形貌发生明显变化,(111)、(220)和(311)晶面的衍射强度基本是逐渐减弱,而(200)晶面的衍射强度先逐渐增强后逐渐减弱。镀层的择优取向由(311)晶面转变为(200)晶面,平均晶粒尺寸先逐渐减小后增大。(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环保》期刊2019年01期)

赵峰,范金辉,朱世根[4](2018)在《抛光工艺对导纱针硬铬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抛光工艺对导纱针硬铬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超景深显微镜、能谱仪、硬度计、镀层附着力自动划痕仪对硬铬镀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硬度、结合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综合抛光工艺,导纱针硬铬镀层的硬度较高(为7 191 MPa),结合强度临界载荷达到6.28N。(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环保》期刊2018年06期)

李远鹏,杨伟芳,江社明,熊俊波,卞景忠[5](2018)在《Zn-Mg合金镀液中Al含量对批量热浸镀镀层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Zn-Mg批量热浸镀时,添加Al能抑制Mg在镀液表面的氧化,但其会对镀层结构和组织产生影响。在Q235钢表面采用不同Al含量的Zn-Mg合金镀液制备了镀层。利用SEM,EDS,GDOES等技术分析了Al含量对Zn-Mg合金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n-Mg合金镀液中Al含量的增加,镀层中的Fe-Zn合金相层逐渐减薄,Al含量为0.150%时,Fe-Zn合金相层消失,镀层主要由自由锌层组成; Al主要存在于镀层/基体界面,且以Fe-Al金属间化合物形式存在; Fe-Zn合金相层的减薄主要原因是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8年08期)

杜光郡,安宏泽,王国星,孟国哲,王艳秋[6](2018)在《硫酸铜含量对铜镍纳米合金镀层结构和腐蚀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脉冲电镀技术从不同硫酸铜含量的镀液中制备了纳米结构的铜镍合金镀层。使用SEM、TEM及电化学测试技术对其结构和腐蚀电化学行为进行了表征,发现随镀液中硫酸铜含量的变化,镀层中Cu的含量也随之变化。而镀层中适量的Cu含量不仅会使(金属|钝化膜)界面处发生的电荷转移的反应阻力增大,还会使钝化膜中Cu+的含量最高,这种低价铜离子对高价镍离子钝化膜的掺杂会显着降低膜中氧离子空位的含量,使钝化膜缺陷更少,更为致密,从而显着提高其耐蚀性。这为发展耐蚀合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8-07-30)

徐淑庆,郑云云,黄学仁,李家明,蔡成翔[7](2018)在《Ni-纳米WC复合镀层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恒流电沉积制备Ni镀层和Ni-纳米WC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并通过浸泡腐蚀实验和高温氧化实验,研究纳米WC颗粒对Ni镀层的微观形貌、物相结构、耐蚀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WC颗粒使Ni镀层表面平整性明显改善,组织结构趋于完整且致密,镀层的耐蚀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得到了提高;与Ni镀层相比,Ni-纳米WC复合镀层表面平整、结构致密,同等条件下的腐蚀速率和氧化增量均较低,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精饰》期刊2018年03期)

李恒征,康敏,张银,牛晓飞,刘从虎[8](2018)在《喷射参数对Ni-Co-BN(h)纳米复合镀层结构及耐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喷射电沉积的方法在不同喷射电压和喷射速度参数下制备了Ni-Co-BN(h)纳米复合镀层,并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及摩擦磨损仪等分别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晶相结构、显微硬度和摩擦因数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Ni-Co-BN(h)纳米复合镀层中各元素分布均匀,除喷射速度为0.5 m/s的样本外,镀层表面无明显纳米颗粒团簇现象;Ni-Co-BN(h)镀层为晶态结构,晶粒细小,Ni(111)和Co(111)为其主要生长面,Ni原子与Co原子间形成了单一的α相固溶体;喷射电压和喷射速度参数对Ni-Co-BN(h)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和自润滑性能等均有影响,且过低的喷射速度直接影响到镀层的使用寿命;当喷射电压为18 V,喷射速度为1.5 m/s时,Ni-Co-BN(h)纳米复合镀层的硬度最高,摩擦因数最低,镀层表现出较好的减摩和自润滑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表面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倪成员,陈清霞,贺艳明,朱冬冬,贺庆[9](2018)在《pH值对Cu-Co合金镀层结构及中温氧化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适合用作铁素体不锈钢表面的保护涂层,在不同pH值条件下,通过电沉积法在SUS430铁素体不锈钢表面共沉积Cu-Co合金镀层,并在750℃下进行中温氧化试验,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手段,分析镀层及氧化膜的形貌和组成,结合增重法研究Cu-Co合金镀层的中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增加,镀层中Co元素的含量逐渐增大,Cu元素含量逐渐减小;在750℃中温氧化时,pH=6试样氧化速率最小;经400 h氧化后,基体表面的氧化物为Cr_2O_3和Fe_3O_4,pH=4镀层的氧化物主要为CuO,pH=5镀层的氧化物开始形成(Cu,Co)_3O_4尖晶石氧化物,pH=6镀层的氧化物中(Cu,Co)_3O_4和CuO成为主相;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pH=4,5镀层的氧化物晶粒缓慢长大,pH=6镀层的氧化物颗粒逐步细化;Cu-Co合金镀层氧化后的氧化层与SUS430钢的热匹配性较好,且镀层中Co含量较高时,其抗氧化性也较好,因此,pH=6镀液中获得的合金镀层适合用作铁素体不锈钢表面保护涂层。(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8年02期)

张静,郭腾,郝娟,丁郁航,蒋百灵[10](2018)在《脉冲宽量对GCr15基体温升及其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子镀技术于淬火态GCr15表面沉积Ti镀层,通过改变脉冲宽量,对GCr15基体温升进行控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计、纳米压痕仪、洛氏硬度计、光学显微镜等研究脉冲宽量对镀层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电场模式下,脉冲宽量为2 ms时,基体温升得到有效控制,且随着脉冲宽量的增大,基体温升从40℃升高到275℃时,薄膜晶化程度增强,平均晶粒尺寸由10.1 nm增大至14.6 nm,硬度、弹性模量提高约50%,韧性降低约18%,膜基结合力降低。(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镀层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扩散热处理研究了Cu/Ni/Ti复合镀层不同温度下的扩散行为,分析了扩散层结构,并讨论了扩散温度对镀层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Cu/Ni/Ti原子之间的互扩散,形成稳定的扩散层,可以有效提高镀层表面耐蚀性能;随着热扩散温度上升到700℃,膜层结构致密,在扩散层中形成了Ni_xTi_y金属间化合物及少量的Cu_xTi_y金属间化合物,镀层表面的耐蚀性最好;温度升高到800℃时,在膜层界面处引发了Kirkendall效应,所形成的Kirkendall空位相互聚集长大,形成裂纹或孔洞,使得镀层疏松多孔,从而降低了耐蚀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镀层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陈康,郭崇武,陈媚.铸铁件镀锌与羟基石墨烯封闭的镀层结构[C].2019’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技术论坛论文集.2019

[2].朱丽霞,罗金恒,武刚,李丽锋,张庶鑫.扩散温度对TC4合金表面Cu/Ni复合镀层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3].彭芳,王文婷.电流密度对65Mn钢上镍基复合镀层结构的影响[J].电镀与环保.2019

[4].赵峰,范金辉,朱世根.抛光工艺对导纱针硬铬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电镀与环保.2018

[5].李远鹏,杨伟芳,江社明,熊俊波,卞景忠.Zn-Mg合金镀液中Al含量对批量热浸镀镀层结构的影响[J].材料保护.2018

[6].杜光郡,安宏泽,王国星,孟国哲,王艳秋.硫酸铜含量对铜镍纳米合金镀层结构和腐蚀行为的影响[C].201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8

[7].徐淑庆,郑云云,黄学仁,李家明,蔡成翔.Ni-纳米WC复合镀层结构与性能研究[J].电镀与精饰.2018

[8].李恒征,康敏,张银,牛晓飞,刘从虎.喷射参数对Ni-Co-BN(h)纳米复合镀层结构及耐磨性的影响[J].中国表面工程.2018

[9].倪成员,陈清霞,贺艳明,朱冬冬,贺庆.pH值对Cu-Co合金镀层结构及中温氧化行为的影响[J].材料保护.2018

[10].张静,郭腾,郝娟,丁郁航,蒋百灵.脉冲宽量对GCr15基体温升及其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8

标签:;  ;  ;  ;  

镀层结构论文-陈康,郭崇武,陈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