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防止北京近郊甜椒上新出现病害-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病害的蔓延和危害,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利用核酸斑点杂交技术对PMMoV进行检测研究。通过对探针特异性和灵敏度的测试,证明了该探针能够特异检测PMMoV,稀释限点对应的植物组织材料为0.8μg,与RT-PCR及DAS-ELISA两种方法比较,比DAS-ELISA方法灵敏(39.06μg),没有RT-PCR灵敏(0.008μg)。但是综合考虑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是大量田间样品常规检测较好的方法。采取北京郊区和河北保定地区的类似PMMoV症状的93种田间样品和18种商品种子样品进行了检测,将检测结果用更加灵敏的RT-PCR方法进行了验证,两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了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在实际应用中检测结果可靠。通过对田间样品的检测,初步揭示了2006年北京附近地区PMMoV病害发生情况,对病害的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地高辛标记探针的开发为今后PMMoV田间样品的常规检测提供了方便,快捷,灵敏,安全的检测方法,为PMMoV病害的防治奠定了基础。利用分步构建策略构建了含有PMMoV-CN全长基因组序列的侵染性cDNA克隆pMQC。构建过程中在PMMoV-CN基因组序列的5’端引入了T7启动子和提高转录效率的两个G,3’端引入单一酶切位点SmaI,采用pMD18-T simple载体作为基础载体,将PMMoV-CN全基因组序列分为三段逐步构建到pMD18-T simple载体上,得到含有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的重组载体之后,利用SmaI酶切位点将载体线性化,以线性化载体为模板进行体外转录。将体外转录产物接种矮牵牛,苋色藜和昆诺藜,通过症状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RT-PCR,Western blot和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验证了pMQC的侵染性。成功构建PMMoV-CN的侵染性cDNA克隆,为今后PMMoV基因组功能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将侵染性克隆pMQC的CP置换为TMV-U1和ToMV-S1的CP得到了两个杂合侵染性克隆pM-T-CP和pM-To-CP,将两个杂合侵染性克隆体外转录产物接种矮牵牛和苋色藜观察症状,以TMV-U1(ToMV-S1)和PMMoV-CN为参照,结果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RT-PCR,核酸斑点杂交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最终结果为:在矮牵牛上,pM-To-CP没有侵染性;PMMoV-CN CP置换为TMV CP之后使PMMoV-CN由局部侵染变为系统侵染,说明TMV CP可能在pM-T-CP系统侵染矮牵牛中起主要作用,CP可能作为主要因子协助该病毒在矮牵牛中进行长距离运动,TMV-U1和PMMoV-CN CP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两种病毒在矮牵牛上症状差异的决定因子。在苋色藜上,pM-To-CP依然没有侵染性;PMMoV-CN CP置换为TMV CP并没有改变PMMoV-CN在苋色藜上的斑驳症状,说明PMMoV-CN CP可能在PMMoV-CN侵染苋色藜产生斑驳症状过程中没有起到重要作用,或者PMMoV-CN CP在苋色藜上产生斑驳症状的作用被TMV-U1 CP弥补了,而且说明了TMV-U1在苋色藜上产生局部枯斑症状所需要的TMV中的无毒基因可能不是它的CP。TMV-U1 CP与PMMoV-CN CP之间的差异不是两种病毒在苋色藜上症状差异的决定因子。为了进一步确定PMMoV-CN CP序列中的哪一部分序列与TMV-U1序列的差异导致它们在矮牵牛上症状为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的差异,本研究构建了两个杂合侵染性克隆,pM-T-CP1、pM-T-CP2,它们分别对应着PMMoV-CN CP的1-117、1-237位核苷酸序列置换为TMV-U1 CP对应序列。体外转录之后接种矮牵牛植株,观察症状及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证明了两种杂合病毒对矮牵牛为局部侵染。说明PMMoV-CN CP的1-117和1-237位的核苷酸与TMV-U1对应序列的差异并没有导致两种病毒在矮牵牛上的症状差异。为了进一步确定TMV-U1CP序列中哪一部分序列在症状改变中起主要作用,今后的研究将对PMMoV CP其它部分的序列进行置换以及采用定点突变等方法来揭示两种病毒症状差异的原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某少数民族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现状调查[J]. 现代医药卫生 2020(05)
- [2].浅谈心理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影响的护理体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11)
- [3].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15)
- [4].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采用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35)
- [5].王友仁按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09)
- [6].论西医疾病辨证规范所属症状虚拟性及其成因[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03)
- [7].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4)
- [8].自制消炎膏配合脓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的临床观察[J]. 黑龙江医学 2013(02)
- [9].腹腔镜手术在盆底功能障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11)
- [10].田间不同症状的高粱黑穗病病原菌种群鉴定[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5(04)
- [11].症状学研究在发作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 医学综述 2012(22)
- [1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近况[J]. 光明中医 2011(06)
- [13].不同发作频率偏头痛病人头痛特征及伴随症状差异分析[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8(05)
- [14].河北省又取得一批农药植保类科研成果[J]. 农药市场信息 2015(21)
- [15].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实验室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4(03)
- [16].超重与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17)
- [17].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07)
- [18].不同过敏原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影响的比较[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2(01)
- [19].新微创保胆取石临床体会[J]. 当代医学 2012(01)
- [20].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评估[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10)
- [21].猪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与治疗[J]. 畜禽业 2014(09)
- [22].《类证治裁》论治麻木浅释[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4)
- [2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其发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08)
- [24].20对夫妻同时一氧化碳中毒临床分析[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1)
- [25].周围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研究 2012(05)
- [26].青年发病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病形式和临床特点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3)
- [27].设施黄瓜易混叶病诊断[J].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2012(20)
- [28].系统性医院感染教育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J].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16(04)
- [29].浅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 2015(35)
- [30].河北省又取得一批农药植保类科研成果[J]. 农药市场信息 2015(17)
标签:辣椒轻斑驳病毒论文; 地高辛标记的探针论文; 侵染性克隆构建论文; 烟草花叶病毒论文; 症状差异相关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