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木姜子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樟科,全叶绿体基因,新木姜子属,核糖体核蛋白编码基因
新木姜子属论文文献综述
梁熙健[1](2019)在《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和核糖体编码基因的新木姜子属植物(樟科)的进化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带的植物往往有复杂多样、分布广泛的特点,所以在研究他们的基因组进化和生物地理学时往往会受到很多技术方面的阻碍。樟科植物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热带雨林的重要组成物种。全世界大约有3000多种樟科植物。但是今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单中樟科植物数量逐年增长,面临灭绝的风险,同时由于樟科植物之间缺乏关键性状特征难以辨认,对樟科植物了解甚少,给保护的研究增加了一定的困难。新木姜子属植物是樟科的一个属,全世界大概有100多种,其中有五十多种分布在中国。目前对于新木姜子属的内部亲缘关系及其在科中的进化位置的研究非常少,在总结前人的分子学研究和形态学研究基础上,我们对新木姜子属的系统进化位置进行了探索。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第一次提出利用全叶绿体基因去讨论新木姜子属的属内属间亲缘关系,在研究中一共使用16个新木姜子属植物和7个樟科其他属的植物,使用Mig-seq和下一代侧序的方法得到的全叶绿体基因、核糖体基因、蛋白编码序列和长单拷贝序列。我们用Orgasm,Geneniou,OGDraw等进行生物学分析,并构建了基于最大似然法的SH-like 系统发育树。结构数据表明N.chuii,N.sericea,N.dealbata,N,ovatifolia,N.cambodiana,N.aurata,N.chuii 在同一个分支A里面,而N.pinninervis,N.zeylanica,N.longipedicellata,N.shingningensis则被归为分支B里面。另一方面,用蛋白编码序列,长单拷贝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被证明不能成功的反映出新木姜子属属内的系统学关系,但基于全叶绿体基因与核糖体基因结合的数据可以较准确的反映出新木姜子属内系统发育关系,同时为新木姜子属是个单系类群提供了有力证据。在综合几种数据方法的使用后,正如我们的研究所证明的那样,全叶绿体基因和核糖体核蛋白编码基因的结合数据开辟了令人兴奋的前景。研究新木姜子属内系统发育对我们研究起源和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的意义,并扩充了樟科的基因库。未来我们会加入更多的物种数据进行分析,新木姜子属内进化研究也有待继续完善。(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朗[2](2007)在《樟科新木姜子属系统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樟科新木姜子属植物(Neolitsea Merr.)全世界约10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是其分布的多样性中心,有45种,分布在西南、南部至东部。该属植物具有以下形态学特征:花二基数,能育雄蕊6,叶片多为离基叁出脉,簇生或簇生成轮生状,伞形花序无总梗或有极短的总梗。本研究以前人对樟科植物的系统学研究工作为基础,通过分子系统学研究和形态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对樟科新木姜子属的系统学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新木姜子属的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分子系统学研究方面,应用nrDNA 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和ETS(Ex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片段序列作为樟科新木姜子属系统学研究的分子证据,对得到的叁个序列矩阵(ITS,ETS和ETS & ITS)进行MP(Maximum Parsimony)和Bayesian分析(Bayesian Inference),并认为使用Bayesian分析法对ETS & ITS联合矩阵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系统发育树可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樟科新木姜子属的系统发育。形态学研究方面,通过查阅文献和对标本馆现有标本进行观察,选取30了个形态学性状进行编码,构建出形态学数据矩阵,对其进行MP分析,并最终挑选出8个形态学性状绘制在ETS & ITS Bayesian系统树上。综合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两方面的研究结果,我们确定新木姜子属为一个单系类群,它与黄肉楠属的大部分物种亲缘关系密切。同时,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花序类型可能是解决核心月桂族(“core”Laureae)系统学问题最重要的性状之一,并基于此对新木姜子属与核心月桂族其他类群的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探讨。虽然本研究对新木姜子属内种间的系统演化关系解决并不成功,但是仍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新木姜子属可能可以划分为两个分别以球形果和椭圆、卵形果为表形特征的亚类群。(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期刊2007-01-01)
管月清,陈红梅,孙凌峰[3](2002)在《新木姜子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新木姜子属植物的化学成份和生理活性作了全面系统的综述 ,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02年03期)
新木姜子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樟科新木姜子属植物(Neolitsea Merr.)全世界约10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是其分布的多样性中心,有45种,分布在西南、南部至东部。该属植物具有以下形态学特征:花二基数,能育雄蕊6,叶片多为离基叁出脉,簇生或簇生成轮生状,伞形花序无总梗或有极短的总梗。本研究以前人对樟科植物的系统学研究工作为基础,通过分子系统学研究和形态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对樟科新木姜子属的系统学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新木姜子属的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分子系统学研究方面,应用nrDNA 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和ETS(Ex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片段序列作为樟科新木姜子属系统学研究的分子证据,对得到的叁个序列矩阵(ITS,ETS和ETS & ITS)进行MP(Maximum Parsimony)和Bayesian分析(Bayesian Inference),并认为使用Bayesian分析法对ETS & ITS联合矩阵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系统发育树可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樟科新木姜子属的系统发育。形态学研究方面,通过查阅文献和对标本馆现有标本进行观察,选取30了个形态学性状进行编码,构建出形态学数据矩阵,对其进行MP分析,并最终挑选出8个形态学性状绘制在ETS & ITS Bayesian系统树上。综合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两方面的研究结果,我们确定新木姜子属为一个单系类群,它与黄肉楠属的大部分物种亲缘关系密切。同时,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花序类型可能是解决核心月桂族(“core”Laureae)系统学问题最重要的性状之一,并基于此对新木姜子属与核心月桂族其他类群的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探讨。虽然本研究对新木姜子属内种间的系统演化关系解决并不成功,但是仍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新木姜子属可能可以划分为两个分别以球形果和椭圆、卵形果为表形特征的亚类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木姜子属论文参考文献
[1].梁熙健.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和核糖体编码基因的新木姜子属植物(樟科)的进化差异[D].广西大学.2019
[2].李朗.樟科新木姜子属系统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7
[3].管月清,陈红梅,孙凌峰.新木姜子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02
标签:樟科; 全叶绿体基因; 新木姜子属; 核糖体核蛋白编码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