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油田合水区长8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西峰油田合水区长8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论文摘要

合水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西南部,构造稳定,其上三叠统长8储层的沉积相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杂基含量低于10%,以粘土矿物为主,少量碳酸盐;胶结物以薄膜状绿泥石和亮晶方解石为主。孔隙类型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溶蚀孔隙次之,少量晶间孔、微裂缝;孔隙结构类型以中孔微喉型为主;多为特低孔特低渗型。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交代作用,处于中成岩A阶段。将研究区长8储层划分为黑云母、铁泥质(或方解石)压实相,碳酸盐胶结相,绿泥石薄膜剩余孔隙相,长石溶蚀相,绿泥石薄膜剩余孔-长石溶蚀相,高岭石胶结相六种成岩相,其中绿泥石薄膜残余孔-长石溶蚀相对油气储集最有利,主要发育在研究区南部和东部。研究区长8储层非均质性强,且长81储层非均质性强于长82,沉积作用是最重要影响因素。砂体、隔夹层、孔隙度、渗透率的展布均受沉积微相控制,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储层的非均质性特点,渗透率表现为强非均质性,而孔隙度表现为弱非均质性。根据岩心观察结果分析,长8裂缝发育情况可能较普遍,并且长81裂缝较长82发育。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的油水驱替实验,进行了储层孔隙结构观察,将研究区划分出剩余孔隙型、溶蚀孔隙型、微裂缝型和致密型四种驱替类型,动态地分析了影响驱替效果的原因,确定了残(剩)余油与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关系。非均质特征研究是储层储集性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分析了储层多种性质的展布特点和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油田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2 区域地质概况
  • 2.1 构造背景
  • 2.2 地层特征
  • 2.3 构造演化
  • 3 地质特征概述
  • 3.1 研究目标
  • 3.2 沉积特征
  • 3.3 岩石学特征
  • 3.4 成岩特征
  • 4 储层非均质性
  • 4.1 隔夹层研究
  • 4.2 砂体展布特征
  • 4.3 渗透率非均质性
  • 4.4 孔隙度非均质性
  • 4.5 裂缝特征
  • 5 油水驱替实验在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
  • 5.1 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油水驱替实验介绍
  • 5.2 油水驱替实验在非均质研究中的应用
  • 6 主要结论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主要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西峰油田合水区长8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