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宗族文化在时代变迁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将其概括为由传统社会的弥散型宗族变为当代社会的点缀型宗族。当代社会,宗族通过社会动员与资源整合和地方社会的组织化得以重建。在清明祭祀中渗透着不同族群之间和族群内部的微观权力互动。宗族成员通过这一活动得以建构彼此之间的“我们感”,“共聚合爨”的宗族精神得以实现。宗谱体现了民间社会的一种身份认同关系。通过续谱,地方社会的历史感获得升华,地方社会共同体得以形成。但是,在宗族意识经过无数世代的层累之后却并没有增强,而是出现了“心灵的内卷化”,宗族的历史销蚀了其本来所具有的意义。在地方社会的日常生活中,交织着村落、家庭、个人和宗族之间的互动。通过深入到家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族获得了社会的内化,而通过向村落和地方社会的扩展,宗族实现了外化。通过这些考察,我们得出结论:宗族文化是现代化的一种补充,它的重建和延续集中体现了我国乡村社会的深层特质:老人社会、感情社会。在宗族的延续中,时间和存在自身所具有的意义得到了升华和永恒。如果宗族真的走向消亡,我们用什么来弥补宗族退场所带来的价值缺失?答案是重建人们的村落感。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传承的延续——华北宗族文化探究[J]. 山西农经 2016(14)
- [2].农村宗族文化的“现代性危机”——基于W村的调研分析[J]. 北方文学 2018(06)
- [3].乡土社会与宗族文化——浅谈中国农村宗族文化的乡土根源[J]. 文化产业研究 2016(03)
- [4].皖南乡村的宗族文化变迁[J]. 中国乡村研究 2014(00)
- [5].宗族文化的复兴与变迁——以刘傅氏为例[J].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4)
- [6].私家庄园中所蕴含的宗族文化[J]. 风景名胜 2019(01)
- [7].传统宗族文化与村域自治的新探索——以广西为例[J]. 山西青年 2016(23)
- [8].网络宗族文化传播特点与影响[J]. 编辑之友 2019(03)
- [9].《赣鄱宗族文化研究》出版[J]. 农业考古 2018(04)
- [10].论中国传统宗族文化对当代文化养老的影响[J]. 湖南社会科学 2014(04)
- [11].宗族文化景观修复与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衡南县杨柳村胡氏宗祠为例[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05)
- [12].香港客家宗族文化与传承[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01)
- [13].宗族文化视角下漳州山重村聚落形态研究[J]. 华中建筑 2017(12)
- [14].历史村落中宗族文化的保护与再利用——以南京溧水诸家古村为例[J]. 城市建筑 2017(18)
- [15].宗族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J]. 度假旅游 2019(03)
- [16].老字号品牌中的宗族文化脉络研究——以“王星记”扇为例[J]. 大众文艺 2019(21)
- [17].流动的社会资本——传统宗族文化是否影响移民就业?[J]. 经济研究 2018(03)
- [18].东晋门阀政治与南方宗族文化传统[J]. 中国文化研究 2009(03)
- [19].关于宗族文化与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的调查与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12)
- [20].《合肥名门望族与宗族文化研究》评介[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02)
- [21].将宗族文化融入文化礼堂建设[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10)
- [22].社会形态与宗族文化——略论中国宋代以来的宗族变化与发展[J]. 黑河学刊 2011(11)
- [23].宗族文化符号及其意义——一个仫佬族村落的“堂”、族谱与班辈诗的田野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4].论当前宗族文化复兴的体现及新问题[J]. 凯里学院学报 2017(02)
- [25].观点举要[J]. 江汉学术 2017(05)
- [26].宗祠的现代转型——以常山彤弓山村为例[J]. 华中建筑 2015(05)
- [27].以民俗文化提升地方宗族文化[J]. 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1(03)
- [28].正确引导宗族文化 构建和谐共同体——以福建省周宁县礼门乡贡川村陈姓为中心[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9].宗族与江西近代民办教育[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4(06)
- [30].浅析宗族文化的网络传播[J]. 新闻世界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