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套高中数学课标教科书的差异比较研究 ——以“数学1”为例

三套高中数学课标教科书的差异比较研究 ——以“数学1”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实施,国家已经审定通过了五个版本的基于《标准》的高中数学教科书,并于2004年9月开始在各试验区试用。本研究是以人教B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三个版本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为研究载体,以教科书的内容、体系结构、例题习题配置、呈现形式、教育功能为研究对象,采取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就各教科书的特点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三套教科书“数学1”模块,得到了如下结论:(1)三套教科书均遵循《标准》的要求选取了相同的数学知识版块: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在教学课时安排上各版本基本相当,人教B版和苏教版均为36课时、北师大版35课时;在具体知识点的安排上,三套教科书存在差别,人教B版选取的知识点最多,其次是北师大版,苏教版最少。(2)三套教科书编排的体系结构各具特色,人教B版注重知识体系内部的展开;北师大版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展开;苏教版以问题为出发点对数学内容进行展开。(3)在例题习题配置上,人教B版最详实,注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北师大版注重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和巩固知识,设置了更多的应用问题;苏教版题型最丰富,从习题中全方面地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4)在呈现形式上,人教B版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北师大版注重学生的参与;苏教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5)在教育功能上,人教B版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理解数学本质;北师大版突出数学本质,注重适度的形式化;苏教版重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本研究所做的初步探索可以为高中数学教科书的编写和修订提供借鉴,为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创造性地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但仅是一孔之见。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2 相关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3 文献分析小结
  • 3 研究的设计
  •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对象
  • 3.1.1 教科书及使用者的界定
  • 3.1.2 比较对象
  • 3.2 新课标对"数学1"的要求
  • 3.2.1 集合的内容与要求
  • 3.2.2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的内容与要求
  • 3.3 比较的具体内容
  • 3.4 研究的假设和问题
  • 3.5 比较的方法
  • 3.6 比较的框架
  • 4 比较的结果与分析
  • 4.1 教科书内容的比较
  • 4.1.1 知识内容的选取和编写的比较
  • 4.1.2 知识内容所占比例的比较
  • 4.1.3 教学建议课时的比较
  • 4.1.4 联系其他学科知识的比较
  • 4.2 教科书体系结构的比较
  • 4.3 教科书中例题、习题配置的比较
  • 4.3.1 例题配置的比较
  • 4.3.2 习题配置的比较
  • 4.3.2.1 习题题量的比较
  • 4.3.2.2 习题类型的比较
  • 4.3.2.3 习题素材的比较
  • 4.4 教科书呈现形式的比较
  • 4.4.1 引言呈现形式的比较
  • 4.4.2 概念呈现形式的比较
  • 4.4.3 栏目呈现形式的比较
  • 4.4.4 例题、习题呈现形式的比较
  • 4.4.5 数学文化呈现形式的比较
  • 4.5 教科书教育功能的比较
  • 4.5.1 发展学生应用意识的比较
  • 4.5.2 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比较
  • 4.5.3 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比较
  • 4.5.4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比较
  • 4.5.5 数学文化渗透的比较
  • 5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思考与建议
  • 5.3 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数据教学时代的来临:电子教科书的源起、发展与展望[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24)
    • [2].美国物理教科书中科学家形象的塑造与启示[J]. 未来与发展 2019(12)
    • [3].中加九年级化学(科学)教科书教学属性比较研究——以“原子结构”为例[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01)
    • [4].国外高校电子教科书使用新趋势[J]. 中国出版 2019(24)
    • [5].承传与开新:民初中学国文教科书的知识状况考察[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6].革新与反哺:论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小学教科书——以尚公小学为例[J]. 武陵学刊 2020(01)
    • [7].美国信息技能与母语教科书整合的经验及其启示[J]. 教学与管理 2020(02)
    • [8].教科书知识的运用探讨[J]. 大众文艺 2020(03)
    • [9].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教材研究的新取向[J]. 课程.教材.教法 2019(11)
    • [10].被低估的创新——试论教科书研制的主体性特征[J]. 课程.教材.教法 2019(11)
    • [11].民国时期小学科学教科书用废之争及启示[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2].论教科书知识的教学面向[J]. 基础教育 2020(01)
    • [13].韩国电子教科书:缘起、实施情况和启示[J]. 教育学术月刊 2020(03)
    • [14].超越经验与常识:教科书的教学性再认识[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01)
    • [15].教科书评价的困境及反思[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11)
    • [16].科学家素材在中小学理科教科书中的融入[J]. 教学与管理 2020(09)
    • [17].新时代教科书发展的使命与挑战——“第七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科书学术论坛”综述[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0(04)
    • [18].我国五套初中物理教科书的插图比较[J]. 广西物理 2019(02)
    • [19].设计实验:教科书研究的新路径[J]. 教育科学研究 2020(04)
    • [20].教科书美学:教科书研究的新视野[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02)
    • [21].“教科书”考释[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5)
    • [22].韩国中小学数字教科书的开发应用及对我国的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 2020(07)
    • [23].科普视阈下《最新国文教科书》(初小部分)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3)
    • [24].作为知识的“报刊”:清末民初新式教科书中的报刊叙述(1902—1922)[J]. 编辑之友 2020(06)
    • [25].教科书之父:高梦旦出版思想探析[J]. 出版参考 2020(06)
    • [26].韩国中小学数字教科书的政策推进、开发出版及问题对策[J]. 出版科学 2020(03)
    • [27].中国近代美术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J]. 美术大观 2020(05)
    • [28].张元济执掌商务印书馆与清末教科书的出版[J]. 学术研究 2020(07)
    • [29].从翻译引进到探索反思:矿物学教科书在华演变研究(1902~1937)[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01)
    • [30].新中国教科书多样化探索之路及未来展望[J]. 教育科学 2020(04)

    标签:;  ;  ;  ;  

    三套高中数学课标教科书的差异比较研究 ——以“数学1”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