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写作”视野下儿童的生活与教育 ——我们如何创作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如何塑造我们的儿童

“彼得·潘写作”视野下儿童的生活与教育 ——我们如何创作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如何塑造我们的儿童

论文摘要

在教育学研究中,人们对儿童及儿童教育的把握多建立在“儿童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这一观念的基础上。围绕着这个看似不证自明的观念,人们努力追问什么是儿童?什么是教育?并由此发展出一套有关“儿童本质”和“教育本质”的理论话语来指点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然而,在教育社会学“换一种眼光来看问题”的引导下,那种不证自明的儿童观及教育观逐渐显现出其自身的历史性和建构性——人们关于儿童的所有观念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经过不断的建构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教育社会学研究需要追问的是,今天有关“儿童”和“教育”的概念为什么会被理所当然地呈现出来?是以什么方式呈现出来的?并且是如何在儿童的教育上发生作用的?由于儿童文学在不同时期都扮演过教育儿童、为儿童树立榜样的角色,本文试图以对儿童文学文本的解读为切入点,在教育社会学的层面上来回答这一问题。通过对儿童形象、叙述角度、文本结构、语言修辞等维度的分析,呈现传统儿童文学中所描述的单一、线形的成长模式,由此揭示社会化话语中所隐含的独断性,以及建立在此社会化话语基础上的教育的独断性。首先,论文从儿童自己的作文入手,以儿童自身的话语来质疑我们习以为常的“儿童是天使”的观念,揭示这一观念实际上是成人对儿童强加的限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儿童文学发生发展史的考察,揭示儿童文学的使命性——以教育儿童为己任。其次,论文对儿童文学的文本进行了研究,包括儿童形象分析和语言分析两个方面。形象分析呈现了两类儿童的形象,即传统写作模式下的榜样儿童和“彼得·潘写作”视野下的另类儿童。榜样儿童因其模范作用而成为主流的儿童形象,成为儿童生活及教育中的榜样,并成为“童年叙事”的一种主要模式;另类儿童虽然游离于制度之外,不被主流话语所接纳,但却用他们真实、自然、无拘无束的一面,为我们思考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提供了“另类视界”。语言分析从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两方面展开,旨在揭示其中所传达的作者在儿童观及教育观方面的情感指向和价值立场,从中发现儿童文学的创作逻辑以及教育的逻辑。最后,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对儿童,儿童文学及教育进行了理论思考,尝试着提炼出两种关于成长的理念——线形成长观与反线形成长观。“彼得·潘写作”视野对儿童文学中线形成长观及教育观的颠覆提醒我们,儿童是一种“异文化”的存在,教育研究需要重新反思儿童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唤醒儿童的力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和研究意义
  • 三、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发现——我们关于儿童知识的历史性建构
  • 一、“儿童”的诞生
  • 二、“儿童文学”的发现
  • (一) 对国内“儿童文学”发现观点的反思
  • (二) 本文的“儿童文学”发现观点:为教育儿童而被发现
  • 第二章 镜像世界中的儿童——对童年叙事中不同儿童的形象分析
  • 一、榜样儿童:扁平人物的塑造
  • (一) 道德品质的培养:真善美的儿童
  • (二) 对成人世界的尊崇:乖孩子的塑造
  • (三) 社会责任的强调:积极进取的儿童
  • (四) 对迷途羔羊的教育:知错能改的儿童
  • 二、另类儿童:顽童形象的塑造
  • (一) 顽童的生活法则:真实、自然、无拘无束
  • (二) 在童年的意义世界里畅想快乐
  • 第三章 我们如何创作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文本的语言分析
  • 一、儿童文学中的两种叙述视角:全知叙事与限制叙事
  • (一) 叙述视角的类型——全知叙事与限制叙事
  • (二) 两个关于“幸福”的文本
  • 二、儿童文学中的两种叙述结构:情节结构叙事和复调结构叙事
  • (一) 情节结构叙事——时间和因果关系结构
  • (二) 复调结构叙事——开放式的构架
  • 第四章 儿童的生活与教育——儿童文学如何塑造我们的儿童
  • 一、一种线形的成长观
  • (一) 成人与儿童间的成熟与不成熟
  • (二) 社会化:实现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
  • 二、语言狂欢中对线形成长观的颠覆
  • (一) 成人权威姿态的消解
  • (二) 在困惑中对何谓教育的反思
  • 三、儿童与儿童的教育
  • (一) “被遗忘”的异文化的存在
  • (二) “教育要去唤醒儿童的力量”
  • 结语:给予儿童自由成长的空间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与你何干?[J]. 天风 2020(07)
    • [2].彼得·克林格:坐下来,喝一杯咖啡吧[J]. 走向世界 2020(35)
    • [3].彼得现象的产生及其防止方法[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03)
    • [4].彼得堡城市风景[J]. 美术大观 2018(03)
    • [5].彼得后书绘本[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8(04)
    • [6].晚清中国的“彼得兴俄”叙事及其演变[J]. 史学理论研究 2018(04)
    • [7].探究《彼得·潘》的成长困惑及隐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10)
    • [8].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彼得堡城市意象[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9].精明的彼得[J]. 幽默与笑话 2020(05)
    • [10].彼得找智慧[J].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0(05)
    • [11].我和彼得兔[J]. 快乐作文 2020(21)
    • [12].彼得·S.奎恩诗选[J]. 诗歌月刊 2019(04)
    • [13].彼得和他的妈妈[J]. 当代小说 2019(09)
    • [14].名叫彼得的猫[J]. 江西教育 2016(31)
    • [15].《彼得·潘》的俄狄浦斯情结[J]. 语文学刊 2013(12)
    • [16].《彼得与狼》:勇敢而纯真地对抗混乱与邪恶[J]. 青春期健康 2018(17)
    • [17].4招改变孩子气的老公[J].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6(12)
    • [18].果戈理笔下的彼得堡主题[J]. 青年文学家 2016(36)
    • [19].讽拟在小说《彼得堡》人物形象构建中的运用[J]. 青年文学家 2016(36)
    • [20].笨笨的兔子也有春天[J]. 少年文艺(少年读者文摘) 2016(12)
    • [21].脑筋弯弯绕[J]. 天天爱学习 2016(29)
    • [22].比尔街9号小院[J]. 意林(少年版) 2016(23)
    • [23].进击的水箱[J]. 模型世界 2017(01)
    • [24].新生志愿[J]. 微型小说选刊 2017(01)
    • [25].谜语猜一猜[J]. 疯狂英语(小学版) 2017(01)
    • [26].教育名言[J]. 中小学校长 2016(10)
    • [27].神偷彼得(二)[J]. 作文通讯 2017(03)
    • [28].神偷彼得一[J]. 作文通讯 2017(01)
    • [29].新生志愿[J]. 小说月刊(上半月) 2016(11)
    • [30].为了不长大,宁可读久一点书的人们[J]. 文苑(经典美文) 2017(01)

    标签:;  ;  ;  ;  

    “彼得·潘写作”视野下儿童的生活与教育 ——我们如何创作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如何塑造我们的儿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