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实验论文-朱鹏,张虹,廖日权,甄文全,许尤厚

核酸实验论文-朱鹏,张虹,廖日权,甄文全,许尤厚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酸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课,开放实验教学,核酸提取,遗传及特种养殖

核酸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朱鹏,张虹,廖日权,甄文全,许尤厚[1](2019)在《基于“微课+开放实验教学”的遗传及特种养殖课程教学探讨——以基因工程之核酸提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遗传及特种养殖课程的传统教学以讲授法为主,无法促进学生的应用型培养。为了提高学生对该应用型课程满意度,文章结合微课与开放实验教学,就遗传及特种养殖课程基因工程章节中核酸提取展开试点教学,结果表明,该教学法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实施。(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杨蜜[2](2019)在《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技术检测隐球菌感染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隐球菌病作为一种严重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性疾病,目前临床上缺乏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使患者能得到早期精准治疗,改善预后。本研究拟建立一种核酸序列依赖扩增(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 NASBA)技术来检测隐球菌,通过对比NASBA、PCR方法、荚膜多糖抗原胶体金法检测同批次临床标本的性能参数,以此验证NASBA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设计一对具有隐球菌属特异性的引物,构建NASBA扩增隐球菌RNA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根据EORTC/MSG所定义的诊断标准收集隐球菌病阳性病例和非隐球菌病阴性病例,运用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胶体金法)、普通PCR及本研究建立的NASBA方法分别对所收集病例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叁种诊断方法的性能指标以评估出最佳诊断策略。结果:本研究建立的NASBA方法检测隐球菌,其灵敏度高,达到10cfu/ml,特异性也非常良好。NASBA、荚膜多糖抗原胶体金法及PCR灵敏度分别是87.5%(95%CI,66.53-96.71%)、100%(95%CI,82.83-100%)、66.67%((95%CI,44.69-83.57%),特异性分别是94.59%(95%CI,80.47-99.06%)、81.08%(95%CI,64.29-91.44%)、78.37%(95%CI,61.34-81.58%)。结论:NASBA方法具有高效、准确、简便等优势,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隐球菌感染的需求。整个实验过程无需特殊仪器,适合在普通的临床实验室开展,有望成为新的隐球菌感染的常规诊断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卢锡芸,陈筱云,卫峰,付玉松,李倩玉[3](2018)在《浅析集中化核酸检测实验的关键控制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3年来雅安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在集中化核酸检测中的关键控制点。回顾2015年11月以来集中化核酸检测前、中、后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以及持续改进的方法。集中化检测前、中、后过程中需全面把控关键控制点,并在工作中不停地改进工作模式,保证核酸实验室检测工作在稳定状态中不断前进,确保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安(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期刊2018-11-01)

叶贤林,邵文,李彤,李然,刘衡[4](2018)在《献血者核酸检测Ultrio Plus鉴别实验阴性标本乙肝感染的确证分析及病毒分子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献血者应用ULTRIO PLUS核酸检测(NAT)后,初始反应性,鉴别实验阴性(NAT可疑)标本HBV DNA感染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本中心2017年1-12月的97 577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经常规和NAT检测后,收集HBsAg ELISA(-)/HBV DNA可疑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与HBV DNA大容量提取,采用巢氏PCR方法扩增BCP/PC和S区基因序列,并对所得序列做基因型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qPCR)和分析。结果 97 577(人)份献血者标本,通过ELISA和NAT初筛检出205(0.21%)份NAT可疑标本,经血清学、巢氏PCR和qPCR检测,93/205(45.4%)确证HBV DNA阳性,92/93(98.9%)为隐匿性乙肝感染(OBI)标本。(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期刊2018-11-01)

李鑫[5](2018)在《“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改进及拓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中一个经典实验,本模块的价值体现在有助于学生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对该实验的材料和染料进行了一些改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有利于他们在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07期)

农嵩,李朝敢,李根亮,黄晓敏,孙科[6](2018)在《两种核酸提取方法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求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动物组织核酸的提取方法。方法经过反复实践后,随机挑选两组学生(酚提取组27例,叁氯醋酸提取组28例),分别以酚提取法和叁氯醋酸提取法提取猪肝中的核酸,分别进行水解和鉴定核酸的各种成分(磷酸、嘌呤碱、核糖和脱氧核糖),对比分析各种成分鉴定的阳性率。结果核酸四种成分定性鉴定,两组间磷酸、核糖和脱氧核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氯醋酸提取组的嘌呤碱明显优于酚提取组(P<0.001)。结论叁氯醋酸提取法提取动物组织中核酸,实验试剂更加安全,步骤简单,对实验设备要求不高,实验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翁艳,陈冬冬,涂少臣,周燕芸,张韬[7](2018)在《Cell-SELEX筛选人骨肉瘤细胞MG-63核酸适配体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取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核酸适配体,并对核酸适配体克隆进行测序。方法通过细胞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Cell-SELEX)技术建立人骨肉瘤细胞核酸适配体筛选平台,对筛选过程中的文库PCR退火温度、PCR循环扩增次数进行优化和改进,获取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核酸适配体,并对核酸适配体克隆进行测序。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文库PCR退火温度56.2℃、循环扩增15次能获得足量的扩增产物,挑选20个克隆进行测序,得到5条核酸适配体序列。结论应用Cell-SELEX技术可成功筛选人骨肉瘤细胞MG-63核酸适配体,为后期骨肉瘤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检测奠定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郑晶莹[8](2018)在《靶向CD44和EpCAM的双特异性核酸适体对卵巢癌抑制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卵巢癌死亡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居首位。由于早期病变缺乏典型症状,大多数卵巢癌被发现及诊断时已属晚期,伴广泛的腹腔转移。在卵巢恶性肿瘤的各种组织类型中,上皮性卵巢癌占85%~90%。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是晚期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尽管患者最初反应良好,但大多数患者将发生化疗耐药、腹腔转移,最终导致死亡。因此,迫切需要探索一种能有效抑制卵巢癌腹腔转移的分子靶向疗法。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在人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中过表达,EpCAM通过调节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而参与恶性肿瘤的进展、转移。此外,EpCAM表达阳性的细胞具有肿瘤起源的潜能,EpCAM已成为卵巢肿瘤干细胞的关键标记物。CD44作为一个跨膜糖蛋白,是透明质酸(HA)的主要受体,CD44与HA结合诱导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侵袭及迁移,导致肿瘤的进展及转移。CD44能促进能组建一个信号平台来促进癌细胞生存、增殖、转移。CD44已被确认为卵巢癌进展中的重要分子。所以可将CD44和Ep CAM作为理想的卵巢癌治疗靶点。核酸适体是一段单链DNA或单链RNA,能与靶分子特异性结合,且具有很高的亲和力。核酸适体作为一小段寡核苷酸,与抗体相比其具有很多优势,包括不依赖细胞的化学合成、无免疫原性、组织高渗透性、热稳定性和成本低等。有研究表明靶向EpCAM的核酸适体(EpCAM-Aptamer)具有与抗体相似的亲和力,而且能够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被有效的内化。靶向CD44的核酸适体(CD44-Aptamer)能够有效靶向高表达CD44的细胞,且具有传递药物的能力。然而目前尚无关于EpCAM-Aptamer和CD44-Aptamer抗肿瘤的治疗作用的报道。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拟构建同时靶向CD44和EpCAM的双特异性核酸适体(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并检测其对人卵巢癌细胞及裸鼠腹腔转移瘤的抑制作用。目的:构建靶向CD44和EpCAM的双特异性核酸适体,检测其对人卵巢癌细胞及裸鼠卵巢癌腹腔转移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为晚期卵巢癌治疗提供一个新方法。方法: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D44和EpCAM在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CD44和EpCAM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以及CD44和EpCAM在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2.靶向CD44和EpCAM的双特异性核酸适体(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的构建及其结合能力、靶向特异性、血清稳定性的检测通过体外转录方法,获得CD44-Aptamer RNA和EpCAM-Aptamer RNA,以摩尔浓度混合后,经热变性退火,合成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用ELISA方法检测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与重组人CD44和EpCAM蛋白的结合;检测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的血清稳定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对CD44和EpCAM高表达的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R8,SKOV3,ES2,OCC1)的靶向特异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与CD44和/或EpCAM基因沉默的OVCAR8细胞的结合能力;采用ELISA方法,检测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对天然免疫细胞的刺激作用。3.Bispecific CD44-Ep CAM-Aptamer对人卵巢癌抑制作用的体内外研究体外研究:用CCK-8法检测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对人卵巢癌细胞(OVCAR8,SKOV3,ES2,OCC1)增殖的影响,HEK293T细胞作为阴性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技术,检测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对人卵巢癌细胞(OVCAR8,ES2)凋亡的影响。体内研究: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OVCAR8细胞;应用OVCAR8-Luc细胞构建裸鼠卵巢癌腹腔移植瘤模型;用Cy5标记的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处理上述裸鼠模型,应用Xenogen IVIS100成像系统采集裸鼠体内Cy5荧光成像及生物发光成像(bioluminescence imaging),评估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的体内生物学分布、检测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的肿瘤靶向性;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治疗裸鼠卵巢癌腹腔转移瘤模型1个月后(设立PBS、CD44-Aptamer、EpCAM-Aptamer、CD44-Aptamer和EpCAMAptamer混合物为对照组),应用Xenogen IVIS100成像系统采集裸鼠体内的生物发光成像,对裸鼠卵巢癌腹腔内转移情况进行评估及定量分析;为进一步阐明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对裸鼠腹腔转移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我们采用HE染色、TUNEL检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Ki67,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采用HE染色法评估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对脾、肺、肾、小肠、心脏、肝、肌肉的毒性。结果:1.CD44和EpCAM在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在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⑴与人正常卵巢组织相比,CD44和EpCAM在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⑵CD44和EpCAM在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及肿瘤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⑶在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D44和EpCAM的表达呈正相关。2.成功构建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并检测其结合能力、靶向特异性、血清稳定性⑴我们成功地用一个含有23个碱基对的双链RNA适配体(adaptor),将CD44-Aptamer和EpCAM-Aptamer连接在一起,同时在adaptor与CD44-Aptamer、EpCAM-Aptamer之间插入了2~3个非配对的碱基,保证CD44-Aptamer和EpCAM-Aptamer能形成3D结构。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分子量为54.4Kd,其大小足可避免肾脏的快速代谢,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⑵ELISA方法检测结果表明: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能与重组人CD44和EpCAM蛋白特异、有效的结合。⑶在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的体外合成转录体系中,由于2’-氟修饰的dCTP和dUTP的掺入,使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的抗核酶降解能力增强,具有血清稳定性。在50%人血清浓度条件下,6h时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未出现明显降解,24h时仍有45%的bispecific2’-F-CD44-EpCAM-Aptamer未降解。⑷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Cy5标记的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能与CD44和EpCAM高表达的细胞(OVCAR8,SKOV3,ES2,OCC1)特异性结合,而与CD44和EpCAM低表达的细胞(HEK293T)结合力微弱。并且这种结合作用在OVCAR8细胞经CD44 siRNA和EpCAM siRNA基因沉默后消失,表明这种结合作用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CD44和EpCAM分子的结合而实现的。⑸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对天然免疫细胞没有明显的刺激作用。8μM 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处理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24h后,未检测到细胞释放的IFNα含量升高。3.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对人卵巢癌细胞及裸鼠卵巢癌腹腔转移瘤的抑制作用体外研究:⑴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对高表达CD44和EpCAM的人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而对低表达CD44和EpCAM的HEK293T细胞的增殖没有明显抑制作用。⑵用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处理OVCAR8、ES2细胞72h,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Cleaved Caspase 3(17Kd,19Kd)的表达显着上调,并呈浓度梯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经2μM 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处理的OVCAR8和ES2中,发生晚期凋亡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18.89%和19.58%,而未经处理的对照组细胞中发生晚期凋亡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1.56%和2.54%;采用荧光显微镜技术进一步证实上述结果。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能有效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凋亡,并呈浓度梯度依赖性。体内研究:⑴成功地建立了人卵巢癌OVCAR8-Luc细胞的裸鼠腹腔转移瘤模型。取6周龄,无胸腺雌性裸鼠,腹腔内注射OVCAR8-luc细胞,在第8天采集裸鼠生物发光成像,确定肿瘤细胞已经广泛播散到腹腔。⑵Bispecific CD44-Ep CAM-Aptamer具有肿瘤靶向特异性。将Cy5标记的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注射于模型裸鼠腹腔,8h时,Cy5标记的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的荧光信号没有减弱,而且特异性的与代表裸鼠腹腔内肿瘤细胞所在位置的Luc信号共定位。而Cy5标记的无靶向性的对照核酸在模型裸鼠腹腔注射后4h时Cy5荧光信号就明显减弱,而在8h时,基本检测不到对照核酸的Cy5荧光信号。⑶模型裸鼠的生物发光成像结果表明: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比CD44-Aptamer、EpCAM-Aptamer、CD44-Aptamer和EpCAM-Aptamer混合物更显着地降低人卵巢癌腹腔转移瘤的肿瘤负荷。上述各组裸鼠的肿瘤组织的免疫组化结果进一步表明: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治疗组的肿瘤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TUNEL染色强度显着高于其它对照组,而Ki67表达水平低于其它对照组,说明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通过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而实现对卵巢癌腹腔转移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此外,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治疗组的肿瘤组织中E-cadherin表达明显上调,N-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说明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通过逆转EMT而实现对卵巢癌腹腔转移的抑制作用。⑷Bispecific CD44-Ep CAM-Aptamer对宿主器官无毒性。HE染色结果表明:宿主对bispecific CD44-EpCAM-Aptamer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本研究表明CD44和EpCAM可以作为卵巢癌的一个联合分子治疗靶点。同时靶向封闭CD44和EpCAM的双特异性核酸适体能有效抑制人卵巢癌细胞生长、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凋亡、抑制裸鼠卵巢癌腹腔转移瘤的生长。我们的研究不仅为晚期卵巢癌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措施,也为双特异性核酸适体的设计及合成提供了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4-01)

张亚兰,卫晓丽,郑海潮,杨扬,于彤彤[9](2018)在《使用四代HIV抗原抗体试剂筛查联合蛋白印迹或核酸补充实验的检测策略临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使用四代艾滋病病毒(HIV)抗原抗体试剂筛查,联合蛋白印迹试验(WB)或核酸补充实验的检测策略进行临床效果评价。方法第四代HIV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筛查阳性样本282例,采用第叁代HIV抗体检测试剂复检,复检阳性样本进行WB确证,复检阴性样本同时进行WB检测及HIV核酸检测。结果 282例样本,经WB检测HIV抗体阳性195例,占69.1%,阴性71例,占25.2%,抗体不确定16例,占5.7%。71例WB阴性样本,HIV核酸检测阳性5例。16例WB不确定样本,经核酸检测阳性11例。四代阳性+叁代阳性样本206例中,WB确认为HIV抗体阳性195例,占94.7%;9例不确定样本的WB带型主要为p24gp160。四代阳性+叁代阴性样本76例,WB检测HIV抗体阴性69例,其中5例经核酸检测为阳性,核酸值均>1×106拷贝/mL。结论四代阳性+叁代阳性样本,WB确证阳性符合率高;四代阳性+叁代阴性样本,WB检测存在漏检的问题,需要补充核酸试验确证。WB不确定样本,核酸检测可以实现早期诊断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8年03期)

冯霞,娄金丽,李宇,魏虹娟,苏雪丽[10](2018)在《HIV抗原抗体筛查结合核酸定量补充实验检测策略的临床应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艾滋病病毒(HIV)4代区分抗原抗体试剂筛查结合核酸定量补充实验的HIV检测策略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HIV4代区分抗原抗体试剂筛查有反应的病例样本1 122例,用3代试剂双份复检、蛋白印迹法(WB)抗体确证,抗体不确定或阴性的样本采用核酸定量检测或随访检测。按2015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中区分抗原抗体的抗体诊断策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代试剂早期感染检出能力和HIV核酸定量检测作为补充实验的可行性。结果 1 122例样本中,非性病门诊筛查样本中,有反应的66例,均为Ag~-/Ab~+;性病门诊筛查样本中,有反应的1 056例,其中4代试剂筛查Ag~+/Ab~+病例3例,Ag~+/Ab~-32例。性病门诊的32例Ag~+/Ab~-病例中,3代试剂Ab~-病例13例,占性病门诊初筛有反应病例的1.23%;26例进行了核酸定量检测,核酸检测率占81.3%(26/32);抗体确证结果显示,WB阳性6例,WB阳性率为18.8%(6/32)。所有32例病例经WB抗体确证和/或核酸定量检测,结合CD4~+T淋巴细胞和流行病史,均诊断为HIV感染。4代试剂筛查单独抗原有反应的,与HIV诊断阳性符合率为100%。按新的策略,共74例需进行核酸定量补充实验或随访检测,对补充实验选用核酸定量和随访的病例人数进行卡方检验,χ2=3.28,P=0.07,选择做核酸检测和随访检测的病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区分抗原抗体试剂用作初筛结合核酸定量检测,作为补充实验的检测策略可提高HIV早期感染的检出率,在高危人群中具有推广的可行性,不同实验室宜根据检测对象的特点对HIV检测策略进行临床评估后选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8年01期)

核酸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隐球菌病作为一种严重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性疾病,目前临床上缺乏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使患者能得到早期精准治疗,改善预后。本研究拟建立一种核酸序列依赖扩增(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 NASBA)技术来检测隐球菌,通过对比NASBA、PCR方法、荚膜多糖抗原胶体金法检测同批次临床标本的性能参数,以此验证NASBA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设计一对具有隐球菌属特异性的引物,构建NASBA扩增隐球菌RNA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根据EORTC/MSG所定义的诊断标准收集隐球菌病阳性病例和非隐球菌病阴性病例,运用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胶体金法)、普通PCR及本研究建立的NASBA方法分别对所收集病例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叁种诊断方法的性能指标以评估出最佳诊断策略。结果:本研究建立的NASBA方法检测隐球菌,其灵敏度高,达到10cfu/ml,特异性也非常良好。NASBA、荚膜多糖抗原胶体金法及PCR灵敏度分别是87.5%(95%CI,66.53-96.71%)、100%(95%CI,82.83-100%)、66.67%((95%CI,44.69-83.57%),特异性分别是94.59%(95%CI,80.47-99.06%)、81.08%(95%CI,64.29-91.44%)、78.37%(95%CI,61.34-81.58%)。结论:NASBA方法具有高效、准确、简便等优势,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隐球菌感染的需求。整个实验过程无需特殊仪器,适合在普通的临床实验室开展,有望成为新的隐球菌感染的常规诊断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酸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朱鹏,张虹,廖日权,甄文全,许尤厚.基于“微课+开放实验教学”的遗传及特种养殖课程教学探讨——以基因工程之核酸提取为例[J].大众科技.2019

[2].杨蜜.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技术检测隐球菌感染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

[3].卢锡芸,陈筱云,卫峰,付玉松,李倩玉.浅析集中化核酸检测实验的关键控制点[C].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2018

[4].叶贤林,邵文,李彤,李然,刘衡.献血者核酸检测UltrioPlus鉴别实验阴性标本乙肝感染的确证分析及病毒分子特征研究[C].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2018

[5].李鑫.“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改进及拓展[J].生物学通报.2018

[6].农嵩,李朝敢,李根亮,黄晓敏,孙科.两种核酸提取方法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求与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8

[7].翁艳,陈冬冬,涂少臣,周燕芸,张韬.Cell-SELEX筛选人骨肉瘤细胞MG-63核酸适配体的实验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18

[8].郑晶莹.靶向CD44和EpCAM的双特异性核酸适体对卵巢癌抑制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8

[9].张亚兰,卫晓丽,郑海潮,杨扬,于彤彤.使用四代HIV抗原抗体试剂筛查联合蛋白印迹或核酸补充实验的检测策略临床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

[10].冯霞,娄金丽,李宇,魏虹娟,苏雪丽.HIV抗原抗体筛查结合核酸定量补充实验检测策略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

标签:;  ;  ;  ;  

核酸实验论文-朱鹏,张虹,廖日权,甄文全,许尤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