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介质内超绝热燃烧及硫化氢高温裂解制氢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多孔介质内超绝热燃烧及硫化氢高温裂解制氢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凸现。与传统的预混燃烧相比,多孔介质内预混燃烧由于多孔介质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蓄热性能,能够提高燃烧热效率、燃烧低热值燃料废气、扩展可燃极限、降低污染物排放,是比较先进的燃烧方式。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307007)的资助下采用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多孔介质内预混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多孔介质能够实现超绝热燃烧的优点来处理硫化氢这种强污染性气体同时获得氢气和硫磺,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首先,利用自行设计建造的多孔燃烧反应器对多孔介质内的火焰传播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发现预混气体能够在多孔介质形成稳定传播的燃烧波,较高的化学当量比和较大的孔隙率条件下的燃烧波传播速度也较快,燃烧波的传播速度为10-3cm/s的数量级。多孔介质内的超绝热燃烧只可能在燃烧波传播方向和气流方向一致时发生,否则只能发生亚绝热燃烧。贫燃条件下发生超绝热燃烧的化学当量比的下限和上限分别为0.4和0.7,富燃条件下发生超绝热燃烧的下限为1.5。超绝热燃烧时NOx排放量很低,基本保持在10ppm的量级。其次,采用了计算流体力学与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了多孔介质内的甲烷超绝热燃烧,并在甲烷富余的情况下裂解制取氢气。通过大量的数值试验,获得了直径为3mmAl2O3小球堆积而成的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良好,在Φ=1.5时没能发生超绝热燃烧,模拟温度比绝热燃烧温度低140K左右,而其他三个工况中的模拟温度超过了绝热燃烧温度,在Φ=2.0时超过绝热燃烧温度100K,在Φ=2.2时竟然超过绝热燃烧温度有360K之多,形成了超绝热燃烧。H2和CO的总摩尔浓度可达23%,试验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比偏低。论文通过试验和动力学研究,研究了硫化氢在不同停留时间、不同反应温度下的裂解转化率。研究发现,硫化氢的热分解需要很高的温度环境,在温度低于850℃时,硫化氢几乎不发生热分解。温度越高、停留时间越长和初始硫化氢的体积浓度越低,硫化氢能够获得转化率就越高。此外,通过硫化氢超绝热部分氧化制氢热力学模拟,发现在一定的化学当量比下,低浓度的硫化氢/空气的混和气组合,比高浓度的硫化氢/氧气的混和气组合更容易达到超绝热燃烧,氧化剂中氧气的含量对其最终分解平衡极限没有影响,氢气的产出率随着氧气浓度的提高其变化也并不是很明显,选用氧化剂时空气的效果比氧气更好。在化学当量比特别是在Φ>6时,可以得到较多的H2和较低的SO2排放。最后,论文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利用多孔介质内超绝热燃烧,实现硫化氢高温裂解制取氢气。研究发现,氢气的产量在化学当量比为2.5时最大,为2.08%。多孔介质超绝热燃烧能够为硫化氢高温裂解提供高温环境。数值模拟利用CFD所得的稳定温度场作为初始温度输入,采用CHEMKIN的PREMIX软件包并且考虑了管内H2S燃烧和裂解的复杂化学反应机理,来模拟硫化氢的裂解制氢,模拟结果和试验比较吻合良好。为进一步实现多孔介质超绝热燃烧的应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及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利用多孔介质超绝热燃烧硫化氢裂解制氢问题的提出
  • 1.3 预混气体在多孔介质内燃烧
  • 1.3.1 多孔介质燃烧机理
  • 1.3.2 预混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燃烧
  • 1.3.3 多孔介质燃烧特点
  • 1.3.4 多孔介质材料的选择
  • 1.4 硫化氢超绝热燃烧控制污染物排放并制取氢气
  • 1.4.1 硫化氢裂解制氢技术
  • 1.4.2 硫化氢超绝热燃烧制氢技术
  • 2S超绝热分解制氢的主要优点和存在问题'>1.4.3 H2S超绝热分解制氢的主要优点和存在问题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及拟解决的科技问题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3 课题特色与创新之处
  • 2 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简介
  • 2.1 多孔燃烧反应器
  • 2.2 石英—高温电阻炉反应器
  • 2.3 超绝热燃烧反应器
  • 2.4 数据采集系统
  • 2.4.1 燃料输送系统
  • 2.4.2 温度测量系统
  • 2.4.3 烟气成份测量仪器
  • 2.5 试验方法
  • 3 多孔介质内火焰传播特性与超绝热燃烧试验研究
  • 3.1 多孔介质内火焰前沿传播特性
  • 3.1.1 点火初期变化
  • 3.1.2 多孔介质内火焰传播特性
  • 3.2 影响多孔介质内火焰传播特性的因素
  • 3.2.1 试验方案与试验工况设计
  • 3.2.2 化学当量比对传播特性的影响
  • 3.2.3 孔隙率对传播特性的影响
  • 3.3 多孔介质内超绝热燃烧
  • 3.3.1 试验工况
  • 3.3.2 多孔介质内超绝热燃烧发生的条件
  • 3.3.3 贫燃时超绝热燃烧
  • 3.3.4 富燃时超绝热燃烧
  • 3.4 本章小结
  • 4 多孔介质甲烷/空气超绝热燃烧的数值模拟
  • 4.1 模拟工况简介
  • 4.2 物性选择
  • 4.3 流体力学模型
  • 4.3.1 动力学模型
  • 4.3.2 湍流模型及燃烧模型
  • 4.3.3 辐射模型及边界条件
  • 4.4 化学反应机理
  • 4.5 模拟结果及试验验证
  • 4.5.1 温度分布
  • 4.5.2 产物生成
  • 4.6 结论
  • 5 硫化氢裂解制氢试验研究
  • 5.1 试验介绍及试验工况
  • 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2.1 裂解温度对硫化氢裂解转化率的影响
  • 5.2.2 停留时间对硫化氢裂解转化率的影响
  • 5.2.3 浓度对硫化氢转化率的影响
  • 5.2.4 硫化氢转化率与最大平衡转化率的比较
  • 5.3 本章小结
  • 6 硫化氢裂解制氢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 6.1 硫化氢裂解制氢动力学研究
  • 6.1.1 动力学模型及反应机理
  • 6.1.2 动力学模拟结果
  • 6.2 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对比
  • 6.3 硫化氢超绝热制氢热力学研究
  • 6.3.1 热力学模型
  • 6.3.2 结果及分析
  • 6.3.3 氢气的产量
  • 6.4 结论
  • 7 多孔介质内硫化氢超绝热燃烧制取氢气的试验和数值研究
  • 7.1 引言
  • 7.2 多孔介质内硫化氢超绝热制氢的试验研究
  • 7.2.1 试验介绍及试验工况
  • 7.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7.3 硫化氢超绝热制氢的数值模拟研究
  • 7.3.1 物性选择
  • 7.3.2 数学模型及控制方程
  • 7.3.3 化学反应机理
  • 7.3.4 模拟结果
  • 7.4 本章小结
  • 8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8.3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参加的科研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自由堆积多孔介质内超绝热燃烧的试验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02)
    • [2].纳米孔超绝热材料的制备及改性[J]. 陶瓷学报 2010(01)
    • [3].多孔介质燃烧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 节能 2011(04)
    • [4].Demkov-Kunike模型的高保真度超绝热量子驱动[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7(12)
    • [5].基于过剩焓函数多孔介质中超绝热燃烧的分析[J]. 化工学报 2009(06)
    • [6].基于超绝热捷径技术快速制备超导三量子比特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态[J]. 物理学报 2019(03)
    • [7].青藏高原西部及东南周边地区季风前大气边界层结构分析[J]. 冰川冻土 2011(02)

    标签:;  ;  ;  ;  ;  

    多孔介质内超绝热燃烧及硫化氢高温裂解制氢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