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基础综合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性因子分析
区域基础综合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伊力亚尔·莫合塔尔,应兆麟,韩传峰[1](2016)在《中国西部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西部区域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使得生态污染、资源破坏、文化流失、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异常严峻。综合效益评价是规避风险,保证区域基础设施项目科学决策、高效运行,维护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机制。基于中国国情特征,应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专家调研、实地走访等方法,分析中国西部区域基础设施的内涵及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确定包含49个主要指标的中国西部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效益评价初始指标集;结合专家调查问卷分析,通过临界比值检验和同质性检验,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将初始指标集精炼为21个指标,包括国民经济效益、生态环境质量、教育文化发展、社会福利效益、体制机制政策等5方面,全面、切实反映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效益,助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6年24期)
叶雨辰[2](2016)在《西向开放视角下兵团区域基础竞争力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5~2014年新疆兵团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评价法研究了新疆兵团基础竞争力指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疆兵团区域基础竞争力水平偏低,但呈现稳步上升状态。整理上来说,各分类竞争力值均有所增加,各分类竞争力值由大到小顺序为:公共服务竞争力>资源竞争力>绿色竞争力。(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6年18期)
卢扬帆,郑方辉[3](2014)在《区域一体化视域下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基于珠叁角9市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发展动态比较是衡量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键指标。基于文献回顾及数源约束,构建了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交通运输等5个维度共12项指标。并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取得了珠叁角9市2001—2012年的实证结果,对比发现:穗、深、莞、中4市综合基础设施指数不断提高,其余5市指数不断下降;虽然经济区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在过去12年间有所提升,但其内部差距呈明显扩大趋势,尤其是中心城市群指数是其他城市群的2倍有余,且叁大经济圈仅有一个内部差距略有减小。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日益分化的事实与珠叁角一体化政策导向形成了强烈反差,折射出经济增长与人口集聚等的复杂机制,是关系到发展质量与国民幸福提升的重要课题。(本文来源于《城市问题》期刊2014年10期)
徐海成,周凯,杜学峰[4](2010)在《区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深入分析研究区域公路交通发展能力内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了14个表征区域公路交通发展能力的指标构成了区域公路交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了各省(市、自治区)公路交通发展能力的综合得分及排名。通过对因子分析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0年02期)
周凯[5](2009)在《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在高速公路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由于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的差异,在全国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总量快速增长之际,区域高速公路却呈现出日益明显的非均衡性。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产生除了实践中的原因之外,更主要的是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尤其是缺乏对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的系统性研究。目前相关理论研究主要聚焦于高速公路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和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虽有从融资、建设、经营和养护角度研究高速公路发展,却没有涉及到区域因素对高速公路发展能力作用机理的系统研究,更没有对区域高速公变、旅游等第叁产业的兴起和土地的不断升值,高速公路沿线区域的劳动力将逐渐由处于空白。鉴于此,论文选择从区域角度研究我国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围绕“区域”、“高速公路”、“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展开。在分析区域因素对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影响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和形成我国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差异性的原因;从发展能力差异性揭示导致目前我国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非均衡性的主要原因,最终提高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促进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健康发展。为此,论文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之际,更偏重于定性分析;在理论和应用并重的同时,更倾向于理论研究;在方法和结果之间,更注重研究方法的合理性。论文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机理、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叁大部分。第一部分以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实物形成过程为切入点,从资产的角度将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分为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流量和存量,并对其内涵做出科学界定,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流量和存量对区域沿线经济发展的贡献机理。第二部分包括两章内容。在分析界定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将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分解为融资、建设、经营和养护等发展子能力,从区域的角度分析研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决策、管理体制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对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的作用机理;以能表征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内涵为原则,构建衡量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具体指标;作为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部分最后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推导了基于发展能力的区域高速公路最优投资发展规模。第叁部分包括两章内容。以相关综合评价理论为指导、依据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的特征,本部分构建了由四个层次构成的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两个方面对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定量研究印证了定性研究的主要结论;依据相关研究结论提出政策性建议。(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9-12-31)
董龙云,史峰,秦进,刘霆[6](2009)在《区域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服务于区域经济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问题,根据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建立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系统理论,提出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评价指标的信息,计算得到的综合评价值不仅能用于描述评价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还具有横向比较多个评价对象能力的作用。该方法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对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区域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问题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陆莎,刘合香[7](2007)在《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及课程整合状态的模糊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西区域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为基础,对教师、学生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由模糊推理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状态的评价,最后作进一步的分析模型得到整合状态不佳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07年01期)
曹卫东,曹有挥,李海建[8](2004)在《港口体系区域基础的综合评价研究——以长江下游干流沿岸港口体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江下游沿岸41个市县为基本地域单元,采用模糊分析方法,对长江下游沿岸港口体系的区域基础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最终结果表明:该港口体系的区域基础存在着显着的空间差异,具体表现为:沿江少数大中城市的港口发展条件明显优于其它市县,南岸明显优于北岸,沪苏段明显优于安徽段.上述空间差异的成因机制是沿江各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类型、岸线资源、交通区位和城镇依托条件等因素的长期相互作用.笔者认为,目前长江下游沿岸各市县竞相争建大港,深水港和集装箱港明显有悖于港口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评价港口体系的区域基础是实现港口投资行为理性化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许晓雯,蔡虹,魏骋[9](2002)在《区域科技基础与科技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科技基础和科技环境的评价 ,提出了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思路 ,建立了区域科技基础与科技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陕西省和北京市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区域基础综合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2005~2014年新疆兵团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评价法研究了新疆兵团基础竞争力指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疆兵团区域基础竞争力水平偏低,但呈现稳步上升状态。整理上来说,各分类竞争力值均有所增加,各分类竞争力值由大到小顺序为:公共服务竞争力>资源竞争力>绿色竞争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基础综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伊力亚尔·莫合塔尔,应兆麟,韩传峰.中国西部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6
[2].叶雨辰.西向开放视角下兵团区域基础竞争力综合评价[J].西部皮革.2016
[3].卢扬帆,郑方辉.区域一体化视域下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基于珠叁角9市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14
[4].徐海成,周凯,杜学峰.区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视角[J].经济问题.2010
[5].周凯.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9
[6].董龙云,史峰,秦进,刘霆.区域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
[7].陆莎,刘合香.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及课程整合状态的模糊综合评价[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
[8].曹卫东,曹有挥,李海建.港口体系区域基础的综合评价研究——以长江下游干流沿岸港口体系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9].许晓雯,蔡虹,魏骋.区域科技基础与科技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