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创伤叙事 ——梯姆·奥布莱恩九十年代后作品研究

越战创伤叙事 ——梯姆·奥布莱恩九十年代后作品研究

论文摘要

梯姆·奥布莱恩(Tim O’Brien 1946—)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越战老兵的身份使他在当代美国文坛发出了独特的声音。他一直被国内外批评界誉为最重要的越战小说家,有人甚至把奥布莱恩作为“越战小说”的代名词。关于奥布莱恩作品的研究,近几年国外文学批评界利用文化研究中跨学科的这一基点取得了很多新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批评界主要聚焦于奥布莱恩的早期创作,而对其九十年代以后的作品关注较少。此外,从心灵创伤对其作品的研究中,又未能关注到创伤化作者力图通过创伤叙事的写作来与读者进行交流,从而走出个人创伤的这一面,而这一点正是奥布莱恩创伤叙事之关键所在。另外,从种族、性别等视角对奥布莱恩的研究中又出现了宽泛化的倾向,这与批评界从很大程度上受阐释框架的束缚、忽略具体文本的细读有关。本论文在国外批评界新近研究的基础上,将修辞叙事方法与创伤理论相结合,在兼顾奥布莱恩前期作品的情况下,着重对其九十年代以后的创伤叙事作品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解读。论文关注不同文本中隐含作者、文本策略和读者判断这三者之间的动态性交流,并结合作家本人的创伤化经历,揭示出这些作品在性别、种族、暴力和爱情婚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作家本人创伤化的内在矛盾,以及由此体现的作家深切的道德、现实关怀。全文分为导论、正文、结语三个大的部分,其中正文由五部分组成。导论部分在介绍了本论文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同时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意义。第一章首先对本论文研究所运用的主要理论——后经典叙事学研究派别中的修辞叙事学基本理论进行了概述。然后,简要回顾了创伤研究兴起的过程及其与小说创作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本论文中的“创伤叙事”予以界定,并结合奥布莱恩的个人经历与文学创作,对他源于越战的创伤叙事作了整体概述。第二章主要研究奥布莱恩一九九O年发表的短篇叙事集——《他们携带之物品》。在分析作品中人物叙述者创伤化特征与真实作者之关联的基础上,本章着重分析了隐含作者通过第二人称叙述和聚焦的控制,在与读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隐含的性别、种族话语中的复杂性。第三章主要聚焦于奥布莱恩一九九四年发表的叙事作品——《林中之湖》。通过分析该作品的叙述层次和结构,本章揭示出隐含作者通过小说叙事策略与真实作者自身经历的关联,将个人的创伤叙述延伸为民族集体暴行的披露,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对当代美国历史文化进行批判。此外,本章还就暴力场面的呈现与读者的叙事判断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主要研究奥布莱恩一九九八年出版的喜剧性作品——《恋爱中的汤姆卡特》。本章首先分析作品中人物叙述者的讲述特征与作者本人走出创伤的叙述这两者之间的关联,然后针对作品中人物叙述者的可靠/不可靠性等叙事策略,分析隐含作者的多重讲述目的、讲述伦理以及由此引起的读者判断。第五章主要是针对奥布莱恩最新近作品——二00二年出版的《七月,七月》的研究。在指出该作品相对于前三部作品在叙述方面之独特性的基础上,本章分析了叙述者对距离的控制和聚焦模式的使用,并且认为这些特征与隐含作者的讲述目的是一致的,即在走出个人创伤之后,力图呈现经历了越战的一代人的集体创伤和当代美国创伤后文化的一个略影。结语部分对本论文各章节的分析进行了总结,指出奥布莱恩的作品是集见证、评论和想象性重构为一体的独特的创伤叙事。此外,结语还阐明了深入研究奥布莱恩创伤叙事的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一.本文的研究对象
  • 二.奥布莱恩小说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方法和总体框架
  • 四.研究意义
  • 第一章 修辞叙事学与奥布莱恩的创伤叙事
  • 第一节 修辞性叙述学基本理论和修辞阅读原则
  • 第二节 创伤研究的兴起与创伤小说的创作
  • 第三节 奥布莱恩的越战经历与创伤叙事
  • 第二章 人物叙述中的创伤化与性别、种族话语:《他们携带之物品》
  • 第一节 越战创伤与人物叙述者的创伤化讲述
  • 第二节 叙述交流情境中的性别话语
  • 第三节 创伤叙事中的越南人:美国老兵的聚焦
  • 第三章 人物叙述中的个人创伤、民族暴力与暴力呈现:《林中之湖》
  • 第一节 人物叙述中的创伤化人物::约翰·韦德
  • 第二节 一个文本,两重叙事,多重目的
  • 第三节 创伤叙事中的暴力呈现与读者判断
  • 第四章 人物叙述中的创伤恢复、讲述目的和伦理判断:《恋爱中的汤姆卡特》
  • 第一节 人物、作者的创伤与恢复
  • 第二节 可靠/不可靠叙述、多重讲述与隐含作者的讲述目的
  • 第三节 叙述者话语中的女性与读者的伦理判断
  • 第五章 走出个人创伤的叙述:《七月,七月》
  • 第一节 客观、冷静的全知叙述模式与集体创伤的讲述
  • 第二节 叙述距离、多重聚焦与隐含作者的讲述目的
  • 第三节 叙述的力量和创伤叙事的运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创伤后紧张应急综合症诊断标准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迈向文化创伤理论[J]. 文化研究 2011(00)
    • [2].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救治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7)
    • [3].探讨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采用创伤一号方联合应力刺激的临床治疗效果[J]. 北方药学 2019(12)
    • [4].张翎小说的创伤叙事[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03)
    • [5].中青年癌症病人住院期间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 全科护理 2020(14)
    • [6].化学“创伤教育”实施现状及方法探讨[J]. 化学教学 2020(05)
    • [7].创伤理论视域下的《孟买酒店》——以文化创伤与悲剧叙事为研究中心[J]. 喀什大学学报 2020(02)
    • [8].创伤理论视域下《长日留痕》的解读[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9].童年创伤后成长的变化及认知策略的研究[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0(02)
    • [10].从集体创伤到文化创伤——解读《全面围攻》中的创伤群像[J]. 名作欣赏 2020(21)
    • [11].未尽的话题:论创伤、历史、记忆和身份的关系[J]. 社会科学战线 2020(08)
    • [12].童年创伤经历对大学生自杀风险的影响——自尊与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J]. 大连大学学报 2020(04)
    • [13].腭癌术后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22)
    • [14].外军道德创伤测量介绍与评述[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02)
    • [15].地球创伤[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05)
    • [16].创伤的诊断[J]. 口腔医学 2018(10)
    • [17].急诊抢救对严重创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33)
    • [18].化疗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创伤后成长水平与反刍性沉思状况及其相关性[J]. 现代临床护理 2016(10)
    • [19].非创伤急性腹痛的观察及处理体会[J]. 中国处方药 2016(12)
    • [20].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01)
    • [21].综合护理干预在车祸创伤致失血过多昏迷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1)
    • [22].急诊科老年患者严重创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J]. 中国农村卫生 2016(21)
    • [23].探讨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09)
    • [24].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研究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06)
    • [25].精准评估老年创伤 减少临床漏诊误诊[J]. 临床误诊误治 2017(05)
    • [26].足部创伤者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游离植皮医治的可行性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7(02)
    • [27].足部创伤者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游离植皮医治的可行性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7(04)
    • [28].文化创伤操演与创伤话语建构[J]. 文艺理论研究 2017(02)
    • [29].喉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对策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 2017(06)
    • [30].严重创伤患者主要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临床护理 2017(04)

    标签:;  ;  ;  ;  

    越战创伤叙事 ——梯姆·奥布莱恩九十年代后作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